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7368发布日期:2018-09-14 21:10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纱领域,特别是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纤维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价格也比较便宜。再加上它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以及易洗快干等特点,为人们所喜爱。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涤纶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发挥性能。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对涤纶纤维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如涤纶纤维要达到超细级别,以产生较大的比表面级,从而实现某些附加性能,如超强吸水、去污等性能。

甲醛是一种带有窒息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其危害程度与它在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低浓度的甲醛能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开裂;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人类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极大程度上将甲醛对人体的伤害降低,并且具备更多的附加性能,更适于制成服装供人们穿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混纺纱原料的选取:所述混纺纱包括质量分数为65-75%的复合涤纶纤维和质量分数为25-35%的抗甲醛纤维,所述复合涤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0-65份聚乙烯粉末、12-18份柠檬酸二乙酯、1-3份增艳剂、2-4份三氧化二铁、28-36份环氧大豆油、2-5份对苯二甲酸、1-5份亚磷酸、1-3份珍珠粉、2-4份乙二醇、1-3份氧化锌、5-8份钛酸钡粉、1-3份偶联剂以及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抗甲醛纤维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阳离子交换纤维28.5%-87.25%,表面活性剂0.25%-0.65%,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12.5%-70.85%;

(2)制备生条:将复合涤纶纤维依次经过清棉机和梳棉机制成复合涤纶生条,将抗甲醛纤维依次经过清棉机和梳棉机制成抗甲醛生条;

(3)制备熟条:将复合涤纶生条和抗甲醛生条经过并条工序并合,并合次数为三次,制成混纺熟条;

(4)制备混纺纱:将混纺熟条依次经过粗纱机,紧密纺细纱机和络筒机后制成功能性混纺纱。

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复合涤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8份聚乙烯粉末、15份柠檬酸二乙酯、2.5份增艳剂、3.3份三氧化二铁、34份环氧大豆油、3份对苯二甲酸、2.8份亚磷酸、2.2份珍珠粉、3份乙二醇、2份氧化锌、6.5份钛酸钡粉、2份偶联剂以及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抗甲醛纤维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阳离子交换纤维75.65%,表面活性剂0.30%,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24.05%。

优选的是,所述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为多乙烯多胺聚合物、聚烷撑基亚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复合涤纶纤维通过清棉机时,打手速度为420转/分,喂棉速比为1:1.25,隔距为10mm,通过梳棉机时,刺辊速度为640转/分,锡林与刺辊速比为3.02。

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抗甲醛纤维通过清棉机时打手速度为540转/分,喂棉速比为1:1.15,隔距为11mm,通过梳棉机时,刺辊速度为880转/分,锡林与刺辊速比为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得的混纺纱制备过程简单,混纺纱对甲醛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混纺纱的强度得到提高,使用寿命相对单纱更长,制成织物或服装后更适于应用和穿着,安全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混纺纱原料的选取:所述混纺纱包括质量分数为65-75%的复合涤纶纤维和质量分数为25-35%的抗甲醛纤维,所述复合涤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0-65份聚乙烯粉末、12-18份柠檬酸二乙酯、1-3份增艳剂、2-4份三氧化二铁、28-36份环氧大豆油、2-5份对苯二甲酸、1-5份亚磷酸、1-3份珍珠粉、2-4份乙二醇、1-3份氧化锌、5-8份钛酸钡粉、1-3份偶联剂以及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抗甲醛纤维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阳离子交换纤维28.5%-87.25%,表面活性剂0.25%-0.65%,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12.5%-70.85%;

(2)制备生条:将复合涤纶纤维依次经过清棉机和梳棉机制成复合涤纶生条,将抗甲醛纤维依次经过清棉机和梳棉机制成抗甲醛生条;

(3)制备熟条:将复合涤纶生条和抗甲醛生条经过并条工序并合,并合次数为三次,制成混纺熟条;

(4)制备混纺纱:将混纺熟条依次经过粗纱机,紧密纺细纱机和络筒机后制成功能性混纺纱。

步骤(1)中所述复合涤纶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58份聚乙烯粉末、15份柠檬酸二乙酯、2.5份增艳剂、3.3份三氧化二铁、34份环氧大豆油、3份对苯二甲酸、2.8份亚磷酸、2.2份珍珠粉、3份乙二醇、2份氧化锌、6.5份钛酸钡粉、2份偶联剂以及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步骤(1)中所述抗甲醛纤维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阳离子交换纤维75.65%,表面活性剂0.30%,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24.05%。

所述高分子有机胺类化合物为多乙烯多胺聚合物、聚烷撑基亚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步骤(2)中所述复合涤纶纤维通过清棉机时,打手速度为420转/分,喂棉速比为1:1.25,隔距为10mm,通过梳棉机时,刺辊速度为640转/分,锡林与刺辊速比为3.02。

步骤(2)中所述抗甲醛纤维通过清棉机时打手速度为540转/分,喂棉速比为1:1.15,隔距为11mm,通过梳棉机时,刺辊速度为880转/分,锡林与刺辊速比为2.7。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混纺纱原料的选取;(2)制备生条;(3)制备熟条;(4)制备混纺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得的混纺纱制备过程简单,混纺纱对甲醛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混纺纱的强度得到提高,使用寿命相对单纱更长,制成织物或服装后更适于应用和穿着,安全性能高。

技术研发人员:谈杰;章磊;汪健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找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9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