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造纸机网部上的吸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0681发布日期:2018-07-20 20:0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应用于造纸机网部上的吸水箱。



背景技术:

吸水箱是造纸机网部上进行自然脱水的主要部件。传统的吸水箱主要包括有箱体、定位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机座、以及若干个横向并排的布置在所述机座上的刮水板。然而,传统的吸水箱结构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纸浆的脱水效率比较低;不能改变纤维的运行方向,使得纸张的横幅定量的均匀性欠佳;等。总之,传统的吸水箱结构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造纸机网部上的吸水箱,其既提高了纸浆的脱水效率,又大大提升了纸张的横幅定量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造纸机网部上的吸水箱,包括箱体、定位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机座、以及若干个横向并排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刮水板,将若干个所述刮水板划分为若干个第一刮水板和若干个第二刮水板,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刮水板各具有一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为长条板状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面,且所述第一主体还卡接于所述机座上;每一所述第二刮水板各具有一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为长条板状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上表面上凹设有一弧形的凹陷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下表面为平整面,且所述第二主体亦卡接于所述机座上;

另外,若干个所述第一刮水板还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刮水板依次交替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布设于所述第二主体上表面的中部,且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机座上并相对应的两侧上对称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列的T型卡槽,每一所述第一主体和每一所述第二主体各分别卡接于相对称的两个所述T型卡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吸水箱中的刮水板结构及布局进行改进,即:将若干个第一刮水板和若干个第二刮水板设计为依次交替布置,并在若干个第二主体的上表面上凹设有一弧形的凹陷部;这样就使得布置在若干个吸水板上面的网布展现出一凹凸不平的状态,进而使得纸浆在网布上形成跳浆,可以改变纤维的运行方向,使纸张的横幅定量更加均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纸浆的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箱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刮水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刮水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第一刮水板 10——第一主体

2——第二刮水板 20——第二主体

21——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箱局部、第一刮水板和第二刮水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应用于造纸机网部上的吸水箱包括箱体、定位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机座、以及若干个横向并排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刮水板,特别的,将若干个所述刮水板划分为若干个第一刮水板1和若干个第二刮水板2,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刮水板1各具有一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为长条板状的第一主体10,所述第一主体10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面,且所述第一主体10还卡接于所述机座上;每一所述第二刮水板2各具有一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为长条板状的第二主体20,所述第二主体20的上表面上凹设有一弧形的凹陷部21,所述第二主体20的下表面为平整面,且所述第二主体20亦卡接于所述机座上;另外,若干个所述第一刮水板1还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刮水板2依次交替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凹陷部21布设于所述第二主体20上表面的中部,且所述凹陷部21的深度为1~2mm。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机座上并相对应的两侧上对称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列的T型卡槽,每一所述第一主体10和每一所述第二主体20各分别卡接于相对称的两个所述T型卡槽之间。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吸水箱中的刮水板结构及布局进行改进,即:将若干个第一刮水板和若干个第二刮水板设计为依次交替布置,并在若干个第二主体的上表面上凹设有一弧形的凹陷部;这样就使得布置在若干个吸水板上面的网布展现出一凹凸不平的状态,进而使得纸浆在网布上形成跳浆,可以改变纤维的运行方向,使纸张的横幅定量更加均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纸浆的脱水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