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3912发布日期:2019-07-31 20:4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抓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抓棉机。



背景技术: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艺,开清棉首先进行开松,将纤维包抓取成纤维块,需要用到抓棉机。抓棉机抓取的限位块应尽量小而细,以便后续工艺总可更好地开松、除杂、混合均匀。

现有的抓棉机普遍采用圆盘式抓棉机,用小车带动打手、吸棉罩等部件转动抓棉,十分耗能,且在抓棉过程中,易产生灰尘,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抓棉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抓棉机,包括密闭机壳,所述密闭机壳顶部设置进料口,密闭机壳内水平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水平设置抓棉打手,所述抓棉打手两端固定在锥形吸棉罩上,所述抓棉打手的旋转轴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锥形吸棉罩的上端开口与风管相连,所述机壳顶部固定有两个液压泵,设置在抓棉打手正上方,所述液压泵下端设置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下端固定在所述锥形吸棉罩的上表面;所述风管设置有伸缩部和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置辅助口,所述辅助口上设置抽气泵;所述传送带沿着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密闭机壳内顶部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个液压泵位于同一高度,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机壳顶部。抓棉机运行时,两个液压泵同时运行,稳定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风管的伸缩部为管壁设置有折痕的折叠塑料管道。通过液压泵、液压伸缩杆调节吸棉罩、抓棉打手的高度时,便于风管自动伸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口设置于弯曲部沿棉纤维运动方向上的后端。若棉纤维堵塞在风管的弯曲部,可打开位于弯曲后端的辅助口,打开吸风泵,增强吸力,辅助疏通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闭机壳上沿着传送带传送方向上水平设置有透明视窗。便于更好地观察抓棉进行,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抓棉机,通过设置于密闭机壳中的传送带、抓棉打手和吸棉罩,避免抓棉过程中产生灰尘、危害健康,同时将质量较轻的棉纤维置于传送带上运送至抓棉打手进行抓棉,节约能耗,机器运行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液压泵、液压伸缩杆,可根据棉纤维厚度等情况自动调节吸棉罩、抓棉打手的高度,通过设置静电除尘装置,可除去棉纤维中的微小灰尘,进行初步除杂,以便后续工艺总可更好地开松、除杂,获得更好质量的棉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抓棉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抓棉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密闭机壳、2是进料口、3是传送带、4是抓棉打手、5是吸棉罩、6是旋转电机、7是风管、8是液压泵、9是液压伸缩杆、10是伸缩部、11是弯曲部、12是辅助口、13 是抽气泵、14是挡板、15是静电除尘装置、16是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抓棉机,包括密闭机壳1,所述密闭机壳1顶部设置进料口2,密闭机壳1内水平设置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上方水平设置抓棉打手4,所述抓棉打手4两端固定在锥形吸棉罩5上,所述抓棉打手4的旋转轴与旋转电机6相连;所述锥形吸棉罩5的上端开口与风管7相连,所述机壳顶部固定有两个液压泵8,设置在抓棉打手4正上方,所述液压泵8下端设置液压伸缩杆9,所述液压伸缩杆9下端固定在所述锥形吸棉罩5的上表面;所述风管7设置有伸缩部10和弯曲部11,所述弯曲部11设置辅助口12,所述辅助口12上设置抽气泵13;所述传送带3沿着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14,所述密闭机壳1内顶部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15。

实施例2:

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个液压泵8位于同一高度,通过支撑杆 16固定在所述机壳顶部。抓棉机运行时,两个液压泵8同时运行,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3:

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风管7的伸缩部10为管壁设置有折痕的折叠塑料管道。通过液压泵8、液压伸缩杆9调节吸棉罩5、抓棉打手4的高度时,便于风管 7自动伸缩。

实施例4:

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口12设置于弯曲部11沿棉纤维运动方向上的后端。若棉纤维堵塞在风管7的弯曲部11,可打开位于弯曲后端的辅助口12,打开吸风泵,增强吸力,辅助疏通风管7。

实施例5:

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闭机壳1上沿着传送带3传送方向上水平设置有透明视窗。便于更好地观察抓棉进行,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