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180发布日期:2019-07-24 08:4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冷凝回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降耗是造纸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作,节降蒸汽耗用量不仅降低了占板纸生产成本的10-15%蒸汽成本这部分,同时也对环保做出一份贡献。由纸机生产的纸,需要进行烘干,这部分烘干的能量可以来自新鲜蒸汽,目前新鲜蒸汽在造纸段主要是用干燥部烘缸通蒸汽和汽罩热通风部分,烘缸通蒸汽主要有多段通汽和热泵通汽方式,这在造纸行业生产上,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能够较好的利用蒸汽的热量,达到节约蒸汽的目的,然而,造纸机的总体能耗水平仍然较高,造纸成本难以进一步下降。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120797.4一种造纸机废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冷凝水收集储罐、回流泵、废液回收换热器、精馏塔、冷却管道系统、冷媒介质循环泵、表冷器、蒸发器、压缩机、调节阀、冷凝器、供热管道、热水循环泵,冷凝水收集储罐密封固定在回流泵的左端,废液回收换热器与精馏塔通过管形成密封连接,回流泵上的右端进水口与废液回收换热器左侧所设的低温热水出口管形成管连通,废液回收换热器的低温热水出口管、精馏塔和循环冷却水出口管形成循环回路。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可以对造纸机烘干中的冷凝水进行处理,但存在冷凝速度慢,影响冷凝的工作效率,且未对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处理,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等缺点,为此我们需要研发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不仅通过过滤处理,将废气中的杂质彻底清除,有效的避免了杂质累积,加快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螺旋形冷凝管的作用下,将带有热量的废气与冷凝水进行换热处理,加大了换热面积,加快了冷凝速度,同时通过换热的冷凝水经第二出液管进入加热箱中,提高了加热箱中水的温度,减少了加热时间,有效实现废热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烘干机,所述烘干机顶部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与过滤箱右侧中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箱内对称设有活性炭网,所述过滤箱左侧壁中部设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上设有第一吸风机,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分气管相连通,所述分气管底部贯穿冷凝箱与冷凝管相连,所述冷凝管均匀设置在冷凝箱内,所述冷凝箱设置在水箱顶部中部,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左侧,所述冷凝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水箱顶壁与所述水箱内腔相连通,所述水箱顶壁左侧开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水箱内腔底部左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左侧设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依次贯穿所述水箱左侧壁下部和所述冷凝箱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冷凝箱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凝箱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电磁阀门,位于所述水箱和所述烘干箱之间的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加热箱,所述第二出液管贯穿所述加热箱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加热箱内腔相连通,所述加热箱顶部中部开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加热箱内腔底部中部设有加热块,所述加热箱右侧壁上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烘干箱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二吸风机。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为螺旋形管,且所述冷凝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报警器,且所述第一报警器和所述水泵相配合,所述加热箱内腔左侧设有中部设有第二报警器,且所述第二报警器与所述加热块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的材质为优质钢材。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为保温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过滤箱中进行过滤处理,在一组活性炭网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杂质彻底清除,有效的避免了杂质累积,从而影响冷凝回流的效率,加快了工作效率。

2、通过螺旋形冷凝管的作用下,将带有热量的废气与冷凝水进行换热处理,加大了换热面积,加快了冷凝速度,同时将废气冷凝成水,经出水管排入水箱中,可循环再次使用。

3、通过将换热的冷凝水经第二出液管进入加热箱中,提高了加热箱中水的温度,减少了加热时间,有效实现废热再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通过第一报警器换热第二报警器的作用下,水箱和加热箱中水位呈正常状态,有效的保证了本冷凝回流装置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产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烘干机、3-第一出气管、4-过滤箱、5-活性炭网、 6-第二出气管、7-第一吸风机、8-分气管、9-冷凝箱、10-冷凝管、11- 水箱、12-出水管、13-第一进水管、14-第一阀门、15-水泵、16-第一出液管、17-第二出液管、18-电磁阀门、19-加热箱、20-第二进水管、 21-第二阀门、22-加热块、23-进气管、24-第二吸风机、25-第一报警器、26-第二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造纸机的冷凝回水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烘干机2,烘干机2顶部设有第一出气管3,第一出气管3与过滤箱 4右侧中部相连通,过滤箱4内对称设有活性炭网5,过滤箱4左侧壁中部设有第二出气管6,第二出气管6上设有第一吸风机7,第二出气管6的另一端与分气管8相连通,分气管8底部贯穿冷凝箱9与冷凝管10相连,冷凝管10均匀设置在冷凝箱9内,冷凝箱9设置在水箱11顶部中部,水箱11设置在底座1顶部左侧,冷凝管10底部设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贯穿水箱11顶壁与水箱11内腔相连通。

水箱11顶壁左侧开设有第一进水管13,第一进水管13上设有第一阀门14,水箱11内腔底部左侧设有水泵15,水泵15左侧设有第一出液管16,第一出液管16依次贯穿水箱11左侧壁下部和冷凝箱9左侧壁上部与冷凝箱9内腔相连通,冷凝箱9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二出液管17,第二出液管17上设有电磁阀门18,位于水箱11和烘干箱之间的底座1顶部设有加热箱19,第二出液管17贯穿加热箱19 左侧壁上部与加热箱19内腔相连通,加热箱19顶部中部开设有第二进水管20,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21,加热箱19内腔底部中部设有加热块22,加热箱19右侧壁上部设有进气管23,进气管23的另一端与烘干箱相连通,进气管23上设有第二吸风机24。

具体的,冷凝管10为螺旋形管,且冷凝管1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可以更大的增加换热面积,加快换热效率。

具体的,水箱11内腔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报警器25,且第一报警器25和水泵15相配合,加热箱19内腔左侧设有中部设有第二报警器26,且第二报警器26与加热块2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行使用时,但造纸机烘干装置进行工作时,控制加热块22工作,通过加热块22的作用下,将加热箱19内的水加热蒸发成水汽,控制第一吸风机7、第二吸风机24和水泵15工作,在第二吸风机24的作用下,将已经加热的水汽经进气管23进入烘干箱中,对物品进行烘干处理,在第一吸风机7的作用下,将带有热量的废气经第一出气管3进入过滤箱4中进行过滤处理,在一组活性炭网5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杂质彻底清除,有效的避免了杂质累积,从而影响冷凝回流的效率,加快了工作效率。

在第一吸风机7的作用下,将带有热量的废气经第二出气管6和分气管8,将废气分入不同的冷凝管10中,通过水泵15的作用下,水箱11内的冷凝水经第一出液管16进入冷凝箱9中,通过螺旋形冷凝管10的作用下,将带有热量的废气与冷凝水进行换热处理,加大了换热面积,加快了冷凝速度,同时将废气冷凝成水,经出水管12 排入水箱11中,可循环再次使用。

控制电磁阀门18工作,将已经换热的冷凝水经第二出液管17进入加热箱19中,提高了加热箱19中水的温度,减少了加热时间,有效实现废热再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水箱11内的冷凝水位过低时,在第一报警器25的作用下,工作人员打开第一阀门14,将冷凝水经第一进水管13加入至水箱11 中,当加热箱19内的水位过低时,在第二报警器26的作用下,将水经第二进水管20加入至加热箱19中,有效的保证了本冷凝回流装置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产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上述第一吸风机7、第二吸风机24、加热块22、水泵15、电磁阀门18、第一报警器25和第二报警器26的控制方式通过与其配套的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