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6611发布日期:2018-09-29 05:3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氨纶纱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



背景技术:

目前,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常通过加热辊对氨纶纱线进行加工,从而改善氨纶纱线的质量、光洁度及柔顺度等。传统的纺纱设备中,通常通过在压辊外部对其表面进行加热。然而,人们在使用时发现,此类设备通常具有以下缺陷:一、仅对压辊表面的局部进行加热,极易使得压辊在对纱线的加工处温度过低或不稳定;二、压辊长期处在不均匀的受热状态下,使得压辊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从而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氨纶纺纱机的辊体通常不具备弹性缓冲功能。因此,氨纶纺纱机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纺织机辊体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过大往往会造成氨纶纱断裂的问题,而且,由于张力过大还会导致辊体表面的氨纶纱难以取下来。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一导热缓冲层及一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1~0.5cm,所述辊筒上设有一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处的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位于所述辊筒的内表面且与所述导热缓冲层平行设置,所述加热通道用以对所述导热缓冲层提供热量,所述加热通道远离所述导热缓冲层一侧的表面设有一恒温加热板,所述恒温加热板用以控制所述加热通道内蒸汽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恒温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105~115℃。

优选的,其中之一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另一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热缓冲层的厚度为2~5cm。

优选的,所述导热缓冲层的厚度为3cm。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出气通道上设有一出气口。

优选的,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还设有一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恒温加热板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蒸汽通道及恒温加热板同时进行加热,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而且,通过设置导热缓冲层能够减少辊筒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的加热效率低、氨纶纱断纱的几率较大。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一导热缓冲层及一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1~0.5cm,所述辊筒上设有一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处的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位于所述辊筒的内表面且与所述导热缓冲层平行设置,所述加热通道用以对所述导热缓冲层提供热量,所述加热通道远离所述导热缓冲层一侧的表面设有一恒温加热板,所述恒温加热板用以控制所述加热通道内蒸汽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蒸汽通道及恒温加热板同时进行加热,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而且,通过设置导热缓冲层能够减少辊筒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纺纱机用加热辊体,包括辊轴1及通过一固定件3与所述辊轴1连接的辊筒2,所述辊筒2的两端设有开口21,所述辊轴1通过所述固定件3旋接在所述开口21中,以使得所述辊轴1在进行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辊筒2同时进行旋转。

所述辊筒2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一导热缓冲层22及一软毛刷层23。其中,所述软毛刷层23的软毛长度为0.1~0.5cm,优选的,所述软毛刷层23的软毛长度为0.3cm。所述导热缓冲层22的厚度为2~5cm,优选的,所述导热缓冲层22的厚度为3cm。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所述软毛刷层23,可以清除掉氨纶纱表面的杂质,从而能够提高氨纶纱的清洁度;通过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22不仅能够提高导热效果,而且还能够减少所述辊筒2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从而大大提高氨纶纱的良率。

在所述辊筒2上设有一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开口21处的进气通道24、出气通道25以及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4和所述出气通道25的加热通道26。所述进气通道24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出气通道25上设有一出气口。具体地,当蒸汽从进气口进入所述进气通道24后扩散至所述加热通道26,从而实现对所述导热缓冲层22及所述软毛刷层23的加热作用;所述加热通道26中蒸汽可通过所述出气通道25上的出气口排出。

其中,所述加热通道26位于所述辊筒2的内表面且与所述导热缓冲层22平行设置,这样能够增大与所述导热缓冲层2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加热通道26远离所述导热缓冲层22一侧的表面设有一恒温加热板27,所述恒温加热板27用以控制所述加热通道26内蒸汽的温度。其中,所述恒温加热板27的温度范围控制在105~115℃,优选的,所述恒温加热板27的温度范围控制在110℃。通过设置所述恒温加热板27,能够保证所述加热通道26内蒸汽的温度,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其中之一所述开口21位于所述进气通道24与所述固定件3之间,另一所述开口21位于所述出气通道25与所述固定件3之间。在所述辊筒2的外表面还设有一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恒温加热板27的温度。

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