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886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是耗能大户,蒸汽消耗是其资源消耗的重要部分,节省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造纸行业面临的考验,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也是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造纸蒸汽的消耗主要在烘干纸时发生,造纸成型脱水及烘干部分的布局均会影响烘干时的蒸汽耗量。传统的脱水为单面脱水,其脱水效率较低,出成型部湿纸的水份较高,造成蒸汽耗量较大;纸的烘干部由许多烘缸构成,主要是利用烘缸中的蒸汽加热将纸烘干,因此纸与烘缸接触越多烘干的效率越高,而传统的烘缸是分组布局,每组之间均有较大空间是空出来的,在这个区域纸与烘干并不接触,影响了烘干效率;纸机的烘干部是封闭的,但纸的进出会留有开口,这些开口的位置往往会有冷空气进入,导致烘干效率下降

因此,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湿纸的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所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包括:

第一烘缸,所述第一烘缸包括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一干网、第二干网,成型的湿纸依次紧贴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的表面前进,湿纸在第一滚轴、第二滚轴表面前进增大了湿纸的展开面积,所述第一滚轴、第二滚轴沿湿纸前进的方向滚动,所述第一干网、第二干网分别设置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外表面的对应两侧,用于将紧贴于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的湿纸烘干;

第二烘缸,所述第二烘缸包括第三滚轴、第四滚轴、第五滚轴、第三干网、第四干网,所述第二烘缸位于所述第一烘缸的后侧,从第二滚轴输出的湿纸进入第三滚轴、第四滚轴、第五滚轴,所述第三干网、第四干网分别设置于第三滚轴、第四滚轴、第五滚轴的外表面的对应两侧,所述第三干网与所述第一干网接触,所述第四干网与所述第二干网接触,使湿纸从第一烘缸进入第二烘缸的过程中不出现干网的中断;

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位于第一烘缸的前端,当湿纸进入第一烘缸之前,所述第一导辊调整湿纸的进入方向,使湿纸以合适的角度进入第一烘缸,保证湿纸的质量;

第二导辊,所述第二导辊位于第二烘缸的后端,当纸张经过第二烘缸烘干之后,所述第二导辊调整纸张的输出方向,便于卷纸设备将烘干的纸张卷起。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网、第二干网与湿纸、第一滚轴、第二滚轴不接触。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干网、第四干网与湿纸、第三滚轴、第四滚轴、第五滚轴不接触。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外表面不接触。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滚轴、第四滚轴、第五滚轴外表面相互不接触。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缸还包括多个滚轴。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烘缸还包括多个滚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烘缸的干网相互接触,每个烘缸设置多个干网的方式,使湿纸接触干网的面积更大,且避免湿纸在转换烘缸时产生空隙,防止湿纸接触外界潮湿空气或冷空气,提高烘缸的使用效率,节省能源。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中:1第一烘缸、11第一滚轴、12第二滚轴、13第一干网、14第二干网、2第二烘缸、21第三滚轴、22第四滚轴、23第五滚轴、24第三干网、25第四干网、3第一导辊、4第二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用于造纸工艺中烘干湿纸的靠缸式干网设备包括:

第一烘缸1,所述第一烘缸1包括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第一干网13、第二干网14,成型的湿纸依次紧贴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的表面前进,湿纸在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表面前进增大了湿纸的展开面积,所述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沿湿纸前进的方向滚动,所述第一干网13、第二干网14分别设置于第一滚轴11和第二滚轴12的外表面的对应两侧,用于将紧贴于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的湿纸烘干,由于湿纸的两面分别设置了第一干网13和第二干网14,因此其除湿效率更高,达到一面设置干网的两倍以上的效率,而且,两面干燥的方式使湿纸的干燥效果更加均匀,纸张质量更高;

第二烘缸2,所述第二烘缸2包括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第三干网24、第四干网25,所述第二烘缸2位于所述第一烘缸1的后侧,从第二滚轴12输出的湿纸进入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所述第三干网24、第四干网25分别设置于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的外表面的对应两侧,所述第三干网24与所述第一干网12接触,所述第四干网25与所述第二干网14接触,使湿纸从第一烘缸1进入第二烘缸2的过程中不出现干网的中断,由于干网不出现终端,所以在湿纸有第一烘缸1进入第二烘缸2时,不会出现干网的空档,湿纸不会接触外界空气,不会使湿纸受到潮湿空气或者冷空气的影响,减少了能源消耗;

第一导辊3,所述第一导辊3位于第一烘缸1的前端,当湿纸进入第一烘缸1之前,所述第一导辊3调整湿纸的进入方向,使湿纸以合适的角度进入第一烘缸1,保证湿纸的质量;

第二导辊4,所述第二导辊4位于第二烘缸2的后端,当纸张经过第二烘缸2烘干之后,所述第二导辊4调整纸张的输出方向,便于卷纸设备将烘干的纸张卷起。

所述第一干网13、第二干网14与湿纸、第一滚轴11、第二滚轴12不接触,其不接触的空间便于湿纸的方向改变,不会破坏湿纸。

所述第三干网24、第四干网25与湿纸、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不接触。

所述第一滚轴11与第二滚轴12外表面不接触,确保了第一滚轴11与第二滚轴12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干网,转送湿纸。

所述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外表面相互不接触,确保了第三滚轴21、第四滚轴22、第五滚轴23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干网,转送湿纸。

所述第一烘缸1还包括多个滚轴,提高湿纸除湿的效率。

所述第二烘缸2还包括多个滚轴,提升湿纸除湿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