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176发布日期:2019-01-05 00: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锦纶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锦纶就是通常说的尼龙纤维,是把尼龙材料拉成很细的纤维,再织布而成的,尼龙的具体学名叫做聚酰胺,是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

加弹机是一种可将锦纶、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为具有中弹、低弹性能弹力丝的纺织机械。

公布号为CN1027199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锦纶丝合股与氨纶丝空包一体式加弹机,包括两股锦纶丝假捻支路和氨纶丝输送支路、网络喷嘴。经过两股锦纶丝假捻支路假捻后的锦纶丝与经过氨纶丝输送支路输送的氨纶丝共同经过网络喷嘴完成空包,形成空包丝。

该种锦纶丝合股与氨纶丝空包一体式加弹机在利用变形热箱对锦纶丝进行加热成玻璃化状态时,由于锦纶丝中往往会加入许多的助剂,而且这些助剂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当锦纶丝在加热时,这些助剂会有一部分的挥发,从而产生小分子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扩散到车间内的空气中后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解决了锦纶丝中有害气体挥发,造成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的问题,具有减少锦纶丝加热过程中有害气体挥发,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供锦纶丝穿过的加热箱、给予加热箱内提供加热锦纶丝的供热装置,所述加热箱上方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导气管连通,导气管另一端连通有空气净化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加热箱供锦纶丝穿过的同时,供热装置将热气供应于加热箱内,使其对进入至加热箱内的锦纶丝进行加热工作;而因锦纶丝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各种材料助剂,遇到高温时,其中助剂会挥发成有害气体,随着供热装置给予加热箱持续供应热气,加热箱内气压超出一定值时,泄压阀开启,使其加热箱内气体随泄压阀以及导气管进入至空气净化装置中,将其中有害气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减少加热锦纶丝时,有害气体飘散至车间内,有损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与导气管连通的净化箱、设置于净化箱内部用于吸附有害物质的过滤网以及将与有害物质中和药液喷洒于净化箱内的喷液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于净化箱内的过滤网,有害气体进入净化箱内时,与过滤网接触,使其过滤网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进而通过喷液装置喷洒药液,使其药液与有害气体进行中和,进一步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净化箱一端呈开口设置且通过一相对净化箱翻转的柜门启闭开口,净化箱内部上下壁设置有供过滤网插接的固定槽,所述过滤网设置有两块且两过滤网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于一体。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过滤网有一定的饱和度,通过将净化箱一侧设置成开口,使其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或清洗,同时通过固定槽便于将过滤网固定于净化箱内;进而通过过滤网设置成两块可多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增强对有害气体的净化作用,同时通过支撑柱连接于两过滤网之间,使其工作人员还可通过手握支撑柱对过滤网进行更换,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净化箱开口一端与柜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柜门一端与净化箱铰接,另一端通过卡扣固定于净化箱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净化箱上设置的密封垫,增强柜门关闭开口时与净化箱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有害气体逸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液装置包括储液箱、设置于净化箱内部上端的喷淋管、连通于喷淋管上的若干喷头以及连通喷淋管与储液箱的导液管,导液管上设置有将储液箱内液体导入喷淋管内的水泵。

采用上述结构,需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时,启动水泵,水泵将储液箱内的药液经导液管通入喷淋管内,进而经过喷头喷洒至净化箱内,对有害气体进行中和净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供热装置包括供热箱、供热箱内设置的加热丝、给予供热箱导入空气的吸气泵、以及连通供热箱以及加热箱的供热管。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吸气泵将外部空气导入供热箱中,同时加热丝工作将供热箱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气经供热管输送至供热箱内对锦纶丝进行加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供热管朝向加热箱的一端分流成若干支管,若干支管沿加热箱长度方向均匀连通于加热箱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供热管一端分流成若干均匀排布于加热箱下方的若干支管,使其热气导入加热箱内更加均匀,从而对锦纶丝加热更加均匀;进而由于热气上扬,通过将供热管连通于加热箱下方,使其热气上扬过程中对锦纶丝加热,增强热气对锦纶丝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净化箱一端通过输气管与供热装置连通,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仅供净化后空气进入至供热装置中的单向阀。

采用上述结构,净化后的空气还具备一定温度,通过输气管将净化箱与供热装置连通,使其净化后具有温度的热气继续进入供热装置中加热,最终输送至加热箱内加热,使其热量循环,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进而通过单向阀实现仅能净化后空气进入至供热装置中进行再次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在加热箱上的泄压阀,当加热箱内热气过多压力过大时,泄压阀打开,给予锦纶丝加热后含有有害气体的空气顺导气管进入至净化箱内,通过过滤网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过滤的同时,喷淋装置喷洒药液与有害气体中和,进一步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减少有害气体逸散进入车间对人体造成危害,达到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效果;

2、通过输气管将净化后的空气导入供热装置中,进行重复利用,将净化后空气的热量进行回收,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净化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箱;2、导向轮;3、供热装置;31、供热箱;32、吸气泵;33、供热管;34、支管;4、空气净化装置;41、净化箱;42、过滤网;43、支撑柱;44、喷液装置;441、储液箱;442、导液管;443、水泵;444、喷淋管;445、喷头;45、柜门;46、挡板;47、密封垫;5、橡胶块;6、导气管;7、输气管;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加热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加热箱1和供热装置3,加热箱1内部中空,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供锦纶丝穿过的通孔,通孔呈外大内销的T型状,通孔开口较大一侧设置有橡胶块5(图中未示出),橡胶块5上开设有与通孔较小一段同等大小的孔,加热箱1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轮2;锦纶丝经过导向轮2从橡胶块5的孔经过通孔进入至加热箱1内的同时,供热装置3对加热箱1内进行供热,对锦纶丝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锦纶丝从加热箱1另一侧通孔穿出。

本实施例中,橡胶块5由耐高温300°至500°的橡胶材质制成。

上述供热装置3包括供热箱31、供热管33以及吸气泵32,供热箱31内部中空且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图中未示出),吸气泵32与供热箱31连通给予供热箱31内提供常温空气,供热管33两端分别与加热箱1和供热箱31连通;加热丝将空气加热后,经供热管33输送至加热箱1内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箱1上设置有泄压阀(图中未示出),当加热箱1内压力过高时,泄压阀开启将加热箱1内热气排出。

本实施例中,供热箱31通入加热箱1内热气温度为80°至200°。

本实施例中,供热管33朝向加热箱1一端分流成四根支管34,四根支管34沿加热箱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与加热箱1下方连通。

本实施例中,泄压阀连通于加热箱1上方,泄压阀与一导气管6连通,导气管6另一端与一空气净化装置4连接;空气净化装置4包括净化箱41、过滤网42以及喷液装置44,过滤网42设置于净化箱41内,加热箱1内的热气经泄压阀、导气管6进入至净化箱41内,经过过滤网42将有害气体吸收,再经喷液装置44对净化箱41内进行喷洒药液,对有害气体进一步中和。

上述净化箱4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成开口,开口处通过铰链铰接有一启闭开口的柜门45,柜门45另一侧通过卡扣与净化箱41连接关闭开口。本实施例中,净化箱41开口与柜门4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7,密封垫47采用耐高温300°至500°的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过滤网42设置有两块,两块过滤网42之间通过支撑柱43连接成一体给予两过滤网42之间留出空隙,净化箱41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有两挡板46构成,过滤网42插接于固定槽内与净化箱41相连。

上述喷液装置44包括储液箱441、喷淋管444、导液管442以及喷头445,储液箱441用于存储与有害气体中和的药液,喷淋管444固定于净化箱41内部顶壁上且处于两过滤网42之间,喷头445沿喷淋管444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且与喷淋管444连通并位于喷淋管444下方,导液管442两端分别与储液箱441、喷淋管444连通,导液管442上设置有水泵443;当泄压阀开启时,水泵443工作,将储液箱441内药液输送至喷淋管444内喷洒出。

本实施例中,净化箱41相对导气管6一侧连通有一输气管7,输气管7另一端与供热箱31连通,且输气管7上设置有一单向阀8,单向阀8使其仅供净化箱41内空气进入至供热箱31中。

工作原理:对锦纶丝进行加热工作时,锦纶丝从加热箱1一侧开口进入,吸气泵32工作将空气连续输送至供热箱31内,同时加热丝对供热箱31内空气加热,使其热气进入至加热箱1内对锦纶丝进行加热;当加热箱1内对锦纶丝加热后热气过多时,泄压阀启动,将对锦纶丝加热后的热气排至净化箱41内,经过第一层过滤网42进行吸收,同时水泵443启动,将储液箱441内药液输送至净化箱41内对有害气体进行中和,进而热气再经过第二层过滤网42进行中和吸收,净化后的热气经输气管7进入至供热箱31内进行重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