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186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



背景技术:

压光机是决定纸张质量指标的关键设备,压光上光工艺的一种。印刷品表面经过涂布后,待上光层干燥,若需再次提高上光涂层的平滑度和光泽度,可经压光机压光。一般上光的的光泽度在65-85%左右,压光后可以达到90-95%以上的光泽度。

压光机主要由印刷品输送机构、机械传动、电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印刷品输送台、手动高压油泵、热辊、加辊、调速驱动电机、压光钢带、冷却箱、观察门、冷却水槽、通风循环系统、传输辊、印刷品收集台。

由于造纸纤维具有“玻璃化”温度,因而在高温下压光效果会大大提高。纸张整饰压光的压区由一个软辊和一个热辊组成,当纸页经过压区时,因软辊受压弹性变形,压区变宽,虽然线压力很大,但压强并不高,纸张与热辊接触的一面获得整饰效果。在生产过程中,压光辊始终与造纸机同步运行。当没有纸张通过压区时,热辊、软辊自动分离,避免热辊烫伤软辊包覆层。

现有的热辊主要是通过红外加热的方式使得热辊升温,然而红外加热需要精确的该控制红外线的发射量,不然会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纸张发黄甚至燃烧的危险情况发生,从而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压光机中热辊加热存在的温度过高造成纸张发黄甚至燃烧的危险情况发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包括中空的缓冲辊、开设于缓冲辊一端的加热介质进口以及套设于缓冲辊外的加热辊,所述缓冲辊的周向壁上开设有若干喷孔,所述缓冲辊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缓冲组件,所述加热辊的一端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热辊外套设有聚四氟乙烯辊筒。

进一步限定,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均与所述缓冲辊的轴线平行,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若干径向长度依次增大的缓冲板。

进一步限定,每一个所述喷孔的两侧的所述缓冲辊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块所述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面向所述加热介质进口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热辊内壁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流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介质对加热辊进行加热代替红外线发热对加热辊进行加热,使得热辊的温度易控制且不易造成热辊温度过高而使得纸张发黄甚至是燃烧的危险情况发生。

2.在缓冲辊的内壁上设置缓冲组件可以减小加热介质从加热介质进口进入缓冲辊内对缓冲辊的壁面产生冲力以及加热介质折回加热介质进口导致加热介质不能够顺利的进入喷孔和缓冲辊内。

3.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和高硬度,可以保护加热辊不被磨损,延长热辊的使用寿命。

4.将缓冲组件与缓冲辊的轴线平行设置,可以使得加热介质垂直射向缓冲板,将加热介质的压力尽可能的降低;缓冲板设置于喷孔之间的缓冲辊内壁上可以将冲向缓冲板上的加热介质引流至喷孔内便于加热介质能顺利地流进加热辊内;缓冲板沿所述缓冲辊的轴向方向依次增大可以将从不同位置进入缓冲辊内的加热介质的冲力减小;缓冲板面向加热介质进口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可以将冲向缓冲板上的加热介质最大程度的引流至喷孔。

5.在加热辊的内壁设置导流板,可以将进入加热辊内的加热介质导流至加热辊的内壁处,实现尽可能大地传递热量,使得聚四氟乙烯辊筒表面的温度均匀和稳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缓冲辊;2-加热介质进口;3-加热介质出口;4-缓冲组件;401-缓冲板;402-导流槽;5-喷孔;6-聚四氟乙烯辊筒;7-导流板;8-加热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包括中空的缓冲辊1、开设于缓冲辊1一端的加热介质进口2以及套设于缓冲辊1外的加热辊8,所述缓冲辊1的周向壁上开设有若干喷孔5,所述缓冲辊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缓冲组件4,所述加热辊8的一端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3。所述加热辊8外套设有聚四氟乙烯辊筒6。

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4均与所述缓冲辊1的轴线平行,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若干径向长度依次增大的缓冲板401。每一个所述喷孔5的两侧的所述缓冲辊1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块所述缓冲板401,所述缓冲板401面向所述加热介质进口2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402。

所述加热辊8内壁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流板7。

如图1所示,加热介质通过加热介质进口2进入缓冲辊1内,碰撞于设置于缓冲辊1内壁上的缓冲组件4后通过喷孔5进入加热辊8内经导流板7导流至加热辊8的内壁上实现对聚四氟乙烯辊筒6加热的过程,最后经加热介质出口3流出热辊。

本实施例采用加热介质对加热辊8进行加热代替红外线发热对加热辊8进行加热,使得热辊的温度易控制且不易造成热辊温度过高而使得纸张发黄甚至是燃烧的危险情况发生。

在缓冲辊1的内壁上设置缓冲组件4可以减小加热介质从加热介质进口2进入缓冲辊1内对缓冲辊1的壁面产生冲力以及加热介质折回加热介质进口2导致加热介质不能够顺利的进入喷孔和缓冲辊1内。

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和高硬度,可以保护加热辊不被磨损,延长热辊的使用寿命。

将缓冲组件4与缓冲辊1的轴线平行设置,可以使得加热介质垂直射向缓冲板401,将加热介质的压力尽可能的降低;缓冲板401设置于喷孔5之间的缓冲辊1内壁上可以将冲向缓冲板401上的加热介质引流至喷孔5内便于加热介质能顺利地流进加热辊8内;缓冲板401的径向长度依次增大可以将从不同位置进入缓冲辊1内的加热介质的冲力减小;缓冲板401面向加热介质进口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402,可以将冲向缓冲板401上的加热介质最大程度的引流至喷孔5。

在加热辊8的内壁设置导流板7,可以将进入加热辊8内的加热介质导流至加热辊8的内壁处,实现尽可能大地传递热量,使得聚四氟乙烯辊筒6表面的温度均匀和稳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纸压光机的热辊,包括中空的缓冲辊1、开设于缓冲辊1一端的加热介质进口2以及套设于缓冲辊1外的加热辊8,所述缓冲辊1的周向壁上开设有若干喷孔5,所述缓冲辊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缓冲组件4,所述加热辊8的一端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3。

如图1所示,热油通过加热介质进口2进入缓冲辊1内,碰撞于设置于缓冲辊1内壁上的缓冲组件4后通过喷孔5进入加热辊8内经导流板7导流至加热辊8的内壁上实现加热辊8的升温,最后经加热介质出口3流出热辊。

油是一种很好的热量载体且温度易控制,具有传热效果好且能够达到较高温度的优点避免了纸张不易发黄甚至燃烧的情况发生;在缓冲辊1的内壁上设置缓冲组件4可以减小热油从加热介质进口2进入缓冲辊1内对缓冲辊1的壁面产生冲力以及热油折回加热介质进口2导致热油不能够顺利的进入喷孔和缓冲辊1内。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辊8外套设有聚四氟乙烯辊筒6。

如图1所示,热油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辊8的壁面,加热辊8的壁面再将热量传递给聚四氟乙烯辊筒6,聚四氟乙烯辊筒6与纸张直接接触,从而将纸张表面玻璃化,增加纸张的光泽;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和高硬度,可以保护加热辊不被磨损,延长热辊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4均与所述缓冲辊1的轴线平行,每一排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若干径向长度依次增大的缓冲板401;每一个所述喷孔5的两侧的所述缓冲辊1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块所述缓冲板401,所述缓冲板401面向所述加热介质进口2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402。

如图1所示,热油冲进缓冲辊1内打在缓冲板401上,沿导流槽402经过喷孔5流入加热辊8内;将缓冲组件4与缓冲辊1的轴线平行设置,可以使得热油垂直射向缓冲板401,将热油的压力尽可能的降低;缓冲板401设置于喷孔5之间的缓冲辊1内壁上可以将冲向缓冲板401上的热油引流至喷孔5内便于热油能顺利地流进加热辊8内;缓冲板401的径向长度依次增大可以将从不同位置进入缓冲辊1内的热油的冲力减小;缓冲板401面向热油进口的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流槽402,可以将冲向缓冲板401上的热油最大程度的引流至喷孔5。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二或三或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辊8内壁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流板7。

如图1所示,通过喷孔5进入加热辊8内的热油经导流板7导流至加热辊8的内壁处,将内壁加热,实现尽可能大地传递热量,使得聚四氟乙烯辊筒6表面的温度均匀和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