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及其回收再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6066发布日期:2018-08-24 04:2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及其回收再利用方法,属于环保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纸张浪费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尤其是餐厅、饭店、学校以及办公室内,废纸随处可见,因此,废纸作为重要的造纸纤维原料,各国都很重视废纸资源的回收利用。废纸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并且相比于商品纸浆,废纸的再制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传统的垃圾桶作为存放垃圾的工具,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方便的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及其回收再利用方法,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实现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碎纸器、纸浆搅拌机构、压纸器、烘干机构、蓄电池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体内部顶端安装有所述碎纸器,所述碎纸器的入口与所述开口相对应;所述碎纸器的底端与所述内壳体顶端相对应;所述内壳体底端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纸浆搅拌机构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底端,所述纸浆搅拌机构与所述压纸器连通,所述烘干机构位于靠近所述压纸器出口的一侧;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底端,并且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碎纸器、所述纸浆搅拌机构、所述压纸器和所述烘干机构电性连接。

本发明通过碎纸器、纸浆搅拌机构、压纸器、烘干机构、蓄电池以及控制器即可实现废纸的重新再利用,丰富了垃圾桶的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电动阀门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打开。

优选的,所述纸浆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杆和搅拌桶,电机安装在所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杆一端相连,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搅拌桶内。电机带动搅拌杆可对搅拌桶内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内壁安装有紫外灯。通过紫外灯可以对废纸粉末进行灭菌处理。

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风机和依次设置于所述风机顶端的电热丝、滤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碎纸器将废纸碎成粉末;

(2)将搅拌桶内的废纸粉末进行微发酵处理;

(3)向微发酵后的废纸粉末内添加调和剂,并进行均匀搅拌,得到纸泥;

(4)将步骤(3)中的纸泥送入压纸器,压制出成型纸;

(5)采用烘干机构对步骤(4)中的成型纸进行烘干处理。

本发明通过碎纸、微发酵、调和剂处理、压制、烘干工艺,实现了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成本低,便于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微发酵处理步骤包括:

a、按照占绝干原料重量百分比,向废纸粉末中加入1.5%~2.0%的第一添加剂,加水混合均匀,进行前置微发酵1~2天;

b、按照占绝干原料重量百分比,向废纸粉末中加入0.2%~0.3%的第二添加剂,加水混合均匀,进行后置微发酵2~3天。

通过微发酵处理能够使废纸中的纤维解离,从而便于重新利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酵母菌5~10份;表面活性剂5~8份;甘油8~13份。

优选的,所述第二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芦苇提取物3~5份;海藻酸钠4~8份。

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废纸中的纤维解离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调和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乳胶25~30份;淀粉浆糊15~30份;杭白菊提取物3~8份;木质纤维素7~12份。调和剂的添加,有效提高了成型纸的制作效率。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通过碎纸器、纸浆搅拌机构、压纸器、烘干机构、蓄电池以及控制器即可实现废纸的重新再利用,丰富了垃圾桶的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方法,通过碎纸、微发酵、调和剂处理、压制、烘干工艺,实现了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成本低,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转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图中,

1-外壳体;2-内壳体;3-碎纸器;4-纸浆搅拌机构;41-电机;42-搅拌杆;43-搅拌桶;5-压纸器;6-烘干机构;61-风机;62-电热丝;63-滤网;7-蓄电池;8-控制器;9-开口;10-转门;11-转轴;12-电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及其回收再利用方法,可实现废纸的重新再利用,丰富了垃圾桶的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

请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碎纸器3、纸浆搅拌机构4、压纸器5、烘干机构6、蓄电池7以及控制器8;其中,外壳体一侧设置有开口9,开口9下方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机控制开关、压制开关和烘干开关;外壳体1的正面为一转门10,转门10与外壳体1通过转轴11铰接,方便垃圾桶内物料的取出与添加。外壳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碎纸器3,碎纸器3的入口与开口9相对应;碎纸器3的底端与内壳体2顶端相对应;内壳体2内壁安装有紫外灯,通过紫外灯可以对废纸粉末进行灭菌处理。内壳体2底端设置有电动阀门12,电动阀门1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12打开。

纸浆搅拌机构4位于内壳体1的底端,纸浆搅拌机构4与压纸器5连通,烘干机构6位于靠近压纸器5出口的一侧;蓄电池7和控制器8均设置于外壳体1内部的底端,并且蓄电池7通过控制器8与碎纸器3、纸浆搅拌机构4、压纸器5和烘干机构6电性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纸浆搅拌机构4包括:电机41、搅拌杆42和搅拌桶43,电机41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42一端相连,搅拌杆42的另一端位于搅拌桶43内。电机41带动搅拌杆42可对搅拌桶43内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桶43底端一侧开设有输送孔,通过输送孔可将搅拌桶43内的物料送入压纸器5内。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烘干机构6包括风机61和依次设置于风机61顶端的电热丝62、滤网63,压纸器5压制出的成型纸被送至滤网63上,通过风机61进行干燥处理。

本发明通过碎纸器3、纸浆搅拌机构4、压纸器5、烘干机构6、蓄电池7以及控制器8即可实现废纸的重新再利用,丰富了垃圾桶的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

参阅附图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碎纸器将废纸碎成粉末;

(2)将搅拌桶内的废纸粉末进行微发酵处理;具体的微发酵处理步骤为:

a、按照占绝干原料重量百分比,向废纸粉末中加入1.5%~2.0%的第一添加剂,加水混合均匀,进行前置微发酵1~2天;

b、按照占绝干原料重量百分比,向废纸粉末中加入0.2%~0.3%的第二添加剂,加水混合均匀,进行后置微发酵2~3天。

(3)向微发酵后的废纸粉末内添加调和剂,并进行均匀搅拌,得到纸泥;

(4)将步骤(3)中的纸泥送入压纸器,压制出成型纸;

(5)采用烘干机构对步骤(4)中的成型纸进行烘干处理。

本发明通过碎纸、微发酵、调和剂处理、压制、烘干工艺,实现了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成本低,便于操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酵母菌5~10份;表面活性剂5~8份;甘油8~13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芦苇提取物3~5份;海藻酸钠4~8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的调和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乳胶25~30份;淀粉浆糊15~30份;杭白菊提取物3~8份;木质纤维素7~12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垃圾桶,通过碎纸器、纸浆搅拌机构、压纸器、烘干机构、蓄电池以及控制器即可实现废纸的重新再利用,丰富了垃圾桶的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原生纤维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污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纸回收再利用方法,通过碎纸、微发酵、调和剂处理、压制、烘干工艺,实现了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成本低,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