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793发布日期:2018-06-12 22:2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纱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细纱机技术的发展,细纱机的锭子数量逐渐增加,由原来的400-500锭增加到1200-1800锭,同时锭子的速度也由原来低速运转增加至20000转以上,由于锭速的增加,细纱机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振动,这将导致细纱机纺纱时出现断头、毛羽的增加,严重影响生产质量。

面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已公开的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578347Y的文件中,通过在细纱机中增加一个精定位板来解决细纱机的振动,但由于细纱机的龙筋较长,容易发生变形,无法保证精定位板的孔与龙筋的孔的同轴度,并且,公开文件中的细纱机的锭数只有400-500,只适合于短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长车的需求;另外一公开的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2717896U的文件中,公开了细纱机中通过采用一钢管来固定两个中墙板,但由于龙筋上安装有锭子,为了避让锭子,钢管和龙筋不能焊接为一体。为此,在两个中墙板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中墙板,不仅导致结构复杂,而且在三个中墙板满足机梁的平行度,龙筋平行度和保证龙筋与中墙板稳定连接的情况下,其三个中墙板的相互位置已发生改变,那么就无法保证钢管与发生移动的中墙板稳定牢固的连接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当细纱机锭速达到20000转以上时,龙筋与中墙板之间存在结构复杂、稳定差、定位不准确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U形龙筋,L形连接座和中墙板,所述中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连接座,所述L形连接座的一边与所述U形龙筋相固定,另一边与所述中墙板相固定,在L形连接座与中墙板相固定的同时,还采用了通过设置在L形连接座与中墙板内部的第一楔形机构将其两者进行紧固,所述第一楔形机构内设置有螺杆,并在所述第一楔形机构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限位固定,其中,所述螺杆的两端进行固定,此外,相邻两个所述U形龙筋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

较佳地,所述第一楔形机构包括楔形块和两端为锥面的第一锥形体,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第一锥形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锥形体的锥面上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进行限位并固定。

较佳地,所述相邻两个所述U形龙筋中的其中一个龙筋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板紧固,另外一个龙筋与所述连接板的固定通过采用设置在连接板内部的第二楔形机构进行紧固。

更佳地,所述第二楔形机构包括楔形块、具有一锥面的第二锥形体和销螺栓,所述销螺栓的前部与所述龙筋采用轻压配的配合方式,所述销螺栓的螺杆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锥形体的内部并固定,所述第二锥形体的锥面上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上部、下部、前部分别通过压板进行限位并固定。

较佳地,所述L形连接座与所述U形龙筋之间设置有圆柱销。

更佳地,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所述球面垫圈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上,并在其球面垫圈的外部设置有紧固螺母,用于通过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紧紧压装到锥面垫圈上,最终通过同方向的压板将所述第一楔形机构涨紧。

更佳地,所述销螺栓的螺杆部分上设置有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所述球面垫圈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上,并在其球面垫圈的外部设置有紧固螺母,用于通过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紧紧压装到锥面垫圈上,最终通过同方向的压板将所述第二楔形机构涨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常规的连接将连接座与所述龙筋紧固为一体后,采用了第一楔形机构将连接座与中墙板固结为一体,保证了三者成为一整体,在细纱机运行时保证了锭子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楔形机构将相邻两个龙筋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不仅龙筋不易发生变形,而且保证了龙筋顶面的平行度;由于本实用新型细纱机在运行时稳定可靠,使得毛羽较小,断头减小,噪音和能耗随之降低,设备运行平稳,同时由于三者为一整体,增加了机梁组件的机械强度,会大幅度提高制纱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加工,且易保证加工精度,适用于大规模的推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涉及的第一锥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5是图3的C向视图;

图6是图1中相邻两个龙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D向视图;

图8是图6中龙筋与连接板采用螺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球面垫圈与锥面垫圈配合时的结构状态图;

图10是图6中涉及的第二锥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E向视图;

图12是图10的F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将龙筋、连接座以及中墙板三者稳定的固定为一体,且保证三者在任意方向均不存在相对移动,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细纱机机架的强度,进而确保细纱机高速运转时,尤其是锭子在2万转以上运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为此,研发了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

在增加细纱机机架强度时,一方面可以增加龙筋的刚性和中墙板的刚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龙筋与龙筋的连接强度以及龙筋与中墙板的连接强度。在增加龙筋的刚性或者中墙板的刚性时,可以多加几个加强筋,或者把龙筋或中墙板的厚度增加,又或者将龙筋或中墙板的空的部分变成实体的部分来考虑。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增加龙筋与龙筋的连接强度以及龙筋与中墙板的连接强度,以此来增加细纱机机架强度。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细纱机中龙筋与连接座以及与中墙板的紧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U形龙筋1,L形连接座2和中墙板3,所述中墙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连接座2,所述L形连接座2的一边与所述U形龙筋1相固定,另一边与所述中墙板3相固定,在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相固定的同时,还采用了通过设置在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内部的第一楔形机构4将其两者进行紧固,所述第一楔形机构4内设置有螺杆41,并在所述第一楔形机构4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42限位固定,其中,所述螺杆41的两端进行固定,此外,相邻两个所述U形龙筋1通过连接板5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U形龙筋1与L形连接座2紧密的连接,采用2个螺栓进行固定,同时将所述L形连接座2与所述U形龙筋1之间设置有圆柱销11来定位,这样就能保证两者紧固为一体,但是L形连接座2仍能够绕着圆柱销11旋转。为此,通过在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之间再次采用2个螺栓进行固定,这样就避免了L形连接座2与U形龙筋1之间的旋转,使其两者完全成为一体。

为了避免细纱机在高速运转时,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之间存在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楔形机构4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结构如图3-5所示。

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楔形机构4包括楔形块43和两端为锥面的第一锥形体44,所述螺杆41安装在所述第一锥形体44的内部,所述第一锥形体44的锥面上设置有楔形块43,所述楔形块43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42进行限位并固定。

在上述的第一楔形机构4内,由于楔形块43对称布置在第一锥形体44的两侧,且楔形块43的尺寸较小,只需通过现有的加工手段就能保证其加工精度,且加工成本低。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楔形机构4内,只需将楔形块43往里移动靠紧中墙板3与L形连接座2,就能将两者稳稳地固定为一体。同时,为了限定楔形块43在水平、竖直方向的自由度,采用了在所述第一楔形机构4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42限位固定。这样就使得压板42的平面与楔形块43平面紧紧的贴合在一起,保证了当楔形块43向里推进涨紧时,可将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牢牢地固定为一整体,且不存在任何方向的相对移动。

同时,为了避免楔形块43进入L形连接座2或者中墙板3的距离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在所述螺杆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球面垫圈6和锥面垫圈7,所述球面垫圈6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7上,并在其球面垫圈6的外部设置有紧固螺母,用于通过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6紧紧压装到锥面垫圈7上,最终通过同方向的压板42将所述第一楔形机构4涨紧。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球面垫圈6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7上,锥面垫圈7又压配到压板42上,再加上压板42与楔形块43直接接触,这样即使当楔形块43进入L形连接座2或者中墙板3的距离不同或者楔形块43进入后发生倾斜时,也能通过球面垫圈6在锥面垫圈7上的旋转,使得球面垫圈6与锥面垫圈7之间始终保持线接触,最终借助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6与锥面垫圈7死死的咬合在一起。另外,保证在推动楔形块涨紧的过程中,螺杆41不会发生旋转,可在第一锥形体44的内部拧入螺钉同螺杆41咬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L形连接座2与中墙板3之间通过第一楔形机构4、压板42和球面垫圈6以及锥面垫圈7的结构形式,最终成为一整体,可保证细纱机在2万转以上运转时,在任意方向均不存在相对移动,从而保证细纱机平稳的运行,最终改善了细纱机的纺纱性能。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U形龙筋1的连接结构上,不仅保证了相邻两个U形龙筋1紧固为一体,而且还要保证相邻两个U形龙筋1在运动中不发生相对移动,且仍要保证其相邻两个U形龙筋1顶面的平行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采用了将所述相邻两个所述U形龙筋1中的其中一个龙筋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板5紧固,另外一个龙筋与所述连接板5的固定通过采用设置在连接板5内部的第二楔形机构8进行紧固。

如图8所示,在上述龙筋与龙筋的连接结构中,其中一龙筋与连接板5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紧固,即采用对角设置的螺钉和销子进行紧固即可。

如图6、8所示,相邻的另外一个龙筋与连接板5采用对角设置的第二楔形机构8和螺栓进行紧固。第二楔形机构8的具体结构如图10-12所示。

如图10-12所示,为了保证龙筋顶面的平行度,以及考虑加工龙筋两边并控制龙筋总长存在误差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二楔形机构8的紧固结构将龙筋与连接板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楔形机构8包括楔形块43、具有一锥面的第二锥形体81和销螺栓82,所述销螺栓82的前部与所述龙筋采用轻压配的配合方式,所述销螺栓82的螺杆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锥形体81的内部并固定,所述第二锥形体81的锥面上设置有楔形块43,所述楔形块43的上部、下部、前部分别通过压板42进行限位并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龙筋的外面有集落系统在工作,而且出于美观的要求,因此采用销螺栓82,且龙筋与销螺栓配合采用销子公差配合,配合采用m6/H7的公差配合,销螺栓采用GB794-67螺栓的方颈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楔形机构8内,只需将楔形块43往里移动靠紧连接板5,就能将两者稳稳地固定为一体。同时,为了限定楔形块43在水平、竖直方向的自由度,采用了在所述第二楔形机构8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分别通过压板42限位固定。这样就使得压板42的平面与楔形块43平面紧紧的贴合在一起,保证了当楔形块43向里推进涨紧时,可将龙筋与连接板5牢牢地固定为一整体,且不存在任何方向的相对移动。

同时,为了避免楔形块43进入连接板5的距离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在所述销螺栓82的螺杆部分上设置球面垫圈6和锥面垫圈7,所述球面垫圈6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7上,并在其球面垫圈6的外部设置有紧固螺母,用于通过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6紧紧压装到锥面垫圈7上,最终通过同方向的压板42将所述第二楔形机构8涨紧。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球面垫圈6压装到所述锥面垫圈7上,锥面垫圈7又压配到压板42上,再加上压板42与楔形块43直接接触,这样即使当楔形块43进入连接板5的距离不同或者楔形块43进入后发生倾斜时,也能通过球面垫圈6在锥面垫圈7上的旋转,使得球面垫圈6与锥面垫圈7之间始终保持线接触,最终借助紧固螺母强大的紧固力将球面垫圈6与锥面垫圈7死死的咬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相邻两个U形龙筋1与连接板5之间通过第二楔形机构8、压板42和球面垫圈6以及锥面垫圈7的结构形式,最终成为一整体,可保证细纱机在2万转以上运转时,在任意方向均不存在相对移动,从而保证细纱机平稳的运行,最终改善了细纱机的纺纱性能。

因此,通过第一楔形机构4和第二楔形机构8以及结合常规的紧固结构,最终将龙筋、中墙板以及连接座三者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使得细纱机的机架强度增加,会大幅度提高制纱性能;同时毛羽减小,断头减小,噪音和能耗随之降低,设备运行平稳,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加工,且易保证加工精度,适用于大规模的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