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869发布日期:2019-02-10 22: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造纸主要原料就是竹子,不过在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对破碎的竹片进行蒸煮,现有蒸煮设备都是采用蒸煮锅,由于锅的结构特点,在蒸煮时,需要通过吊爪将碎竹片抓举到锅炉内,煮好后,再通过吊爪抓出,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蒸煮后的竹片比较松散,不容易抓取。此外,由于造纸所需的竹片量多,一次性蒸煮都需要以吨为单位,因此,对锅的体积及效率都有要求,即现有的蒸煮设备必定存在着蒸煮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进料和出料麻烦等问题。例如专利名称:碎竹片蒸煮装置,专利号:201410611596.9;其虽然解决了进料的问题,但是在蒸煮过程由于碱液喷淋不均匀(竹片不规则导致),且蒸汽管路没办法做到整个蒸煮腔内温度均匀,因此,跟蒸米饭一样存在夹生现象,而且蒸煮出来的碎竹片没有被碱液喷淋的,都会发黑,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后续洗浆增加了巨大成本。此外,现有的碱液喷淋与蒸煮是混合一起,这样会导致更多黑液的产生,为后续黑液的处理造成了压力,而且黑液处理的成本是整个产业的难题,没处理好,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而且采用该技术蒸煮一池的时间一般是6~8个小时。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碎竹能通过两个炖缸进行交替炖煮,提高了炖煮效率,且能将碎竹进行批量炖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包括一工作台和架设在工作台上的环形轨道,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下设置有一炖煮池,所述炖煮池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炖煮池内两侧壁横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头均垂直设置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框体、以及接水槽体;所述限位框体位于所述开口前方,所述接水槽体位于所述开口后方,所述接水槽体尾部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炖煮池相贯通;所述限位框体前方设置有一第一输送机,所述第一输送机架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出料口恰位于限位框体上,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移动架,且两个移动架能在环形轨道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架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卷绕电机,所述卷绕电机上卷绕有两个绳索,两个卷绕电机的四个绳索上设置有一炖缸,所述炖缸的顶部敞开,所述炖缸的底部铰接设置有一可开合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一孔洞,所述炖缸下落到炖煮池后,炖缸能架设在支撑板上,且支撑板的密封柱恰能堵住所述盖体的孔洞;所述两个移动架下方的炖缸能进行交替炖煮竹子,所述工作台位于环形轨道的一侧道下方;

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一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一盖板滑动机构,所述炖煮池的顶部前端壁开设有一条形口,所述支撑框位于所述炖煮池的前方,且所述盖板滑动机构的位置与所述条形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炖煮池的顶部后端壁设置有一盖板限位槽体;所述盖板滑动机构包括炖煮池盖板、炖缸盖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炖煮池盖板左右两侧的表面上横向设置有齿条,所述炖煮池盖板的前端开设有两个条形开口,且两个条形开口并行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炖煮池盖板的齿条上,且通过齿条来驱动炖煮池盖板进行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框内的左右两壁均横向设置有一支撑臂,两个支撑臂之间留有一间隙,所述两个支撑臂将支撑框内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炖煮池盖板左右两侧的底面下设置有多个的第一滚球,且第一滚球位于所述支撑臂的上表面,所述炖缸盖板左右两侧的底面下设置有多个的第二滚球,且第二滚球位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炖煮池盖板位于支撑框内的上空间,所述炖缸盖板位于支撑框内的下空间,所述炖煮池盖板和炖缸盖板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间隙;所述驱动电机能同时驱动炖煮池盖板和炖缸盖板分别在上空间和下空间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炖煮池盖板和炖缸盖板往前移动后恰能穿过炖煮池的条形口,且炖煮池盖板能位于所述盖板限位槽体内,从而将炖煮池的进料口进行封闭;炖缸盖板能将炖缸顶部开口进行封闭;

所述环形轨道的另一侧道尾部下方设置一座体,所述座体顶面为斜坡面,所述座体顶面端部设置有一垫高体,所述座体的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座体前方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的端部与所述座体相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包括两个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环形轨道的两个轨道之间,所述两个转轴之间设置有一带有方形开口的钢板,所述两个卷绕电机设置于所述钢板上,且钢板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块,将两个卷绕电机进行隔开,所述卷绕电机上的两个绳索能穿过所述方形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炖煮池上设置有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引进炖煮的清水;所述出水管经一第一抽水泵与一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一排水管;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至一黑液暂存池;所述黑液暂存池的排液口与一黑液存储池连接;所述黑液暂存池的溢液口连接到一碱液调配池;所述的碱液调配池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一进液主管,所述进液主管能将碱液引流到炖缸中。

进一步的,所述炖缸和炖煮池均为方形,所述炖缸顶部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挂环,所述绳索与所述挂环连接,所述炖缸两侧壁设置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能带动盖体进行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顶面的尾部两侧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挡板成“L”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工作台和架设在工作台上的环形轨道,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一开口,开口下设置有一炖煮池,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框体、接水槽体;所述限位框体位于所述开口前方,接水槽体位于开口后方,两个轨道架设在工作台的两侧,所述限位框体前方设置有一第一输送机,第一输送机架设在工作台上,第一输送机的出料口恰位于限位框体上,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移动架,且两个移动架能在环形轨道上进行前后滑动,移动架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卷绕电机,卷绕电机上卷绕有两个绳索,两个卷绕电机的四个绳索上设置有一炖缸,支撑框上设置有一盖板滑动机构,该盖板滑动机构能将炖煮池和炖缸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住,这样将碱液置入到炖缸中,炖缸能直接放入到炖煮池中进行炖煮,其中,两个炖缸能进行交替炖煮,一个炖缸进行炖煮后,再卸料的时候,另一个炖缸即可进行炖煮,这样循环使用,提高了炖煮的效率。本实用新型首次将炖煮引入竹浆制作领域,炖煮不仅聚热性好,水流失少,且碱液固定在炖缸里,克服了现有蒸煮存在着夹生以及蒸煮过程碱液浸泡不均的现象,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以往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由于聚热性好,炖缸的气密性好,热量散失小,炖一锅时间能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克服了以往6~8个小时的蒸煮时间,大大缩短煮的时间,对碎竹更快地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将黑液进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黑液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板滑动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板滑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板滑动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架与炖缸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炖缸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形轨道式竹浆炖煮设备,包括一工作台1和架设在工作台1上的环形轨道5,所述工作台1上开设有一开口11,所述开口11下设置有一炖煮池2,所述炖煮池2内设置有加热管21,所述炖煮池2内两侧壁横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2,这样炖缸能通过两个支撑板架设在加热管上方,这样炖缸能进行更好地炖煮;所述支撑板22两头均垂直设置有密封柱23,所述密封柱23上设置有密封圈24,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限位框体3、和接水槽体4;所述限位框体3位于所述开口11前方,所述接水槽体4位于所述开口11后方,所述接水槽体尾部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炖煮池相贯通;这样炖缸提升后,碎竹内的液体流到接水槽体4后会直接流入到炖煮池内;所述两个轨道5架设在工作台1的两侧,所述限位框体3前方设置有一第一输送机31,所述第一输送机31架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输送机31的出料口恰位于限位框体3上,这样炖缸7能放置在限位框体3内,通过限位框体3进行限位;碎竹通过第一输送机31直接输送到炖缸内。

所述环形轨道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移动架6,且两个移动架6能在环形轨道5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架6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卷绕电机61,所述卷绕电机61上卷绕有两个绳索62,两个卷绕电机61的四个绳索62上设置有一炖缸7,炖缸7通过卷绕电机61进行上下提升操作;所述炖缸7的顶部敞开,所述炖缸7的底部铰接设置有一可开合的盖体71,所述盖体71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一孔洞711,所述炖缸7下落到炖煮池2后,炖缸7能架设在支撑板22上,且支撑板22的密封柱恰能堵住所述盖体71的孔洞711;这样炖缸7能在卷绕电机的牵引下置入到炖煮池中,由于工业碎竹片的蒸煮都是以吨位单位,该结构设计解决了炖煮竹片量多、重的问题,通过输送机进行送料,在通过移动架进行输送炖煮,不仅节约了设备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进出料的效率。所述两个移动架6下方的炖缸7能进行交替炖煮竹子,所述工作台1位于环形轨道5的一侧道下方;这样一个移动架6下方的炖缸7在炖煮池2内进行炖煮后移到座体41上进行卸料操作,然后另一个移动架下方的炖缸从第一输送机31移到限位框体3上再进行进料炖煮,从而两个移动架下方的炖缸7能实现循环交替炖煮。在移动架6上方的炖缸从第一输送机移到限位框体的时候,要通过卷绕电机61将炖缸7进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移动到限位框体上后,再将炖缸7慢慢放入到限位框体内。

所述工作台1下方设置一支撑框12,所述支撑框12上设置有一盖板滑动机构8,所述炖煮池2的顶部前端壁开设有一条形口25,所述支撑框12位于所述炖煮池2的前方,且所述盖板滑动机构8的位置与所述条形口25位置相对应,所述炖煮池2的顶部后端壁设置有一盖板限位槽体26;所述盖板滑动机构8包括炖煮池盖板81、炖缸盖板82以及驱动电机83,所述炖煮池盖板81左右两侧的表面上横向设置有齿条811,所述炖煮池盖板81的前端开设有两个条形开口812,且两个条形开口812并行设置,所述驱动电机83设置于炖煮池盖板81的齿条811上,且通过齿条811来驱动炖煮池盖板81进行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框12内的左右两壁均横向设置有一支撑臂121,两个支撑臂121之间留有一间隙122,所述两个支撑臂121将支撑框12内分为上空间123和下空间124;所述炖煮池盖板81左右两侧的底面下设置有多个的第一滚球813,且第一滚球813位于所述支撑臂121的上表面,这样炖煮池盖板81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一滚球813能进行助力使得炖煮池盖板81更好地进行移动,所述炖缸盖板82左右两侧的底面下设置有多个的第二滚球821,且第二滚球821位于所述支撑框12内;这样炖缸盖板82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二滚球821能进行助力使得炖缸盖板82更好地进行移动,所述炖煮池盖板81位于支撑框12内的上空间123,所述炖缸盖板82位于支撑框12内的下空间124,所述炖煮池盖板81和炖缸盖板82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杆84,所述连接杆84穿过所述间隙122;所述驱动电机83能同时驱动炖煮池盖板81和炖缸盖板82分别在上空间123和下空间124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炖煮池盖板81和炖缸盖板82往前移动后恰能穿过炖煮池2的条形口25,且炖煮池盖板81能位于所述盖板限位槽体26内,从而将炖煮池2的进料口进行封闭;炖缸盖板82能将炖缸7顶部开口进行封闭;

所述环形轨道的另一侧道尾部下方设置一座体41,所述座体41顶面为斜坡面42,所述座体41顶面端部设置有一垫高体43,所述座体41的两侧设置有挡板44,所述座体41前方设置有第二输送机45,第二输送机45的端部与所述座体41相衔接。这样碎竹进行炖煮完后,炖缸输送到座体41上,由于座体41顶面为斜坡面42,这样炖缸能进行倾斜,此时打开炖缸底部的盖体,这样即可进行卸料,再由于炖缸的一侧底部通过垫高体43进行垫起,碎竹能更好地卸料,挡板44为了防止蒸煮好的碎竹往外滑落,碎竹卸料后,通过第二输送机45将碎竹输送到下一道工序上进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架6包括两个转轴63,所述转轴63两端均设置有滚轮64,所述滚轮64位于所述环形轨道的两个轨道之间,所述两个转轴63之间设置有一带有方形开口651的钢板65,所述两个卷绕电机61设置于所述钢板65上,且钢板65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块66,将两个卷绕电机61进行隔开,所述卷绕电机61上的两个绳索62能穿过所述方形开口651。该转轴可以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或者通过卷扬机进行牵引移动,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转轴63通过滚轮64能在轨道上进行更好地滑动。

所述炖煮池2上设置有一出水管27和一进水管34;所述进水管34用于引进炖煮的清水;所述出水管27经一第一抽水泵28与一三通阀29连接;所述三通阀29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一排水管291;所述三通阀29的第二出口连接至一黑液暂存池30;所述黑液暂存池30的排液口301与一黑液存储池(未图示)连接;所述黑液暂存池30的溢液口302连接到一碱液调配池36;所述的碱液调配池36设置有第二抽水泵32,所述第二抽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有一进液主管33,所述进液主管33能将碱液引流到炖缸7中。较佳的,该碱液调配池36内还可以设置搅拌电机35,以利于调配时搅拌。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在炖缸装好碎竹片后,通过卷绕电机提拉缓慢放入炖煮池,在放入后,所述的密封柱23对炖缸7进行封堵,然后通过进液主管33向炖缸7内注入碱液;此外,在竹片炖好后,先通过第一抽水泵将炖煮池内的水抽干,然后控制卷绕电机将所述炖缸提升一预定高度,让密封柱脱离对炖缸内的黑液进行排除,同时,三通阀开启,将黑液由第一抽水泵抽入到黑液暂存池。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黑液的浓度以及碱性度,来判断是否将排放出的黑液进行重新利用,可放入到碱液调配池,调配后通过第二抽水泵32抽回进行再利用,大大减少了黑液的产生。

所述炖缸7和炖煮池2均为方形,所述炖缸7顶部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挂环72,所述绳索62与所述挂环72连接,所述炖缸7两侧壁设置有液压气缸73,所述液压气缸73能带动盖体71进行开合。这样炖缸7的盖板71进行关闭或者开合更加方便。

所述座体41顶面的尾部两侧设置有一限位板46,所述限位板46与所述挡板44连接,所述限位板46与所述挡板44成“L”形结构。这样碎竹能在座体41上更好地进行卸料,碎竹在卸料过程中不会散落到工作台上。

总之,本实用新型首次将炖煮引入竹浆制作领域,炖煮不仅聚热性好,水流失少,且碱液固定在炖缸里,克服了现有蒸煮存在着夹生以及蒸煮过程碱液浸泡不均的现象,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以往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由于聚热性好,炖缸的气密性好,热量散失小,炖一锅时间能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克服了以往6~8个小时的蒸煮时间,大大缩短煮的时间,对碎竹更快地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将黑液进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黑液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