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05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精梳机,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



背景技术:

精梳机清洁绒棍装在分离罗拉压力鞍架结合件上的沟槽中,伴随着分离罗拉上的分离皮辊的运动而逆向圆周转动,主要对分离皮辊起到清洁作用,避免了分离皮辊的缠绕及精梳机的非必要停车。目前,国内外精梳机配备的清洁绒棍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表面缠绕包裹绒布层的绒棍和表面植入若干列螺旋线型束棕丝的绒棍,其缺点为:

(1)表面缠绕包裹绒布层的绒棍因缠绕包裹工艺限制,绒布层包裹紧致时接缝处易开裂,包裹不紧致时绒布层易起皱,绒布层使用寿命较短,清洁效果差;绒布层绒棍表面清洁的短纤维易粘绕成为棉结,易落入精梳棉网,恶化精梳条质量;

(2)表面植入若干列螺旋线型束棕丝的绒棍,为保证必要的圆整度会对棕丝进行修剪,致使棕丝头端尖锐,在绒棍清洁作用时束棕丝与分离皮辊表面来回摩擦,造成分离皮辊表面出现裂痕或者刮痕,甚至出现“坑沟”现象,严重降低了分离皮辊的工艺质量,严重降低了分离皮辊的使用寿命;束棕丝内夹杂的短绒、飞花在其自转动的过程中易下落进入棉网,对精梳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3)为了保证必要的精梳质量,两种绒棍清洁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停车,人工对绒棍进行清洁,此清洁周期短,而每台精梳机上有八个绒棍,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该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通过规律性负压吸附精梳机绒棍上飞花、短绒来实现精梳机绒棍的自清洁,且清洁效果优异,使用方便高效,使用寿命长久。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包括绒辊外、束棕丝、绒辊壳体、通气孔件和气管,所述绒辊壳体固定插设于绒辊外壳内,绒辊壳体外侧和绒辊外壳内侧之间形成一密封空间,绒辊外壳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伸出绒辊外壳表面的束棕丝,绒辊外壳表面还设有与其内部密封空间连通的吸气孔,气管通过通气孔件与绒辊壳外壳内的密封空间连通,气管内形成负压(气管可以与精梳机风道接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外壳成筒体结构,绒辊外壳两端设有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壳体内设有轴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与通气孔件接通,绒辊壳体外侧壁上形成有开口状的吸风口,该吸风口与绒辊壳体内的贯穿孔连通,且绒辊壳体上的吸风口与绒辊外壳上的吸气孔正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棍壳体的质心与绒棍壳体轴心线不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壳体吸风口两相对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件为T型结构,其一端为封闭端,该封闭端外侧设有与分离罗拉压力鞍架结合件上的沟槽匹配的台阶结构,通气孔件另两端为通气端,其一个通气端穿过密封盖上的通孔与绒棍壳体内的贯穿孔连通,其另一个通气端与气管接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外壳上束棕丝呈螺旋状排列,且束棕丝漏出绒辊外壳外侧部分沿绒辊外壳径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外壳上设有螺旋线性工艺通孔,束棕丝固定植入于该螺旋线性工艺通孔内,束棕丝带有触头的一端裸露在绒棍外壳外侧设定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束棕丝包含60-100根细度有效分布的单棕丝,单棕丝的触头端形成有开叉触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绒辊外壳上吸气孔为在绒辊外壳表面呈螺旋状的开口结构,绒辊外壳上的呈螺旋状排列的束棕丝与呈螺旋状的吸气孔均匀间隔排列。

本发明的有益筒管挡料装置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绒辊外壳上设置吸气孔,吸气孔内通有负压,吸气孔规律性负压吸附精梳机绒棍上飞花、短绒来实现精梳机绒棍的自清洁,本发明使用方便高效;绒辊本身具有自清洁功能,不需要停车即可进行有效的皮辊清洁和自清洁作用,清洁效果表现优异;减少了精梳机台停车率,提高了机台的工作效率高,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使用寿命长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棕丝触头端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包括绒辊外壳2、束棕丝1、绒辊壳体4、通气孔件8和气管9,所述绒辊壳体4固定插设于绒辊外壳2内,绒辊壳体4外侧和绒辊外壳2内侧之间形成一密封空间,绒辊外壳2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伸出绒辊外壳2表面的束棕丝1,绒辊外壳2表面还设有与其内部密封空间连通的吸气孔3,气管9通过通气孔件8与绒辊壳外壳内的密封空间连通,气管9内形成负压(气管9可以与精梳机风道接通)。

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11安装在分离罗拉压力鞍架结合件13上的沟槽中,伴随着分离罗拉14上的分离皮辊12的运动而逆向圆周转动,通过清洁绒棍上束棕丝1与分离皮辊12的相对转动而发挥出清扫作用,即把分离皮辊12上的短绒、杂质、纤维转移到束棕丝1上,并通过气管9的吸气作用,使绒棍壳体内产生负压,束棕丝1间夹杂和抓取的短绒、棉结、杂质在负压作用下穿过绒棍外壳的吸气孔3而被气管9吸走进入精梳机风道系统,实现了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的自清洁作用,本发明主要对分离皮辊12起到清洁作用,避免了分离皮辊12的缠绕及精梳机的非必要停车,通过本发明专利智能精梳机的自清洁绒棍,改变了智能精梳机分离罗拉14上的分离皮辊12的清洁绒棍的清洁效果,创新了不需要停车即可进行的绒棍自清洁作用,清洁效果表现优异,使用方便高效,减少了精梳机台停车率,提高了机台的工作效率高,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使用寿命长久。

所述绒辊外壳2成筒体结构,绒辊外壳2两端设有密封盖7,密封盖7可实现绒棍外壳的密封,避免绒棍壳体内聚集物溢出,进入精梳棉网,恶化精梳棉网的质量。

所述绒辊壳体4内设有轴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与通气孔件8接通,绒辊壳体4外侧壁上形成有开口状的吸风口5,该吸风口5与绒辊壳体4内的贯穿孔连通,且绒辊壳体4上的吸风口5与绒辊外壳2上的吸气孔3正对,此吸风口5可从绒棍外壳吸气孔3处吸取束棕丝1间夹杂和抓取的短绒、棉结、杂质,进入绒棍壳体内部,在绒辊壳体4内部可以形成集落区6,集落区形式可多样,主要用于储存从皮辊上面剖离下来的短绒、棉结、杂质等,其表面要求光滑,不挂纤维,集落区便于绒棍壳体内的短杂的聚集和一次性排除,绒棍壳体内表面也要求光滑,不挂纤维。

所述绒棍壳体的质心与绒棍壳体轴心线不重合,将绒棍壳体的质心设计在绒棍壳体轴心线下侧,利于绒棍壳体随绒棍的转动而小幅度摆动,配合吸风口5张开角度的选定进行集聚性的吸附作用,避免精梳棉网受此气流的影响而恶化质量指标。

所述绒辊壳体4吸风口5两相对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30°-60°,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合理选择此角度,绒辊壳体4横截面可以呈“U”形结构或“V”形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通气孔件8为T型结构,其一端为封闭端,该封闭端外侧设有与分离罗拉压力鞍架结合件上的沟槽匹配的台阶结构,通气孔件8另两端为通气端,其一个通气端穿过密封盖7上的通孔与绒棍壳体内的贯穿孔连通,其另一个通气端与气管9接通,通气孔件8的封闭端通过台阶结构在分离罗拉压力鞍架结合件上的沟槽中实现定位,通气端实现负压的接通,通气孔件8的内外径壁表面光滑,通气孔件8亦可为其它形态的两通组件。

所述绒辊外壳2上束棕丝1呈螺旋状排列,且束棕丝1漏出绒辊外壳2外侧部分沿绒辊外壳2径向延伸。

所述绒辊外壳2上设有螺旋线性工艺通孔,束棕丝1固定植入于该螺旋线性工艺通孔内,束棕丝1带有触头的一端裸露在绒棍外壳外侧设定长度,通过螺旋线性工艺通孔固定束棕丝1,束棕丝1发挥清洁作用时无掉棕丝现象,束棕丝1裸露在绒棍外壳外侧部分的长度最佳为8-15mm,所有束棕丝1在绒棍外壳外侧的长度整齐度要求范围为±0.25mm,进而保证有效的清洁。

每个束棕丝1包含60-100根细度有效分布的单棕丝10,单棕丝10的触头端形成有开叉触头,单棕丝10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触头端的开叉触头多于一个,可以为两个、3个或更多个,开叉触头主要对缠绕在皮辊表面的纤维形成很好的抓取作用,且触头是弧面线接触皮辊,对皮辊表面没有损伤或者刮伤束棕丝1端部。

所述绒辊外壳2上吸气孔3为在绒辊外壳2表面呈螺旋状的开口结构,绒辊外壳2上的呈螺旋状排列的束棕丝1与呈螺旋状的吸气孔3均匀间隔排列,螺旋线型工艺通孔通常有6排或者8排用于束棕丝1的植入,吸气孔3有序的分割相邻两列螺旋线型工艺通孔,并均布在螺旋线型工艺通孔两侧,在束棕丝1清洁时及时将杂质吸走,避免其掉落在棉层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