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1226发布日期:2019-03-02 00:5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液染色纤维是直接将色料与聚合物进行共混熔融纺丝,由于在原料阶段就加入了颜色,可省略大部分的印染过程,大量减少co2与印染废水的排放,是清洁纺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原液染色纤维提供了比一般纺织品更优越的性能,如耐日光色牢度,耐水洗牢度,抗uv性能以及颜色再现性等;采用原液染色长丝织制织物还可消除在普通纤维或织物在染色过程中产生疵点和染色不均等现象。传统常规的遮光窗帘由窗纱、涂层遮光布和装饰织物构成,适当厚度的遮光窗帘,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的光线效果,保持室内温度,也有利于吸收部分来自室外的噪音,改善室内的声音环境,在保持居室私密性的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遮光纺织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使遮光织物生产行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遮光织物纤维用量也逐年提高。

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并符合“清洁纺织”和“绿色纺织”的要求。本产品提出采用原液染色纤维的合理组合搭配及织物结构的设计来开发具有的高遮光性织物面料。采用原液染色纤维织造的高遮光性织物具有色牢度高、抗紫外线性能强、生产工序短等功能和特点,传统化纤染色时间多达100多分钟,而新工艺生产原液染色纤维仅需要瞬间,比传统染色工艺节省了前处理、染色、干燥等多道工序,能耗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原液染色纤维相比于传统的染色方法,颜色的控制相对较难,尤其是一些浅色系的控制一直是行业内的难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亚铁在氮气保护下反复研磨至细粉状,备用;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加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高速分散均匀;

c、加入乙醇增稠剂,将粘度调节至500-800cps;

d、将涤纶树脂切片投入上述溶液中浸泡1-2min后取出;

e、将涤纶树脂切片在纺丝机上高速纺丝制成初生纤维,具体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纺丝前800-1000℃预热3-5min,然后再于5-8min内将温度降低至320-350℃进行纺丝,纺丝速度为1000-1500m/min;

f、将初生纤维采用平行牵伸机进行定型,即可得到亮青色涤纶纤维,牵伸倍数为3-4倍;

g、采用电子多臂龙头与电子提花龙头复合开口结构,进行织布和提花;

h、采用蒸箱保温定型工艺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定型,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取硫酸亚铁的粒径为1-10μm,主要原因在于,粒径过小,硫酸亚铁非常容易被氧化,失去青色,而粒径过大,在乙醇中分散效果不好,涤纶纤维表面的颜色不均匀。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的纳米锌粉的粒径为30-100nm。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在乙醇中的加入量分别为1-3%、5-10%和0.2-0.5%。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乙醇增稠剂为固体酒精增稠剂fr400。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g中,提花过程中采用arm编程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微米级的硫酸亚铁作为染色剂,但是由于硫酸亚铁非常容易被氧化,故本发明中将硫酸亚铁和纳米锌粉共同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有机改性,然后将其包裹在涤纶树脂切片的外围,纺丝前,在氮气保护下,先用800-1000℃的高温对涤纶树脂切片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将切片表面的乙醇迅速增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涤纶树脂切片表面链接更加紧密,从而使硫酸亚铁和纳米锌粉可以牢固的贴合在涤纶树脂切片的表面,后续纺丝完成后,即使涤纶表面的硫酸亚铁也不会再受到空气氧化,使面料变色;电子多臂龙头与电子提花龙头复合开口结构和arm编程技术实现了双龙头时序同步技术的应用则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蒸箱保温定型工艺解决了手感发硬、表面粗糙、悬垂性差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亚铁在氮气保护下反复研磨至细粉状,备用;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加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高速分散均匀;

c、加入乙醇增稠剂,将粘度调节至650cps;

d、将涤纶树脂切片投入上述溶液中浸泡1.5min后取出;

e、将涤纶树脂切片在纺丝机上高速纺丝制成初生纤维,具体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纺丝前850℃预热4min,然后再于7min将温度降低至335℃进行纺丝,纺丝速度为1280m/min;

f、将初生纤维采用平行牵伸机进行定型,即可得到亮青色涤纶纤维,牵伸倍数为3.7倍;

g、采用电子多臂龙头与电子提花龙头复合开口结构,进行织布和提花;

h、采用蒸箱保温定型工艺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定型,即可。

所述的步骤a中,取硫酸亚铁的粒径为1-10μm。

所述的步骤b中的纳米锌粉的粒径为30-100nm。

所述的步骤b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在乙醇中的加入量分别为1.8%、8%和0.25%。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乙醇增稠剂为固体酒精增稠剂fr400。

所述的步骤g中,提花过程中采用arm编程技术。

实施例2:

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亚铁在氮气保护下反复研磨至细粉状,备用;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加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高速分散均匀;

c、加入乙醇增稠剂,将粘度调节至800cps;

d、将涤纶树脂切片投入上述溶液中浸泡1min后取出;

e、将涤纶树脂切片在纺丝机上高速纺丝制成初生纤维,具体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纺丝前1000℃预热3min,然后再于8min内将温度降低至320℃进行纺丝,纺丝速度为1500m/min;

f、将初生纤维采用平行牵伸机进行定型,即可得到亮青色涤纶纤维,牵伸倍数为3.1倍;

g、采用电子多臂龙头与电子提花龙头复合开口结构,进行织布和提花;

h、采用蒸箱保温定型工艺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定型,即可。

所述的步骤a中,取硫酸亚铁的粒径为1-10μm。

所述的步骤b中的纳米锌粉的粒径为30-100nm。

所述的步骤b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在乙醇中的加入量分别为3%、5%和0.5%。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乙醇增稠剂为固体酒精增稠剂fr400。

所述的步骤g中,提花过程中采用arm编程技术。

实施例3:

一种亮青色亲肤型围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亚铁在氮气保护下反复研磨至细粉状,备用;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加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高速分散均匀;

c、加入乙醇增稠剂,将粘度调节至500cps;

d、将涤纶树脂切片投入上述溶液中浸泡2min后取出;

e、将涤纶树脂切片在纺丝机上高速纺丝制成初生纤维,具体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纺丝前800℃预热5min,然后再于5min内将温度降低至350℃进行纺丝,纺丝速度为1000m/min;

f、将初生纤维采用平行牵伸机进行定型,即可得到亮青色涤纶纤维,牵伸倍数为4.0倍;

g、采用电子多臂龙头与电子提花龙头复合开口结构,进行织布和提花;

h、采用蒸箱保温定型工艺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定型,即可。

所述的步骤a中,取硫酸亚铁的粒径为1-10μm。

所述的步骤b中的纳米锌粉的粒径为30-100nm。

所述的步骤b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亚铁细粉和纳米锌粉在乙醇中的加入量分别为1%、10%和0.2%。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乙醇增稠剂为固体酒精增稠剂fr400。

所述的步骤g中,提花过程中采用arm编程技术。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纺丝前850℃预热步骤去除,直接采用335℃预热,其余配比和制备方法不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纳米锌粉去除,直接采用335℃预热,其余配比和制备方法不变。

以下对实施例1-3的样品和对比例1的样品进行颜色检测,得到的测试数据见表1。

表1:样品颜色测试结果

变色情况测试方法:将样品悬挂在70℃,湿度为95%r.h.的实验箱内,对样品不停喷洒湿空气,空气流通速度为3m/s,测试时间为30天。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知道,本发明中加入纳米锌粉和采用纺丝前超高温预热步骤,可以提升颜色的持久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