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940阅读:152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代手工书画纸的复制技术,具体涉及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



背景技术:

瓷青纸是北宋至明清选用高档桑皮纸、构皮纸、宣纸、或竹纸等经植物靛蓝染料染色后,又经阴干、涤洗、阴干、施胶、托裱(纸张二层或二层以上)、打蜡、砑光加工而成的华丽手工纸。

目前市场也有瓷青纸存市。经实验室分析:面纸一层,多为普通书画纸;染色为化工染料涂布而成。不托裱(单层纸张),不属于传统手工瓷青纸范畴。

参考文献:北魏.贾思勰《天工开物》,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明.屠隆《考盘余事》,明.沈榜《苑署杂记》,明.项子京《蕉窗九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周嘉胄《装潢志》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当代.曹天生《中国宣纸史》,当代.刘仁庆《中国古纸谱》,当代.王菊华《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当代.周乃空《宣纸抄纸新工艺》。

现存技术难题一:植物蓝草供应缺乏,也无种植基地,难以满足较大量的生产;二:高档纸尤其高档桑皮纸和构皮纸供应困难,难以完善制作瓷青纸的品种;三:缺乏资金。不能有效的改善工作条件和制作完善的生产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蓝草择时收割,制靛池与靛缸加工后为蓝靛,将蓝靛溶入适量的山泉水加入少量沥灰、茅草灰,米酒逐步发酵至标缸,以备染纸;

选择高档竹纸裁成四尺(69×138cm)四开,每张正反两面砑光,挑选其无明显杂质,纸面光洁的纸张,一头固定在竹竿上,待纸挂于竿无明显滴水时,逐张放入染缸内,约1分钟提起挂于染缸的横竿上,在空气中氧化变色;

将阴干的纸张放入清水槽中静态涤漂5分中,阴干,阴干后在盛有骨胶溶液浅槽中施胶、阴干,骨胶溶液;

制托纸:选用四尺整张高档竹纸,一头挂于竿上放入黄柏溶液中托染,阴干;

阴干后将托纸和面纸(染色后的纸)托裱,托裱后将纸裁成既定规格;

将裁好的纸张挑选出合格瓷青纸,正反两面用白虫蜡打蜡,用石头砑光,将打蜡;

砑光好的纸张整理成叠,将纸放于一光滑、平整的木板上,在将另一块板压在纸堆上,外加布带系紧。半年后可出库。

制染液制备方法:先制定染缸,用不锈钢板焊接长2米,宽1.2米,深1.5米的染槽,蓄水至预留液平面的2/3,按一斤靛五斤水的比例加入预定位置,加入米酒半斤、沥灰一斤,茅草灰二斤,搅拌染缸,发酵至有浓郁的酒草味,缸面出现蓝紫色靛花,染液变为墨绿色时,染液配置成功了。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高档竹纸可用宣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替代。

进一步技术:纸在在空气中氧化变色后,视空气湿度和气温酌情再次纸张浸入染缸,逐步至染至满意为止。

进一步技术:骨胶液制法:将2斤骨胶倒入水桶里,盛水10斤,浸泡12小时以上后沥尽水,用沸水10斤冲化开,在兑冷水90斤,胶液配制成功。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打蜡具体为用白蜡将瓷青纸正反两面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横向移动打上一遍蜡,在用细软布擦匀纸面。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砑光具体为用右手心握住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左手心搭在右手背上,在纸的背面卵石,由上到下竖向摩擦纸面,由上到下摩擦两遍,然后按2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移动摩擦,四边折角处要一弧度砑光。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鹅卵石大小要求不超过手掌,厚1.5~3厘米。

进一步技术:木板要求:实木,厚2.5厘米,大于纸张四周3厘米,光滑平整,四角打成圆弧状。

进一步技术:蓝靛制备包括制定两池一缸为一组制靛设备,野外、室内均要求有山泉水源,空间大且平坦;

靛缸为正方体,深约1.2米~1.5米内面光滑平整,材料可以选用水泥或石板砌成;缸内严丝合缝,不能漏水,靠近排水渠的一侧预保留有六个竖直的排水孔,水孔间距8~12厘米,孔经4厘米;

靛池呈半圆形,直径约2~3米,池底留有30~40立方厘米小井,靛池距靛缸最近处约60厘米。

进一步技术:蓝靛制备包括择时阴历5月和8月间凌晨时采割蓝草,将采割的蓝草放入池中,蓄满水,在倒入适量的沥灰,一次放入蓝草300斤,三日两夜后捞净池中残渣,随后将一池中1/3溶液倒入靛缸中,加入细沥灰,用钉耙翻倒缸底,约20分钟,待池底有明显沉淀物,溶液慢慢变清时,由上到下,酌情拔掉缸边预留孔的塞子,慢慢放掉废水,查看沉淀物——靛蓝色泽,存放靛缸内约18小时,次日收集,如此反复。

本发明选用植物靛蓝原料和浸染等工艺,符合明清瓷青纸古籍工艺记载,经实验室分析与明清瓷青纸所用原料、工艺特点,其内部形态等一致,瓷青纸的复制可以满足瓷清纸对古籍装帧,修复的需求,对于今后古籍善本的复制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作者特选择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收藏并使用的明清时期的几种瓷青纸(由王菊华老师提供);和杨玉杰先生新近用传统工艺研制的几种瓷青纸;和市场上随意买到的几种瓷青纸,一并做了一些分析研究工作,其结果分述如下:

瓷青纸物理性状和纸页结构分析

“着色牢度”是将试样在水中煮沸约5分钟后,然后观察试纸和煮用水的变色程度,分为不脱色、微脱色和脱色三个等级记录;另外又用棉花簽在试样表面作相对一致的摩擦运动,然后根据棉花签的变色程度判断试样脱色或不脱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将蓝草择时收割,制靛池与靛缸加工后为蓝靛,将蓝靛溶入适量的山泉水加入少量沥灰、茅草灰,米酒逐步发酵至标缸,以备染纸;

选择高档竹纸裁成四尺(69×138cm)四开,每张正反两面砑光,挑选其无明显杂质,纸面光洁的纸张,一头固定在竹竿上,待纸挂于竿无明显滴水时,逐张放入染缸内,约1分钟提起挂于染缸的横竿上,在空气中氧化变色;

将阴干的纸张放入清水槽中静态涤漂5分中,阴干,阴干后在盛有骨胶溶液浅槽中施胶、阴干,骨胶溶液;

制托纸:选用四尺整张高档竹纸,一头挂于竿上放入黄柏溶液中托染,阴干;

阴干后将托纸和面纸(染色后的纸)托裱,托裱后将纸裁成既定规格;

将裁好的纸张挑选出合格瓷青纸,正反两面用白虫蜡打蜡,用石头砑光,将打蜡;

砑光好的纸张整理成叠,将纸放于一光滑、平整的木板上,在将另一块板压在纸堆上,外加布带系紧,半年后可出库。

制染液制备方法:先制定染缸,用不锈钢板焊接长2米,宽1.2米,深1.5米的染槽,蓄水至预留液平面的2/3,按一斤靛五斤水的比例加入预定位置,加入米酒半斤、沥灰一斤,茅草灰二斤,搅拌染缸,发酵至有浓郁的酒草味,缸面出现蓝紫色靛花,染液变为墨绿色时,染液配置成功了。

高档竹纸可用宣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替代。

纸在在空气中氧化变色后,视空气湿度和气温酌情再次纸张浸入染缸,逐步至染至满意为止。

骨胶液制法:将2斤骨胶倒入水桶里,盛水10斤,浸泡12小时以上后沥尽水,用沸水10斤冲化开,在兑冷水90斤,胶液配制成功。

打蜡具体为用白蜡将瓷青纸正反两面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横向移动打上一遍蜡,在用细软布擦匀纸面。

砑光具体为用右手心握住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左手心搭在右手背上,在纸的背面卵石,由上到下竖向摩擦纸面,由上到下摩擦两遍,然后按2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移动摩擦,四边折角处要一弧度砑光。

鹅卵石大小要求不超过手掌,厚1.5厘米。

木板要求:实木,厚2.5厘米,大于纸张四周3厘米,光滑平整,四角打成圆弧状。

蓝靛制备包括制定两池一缸为一组制靛设备,野外、室内均要求有山泉水源,空间大且平坦;

靛缸为正方体,深约1.2米内面光滑平整,材料可以选用水泥或石板砌成;缸内严丝合缝,不能漏水,靠近排水渠的一侧预保留有六个竖直的排水孔,水孔间距8厘米,孔经4厘米;

靛池呈半圆形,直径约2米,池底留有30立方厘米小井,靛池距靛缸最近处约60厘米。

蓝靛制备包括择时阴历5月和8月间凌晨时采割蓝草,将采割的蓝草放入池中,蓄满水,在倒入适量的沥灰,一次放入蓝草300斤,三日两夜后捞净池中残渣,随后将一池中1/3溶液倒入靛缸中,加入细沥灰,用钉耙翻倒缸底,20分钟,待池底有明显沉淀物,溶液慢慢变清时,由上到下,酌情拔掉缸边预留孔的塞子,慢慢放掉废水,查看沉淀物——靛蓝色泽,存放靛缸内约18小时,次日收集,如此反复。

实施例2:明清瓷青纸复制工艺,将蓝草择时收割,制靛池与靛缸加工后为蓝靛,将蓝靛溶入适量的山泉水加入少量沥灰、茅草灰,米酒逐步发酵至标缸,以备染纸;

选择高档竹纸裁成四尺(69×138cm)四开,每张正反两面砑光,挑选其无明显杂质,纸面光洁的纸张,一头固定在竹竿上,待纸挂于竿无明显滴水时,逐张放入染缸内,约1分钟提起挂于染缸的横竿上,在空气中氧化变色;

将阴干的纸张放入清水槽中静态涤漂5分中,阴干,阴干后在盛有骨胶溶液浅槽中施胶、阴干,骨胶溶液;

制托纸:选用四尺整张高档竹纸,一头挂于竿上放入黄柏溶液中托染,阴干;

阴干后将托纸和面纸(染色后的纸)托裱,托裱后将纸裁成既定规格;

将裁好的纸张挑选出合格瓷青纸,正反两面用白虫蜡打蜡,用石头砑光,将打蜡;

砑光好的纸张整理成叠,将纸放于一光滑、平整的木板上,在将另一块板压在纸堆上,外加布带系紧,半年后可出库。

制染液制备方法:先制定染缸,用不锈钢板焊接长2米,宽1.2米,深1.5米的染槽,蓄水至预留液平面的2/3,按一斤靛五斤水的比例加入预定位置,加入米酒半斤、沥灰一斤,茅草灰二斤,搅拌染缸,发酵至有浓郁的酒草味,缸面出现蓝紫色靛花,染液变为墨绿色时,染液配置成功了。

高档竹纸可用宣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替代。

纸在在空气中氧化变色后,视空气湿度和气温酌情再次纸张浸入染缸,逐步至染至满意为止。

骨胶液制法:将2斤骨胶倒入水桶里,盛水10斤,浸泡12小时以上后沥尽水,用沸水10斤冲化开,在兑冷水90斤,胶液配制成功。

打蜡具体为用白蜡将瓷青纸正反两面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横向移动打上一遍蜡,在用细软布擦匀纸面。

砑光具体为用右手心握住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左手心搭在右手背上,在纸的背面卵石,由上到下竖向摩擦纸面,由上到下摩擦两遍,然后按2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移动摩擦,四边折角处要一弧度砑光。

鹅卵石大小要求不超过手掌,厚3厘米。

木板要求:实木,厚2.5厘米,大于纸张四周3厘米,光滑平整,四角打成圆弧状。

蓝靛制备包括制定两池一缸为一组制靛设备,野外、室内均要求有山泉水源,空间大且平坦;

靛缸为正方体,深约1.5米内面光滑平整,材料可以选用水泥或石板砌成;缸内严丝合缝,不能漏水,靠近排水渠的一侧预保留有六个竖直的排水孔,水孔间距12厘米,孔经4厘米;

靛池呈半圆形,直径约3米,池底留有40立方厘米小井,靛池距靛缸最近处约60厘米。

蓝靛制备包括择时阴历5月和8月间凌晨时采割蓝草,将采割的蓝草放入池中,蓄满水,在倒入适量的沥灰,一次放入蓝草300斤,三日两夜后捞净池中残渣,随后将一池中1/3溶液倒入靛缸中,加入细沥灰,用钉耙翻倒缸底,20分钟,待池底有明显沉淀物,溶液慢慢变清时,由上到下,酌情拔掉缸边预留孔的塞子,慢慢放掉废水,查看沉淀物——靛蓝色泽,存放靛缸内约18小时,次日收集,如此反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