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互换瓦楞纸箱竖线压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0868阅读:1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互换瓦楞纸箱竖线压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箱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互换瓦楞纸箱竖线压线轮结构。



背景技术:

瓦楞纸箱生产的折痕线(竖线和横线)压制有以下几种方式:

1.折痕线通常指横压线如图1所示摇盖折痕线1-5、竖压线如图1所示第一长宽折痕线1-1、第二长宽折痕线1-2,而横压线1-5通常生产时在瓦楞纸板生产线纵切压痕机上就已经完成,竖压线1-1、1-2需要在全自动印刷开槽(模切机)上压制而成,该压线方式有两种:

1)如图1至4所示,一种方式是在开槽单元使用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完成竖压线的压制工作;

2)另一种方式是在模切单元6运用模切板压制而成;

上述压线无论哪一种方式,一般瓦楞纸板在长度L方向上(如图1)不留加工余量,因而对纸板的平整度、印刷机上瓦楞纸板的走纸精度要求高,否则易出现走位造成尺寸偏差而报废;

2.竖线与横线压制同时在模切单元6运用一套模切板上轧制而成,该工艺一般在瓦楞纸板的四周都留有加工余量,因而增加成本;

根据上述瓦楞纸板在全自动印刷开槽(模切)机上压痕线轧制原理,以五层瓦楞纸箱为例,如图25、26所示预压轮与压线轮轧制原理,实际生产中由于瓦楞纸板的面纸(如图2中1-4)和里纸(如图2中1-3)的材质、水分、平整度、压力深浅等原因以及瓦楞纸板楞形高低选择与配置、面(里)层纸张质量与楞形搭配不合理、压线线形设计不合理(如图4至18中5-9和5-2、5-12和5-13)等因素往往会出现轧制压痕线之后里纸1-3或面纸1-4在压线处爆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瓦楞纸箱爆线现象之一(以下简称爆线);该现象经常出现,尤其是竖线爆线现象,因此员工操作的时候小心谨慎还是不可避免;就竖线压线而言,如图4所示通常是在开槽组单元开槽前面经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先后压制而成;但是设备本身配置的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直接套安装在轴的第一导向套5-8上,另一种就是将环状对称切割分开(如图5至18中5-9.4、5-2.1、5-12.4和5-13.1),便于安装和更换;同时现有设备配置的预压轮5-9以及压线轮5-12通常就一种线性,要是用于所有三、五、七层以及不同材质配材的瓦楞纸箱轧制,是非常有局限性:比如,三层瓦楞纸箱一般厚度4mm左右,五层纸板厚度7mm左右,七层纸板厚度接近12mm左右,因此都是用不变的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轧制竖线的话势必会造成三层板经压线成型后纸箱四角瓦楞破坏严重而影响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同时四角成型角不直,而七层瓦楞板使用该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轧制之后瓦楞纸箱四角会出现里层瓦楞破坏较窄,成型之后出现里面支撑而造成面纸爆线或竖线压线浅折痕之后线不直或者滚线(压痕线位置和折痕线位置不一致)现象,均会影响瓦楞纸箱的成型与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同宽度和线形并且可互换的瓦楞纸箱竖线压线轮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开槽单元轧制不同楞型组合的瓦楞纸箱的竖线出现的成型质量、爆线情况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预压轮和压线轮,预压轮和压线轮分别固定在开槽机内相邻的转轴上,预压轮和压线轮上方间隔布置有预压底轮和压线底轮,预压轮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开口,预压轮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预压底轮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开口,预压底轮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压线轮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三开口,压线轮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压线底轮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四开口,压线底轮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和安装方便,改善瓦楞纸板成型质量,避免爆线现象的发生,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同时均可易于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瓦楞纸箱压线(开槽)工艺示意图。

图2是五层瓦楞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全自动四色水墨印刷开槽(模切)机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全自动四色水墨印刷开槽(模切)机压线开槽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全自动四色水墨印刷开槽(模切)机内部送纸单元、进纸单元和印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A的剖视图(即预压轮布局示意图)。

图7是七层瓦楞纸箱的预压轮示意图。

图8是五层瓦楞纸箱的预压轮示意图。

图9是三层瓦楞纸箱的预压轮示意图。

图10是预压轮的侧视图。

图11是预压底轮的示意图。

图12是预压底轮的侧视图。

图13是图4中B-B的剖视图(即压线轮布局示意图)。

图14是七层瓦楞纸箱的压线轮示意图。

图15是五层瓦楞纸箱的压线轮示意图。

图16是三层瓦楞纸箱的压线轮示意图。

图17是压线轮的侧视图。

图18是压线底轮的示意图。

图19是压线底轮的侧视图。

图20是导向拨叉的示意图。

图21是导向拨叉的侧视图。

图22是导向底座的示意图。

图23是导向底座的侧视图。

图24是第一导向套的示意图。

图25是第一导向套的侧视图。

图26是瓦楞纸箱预压工况示意图。

图27是瓦楞纸箱压线工况示意图。

图4和图5组合形成完整的全自动四色水墨印刷开槽(模切)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1至图27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分别固定在开槽机内相邻的转轴5-14(预压轮5-9、压线轮5-12、预压底轮5-2和压线底轮5-13固定转轴结构尺寸相同)上,预压轮5-9和压线轮5-12上方间隔布置有预压底轮5-2和压线底轮5-13,预压轮5-9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开口5-9.4,预压轮5-9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预压底轮5-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开口5-2.1,预压底轮5-2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压线轮5-1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三开口5-12.4,压线轮5-12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压线底轮5-13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四开口5-13.1,压线底轮5-13形成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的结构。

所述的转轴5-14上经键5-15连接有第一导向套5-8(所有预压轮5-9及预压底轮5-2、压线轮5-12及压线底轮5-13固定的第一导向套5-8结构尺寸相同),预压轮5-9、压线轮5-12、预压底轮5-2和压线底轮5-13均固定在第一导向套5-8上。

所述的预压轮5-9在分别生产七层瓦楞纸箱、五层瓦楞纸箱和三层瓦楞纸箱时使用外圆直线段的厚度分别为C1、C2、C3(即预压线宽度),外圆倒角分别为R1、R2和R3。

所述的R1<R2<R3,C1>C2>C3。

所述的预压底轮5-2外圆表面设有滚花镀层5-2.2。

所述的滚花镀层5-2.2为镀硬铬层。

所述的压线轮5-12在分别生产七层瓦楞纸箱、五层瓦楞纸箱和三层瓦楞纸箱时外圆小径分别为Φ3、Φ4、和Φ5,中压线R7两侧圆弧角分别为R4、R5和R6。

所述的Φ3<Φ4<Φ5,R4>R5>R6。

所述的压线底轮5-13外缘镶有耐磨橡胶层5-13.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如图3、4和5所示,常规情况下全自动四色印刷开槽(模切)机配置的主要结构有:送纸单元2、进纸单元3、印刷单元4、开槽单元5、模切单元6、路轨及其附属7组成;特殊客户选择设备配置可以将开槽或模切分开单独定制,基于瓦楞纸箱生产厂家所生产的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下游客户需求而言。现就上述各单元主要机械结构进行介绍如下:

送纸单元2主要结构,如图3、4和5所示:后(可调)挡板2-1、后部支撑辊(高低可调)2-2、真空吸附面板2-3、真空箱2-4、真空吸移转轮2-5、拍齐挡板2-6、毛刷(排)2-7,本单元为设备选型时自带;

进纸单元3主要结构,如图3、4和5所示:PLC控制面板以及进纸操控按钮3-1、地轮(分主动轮和从动轮,设备自带,在此未作详细图示)3-2(下同)、上压纸辊3-3、下压纸辊3-4、第一上带纸轮3-5、第一下带纸轮3-6,本单元为设备选型时自带;

印刷单元4主要结构,如图3、4和5所示:PLC控制面板以及印刷操控按钮4-1、油墨桶4-2(油墨4-4)、墨泵4-3、第二上带纸轮4-5、第二下带纸轮4-6、托纸辊4-7、印版辊4-8、墨辊4-9、刮墨辊4-10,由于该设备选型为四色印刷机,下面排列的三个印刷单元与该单元相同,唯一差异在于墨辊4-9的网线目数选择不一样,有的设备选型时个别单元刮墨辊4-10选配刮刀(形式),在此未作详细图示,它属于设备选型时自带,不是本发明创新点;

开槽单元5主要结构,如图3至25所示:PLC控制面板以及开槽操控按钮5-1、转轴5-14、键5-15预压底轮5-2(外圆表面滚花镀硬铬层5-2.2,便于传递纸张),预压底轮5-2上有第一对称开口5-2.1,导向拨叉5-3,导向拨叉5-3上有安装凸台5-3.1,第一固定螺栓5-4、第一导向底座5-6,第一导向底座5-6上有丝孔5-6.1、通孔5-6.2、安装槽5-6.3;安装时安装凸台5-3.1与安装槽5-6.3配合,便于安装,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对第一固定螺栓5-4产生扭矩力;第一丝杠5-7、第一导向套5-8,其内孔上有导向键槽5-8.1、导向槽5-8.2、底轮安装台阶5-8.3、预压轮5-9上有第二对称开口5-9.4,第二固定螺栓5-10、压线轮5-12,上有第三对称开口5-12.4,压线底轮5-13上有第四对称开口5-13.1,压线底轮5-13外圆镶有耐磨橡胶层5-13.2,便于纸板压横线压制,开槽底刀5-16(第三固定螺栓5-11)、第二导向底座5-17、第二丝杠5-18、开槽刀5-19(两组)、第四固定螺栓5-20、导向轴5-21、第二导向套5-22(第三导向套5-23);由于本单元主要结构组件为设备选型时自带在此未作详细图示;

如图4至19所示各印刷机设备选型和配置基本一致:四组预压轮、四组压线轮、四组开槽刀;

模切单元6主要结构,如图3、4和5所示:PLC控制面板以及模切操控按钮6-1、模切(垫)辊6-2、模切板辊6-3、磨刀器组6-4;

其他附属件:地轨7、挡板7-1。

结合本设计,全自动四色印刷开槽(模切)机的原理简述如下:准备调机工作,如图1所示根据瓦楞纸板的宽度B,调整送纸部2中两侧拍齐部位中右边固定挡板(一般拍齐挡板2-6右侧固定,左侧有气缸不停来回运动将纸板进行拍齐),根据瓦楞纸板长度L调整后挡板2-1以及高度调节辊2-2,根据瓦楞纸板竖压线1-1(1-2)的尺寸要求B1(B2),在开槽部调整好水平布局的(如上所述)四组预压轮5-9(预压底轮5-2)、压线轮5-12(压线底轮5-13)、四组开槽刀5-19(开槽底刀5-16)的轴向横向位置,该轴向调整方式是使用该单元PLC操作面板设定调整而成,该功能是设备本身自带,在此不作详细图示和说明,同时根据如图1中所示L1确定瓦楞纸箱方向的尺寸在开槽组上圆周方向调整两个开槽刀5-19的位置即可,其主要原理是伺服电机(设备自带、未作图示和说明)带动每一个第一丝杠5-7(或第二丝杠5-18),从而带动相应的第一导向底座5-6,带动导向拨叉5-3,第一导向套5-8(或第二导向套5-22)带动相应的预压轮组5-9(预压底轮5-2)、或压线轮组5-12(压线底轮5-13)、或开槽组(开槽底刀5-16和开槽刀5-19)横向(即轴向)位移(此控制方式和设备为设备本身自带,在此不作详细图示和说明);

根据所印刷开槽的瓦楞纸板的厚度在进纸单元3、印刷单元4、开槽单元5分别调整器压制与带纸上下辊之间的间隙(又叫压力调整)、选择样箱所需要的已经调配好的油墨按颜色搭配顺序分别置于墨桶4-2中(需要几种使用几种油墨),并开启该印刷单元上墨自转,调整合适的上墨量,上述调整均可各单元PLC操作界面进行设定,同时每根辊轴都是单独的伺服驱动,各部调整好之后准备开机走纸试产;瓦楞纸板1在送纸部2在最下层经真空2-4吸附以及送纸转轮2-5带动进入进纸单元3,再进入各印刷单元4以及开槽单元5,即完成瓦楞纸箱整个印刷与开槽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配置开槽与模切单元组可二选其一,互不影响。

本发明选择在现有全自动四色开槽(模切)印刷机中开槽机单元中预压轮5-9(预压底轮5-2)与压线轮5-12(压线底轮5-13)进行创新改进;如图1至图4中传统的水墨印刷机基本上是使用“上印”方式,即印刷面在上面(面纸),因而竖压线在瓦楞纸板的下面(里纸),本发明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图5至19所示,根据生产不同层级瓦楞纸箱1的厚度选择不同瓦行形状的预压轮5-9以及压线轮5-12,本发明根据三层纸板的厚度设计使用预压轮5-9.3和压线轮5-12.1,根据五层纸板的厚度设计使用预压轮5-9.2和压线轮5-12.2,根据七层纸板的厚度设计使用预压轮5-9.1和压线轮5-12.3,如图7至9所示预压轮5-9尺寸中,R1<R2<R3,C1>C2>C3,其他内外径以及安装尺寸一致,预压底轮5-2一致通用;如图14至16所示压线轮5-12尺寸中,Φ3<Φ4<Φ5,R4>R5>R6,其他内外径及安装尺寸一致(通用),压线底轮5-13一样;

2)将所有预压轮5-9(预压底轮5-2)、压线轮5-12(压线底轮5-13)对称切割分开(一般小于1mm),便于互换安装;

3)将预压底轮5-2外表面设计成细滚花镀硬铬层5-2.2,增大摩擦力,便于带纸减少走位误差,压线底轮5-13外圆周设计镶入耐磨橡胶层5-13.2,增大摩擦便于带纸减少走位误差,而且橡胶有一定的硬度但是远低于金属表面,所以在压线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面层1-4的爆线,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压线压力(即压线轮5-12与压线底轮5-13外圆之间的间隙H1)

4)本发明设计简单、易加工且加工成本较低、便于根据不同层级(厚度)的瓦楞纸箱选择不同预压外圆线形的预压轮5-9以及相对应外圆线形的压线轮5-12,由于每个预压轮5-9与压线轮5-12均为半圆状,更换方便;

5)经测试,根据不同层级(三、五、七层)的瓦楞纸箱选择不同线形的预压轮5-9以及对应的压线轮5-12线形,轧制而成的瓦楞纸箱竖线压线质量良好,纸箱折合成形尺寸准确,瓦楞纸箱的抗压物理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