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47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部件加工领域,其是一种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纸板在加工过程中需对于生产用原料进行持续的搅拌处理,以使得原料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浆料,并通过对于浆料的高速搅拌以实现打浆处理;上述打浆过程中,由于转子的转动及不同速度的浆流层相互摩擦,其会形成剧烈的湍流循环,槽体中的浆料沿着轴线中心吸入,从圆周高速抛出,形成剧烈的湍流循环。上述打浆工艺中形成的湍流极易使得加工容器内的浆料在加工过程中甩出至容器外部,进而不仅造成纸浆纤维的损失,使浆料浓度出现波动,而且会严重污染周围生产环境,不利于清洁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其可在碎浆过程中实现对于浆料的防溅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水力碎浆机包括有碎浆槽体,碎浆槽体之上设置有采用开放式结构的入料端口,入料端口连接有传输机构;所述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包括有防溅支架,其设置于入料端口对应位置,防溅支架之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防溅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溅端板采用PVC软玻璃带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每一个防溅端板的径向截面均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的相对端面彼此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防溅端板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之间均可实现厚度方向上的相互支撑处理,进而使得多个防溅端板受碎浆槽体内部浆液冲击时的稳定效果得以保障,进而使其整体防溅效果得以提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的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齿纹,彼此相对的防溅端板端面之上的连接齿纹相互啮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连接齿纹的啮合处理以使得相邻两个防溅端板之间在不介入外力的前提下形成一定的稳固连接关系,进而使其防溅效果进一步的改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溅支架的侧端面之上包括有经由碎浆槽体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气流管道,气流管道包括有位于碎浆槽体内部的进气端部以及位于碎浆槽体外部的出气端部,进气端部之中设置有滤网;所述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沿碎浆槽体的内壁进行延伸,气流管道的出气端部沿防溅端板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气流管道的设置以使得碎浆槽体内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速气流得以导出,并沿气流管道朝向防溅端板的宽度方向进行运动;上述气流可在防溅端板的外侧端面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使得防溅端板在上述气流支撑下可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上述防溅端板的支撑方式不额外介入驱动装置,从而使得系统能耗以及可靠性得以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以及出气端部的高度至少为入料端口高度的2/3,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中的滤网倾斜向下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的高度设置以确保其进气效率;同时,进气端部的延伸方向与碎浆槽体内的气流方向相符,进而确保其可满足良好的工作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其可在绝缘纸板生产过程中通过碎浆机进行浆料的搅拌处理时,通过防溅端板的设置以对于可能从碎浆机内部溅出的浆料进行有效的阻挡处理,进而即可改善碎浆机的工作环境,又可使得浆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得以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溅端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碎浆槽体、2—入料端口、3—防溅支架、4—防溅端板、5—连接齿纹、6—进气管道、601—进气端部、602—出气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水力碎浆机包括有碎浆槽体1,碎浆槽体1之上设置有采用开放式结构的入料端口2,入料端口2连接有传输机构;所述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包括有防溅支架3,其设置于入料端口2对应位置,防溅支架3之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防溅端板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溅端板4采用PVC软玻璃带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绝缘纸板生产用水力碎浆机防溅装置,其可在绝缘纸板生产过程中通过碎浆机进行浆料的搅拌处理时,通过防溅端板的设置以对于可能从碎浆机内部溅出的浆料进行有效的阻挡处理,进而即可改善碎浆机的工作环境,又可使得浆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得以有效控制。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每一个防溅端板4的径向截面均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4的相对端面彼此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防溅端板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之间均可实现厚度方向上的相互支撑处理,进而使得多个防溅端板受碎浆槽体内部浆液冲击时的稳定效果得以保障,进而使其整体防溅效果得以提升。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溅端板4的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齿纹5,彼此相对的防溅端板4端面之上的连接齿纹5相互啮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连接齿纹的啮合处理以使得相邻两个防溅端板之间在不介入外力的前提下形成一定的稳固连接关系,进而使其防溅效果进一步的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防溅支架3的侧端面之上包括有经由碎浆槽体1内部延伸至其外部的气流管道6,气流管道6包括有位于碎浆槽体1内部的进气端部601以及位于碎浆槽体1外部的出气端部602,进气端部601之中设置有滤网;所述气流管道6的进气端部601沿碎浆槽体1的内壁进行延伸,气流管道6的出气端部602沿防溅端板4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气流管道的设置以使得碎浆槽体内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速气流得以导出,并沿气流管道朝向防溅端板的宽度方向进行运动;上述气流可在防溅端板的外侧端面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使得防溅端板在上述气流支撑下可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上述防溅端板的支撑方式不额外介入驱动装置,从而使得系统能耗以及可靠性得以保障。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流管道6的进气端部601以及出气端部602的高度至少为入料端口2高度的2/3,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中的滤网倾斜向下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气流管道的进气端部的高度设置以确保其进气效率;同时,进气端部的延伸方向与碎浆槽体内的气流方向相符,进而确保其可满足良好的工作效果。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4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