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1230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仅要求纺织产品具有舒适性和时尚性,而且还对产品的功能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件纺织产品往往要通过多种功能的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功能的永久性和生产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在纱线生产环节就赋予产品永久复合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开发新型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符合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研发推广多纤维复合混纺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加快研发新型生物质纤维产品等发展方向。

现有并条工序棉条并合数一般为6-8根,而多组分混纺品种并合数一般为8根,棉条采用原有一字形排列喂入方式,在从导条罗拉向给棉罗拉集聚时,处在两边的棉条与中央棉条相比,产生的意外牵伸更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意外牵伸、性能优异的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生产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其特征是:并条工序采用双导条罗拉上、下排同时喂入方式,上、下排各喂入4根棉条。

粗纱工序采用“特种纱线粗纱机双喇叭口”或“特种纱线粗纱机中区双口集合器”进行处理。

细纱工序采用细纱机复合式吊锭粗纱架和粗纱定位钩进行处理;纺纱采用大扭矩纺纱线生产方法。

选配具有抑菌、防螨、防紫外线、导湿快干、远红外发射功能性纤维进行生产。

本发明创新采用双导条罗拉上下排同时喂入方式,使原先一字形排列的8根棉条变为上下排各4根喂入,有效减少棉条的意外牵伸差异。

粗纱工序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特种纱线粗纱机双喇叭口”(专利号:zl201220155850.5)和“特种纱线粗纱机中区双口集合器”(专利号:zl201220155930.0),达到两种效果。一种是喂入的两根棉条多组分成分相同,最大限度提高成纱中的各种纤维的混合均匀性;另一种是喂入的两根棉条成分不同,可根据最终成纱需要达到的特殊染色效果配置棉条的纤维成分。

细纱工序粗纱喂入时采用专利细纱机复合式吊锭粗纱架(zl200420026440.6)和粗纱定位钩(zl201020248044.3),保证粗纱喂入的稳定性,减少意外牵伸,避免粗纱退绕时碰擦产生毛羽。纺纱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大扭矩纺纱线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310568506.8),保证成纱质量满足高品质产品要求。

本发明纤维成分配比更准确均匀,混纺比偏差可控制在±0.8%以内(国家标准是在±1.5%以内)。纱线条干均匀,毛羽少,耐磨性提高。可以保证后道产品的永久功能特性,避免面料后整理采用功能性助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可根据需要使面料取得特殊染色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生产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并条工序采用双导条罗拉上、下排同时喂入方式,上、下排各喂入4根棉条。

粗纱工序采用“特种纱线粗纱机双喇叭口”或“特种纱线粗纱机中区双口集合器”进行处理。

细纱工序采用细纱机复合式吊锭粗纱架和粗纱定位钩进行处理;纺纱采用大扭矩纺纱线生产方法。

选配具有抑菌、防螨、防紫外线、导湿快干、远红外发射功能性纤维进行生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复合功能纱线生产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并条工序采用双导条罗拉上、下排同时喂入方式,上、下排各喂入4根棉条。本发明创新采用双导条罗拉上下排同时喂入方式,使原先一字形排列的8根棉条变为上下排各4根喂入,有效减少棉条的意外牵伸差异。产品性能优异。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芝;汪吉艮;马晓辉;成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0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