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管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3213发布日期:2019-10-09 04:1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管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管架组件。



背景技术:

该习知之筒管架已知有例如专利号为TW307257U的专利:筒管架及具备该筒管架之卷绕装置中说明书部分提及的特开平2-225268号公报中所揭示者。该筒管架之一般构造则如图11所示(指在专利号为TW307257U的专利中的说明书附图11)。亦即,以往之筒管架10系一被固定在筒管架轴14(经由耦合器13被直接连结到马达轴12)的左端部者,系由旋转圆筒15、被插入到该旋转圆筒外周之多个(在图中为8个)的弹性环16a~h、将该弹性环定位之圆筒间隔构件17a~g、将各弹性环16a~h朝图之右方向按压的前盖17、对该前盖赋予朝上述右方向之按压力的板簧18以及由活塞19所构成的按压机构20所构成者,在上述马达轴12与筒管架轴14则设有连通之空压的供给孔12a、14a。上述弹性环16a~h,如图12所示,系将钢环22密接在橡胶环21之两侧面而一体化者。此外,上述筒管架10当把持筒管23时,借板簧18之推压力(朝图之右方向的扩开力),使前盖17朝图右方向移动,而自两侧面方向将各弹性环16a~h加以压缩。此时,由于橡胶环21之容积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上述橡胶环会向半径方向变形扩大直径但只相当于来自两侧面方向之压缩变化成分的容积,以把持筒管23。亦即,上述橡胶环之径向厚度愈厚,则容积变化对于来自相同大小之侧面方向之压缩变形会愈大,由于可获得相当之扩径变形,自可强固把持筒管。因此,以往之弹性环16,其厚度即成为7~10mm,较薄者则扩径变形小,而无法强固把持筒管,通常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筒管架组件,增强了筒管架的强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并且在做到强固把持铜管的基础上还结构简单,配件少,不会因为强固把持及频繁更换铜管而导致的配件损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筒管架组件,包括一个呈L形的筒管架,筒管架包括一体而成的第一杆与第二杆,第一杆垂直于第二杆设置,第一杆的一端与第二杆相连、另一端设置销孔,销孔内适配设有销柱,筒管架通过销柱与一字形扳手铰接,第一杆由两个厚度不同的部分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销孔设置在第一部分上,第二部分厚度为48mm,第一部分厚度为38mm;扳手的一端铰接在筒管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为钩状且勾在筒管架座其凸起的圆柱上,第一弹簧内设置外径小于第一弹簧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为钩状且勾在前述圆柱上,第二弹簧的长度小于第一弹簧。筒管架与扳手之间仅为铰接,未设置多个弹性环等夹紧件配件,强固把持筒管的方式采用弹簧,使得结构简单,不存在弹性环易损坏需要经常检修、更换的问题,并且两个弹簧套设,更是延长了更换弹簧的时间、减少更换弹簧的频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销柱为圆锥销;所述筒管架通过销柱转动连接在筒管架座上,第一杆上设置凸起的一对轴板,轴板上设置圆形通孔,通孔内适配设有轴衬,轴衬内径与销柱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簧位于扳手及第二杆之间且处于绷紧状态,弹簧下设置弹簧松紧度调节钩,调节钩固定连接在齿条上,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通过减速机与电机相连,电机固定设置在筒管架座上,齿轮轴转动设置在筒管架座上,筒管架座上还固定设置齿条的导向限位件,导向限位件呈槽钢状且槽口正对筒管架座。更为优选的方案是调节钩可升降,这样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调整调节钩的位置,不要一直在弹簧的同一个位置,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减少弹簧的更换频次。动作过程是:强固把持筒管前驱动电机,使得齿条移动,调节钩因此平移,使得扳手不再由于弹簧的张紧力而导致筒管放不进来,筒管放到位后再反向驱动电机转动,使得弹簧继续处于拉伸绷紧的状态,由于强固把持筒管,需要更换筒管时则重复前述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增强了筒管架的强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并且在做到强固把持铜管的基础上还结构简单,配件少,不会因为强固把持及频繁更换铜管而导致的配件损坏问题;筒管架与扳手之间仅为铰接,未设置多个弹性环等夹紧件配件,强固把持筒管的方式采用弹簧,使得结构简单,不存在弹性环易损坏需要经常检修、更换的问题,并且两个弹簧套设,更是延长了更换弹簧的时间、减少更换弹簧的频率。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调整调节钩的位置,不要一直在弹簧的同一个位置,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减少弹簧的更换频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筒管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杆的右视图;

图3是图1增加筒管架座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中:1、筒管架;2、第一杆;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3、第二杆;4、销柱;5、扳手;6、第一弹簧;7、筒管架座;8、圆柱;9、第二弹簧;10、轴板;11、调节钩;12、齿条;13、齿轮;14、导向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便于图示,图1未示出筒管架座、图4未示出筒管架及扳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筒管架组件,包括一个呈L形的筒管架1,筒管架1包括一体而成的第一杆2与第二杆3,第一杆2垂直于第二杆3设置,第一杆2的一端与第二杆3相连、另一端设置销孔,销孔内适配设有销柱4,筒管架1通过销柱4与一字形扳手5铰接,第一杆2由两个厚度不同的部分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2-2,销孔设置在第一部分2-1上,第二部分2-2厚度为48mm,第一部分2-1厚度为38mm;扳手5的一端铰接在筒管架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的一端,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为钩状且勾在筒管架座7其凸起的圆柱8上,第一弹簧6内设置外径小于第一弹簧6的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的一端为钩状且勾在前述圆柱8上,第二弹簧9的长度小于第一弹簧6。销柱4为圆锥销;所述筒管架1通过销柱4转动连接在筒管架座7上,第一杆2上设置凸起的一对轴板10,轴板10上设置圆形通孔,通孔内适配设有轴衬,轴衬内径与销柱4外径相适配。弹簧位于扳手5及第二杆3之间且处于绷紧状态,弹簧下设置弹簧松紧度调节钩11,调节钩11固定连接在齿条12上,齿条12与齿轮13啮合,齿轮13通过减速机与电机相连,电机固定设置在筒管架座7上,齿轮13轴转动设置在筒管架座7上,筒管架座7上还固定设置齿条12的导向限位件14,导向限位件14呈槽钢状且槽口正对筒管架座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