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03013发布日期:2018-11-28 0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组份Ⅰ和第二组份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份Ⅱ以半嵌状态嵌入所述第一组份Ⅰ,第一组份Ⅰ在所述复合纤维中所占的质量%比为60-70%,而第二组份Ⅱ在所述复合纤维中所占的质量%比为30-40%,其中,所述的第一组份Ⅰ为特性粘度0.8-1.8dL/g的 PLA切片,而所述的第二组份Ⅱ为特性粘度为0.6-1.30dL/g的 PTT切片。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备料,将第一组份Ⅰ和第二组份Ⅱ分别进行干燥,得到第一组份Ⅰ的干燥料和第二组份Ⅱ的干燥料,其中:所述的第一组份Ⅰ的原料为特性粘度为0.8-1.8dL/g并且在所述复合纤维中所占的质量%比为60-70%的 PLA切片,而所述的第二组份Ⅱ的原料为特性粘度0.6-1.3dL/g并且在所述复合纤维中所占的质量%比为30-40%的 PTT切片;

B)制备纺丝熔体,将由步骤A)得到的第一组份Ⅰ的干燥料和第二组份Ⅱ的干燥料各自依次经螺杆熔融挤出、熔体管道输送和计量泵计量,得到第一组份Ⅰ的纺丝熔体以及第二组份Ⅱ的纺丝熔体;

C)制备成品,将由步骤B)得到的第一组份Ⅰ的纺丝熔体以及第二组份Ⅱ的纺丝熔体引入纺丝箱的纺丝组件,在纺丝箱的纺丝组件内按各自的流道流向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在喷丝板汇合并由喷丝板喷出而形成所述第二组份Ⅱ以半嵌状态嵌入所述第一组份Ⅰ的熔体细流,再依次经侧吹风冷却、上油、拉伸、网络和卷绕成筒,得到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将第一组份干燥的干燥温度为95-104℃,干燥时间为6-8h,干燥后的含水率为≤30ppm;所述的将第二组份Ⅱ干燥的干燥温度为125-135℃,干燥时间为4-10h,干燥后的含水率为≤50PP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计量泵计量的泵前压力为9-11MPa,泵后压力为6-9MPa;所述的第一组份Ⅰ经螺杆熔融挤出的温度为:一区170-180℃,二区230-240℃,三区230-238℃,四区230-220℃,五区225-220℃,六区225-220℃,纺丝箱箱体温度为220-230℃;步骤B)中所述的第二组份Ⅱ经螺杆熔融挤出的温度为:一区190-200℃,二区270-280℃,三区270-280℃,四区275-260℃,五区275-250℃,六区275-250℃,纺丝箱箱体温度为260-2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侧吹风冷却的侧吹风风温为18-28℃,风速为0.3-0.6m/S;所述拉伸的拉伸倍数为1.3-2.3倍,拉伸温度为70-130℃,拉伸后的定型温度为110-130℃;所述复合纤维的线密度为1.5-6dtex,卷曲率为45-65%,弹性回复率为92-96%;所述纺丝箱的纺丝速度为2500-4000m/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纺丝组件包括一筒体(1),在该筒体(1)的筒体腔(11)的上部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配合螺纹(111),而在筒体腔(11)的下部内壁上构成有一限位环(112);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筒体腔(11)内的一喷丝板(2)、一熔体分配盘(3)、一导流盘(4)、一过滤筒(5)、一熔体导入盘(6)和一锁紧螺母(7),喷丝板(2)支承在所述限位环(112)上,在该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开设有凹陷于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和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在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喷丝孔(211),在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斜孔(221)和第二斜孔(222),在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二喷丝孔(231),第一斜孔(221)与第一喷丝孔(211)相通,第二斜孔(222)与第二喷丝孔(231)相通,而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贯穿喷丝板(2)的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熔体分配盘(3)支承在喷丝板(2)上,在该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以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方向彼此相隔180°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和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以及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而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相对应并且相通,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相对应并且相通,导流盘(4)支承在所述的熔体分配盘(3)上,在该导流盘(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并且在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的底部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与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相通,在导流盘(4)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贯穿导流盘(4)的厚度方向的导流盘导流孔(42),该对导流盘分流孔(42)与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相通,过滤筒(5)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4)上,在该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该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与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过滤筒(5)下部外壁上围绕过滤筒(5)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52),在该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该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与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在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上部腔壁上构成有一中心压盖支承圈(512),在该中心压盖支承圈(512)上设置有一过滤筒上滤网(5121),在过滤筒上滤网(5121)上设置有一中心压盖(5122),在该中心压盖(5122)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该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与过滤筒筒腔(51)相通,其中,在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铺设有一过滤筒下滤网(5112),而在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铺设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熔体导入盘(6)的中部支承在过滤筒(5)的上部,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6)的底部的四周配设有一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并且在该熔体导入盘(6)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与所述的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相对应并且相通,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相通,锁紧螺母(7)在对应于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外侧的位置套置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与所述的锁紧螺母配合(111)螺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板(2)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喷丝板(2)通过该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支承在所述的限位环(112)上,并且在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与限位环(112)之间设置有一喷丝板底部边缘密封圈(241);在所述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该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所述导流盘(4)朝向下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探入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内;在所述过滤筒(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朝向下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延伸有一过滤筒栈圈(53),该过滤筒栈圈(53)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4)朝向上的一侧,并且该过滤筒栈圈(53)的栈圈腔构成为过滤筒汇流腔(531),该过滤筒汇流腔(531)与所述的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以及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所述过滤筒导流盘(52)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过滤筒导流盘(52)的圆周方向向下延伸有一导流盘栈边(523),该导流盘栈边(523)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筒栈圈(53)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流盘汇流腔(5231),该导流盘汇流腔(5231)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以及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内并且位于所述过滤筒上滤网(5121)与所述过滤筒下滤网(5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与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之间并且同时位于过滤筒(5)的外壁与所述筒体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55);所述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以及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为过滤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5)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中心压盖支承圈(512)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中心压盖腔(56),所述的中心压盖(5122)位于该中心压盖腔(56)内,该中心压盖(5122)的形状呈圆台体并且该中心压盖(5122)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上,在中心压盖(5122)上套设有一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该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中心压盖腔(56)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熔体导入盘(6)密封配合;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下部构成有一过滤筒配合腔(65),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开设在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中央位置,过滤筒配合腔(65)与所述过滤筒(5)的上部相配合,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围绕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四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相通,所述的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过滤筒配合腔(65)的腔壁密封配合;在所述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顶部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密封圈(641),在所述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的上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在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上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密封圈(6611),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下部围绕熔体导入盘(6)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上设置有一斜面密封圈(671),该斜面密封圈(671)与所述筒体(1)的筒体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在所述过滤筒配合腔(65)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在所述中心压盖(5122)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该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探入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内并且在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的顶面上设置有一管轴头端面密封圈(51224);在所述锁紧螺母(7)朝向上的一侧表面间隔构成有螺母操作工具槽(7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长径比均为3-4∶1,第一喷丝孔(211)的第一喷丝口(2111)的直径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第二喷丝口(2311)的直径均为0.25-0.5mm,所述第一斜孔(221)以及第二斜孔(222)的长径比均为2-3∶1,并且第一斜孔(221)的第一斜孔喷丝口以及第二斜孔(222)的第二斜孔喷丝口的直径均为0.25-0.5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