一种加捻机的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66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捻机的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捻机(twistingmachine)的加捻装置(twistingdevice),以及使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在利用纱线进行纺织之前通常都需要对单股纱线进行加捻处理,加捻(twisting)是为了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股纱线卷绕捻合成股线。广义的说法,凡是在纺纱过程中,使纱条(须条、纱、线、丝)绕其轴线加以扭转搓动或轴向缠绕,使纱条获得“捻回”或包缠的都称为“加捻”。加捻可以使纤维与纤维间或单丝与单丝间相互抱合或缠结后不致松散或滑脱,并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如强度、伸长、弹性等)和外观特征(如光泽、毛羽、手感等)。目前主要的加捻设备是“倍捻机”,倍捻机名称来源于其所包括的可以对喂入的并行多股线实现“一转二捻”的锭子(spindle)装置。传统的倍捻机一般都具有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以及对被加捻后的多股线主动牵引并卷绕成多股线筒的卷绕装置。

如图4所示,传统的加捻过程分为“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所谓“并纱”,如图4的“工序一”部分所示,也就是将来自不同的单股线筒1的单股线2归并为并行多股线3且使之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其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让所有的单股线2一起通过一个共同的通道然后直接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即可,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一种中空内壁非常光滑的导线瓷件的中空部分作为所述单股线2一起通过的共同的通道,;并纱之后产出的并行多股线筒4作为下一道“加捻”工序的原料,如图4中的“工序二”部分所示,通常将并行多股线筒4上的并行多股线3喂入所谓的“锭子(spindle)”装置进行旋转加捻后生成加捻多股线5,再通过卷绕装置将加上“捻回”后的加捻多股线5卷绕成加捻多股线筒6就完成了加捻过程。图1展示的是传统的“锭子”装置如何对并行多股线3进行旋转加捻的原理。如图1所示,并行多股线筒4插放于锭子装置的空心锭罐701内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之上,所述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空心锭罐701底部中央的开孔相通,所述空心锭罐701通过其底部中央的所述开孔套装在空心锭罐701下方的一个底盘8上,从并行多股线筒4上抽出的并行多股线3首先进入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然后折弯进入所述底盘8内部的一个横向通道802,这里所谓横向通道的“横向”如图1所示指的是所述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之间存在着一个通常为九十度直角的夹角;如图1所示所述底盘8底部下方中央具有与其紧固为一体的共轴心线的传动轴803,所述底盘8安装于底盘支架11之上且可以围绕自身轴心线自由旋转(参考图1,所述传动轴803可以与所述底盘支架11之间采用滚动轴承配合),所述传动轴803与传动带10(也即俗称的“龙带”)贴合并在所述传动带10的摩擦传动(图1中最下方黑色实心笔直箭头所示就是龙带的运动方向)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底盘8进行持续的旋转(如图1中底盘8两侧的黑色实心弧形箭头所示),通常所述底盘8的旋转轴心线与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是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的,如图1右上角放大区域当中竖直的点划线所示;如图1所示,从底盘8内部的所述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多股线将被所述锭子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所牵引向上运动(如图1中最上方的单线箭头所示),为了节省篇幅图1省略了纺织行业通用的俗称“罗拉”(也即英文“roller”的音译,汉语义译为“辊”、“辊子”或“辊筒”)及其配套橡胶压轮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形成有规律外形纱线筒的横向导纱装置,也可以参考本发明说明书附图2当中以“18”开头的附图标记及其引线指向的卷绕罗拉等零部件;由于所述锭子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引使得多股线处处存在着轴向的拉力,又因为所述底盘8内的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不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如图1右上角的放大图所示,多股线在从空心锭子7内部进入所述底盘8内的横向通道时将会发生弯曲并且会紧密贴靠于底盘8内的折弯801处,由于折弯801处两侧的多股线的轴向拉力的合力将会对所述折弯801位置进行施压,因而加捻盘的折弯801位置将会对多股线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相当于所述折弯801会对多股线产生一个径向夹紧力,如图1所示彼时由于所述底盘8在下方传动带10的带动下不停地围绕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以及加捻盘8的轴心线进行旋转,因而如图1所示所述底盘8的旋转就可以使得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内的多股线被加捻产生捻回,实际上这个加捻过程相当于用手指捏住折弯801处的多股线并使之旋转从而让上方的空心锭子7内的多股线形成捻回;如图1所示,由于多股线绕过所述折弯801位置以后又进入所述底盘8的横向通道802并被卷绕装置向上牵引,因而随着底盘8的旋转,所述底盘8的横向通道802内以及从所述横向通道802出来向上引出至卷绕装置的多股线亦会被加捻;为了区分在所述折弯801位置前后被加捻的多股线,图1中使用了附图标记501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前所述空心锭子7内被加捻的多股线,并在本说明书中将其命名为“前加捻多股线”,同时使用附图标记502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后的被再次加捻的多股线,在本说明书当中将其命名为“后加捻多股线”。综上所述,当底盘8旋转一周,就会同时对所述前加捻多股线501和后加捻多股线502实施加捻操作,也即对喂入包括空心锭子7、加捻盘8和空心锭罐在内的锭子装置的多股线实现了“一转两捻(oneturn,doubletwist)”,此即倍捻机名称当中“倍捻(doubletwist)”二字的由来。

虽然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可以实现“一转两捻”的加捻效果,但还是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如图1所示,喂入所述空心锭子7的多股线在进入所述底盘8之后产生了折弯,多股线的前加捻多股线501部分可以看作是位于所述底盘8的旋转轴心线方向上,而多股线的后加捻多股线502部分没有位于所述底盘8的旋转轴心线方向上就势必会产生旋转,而一旦旋转就会与空气摩擦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如图1所示,从底盘8的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后加捻多股线502(图1中一部分后加捻多股线502省略了螺旋线图形而以双点划线示意性表示)将会围绕所述底盘8的旋转轴心线(也即空心锭子7的轴心线)进行旋转,产生图1中部空心单线弧形箭头所示的从所述底盘8的横向通道802出口至卷绕装置之前的导线瓷件20之间的一个俗称“气圈”的回旋体,通常卷绕装置之前的导线瓷件20如图1所示为一个中空的环形,后加捻多股线502从锭子装置被加捻输出后穿过所述导线瓷件20中空的环形被牵引进入卷绕装置;所述气圈9以所述底盘8的旋转轴心线为中心围绕着整个并行多股线筒4及其容器空心锭罐701,因而体积庞大,加上旋转的速度又很快,因此将产生非常大的离心力和与空气之间较大的阻力白白消耗卷绕装置乃至所述传动带10所需的动力,且暴露在外体积庞大的气圈9碰到障碍物会很容易打断所述后加捻多股线502。

其次,如图1所示,使用锭子装置进行加捻首先要预备好并行多股线筒4,需要先期进行前述的“并纱”工序,也即在进行“加捻”工序之前需要另外的场地和工时进行“并纱”,倘若想将“并纱”工序整合入“加捻”工序,比方说往空心锭罐701当中塞入两个或多个单股线筒的话势必要大大增加所述气圈9的体积,造成阻力的增大和生产上的诸多不便,因此使用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倍捻机不适宜整合“并纱”工序。

最后,如图1和图5中展示传统锭子加捻装置原理的(甲)子图所示,多股线在采用传统锭子装置进行加捻操作的倍捻机当中行进的走向呈现一个“u”形,需要在锭子装置中安放一个纱线筒,也即要往所述“u”形的一侧插装一个纱线筒,由于纱线筒所缠绕的纱线一般需要很长以满足持续加捻的需要,因而安放与锭子装置中的纱线筒的体积和分量都不小,如此则对倍捻机所需的承载能力以及动力消耗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一节指出的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三个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气圈的体积,还可以方便的整合并纱工序,也无需往加捻装置中安放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的纱线筒。

基于前述的理性分析,可以得知一件实用的加捻装置具备对多股线实施径向夹紧后持续旋转的能力就能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现加捻操作。由于装备加捻装置的加捻设备一般都会配备收集加捻后的多股线的卷绕装置,因此喂入加捻装置的多股线从喂入开始经过加捻装置直至卷绕装置这一路上都会受到卷绕装置的牵引力作用,也即处处都将存在轴向的拉力,故而加捻所需的径向夹紧力可以通过让多股线产生折弯来产生,因为折弯处两边的轴向拉力的合力将会对加捻装置产生一个法向的作用力,而如前所述作用在多股线折弯部位的反作用力将会充当所述径向夹紧力。如图5的(乙)、(丙)二子图所示,并对照其示意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和多股线走向的(甲)子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不同于传统锭子加捻装置让多股线呈“u”形走向的做法,而是如(乙)和(丙)两子图所示让多股线产生呈“n”型的两道折弯,(乙)、(丙)子图分别示意了两种程度不同的“n”型折弯;注意为了区别多股线和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进行的持续旋转的旋转轴心线,图5当中所有加捻装置当中的代表旋转轴心线的点划虚线皆与代表多股线的粗实线离开了一段距离,实际上两者是完全可以重合的;图中三个空心弧形箭头示意持续旋转的方向,图5当中附图标记20指代前述导线瓷件,附图标记18指代加捻机床的卷绕装置的卷绕罗拉;注意图5的(乙)和(丙)两子图的附图标记5及其引线指示的那一段多股线的底部都具有折弯(也即“n”型的右下角折弯),因此如前所述在折弯处将产生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同时附图标记5及其引线指示的多股线又围绕旋转轴心线进行旋转,也就相当于用手将其捏住,然后围绕点划线所示的旋转轴心线持续旋转,如此则从该折弯开始到附图标记18所指示的卷绕罗拉之间的那一部分多股线就势必会形成气圈并产生捻回,实际上卷绕罗拉18也对多股线实施了径向夹紧配合,如图5所示从“n”型的右下角折弯开始的那一段多股线持续旋转形成的所述气圈令多股线产生了捻回,实际上所述“n”型折弯符号的右侧竖线相当于多股线从加捻装置输出的输出段,而“n”型折弯符号的左侧竖线相当于多股线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喂入段;所述“n”符号的左侧可以认为是多股线的“喂入侧”,而“n”符号的右侧可以指代多股线的“输出侧”,整个所述“n”符号可以看作是指代加捻装置对多股线实施结合径向夹紧并进行持续旋转加捻操作的核心加捻部件;对照图5的(甲)、(乙)和(丙)子图,由于(乙)和(丙)两子图指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无需将以附图标记4指代的纱线筒放入加捻装置内,因此所产生的气圈的体积可以远远小于(甲)子图所指代的传统锭子加捻装置产生的气圈,从而减少了加捻时的阻力,也减轻了加捻装置的载重负荷,而且相比于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可以将旋转的转数大大提高,即便没有达到“一转两捻”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气圈旋转转数的提高实现对多股线高强度的加捻;如图5的(乙)和(丙)子图所示并对照(甲)子图,“n”型折弯的一个好处是也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与加捻工序整合在一起,实际上本发明也就是让喂入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在其直线行进途中产生一个“n”型的两道折弯之后继续前行,如此则如(乙)和(丙)两子图所示可以于一个直线方向上在多股线的喂入阶段前完成并纱工序,附图标记1指代单股线筒,附图标记3指代被导线瓷件20并纱后的并行单股线;实际上此“n”型折弯的用处就在于利用折弯形成加捻所需的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和气圈,因为无需像(甲)子图所示的“u”型折弯布局的传统锭子加捻装置那样需要放入纱线筒,故而所述“n”型折弯的体积无需很大,令多股线产生“n”折弯的加捻装置的体积也就不会很大,如此则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加捻设备就可以更紧凑的排列多个加捻装置,再加上可以将并纱工序也整合进来,如此则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加捻设备将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占地面积,而且将传统的并纱工序所需的人力、工时和能源消耗节省下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捻机(twistingmachine)的加捻装置(twistingdevice),与传统的锭子(spindle)加捻装置类似,也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其特征首先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包括一个加捻器(twister)和所述加捻器的支架(supporter),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贯穿所述加捻器被加捻后输出;所述加捻器就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实现对并行多股线实施折弯后的径向夹紧和旋转加捻操作的核心功能部件,所述的支架实际上就是对该核心部件提供必要的物理支撑。此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中,所述加捻器具有一个可供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穿入的直行通道,所述加捻器还包括一个可以围绕所述直行通道持续旋转的旋转件,如此则可以令多股线产生加捻所需的“n”形状的折弯以及实施旋转加捻所需的气圈;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将产生“n”型的两道折弯,也即首先折弯偏离所述直行通道方向进入所述旋转件,然后再在所述旋转件上折弯后输出;多股线在所述旋转件上折弯后行进的方向与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行进的方向一致,比方说都指向加捻机床的上方,精确的描述则可以说是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行进的方向与从所述旋转件上折弯后行进的方向的夹角不大于九十度,如此可令喂入与加捻后输出的多股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便于将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进行线性组合。如前所述由于多股线在所述旋转件上的折弯产生了径向夹紧力,并围绕旋转件的旋转轴心线持续旋转,如此则在所述旋转件的折弯处与卷绕装置之间的多股线就将被实施加捻操作。所述“n”型折弯的好处前文已述,包括相比于传统锭子加捻装置具有体积和空气阻力较小的气圈、喂入和输出的多股线可以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便于将并纱和加捻工序整合在同一加捻设备当中等等,详参前文。

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措施,可以令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偏离所述直行通道向后折弯进入所述旋转件,然后再在所述旋转件上向前折弯后输出,如此则由于折弯的程度比较大,由多股线的轴向拉力在折弯处产生的径向夹紧力就比较大(因为多股线折弯处两边的轴向拉力的合力在折弯程度比较大也即夹角较小时产生的对加捻器折弯部分的合力就会比较大,这样该合力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也就随之增大),从而可以确保加捻操作的充分有效性。所述向后折弯指的是多股线朝向所述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行进方向的后方折弯,比方说并行多股线是从下往上进入所述加捻器的直行通道的,然后在直行通道的尽头向下方折弯,精确地说经过所述向后折弯的多股线与所述直行通道内的多股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向前折弯指的是多股线在所述旋转件上折弯后的行进方向与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行进的方向一致,比方说并行多股线是从下往上进入所述加捻器的直行通道的,然后在直行通道的尽头向下方折弯穿进所述旋转件,然后在所述旋转件上折一道弯后向上行进被牵引至卷绕装置,精确的描述则是多股线在所述旋转件上折弯后的行进方向与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行进的方向的夹角不大于九十度,如此则保证喂入和输出的多股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便于整合并纱工序,而且多股线在所述旋转件上的折弯产生的是近乎相反的两个方向(可以参照图5的(乙)子图),因此折弯的程度很大,如前所述折弯夹角比较小的时候对多股线产生的径向夹紧力就会比较大,能够确保气圈的旋转加捻操作的充分有效性。

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供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贯穿的中空的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中空部分构成所述直行通道;所述旋转件为所述导线管外套装的一个加捻盘,所述加捻盘可以围绕所述导线管持续旋转;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在穿出所述导线管的部位向后折弯并在所述加捻盘上进行向前折弯后输出。如此则本技术方案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对多股线形成旋转加捻效应的加捻装置,再与诸如机架、横向导纱装置、卷绕装置之类的配套零部件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台具有工业实用性的加捻机床设备。

作为前述包括所述导线管与加捻盘在内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导线管外套装有一根中空的主轴,所述主轴可以围绕所述导线管持续旋转;所述主轴靠近所述多股线穿出所述导线管的一端紧固套装着所述加捻盘;所述导线管可以围绕所述直行通道的轴心线沿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持续旋转。参照说明书附图5的(乙)和(丙)子图,该优化措施相当于充分利用了“n”型折弯的两个折弯处对多股线实施的径向夹紧力,与前述那些技术方案相比,不仅是在“n”型折弯的输出侧对多股线实施了加捻,甚至在“n”型折弯的喂入侧也对喂入的多股线也实施了加捻(如图5的(乙)、(丙)两子图所示由于“n”型折弯左侧上方的喂入侧折弯会对喂入加捻装置的多股线施加径向夹紧力,同时一般的加捻设备都会配备包含喂入罗拉及其配套的橡胶压轮在内的多股线喂入装置,喂入罗拉及其配套的橡胶压轮也会对多股线实施径向夹紧,故而从喂入罗拉至“n”型折弯的喂入侧折弯之间的多股线相当于被人用双手分别拧住上下两端并且在上端实施旋转操作,如此就可以对该段多股线实施加捻),也同样实现了传统锭子加捻装置“一转两捻”的技术效果。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捻机,与目前传统的加捻机或倍捻机类似,也包括将多股线喂入加捻装置的喂入装置和收集被加捻装置加捻后的多股线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倍捻机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喂入及加捻后输出的多股线基本上位于同一直线方向,采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倍捻机可以很容易的将并纱工序也整合进来,只需先进行并纱操作,然后无需卷绕成并行纱线筒就直接喂入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即可,如此则将传统的两道并纱和加捻工序整合为一道工序,节省了相关的设备场地和动力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机用的加捻装置和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不仅可以形成比传统锭子加捻装置体积小得多的气圈以减轻加捻过程中的空气阻力,由于无需像传统锭子加捻装置那样需要往锭子装置中安放纱线筒,因此还具有结构紧凑和对锭子加捻装置的承载能力要求低的特点,体积减小结构紧凑之后加捻装置的转数也可以相比于锭子加捻装置大大提升,而且还可以方便地整合并纱工序节约生产场地以及工时能源的消耗,具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2: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捻装置的一种加捻机的示意图;

图3: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捻装置和其加捻器的剖切示意图;

图4:传统两道工序的多股线加捻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5:传统锭子加捻装置与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对比示意图,包括(甲)、(乙)、(丙)三幅子图;其中,(甲)子图展示了传统锭子加捻装置内多股线的喂入和输出走向呈现一个“u”形,(乙)和(丙)子图展示了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内多股线的喂入和输出走向为一个“n”形,该“n”形由多股线的两道折弯组成,(乙)和(丙)两幅子图展示了弯曲程度不同的两道折弯的效果,注意所有子图当中的点划虚线皆代表锭子和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旋转轴,粗实线指代多股线,空心的弧形箭头指代加捻装置的旋转方向,粗实线附近的细实线空心箭头指代多股线的行进方向;

图6:第二实施例导线管与主轴以相逆转向进行同步旋转的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7: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加捻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单股线筒;2:单股线;3:并行多股线;4:并行多股线筒;5:加捻多股线;501:前加捻多股线;502:后加捻多股线;6:加捻多股线筒;7:空心锭子;701:锭罐;8:底盘;801:折弯;802:横向通道;803:传动轴;9:气圈;10:传动带;11:底盘支架;12:机架;13:伺服电机;14:喂入罗拉;1402:罗拉压轮;1403:罗拉皮圈;1404:弹簧;15:导线瓷件;16:加捻器;1601:加捻盘;1602:导线管;1603:主轴;1604:穿线环;1605:摩擦轮;1606:加捻棒;17:支架;18:卷绕罗拉;1802:橡胶压轮;1803:横向导纱装置;1804:弹簧;19:支架;20:导线瓷件;21:变向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典型的实现方式,注意每一种实施例可能会有多种实现方式,并非仅仅限于说明书附图所展示的实现方式;而且本节叙述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列举上文发明内容一节阐述的技术方案原理的一些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能限定前述发明内容一节所描述的所有技术方案。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捻装置包括一个加捻器16和其支架17,所述加捻器16通过支架17紧固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一台加捻机的机架12中部。所述加捻机的下方具有对从两个单股线筒1引出的单股线2进行并纱操作的相关零部件。如图2所示,两根所述的单股线2共同穿过一个导线瓷件15的圆孔成为一束并行多股线3,之后在由伺服电机13驱动旋转的喂入罗拉14的卷绕牵引作用下被喂入加捻装置的加捻器16之中进行加捻。如图2所示,所述喂入罗拉14外表面与一圈罗拉皮圈1403一起紧密夹持着所述并行多股线3,所述罗拉皮圈1403卷绕在两个可进行自转的罗拉压轮1402之上,所述罗拉压轮1402连同卷绕其上的罗拉皮圈1403在弹簧1404的拉力作用下持续地与所述喂入罗拉14紧密贴靠,由此将所述并行多股线3紧密贴靠在喂入罗拉14之上并随着喂入罗拉14的转动牵引并线多股线3喂入上方的加捻装置中。如图3所示并参考图2,所述加捻装置的核心功能部件加捻器16包括一个供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贯穿的中空的直线型导线管1602,所述导线管1602的中空部分即构成供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穿入的直行通道;所述导线管1602外套装有一根中空的主轴160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主轴1603与导线管1602之间采用上下两处滚珠轴承配合,所述主轴1603与加捻器16的支架17之间也采用两层滚动轴承配合,因此所述主轴1603可以围绕所述导线管1602持续旋转;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轴1603靠近所述多股线穿出所述导线管1602的一端紧固套装有一个加捻盘16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捻盘1601是在被加热膨胀的情况下套装在所述主轴1603的上方,待其冷却至常温后所述加捻盘1601由于收缩就会牢固地与所述导线管1602紧固为一体;由于所述主轴1603可以围绕所述导线管1602进行持续旋转,因而所述加捻盘1601亦可以围绕所述导线管1602持续旋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捻盘1601即是前文所述之围绕所述直行通道持续旋转的旋转件的一种实现方式;喂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在穿出所述导线管1602的部位向后折弯并穿入所述加捻盘1601底部下方外侧的一个陶瓷材质内壁光滑的穿线环1604,如图3和图2所示所述穿线环1604紧固插装于所述加捻盘1601之上,其上的通孔贯穿加捻盘1601的内部与外部供多股线从内部贯穿至外部并形成折弯。所述多股线从所述加捻盘1601内部贯穿所述穿线环1604再在所述加捻盘1601的外部向前折弯后向上输出至加捻机的卷绕装置的卷绕罗拉18处,如此则构成一个如图5的(乙)子图所示的那种“n”型折弯;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轴1603的另一端的外部具有与传动带10贴合的摩擦轮1605结构,在所述传动带10的摩擦传动下带动所述摩擦轮1605及其所属的主轴1603连同所述加捻盘1601围绕所述导线管1602乃至其中空的多股线的直行通道进行持续的旋转,所述加捻盘1601的持续旋转结合穿线环1604处的折弯如前文所述并参看图3和图2就可以对“n”型折弯的输出侧多股线实施以旋转气圈为外观特征的旋转加捻操作。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股线的走向是从下方喂入罗拉14牵引而上然后首先竖直地贯穿所述穿线管1602,然后在穿出所述穿线管1602上方的位置向后折弯穿入所述加捻盘1601底部外侧边缘的一个陶瓷材质的内壁光滑的穿线环1604,再在穿出所述穿线环1604的加捻盘1601的外部向上折弯并向上通过一个导线瓷件20的中空圆孔后输出至加捻机的卷绕装置的卷绕罗拉18,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股线在穿出所述穿线环1604后的向上折弯实际上是在进行与多股线在所述直行通道内前进方向一致的向前折弯,如此则喂入所述加捻装置和从所述加捻装置输出的多股线的行进方向保持了一致。如图2所示所述加捻机的卷绕装置包括一个卷绕罗拉18和利用弹簧1804的拉力紧密贴靠于其上的一个橡胶压轮1802,所述卷绕罗拉18在配套的伺服电机13的驱动下持续旋转,如此则可以源源不断的将被紧密夹持在所述卷绕罗拉18和橡胶压轮1802之间的被加捻后的加捻多股线5向上牵引并最终卷绕成上方的加捻多股线筒6。将图2、图3与图1对比,并参考图5的(甲)、(乙)子图就可以明显看出本实施例相对于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好处,如前文所述本实施例由于无需往放入加捻装置当中放入纱线筒,如此则减少了加捻装置的承载能力要求并大大减少了加捻装置和形成的纱线旋转气圈的体积,有利于在一台加捻设备或一条加捻生产流水线上组合多个加捻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小体积的气圈造成的空气阻力也小,降低了动力消耗;将并纱工序整合进加捻设备更是高效的节约的生产场地和人工工时。本实施例中包括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卷绕罗拉18在内的卷绕装置实际上还充当了加捻机中部所述加捻装置输出的加捻多股线5行进的牵引动力来源。如图2所示,所述加捻机还具有形成有规律外形的加捻多股线筒6的横向导纱装置1803,所述横向导纱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双作用液压缸和所述液压缸的推杆前方的一个供加捻后的加捻多股线5穿过的中空圆环,所述双作用液压缸有规律的进行来回往复就可以引导加捻后的多股线有规律的缠绕在由伺服电机13驱动旋转的加捻多股线筒6之上形成固定的形状。注意出于简化的目的图2当中所有的伺服电机均采用同一个附图标记13来标记,但不同部位的伺服电机其伺服的对象和产生的功能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所述喂入罗拉14、传动带10、卷绕罗拉18以及加捻多股线筒6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个好处是现代的旋转电机一般都可以实现比较精细的无级调速,相比于传统的齿轮变速箱调速具有转速调节精细准确的优势,可以较好的适应不同的加捻生产现场参数化调节的需要,而倘若使用齿轮变速箱进行调速则一来齿轮时间久了会磨损,二来齿轮变速箱做不到现代电机那样精细的无极调速,有时甚至需要打开变速箱进行齿轮的更换才能达到所需的调速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带10在伺服电机13的驱动下持续行进,进而带动所述加捻器16的主轴1603乃至加捻盘1601一起旋转。如图2和图3所示并参考图5当中的“乙”子图,基于前述发明内容一节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捻盘1601的持续旋转结合所述穿线环1604在多股线折弯处对多股线产生的径向夹紧力就可以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形成加捻多股线5。注意本实施例也完全可以对两根以上的单股线实施并纱和旋转加捻操作。另外,采用如图2所示的加捻机,如前所述由于喂入加捻器16及在加捻器16当中加捻后输出的多股线基本上位于同一直线方向,参考图5的(乙子图),如图2所示的加捻机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轻易地将并纱工序也整合进来,先进行并纱操作后无需卷绕成并行纱线筒就可以直接喂入加捻装置,如此则将传统的两道并纱和加捻工序整合为一道工序,节省了相关的设备场地和动力能源消耗。如图3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管1601与其支架19之间存在键与键槽的配合,也即如图3所示导线管1601的支架19的开口相当于一个键槽,所述导线管1601下端铣平的两个平行平面相当于一个平键与所述键槽相配合就可以阻止所述导线管进行不必要的旋转。注意图2和图3展示的第一实施例的“n”型折弯的两道折弯程度都比较大,相当于图5当中的(乙)子图展示的那种很“尖锐”的“n”型折弯,这种折弯的好处在于折弯处形成的对多股线加捻所需的径向夹紧力比较大,但缺点是多股线行进阻力也会同步增大,因而本发明乃至本实施例也完全可以采取如图5当中的(丙)子图所示的一种比较“平滑”的“n”型折弯,举例来说只需将第一实施例的导线管1602上方出口的高度降至离所述穿线环1604的水平高度不远的高度即可,但这种“平滑”的“n”型折弯方案的缺点如上所述就是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会下降,有可能影响对多股线的加捻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实际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差并不多,只是实现了所述导线管1602能随所述主轴1603乃至所述加捻盘1601的旋转进行同步逆向旋转的功能,因此图6只展示了与第一实施例差别最大的部分,第二实施例的其余部分均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6,实际上第二实施例只是将第一实施例的穿线管1602与主轴1603下方的滚珠轴承配合换成了能令所述穿线管1602随所述主轴1603的转动同步进行与主轴1603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的传动机构,如图6所示实现这样的传动机构的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只需往所述主轴1603下方的摩擦轮1605内部与所述穿线管1602的外侧之间设置一个与两者配合的变向传动轮21即可(图6中的弧线箭头示范了所述导线管1602、变向传动轮21和摩擦轮1605之间转向的次第转换),所述变向传动轮21的转轴紧固安装于机架12,比方说可以紧固安装于所述导线管1602的支架19之上,同时取消第一实施例当中导线管1602与其支架19之间的键与键槽配合改用滚动轴承配合就可以实现第二实施例。所述摩擦轮1605内部与所述变向传动轮21之间,以及所述变向传动轮与所述穿线管1602外侧之间可以采用轮齿啮合配合,也可以采用摩擦轮配合。第二实施例的穿线管1602相对于主轴1603的同步逆向旋转可以结合多股线在所述穿线管出口处的折弯产生的径向夹紧力在所述主轴1603上的加捻盘1601的旋转加捻操作之前先行对多股线实施加捻,也达到了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的“一转两捻”的效果。另外,多股线也完全可以通过所述穿线管1602下端外壁上的一个孔洞进入所述穿线管1602内部向上行进至上部出口,然后向后折弯再通过所述加捻盘1601向上折弯,如此则多股线在所述穿线管1602内部由于下端孔洞处的折弯和上部出口的“n”型折弯的起始折弯作用下几乎不会发生被加捻操作,由于多股线下方可以看作被喂入罗拉14径向夹紧,在穿线管1602下端外壁孔洞处的折弯也会对多股线实施径向夹紧,当穿线管1602围绕其中空的直行通道旋转时从喂入罗拉14至穿线管1602下端外壁孔洞的那一段多股线就会被实施加捻操作,如此再配合随主轴1603一起旋转的加捻盘1601的旋转气圈形成的加捻操作就也实现了“一转两捻”的加捻效果。

最后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是以上列举的所有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现方式,比方说利用图7展示一种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与第一实施例非常相似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将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加捻盘1601和贯穿于其上的穿线环1604替换成了一根紧固于所述主轴1603上的一根带有孔洞的加捻棒1606,如图7所示,附图标记1606的引线所指示的所述加捻棒的位置具有供多股线贯穿和向上折弯的孔洞。与前述采用加捻盘1601的方案相比,采用轻量的加捻棒1606可以很好的减轻所述加捻装置的分量以便达到更高的转数来增强对多股线的加捻效果,但采用加捻盘1601的优点在于加捻盘的中心对称结构便于在高速旋转时达到离心力的处处平衡,避免加捻装置不必要的晃动影响稳定性,采用加捻棒1606的技术方案如果不采取对侧配重措施的话也不能稳定地达到很高的转数。此外,第二实施例要实现导线管1602与主轴的相逆持续同步旋转也不一定非要采用变向传动轮机构,参看图3,也完全可以在摩擦轮1605与导线管的支架19之间采用传动带与导线管1602的摩擦传动令所述导线管持续旋转,只需再将所述导线管的支架19与导线管1602之间属于第一实施例的键与键槽配置取消改成滚动轴承配合即可。如此种种,万千变化,不一而足,只要具备让喂入加捻装置的多股线产生一个不同于常规锭子加捻装置的“u型”多股线折弯的“n”型折弯即可,所有前述实施例及其衍生的技术方案也皆可如图2所示应用于加捻机当中。故凡在本发明技术构思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常规性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声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