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4872发布日期:2019-07-03 03:1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手工造纸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还涉及一种手工造纸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单。麻类有大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青檀、桑皮、构皮等。竹子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我国传统手工纸的制法,有一整套生产工序,不论采用何种原料,抄造何种纸张,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步骤。这些主要的生产工序有: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

目前沿用的传统手工造纸技术主要有两种成纸方法:一是将纸浆投入浆池后,通过搅拌使纸浆纤维悬浮,然后竹帘入浆池上浆脱水成纸;一是纸浆投入浆池后,通过搅拌使纸浆散浆,然后纸网入浆池捞起纸浆纤维、纤维脱水成纸。上述现有的手工造纸技术不仅工序繁琐,且初学者需要长时间练习后才能制成合格的纸张。同时存在纸张厚薄均匀度仅能靠感觉控制、无法准确控制纸张厚度、操作者作业过程中耗损体力大、在制取厚纸时凹凸纹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及设备,包括备料、制浆、纸浆稀释、操作池准备、手工抄造、晾晒等六个步骤;在手工抄造时,通过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在纸网上方形成一个筒状的成纸网槽,并将指定浓度、定量的纸浆放入成纸网槽内搅拌使纤维丝均匀分散悬浮,提起纸网后脱水成纸。相对于现有的手工造纸技术简化了造纸流程、降低了初学者的上手难度、提高成纸率,且使得成纸厚度可控。本发明提供的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及设备具有流程更加精简、上手难度低、劳动强度低、成纸率高、成纸厚度可控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详细技术方案达到目的:

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通过浸泡、蒸煮、漂洗和晒白中一个工序或者多个工序或者全部工序对原材料进行处理;

在进行备料时,针对不同种类的原材料,使用常规的手造纸工序进行初步的处理后,在清水中浸泡不同的时间,再将浸泡好后的原材料进行蒸煮去除掉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质素等,蒸煮过后的原材料通过漂洗取出原材料中的杂质,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漂洗过后的原材料进行晒白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备料处理流程并不限于上述的顺序或者是工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增减;

s2制浆:将完成备料的原材料放入制浆池中与水混合,使用打浆机将原材料破碎分离成纤维丝并与水混合形成初级纸浆;

在进行原材料破碎时,可以通过对破碎后纸浆中的纤维丝进行取样,观察纤维丝的分离程度及长度,从而确定打浆机破碎的工作时长;

s3纸浆稀释:将制浆池内的初级纸浆取出与水稀释形成二级纸浆,根据制造不同厚度的纸张,对纸浆进行初步的稀释,降低纸浆的纤维丝浓度;

s4操作池准备:将水注入操作池中,在放入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后,使水的高度保持高于纸网框架的高度,且低于纸网框架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边框的高度之和;

s5手工抄造:

a)将纸网放置在操作池中,纸网压沉搅浆框架放置在纸网正上方将纸网压沉至水面下,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下方与纸网边框上方相互相接并形成密封;

纸网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的下压作用下下沉至操作池水面下、操作池底部上,由于在往操作池内注水时,将水的高度控制在纸网框架的高度与纸网框架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边框的高度之和之间,所以在将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叠放放入操作池后,操作池水面高度低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上表面的水平高度,通过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的相互拼接与密封在纸网上方形成一个筒状的成纸网槽,操作池内的清水可以通过纸网的网孔在操作池与成纸网槽间相互流动;

b)将定量的二级纸浆注入到纸网上方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

二级纸浆在注入成纸网槽后,与成纸网槽内清水相互混合,进一步稀释纸浆,使得纤维丝更加容易分散均匀分布在纸网上;同时,根据纸张成品的需求和原材料的特性,预先计算需要加入的纸浆的量,通过定量投入纸浆,即纤维丝的总量可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竹帘或纸网倾斜浸入浆池上浆脱水成纸,可以更加便捷的控制成纸的厚度;

c)操作员使用双手插入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左右交叉往复搅拌,混合搅拌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与操作池内的水混合稀释后的二级纸浆,使二级纸浆中的纤维丝旋转分散悬浮在纸网上方;

d)操作员双手平稳将纸网压沉搅浆框架提起取出,使纸网边框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同步上升并高于操作池水面;

在提起纸网压沉搅浆框架时,需要尽量保持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与水面平齐、匀速提起,从而避免由于纤维丝受水流横向冲刷,导致成纸厚度不均匀;

e)待纸网浮出水面后,操作员双手平稳将纸网从操作池内提起取出,并将纸网静置沥干水分;

由于纸网上方的纤维丝在上浮过程中,水从纸网的网孔流出,纤维丝相对的只受近似垂直流动的水流影响,从而可以均匀的分布附着在纸网上方并逐步脱水成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竹帘或纸网倾斜浸入浆池上浆脱水成纸易受扰动的水流影响纤维丝分布,可以提高成纸厚度的均匀度;同时,相对于使用现有的手工造纸工艺,降低了失误率、减少由于失误引起的翻工,去除手持竹帘或纸网倾斜浸入浆池等幅度大、耗能大的动作,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操作员更加容易上手、成纸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手工抄造时,当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边框层叠浸在操作池清水中,操作池内水面高度应当保持高于纸网框架的高度,且低于纸网框架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边框的高度之和,即是叠放状态下,纸网压沉搅浆框架边框上表面不被水浸没,当水面高度随着抄造的纸张数增加而升高时,通过排水等降低水面高度;

另外,由于纤维丝是随着水流分散,虽然提起纸网的过程中纤维丝会受垂直的水流冲刷,但是仍可部分保留随水流旋转分散的纹路,在纸张经过干制后会在纸面上形成峰谷错落有序的凹凸纹理,提升纸张的美感;

s6焙纸:通过晾晒或者焙璧焙烤使湿纸页变干制成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上述工序中增加其他工序对纸浆或者成型的纸张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其中,操作员使用双手插入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左右交叉往复搅拌的动作细化为:

操作员正对纸网压沉搅浆框架的中线地站在操作池的一侧,双手手掌自然竖直插入到稀释后的二级纸浆中,五指自然张开的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两侧将手掌向胸前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的中线回缩聚拢,再分别向两侧呈弧形的前伸扩张打开双臂,反复交替的回缩聚拢、前伸扩张双臂,且聚拢的位置由近及远的反复交替变化,每次扩张的弧形半径也跟随着聚拢距离的远近交替变化,距离越远半径越大,上述的细化动作中双掌回缩聚拢、前伸扩张双臂部分与蛙泳中手掌部分的动作相似,但不受限于蛙泳中手掌部分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制造一双手掌形工具替代操作员的双手,避免操作员双手长期浸泡在纸浆中;上述手掌形工具包括等同于操作员手臂的长臂、等同于操作员手掌的木制手掌,木制手掌与长臂前端固定连接且木制手掌的五指为张开状态,操作员可以手持手掌形工具的长臂将木制手掌浸没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的二级纸浆中,并按照上述动作进行搅拌。

其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子步骤:

s2-1:在投入原材料后,使用打浆机的刀轴旋转带动或者其他辅助机械带动制浆池中的浆料在制浆池中形成环流,即推动浆料循环流动,上述辅助机械可以采用浆泵;

上述环流优选为与制浆池的上表面平行,通过环流带动纸浆流动,使得原材料破碎、纤维丝分离更加均匀。

其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子步骤:

s2-0:使用打浆机破碎原材料分离纤维前,在水中添加上色染料并与水充分混合;通过染料上色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纸张,相对于在后期再对纸张浸染或者涂染,上色更加均匀稳定。

其中,所述步骤s5还包括子步骤:

s5-1:操作员使用双手左右交叉往复搅拌稀释的二级纸浆后,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并放置在纸网上方;

通过加入干制的花草可以对纸张进行装饰,使纸张更富美感;相对于后期将花草干制品通过粘贴或夹持固定在纸张上,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在将纸网从操作池中提起后,花草干制品会被相互交织的纤维丝“密封”在纸张中间,纸张干制后花草干制品的位置会有特殊的凹凸纹理,且花草干制品隐约可见,使得纸张更富美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前,可以对花草干制品进行短时间的浸润,使得花草干制品更容易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

其中,所述步骤s2中原材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0,打浆机破碎工作时间为10~15分钟,纤维丝长度大于1厘米,所述步骤s3中初级纸浆与水的质量比为1:300;

所述步骤s6中,通过阳光晾晒进行焙纸的具体步骤为:

将纸网两两纸面相背、顶部相接的放置在晒场上斜搭成三角形,两组纸网顶部边框的延长线与黄道面平行,即两组纸网顶部边框的延长线与太阳升降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这样使得两组纸网的纸面在同一时刻受到太阳的照射角度都是相同的,且整个纸面在有日照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相对均匀,即受热均匀,两组纸网的下端间距小于纸网长边的长度;

现有的几种传统晾晒纸张的方式为:1、铺晒——把做好的纸张原地平铺在地上进行晾晒,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纸张晾晒过程中容易坏;2、贴晒——纸张还是湿透的状态下贴在墙(或铁皮箱子)上晾晒,纸张干透后自然脱落,这种方式容易晾晒过程纸张收缩,成纸率比较低;3、杆晒——把纸张铺到竹竿或棍子上,自然晒干或烘干;这种方式纸张严重变形,影响使用;4、烘干,用烘炉或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种方式成本高,而且烘干过程由于受热部位及温度不同容易纸张变色发黄。相较于上述几种传统的晾晒方式,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晾晒方式进行纸张晾晒,由于纸张在阳光的照射下受热均匀、受照射时间长,使得成纸率高、干燥速度快、不易因受热不均产生色差,且同一批次的纸张在品质上可以达到相对的统一。

其中,所述步骤s5中所用纸网为40目尼龙网,纸网通过倾斜静置沥水20~30分钟。

一种手工造纸设备,包括用于洗涤原材料的洗涤池、用于将原材料制成纸浆的制浆池、用于手工抄造的操作池、纸网、用于将纸网压沉至操作池水面以下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

所述制浆池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造纸打浆机,所述造纸打浆机设置在制浆池的侧边;

所述纸网的纸网边框为正四边形边框且纸网边框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

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压在纸网边框上方时,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下方与纸网边框上方相互相接并形成密封;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和纸网要根据不同纸张规格需求选择不同大小规格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和纸网。

其中,所述纸网边框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向外突出的l形网脚。

其中,所述纸网采用的是40目尼龙网,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下方设置有海绵密封圈,通过海绵密封圈提高纸网压沉搅浆框架下方与纸网边框上方相接处的密封性防止纤维丝从两者的夹缝流出至操作池中。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的手工造纸技术简化了造纸流程、降低了初学者的上手难度、提高成纸率,且使得成纸厚度可控,具有流程精简、上手难度低、劳动强度低、成纸率高、成纸厚度可控的优点具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步骤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5细化动作俯视运动轨迹简要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纸网、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及操作池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纸网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层叠放置在操作池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纸网晾晒结构示意图。

10、纸网,11、l形网脚,20、纸网压沉搅浆框架,30、操作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一种手工造纸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通过浸泡、蒸煮、漂洗和晒白等工序对原材料进行处理;

在进行备料时,针对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在进行初步的处理后,在清水中浸泡不同的时间,再将浸泡好后的原材料进行蒸煮去除掉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质素等,蒸煮过后的原材料通过漂洗取出原材料中的杂质,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漂洗过后的原材料进行晒白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备料处理流程并不限于上述的顺序或者是工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增减;

s2制浆:将完成备料的原材料放入制浆池中与水混合,使用打浆机将原材料破碎分离成纤维丝并与水混合形成初级纸浆;

在进行原材料破碎时,可以通过对破碎后纸浆中的纤维丝进行取样,观察纤维丝的分离程度及长度,从而确定打浆机破碎的工作时长;

s3纸浆稀释:将制浆池内的初级纸浆取出与水稀释形成二级纸浆,根据制造不同厚度的纸张,对纸浆进行初步的稀释,降低纸浆的纤维丝浓度;

s4操作池30准备:将水注入操作池30中,在放入纸网10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后,使水的高度保持高于纸网10边框的高度,且低于纸网10边框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边框的高度之和;

s5手工抄造:

a)将纸网10放置在操作池30中,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放置在纸网10正上方将纸网10压沉至水面下,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下方与纸网10边框上方相互相接并形成密封;

纸网10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的下压作用下下沉至操作池30水面下、操作池30底部上,由于在往操作池30内注水时,将水的高度控制在纸网10边框的高度与纸网10边框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边框的高度之和之间,所以在将纸网10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叠放放入操作池30后,操作池30水面高度低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上表面的水平高度,通过纸网10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的相互拼接与密封在纸网10上方形成一个筒状的成纸网10槽,操作池30内的清水可以通过纸网10的网孔在操作池30与成纸网10槽间相互流动;

b)将定量的二级纸浆注入到纸网上方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内;

二级纸浆在注入成纸网10槽后,与成纸网10槽内清水相互混合,进一步稀释纸浆,使得纤维丝更加容易分散均匀分布在纸网10上;同时,通过定量投入纸浆,即纤维丝的总量可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竹帘或纸网10倾斜浸入浆池上浆脱水成纸,可以更加便捷的控制成纸的厚度;

c)操作员使用双手插入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内左右交叉往复搅拌,混合搅拌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内与操作池30内的水混合稀释后的二级纸浆,使二级纸浆中的纤维丝旋转分散悬浮在纸网10上方;

d)操作员双手平稳将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提起取出,使纸网10边框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同步上升并高于操作池30水面;

在提起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时,需要尽量保持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与水面平齐、匀速提起,从而避免由于纤维丝受水流横向冲刷,导致成纸厚度不均匀;

e)待纸网10浮出水面后,操作员双手平稳将纸网10从操作池30内提起取出,并将纸网10静置沥干水分;

由于纸网10上方的纤维丝在上浮过程中,水从纸网10的网孔流出,纤维丝相对的只受近似垂直流动的水流影响,从而可以均匀的分布附着在纸网10上方并逐步脱水成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竹帘或纸网10倾斜浸入浆池上浆脱水成纸易受扰动的水流影响纤维丝分布,可以提高成纸厚度的均匀度;同时,相对于使用现有的手工造纸工艺,降低了失误率、减少由于失误引起的翻工,去除手持竹帘或纸网10倾斜浸入浆池等幅度大、耗能大的动作,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操作员更加容易上手、成纸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手工抄造时,当纸网10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层叠浸在操作池30清水中,操作池30内水面高度应当保持高于纸网10边框的高度,且低于纸网10边框与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边框的高度之和,即是叠放状态下,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边框上表面不被水浸没,当水面高度随着抄造的纸张数增加而升高时,通过排水等降低水面高度;

另外,由于纤维丝是随着水流分散,虽然提起纸网10的过程中纤维丝会受垂直的水流冲刷,但是仍可部分保留随水流旋转分散的纹路,在纸张经过干制后会在纸面上形成峰谷错落有序的凹凸纹理,提升纸张的美感;

s6焙纸:通过晾晒或者焙璧焙烤使湿纸页变干制成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上述工序中增加其他工序对纸浆或者成型的纸张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作为优选,操作员使用双手插入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内左右交叉往复搅拌的动作细化为:

操作员正对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的中线地站在操作池30的一侧,双手手掌自然竖直插入到稀释后的二级纸浆中,五指自然张开的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两侧将手掌向胸前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的中线回缩聚拢,再分别向两侧呈弧形的前伸扩张打开双臂,反复交替的回缩聚拢、前伸扩张双臂,且聚拢的位置由近及远的反复交替变化,每次扩张的弧形半径也跟随着聚拢距离的远近交替变化,距离越远半径越大,如附图2所示为上述细化动作的俯视运动轨迹简图,附图2中所标注的1、2、3为交替的先后顺序,但附图2并不作为对上述细化动作的限制,上述的细化动作中双掌回缩聚拢、前伸扩张双臂部分与蛙泳中手掌部分的动作相似,但不受限于蛙泳中手掌部分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制造一双手掌形工具替代操作员的双手,避免操作员双手长期浸泡在纸浆中;上述手掌形工具包括等同于操作员手臂的长臂、等同于操作员手掌的木制手掌,木制手掌与长臂前端固定连接且木制手掌的五指为张开状态,操作员可以手持手掌形工具的长臂将木制手掌浸没在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内的二级纸浆中,并按照上述动作进行搅拌。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还包括子步骤:

s2-1:在投入原材料后,使用打浆机的刀轴旋转带动或者其他辅助机械带动制浆池中的浆料在制浆池中形成环流,即推动浆料循环流动,上述辅助机械可以采用浆泵;

上述环流优选为与制浆池的上表面平行,通过环流带动纸浆流动,使得原材料破碎、纤维丝分离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还包括子步骤:

s2-0:使用打浆机破碎原材料分离纤维前,在水中添加上色染料并与水充分混合;通过染料上色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纸张,相对于在后期再对纸张浸染或者涂染,上色更加均匀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还包括子步骤:

s5-1:操作员使用双手左右交叉往复搅拌稀释的二级纸浆后,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并放置在纸网10上方;

通过加入干制的花草可以对纸张进行装饰,使纸张更富美感;相对于后期将花草干制品通过粘贴或夹持固定在纸张上,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在将纸网10从操作池30中提起后,花草干制品会被相互交织的纤维丝“密封”在纸张中间,纸张干制后花草干制品的位置会有特殊的凹凸纹理,且花草干制品隐约可见,使得纸张更富美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花草干制品浸入纤维丝悬浮液前,可以对花草干制品进行短时间的浸润,使得花草干制品更容易浸入纤维丝悬浮液中。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原材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0,打浆机破碎工作时间为10~15分钟,纤维丝长度大于1厘米,所述步骤s3中初级纸浆与水的质量比为1:300;

所述步骤s6中,通过阳光晾晒进行焙纸的具体步骤为:

将纸网10两两纸面相背、顶部相接的放置在晒场上斜搭成三角形,两组纸网10顶部边框的延长线与黄道面平行,即两组纸网10顶部边框的延长线与太阳升降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这样使得两组纸网10的纸面在同一时刻受到太阳的照射角度都是相同的,且整个纸面在有日照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相对均匀,即受热均匀,两组纸网10的下端间距小于纸网长边的长度;

现有的几种传统晾晒纸张的方式为:1、铺晒——把做好的纸张原地平铺在地上进行晾晒,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纸张晾晒过程中容易坏;2、贴晒——纸张还是湿透的状态下贴在墙(或铁皮箱子)上晾晒,纸张干透后自然脱落,这种方式容易晾晒过程纸张收缩,成纸率比较低;3、杆晒——把纸张铺到竹竿或棍子上,自然晒干或烘干;这种方式纸张严重变形,影响使用;4、烘干,用烘炉或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种方式成本高,而且烘干过程由于受热部位及温度不同容易纸张变色发黄。相较于上述几种传统的晾晒方式,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晾晒方式进行纸张晾晒,由于纸张在阳光的照射下受热均匀、受照射时间长,使得成纸率高、干燥速度快、不易因受热不均产生色差,且同一批次的纸张在品质上可以达到相对的统一。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所用纸网10为40目尼龙网,纸网10通过倾斜静置沥水20~30分钟。

一种手工造纸设备,包括用于洗涤原材料的洗涤池、用于将原材料制成纸浆的制浆池、用于手工抄造的操作池30、纸网10、用于将纸网10压沉至操作池30水面以下的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

所述制浆池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造纸打浆机,所述造纸打浆机设置在制浆池的侧边;

所述纸网10的纸网10边框为正四边形边框且纸网10边框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

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压在纸网10边框上方时,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下方与纸网10边框上方相互相接并形成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纸网边框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向外突出的l形网脚11。

作为优选,所述纸网10采用的是40目尼龙网,所述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下方设置有海绵密封圈,通过海绵密封圈提高纸网压沉搅浆框架20下方与纸网10边框上方相接处的密封性防止纤维丝从两者的夹缝流出至操作池30中。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的手工造纸技术简化了造纸流程、降低了初学者的上手难度、提高成纸率,且使得成纸厚度可控,具有流程精简、上手难度低、劳动强度低、成纸率高、成纸厚度可控的优点具有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