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弹力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6959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空心弹力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弹力纱。



背景技术:

为了使服装更舒适,市场上开发出了包芯纱,在原纱线结构的基础上,在其内部加入一根带有弹性的芯,例如使用氨纶作为弹性芯,包芯纱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纱的弹性,同时还具有外覆层原本的性能。随着市场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包芯纱也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因为弹性芯与外覆纤维之间紧密接触,由于摩擦力的关系织物恢复效果不好,容易出现变形。

对于上述问题,市场是出现了一种双包芯纱,在原有包芯纱的基础上,在弹性芯的外部并有一层弹力丝,降低了弹性芯与外覆层间的摩擦力,但是弹力丝在纺纱的接头位置的弹力丝会由于无法完全缩进纱内,而在纱线接头处外露,虽然双包芯纱具有更好的恢复性,但是外露的弹力丝影响了美观,除非通过手工涂抹的方式对其进行遮盖,但如此则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成本,弹力丝另一个问题是纱主体位置,因体积较大,亦会出现露丝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高包芯纱的恢复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心弹力纱,包括外覆层与弹性芯,弹性芯设置在外覆层内部,所述弹性芯包括主芯与可溶芯,所述可溶芯与主芯并列设置,或者主芯与可溶芯捻合,或者可溶芯包覆主芯。可溶芯可溶芯可在通过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溶解,在纺纱过程中外覆层的内部被可溶芯与主芯完全填充,经过水溶处理后由于弹性芯被溶解掉,因此外覆层的内部只剩下了主芯,此时外覆层的内部不再被完全填充,与主芯之间产生了空间。空间的出现使得主芯与外覆层之间不再完全接触,主芯与外覆层间存在空间使主芯有了更大的回缩空间,提高了纱线拉伸后的回复性,使其制成的织物或服装可实现快速恢复,减少变形。有于可溶芯会通过整理被除去,织物或服装不会出现纱线接头或纱线主体位置露丝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外覆层为棉、粘胶纤维、涤纶、锦纶、腈纶或者它们的复合纤维材料。外覆层可适用多种纤维材料,使本方案更具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可溶芯为水溶丝或水溶性纤维或者粘胶或者它们的复合纤维材料,便于通过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后溶解。

优选的,所述主芯为氨纶,氨纶弹性较好,适用于作为主芯提供弹力。

一种织物,包括空心弹力纱,所述空心弹力纱包括外覆层与弹性芯,弹性芯设置在外覆层内部,所述弹性芯包括主芯与可溶芯,所述可溶芯与主芯并列设置或者主芯与可溶芯捻合,或以可溶芯纤维包覆主芯。织物通过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后可溶芯在纱中除去,主芯与外覆层之间产生空间。

一种衣物,包括上述的织物。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在外覆层与主芯之间制造出额外空间,使纱线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另外由于可溶芯会通过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除去,最终成衣后不会出现纱线接头或纱线主体露丝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最终效果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覆层,2-可溶芯,3-主芯,4-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与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外覆层1、可溶芯2与主芯3。在纺纱过程中,将主芯3与可溶芯2并列设置形成弹性芯,在弹性芯外层覆盖外覆层1成型。纱成形后进一步进行织物纺织,纺织完成后进行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纱线仅剩外覆层1与主芯3,此时主芯与外覆层之间存在空间4。

实施例二

如图2、图4与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外覆层1、可溶芯2与主芯3。在纺纱过程中,将主芯3与可溶芯2捻合,在弹性芯外层覆盖外覆层1成型,可溶芯2为连续结构。纱成形后进一步进行织物纺织,织物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纱线仅剩外覆层1与主芯3,此时主芯与外覆层之间存在空间4。

实施例三

如图3、图5与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外覆层1、可溶芯2与主芯3。在纺纱过程中,将主芯3与可溶芯2形成弹性包芯纱。弹性包芯纱外层覆盖外覆层1成型,可溶芯2为连续结构。纱成形后进一步进行织物纺织,织物后续纱或织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们的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纱线仅剩外覆层1与主芯3,此时主芯与外覆层之间存在空间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