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8066发布日期:2019-10-08 22:4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桑蚕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桑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很多生产企业又称为“蚕丝棉”。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将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包裹而成的丝条,有桑蚕丝(也称生丝)与柞蚕丝之分,统称为蚕丝。除去丝胶的蚕丝,叫做精炼丝。

目前桑蚕丝具有较好的延伸性,但弹力性能却不足,大多数桑蚕丝在较大拉力作用下不能很好恢复,一旦拉力过大,容易扯断,且桑蚕丝制造成本较高,一旦被扯断,损失较大,同时在实际的桑蚕丝研发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直接在车间内使用高精度,较为复杂的纺织设备上进行纺织实验,不仅占用生产时间,耽误生产效率,而且车间纺织设备大多数都是整条流水线式作业,不适用单个步骤的实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桑蚕丝弹力性能不足,在超过延伸性能后恢复性能较差和研发实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包括柔性抗拉纤维,所述柔性抗拉纤维的外表面开设有缠绕槽,所述缠绕槽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

所述柔性抗拉纤维的制作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溶液,将聚酰亚胺30%-35%,聚己内酯10%-13%,四丁基钛酸盐20%-26%,聚乙烯醇35%-39%,聚丙烯腈1%-3%,聚乙烯醇13%-20%,石墨烯5%-10%混合搅拌成溶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溶液烧结;

步骤三、将烧结后成型的柔性抗拉纤维样品直接使用即可。

优选地,所述缠绕槽的内壁呈螺旋形状,所述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均以柔性抗拉纤维的轴心为阵列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柔性弹力线由透明橡胶材料组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的溶液还包括0.1%-3%的聚3-己基噻吩纳米颗粒。

优选地,包括穿线盘,所述穿线盘的轴心处通过开设的通孔与柔性抗拉纤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

所述穿线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

优选地,所述绕线电机的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滚筒,所述连杆的顶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相邻两个所述绕线滚筒的外表面分别与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电机的一端外表面通过u型杆固定连接有卡线部,所述卡线部包括卡线盘,两个相邻所述卡线盘的表面分别与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的表面滑动绕接。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t型槽,所述t型槽开设于穿线盘的外表面,所述t型槽的大端内壁滑动套接有曲面板,所述曲面板的外部外表面与绕线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绕线电机的型号均为双输出轴电机,所述曲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片,两个所述弹簧片分别与绕线电机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t型槽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极环,两个所述电极环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片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优选地,双输出轴的所述绕线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所述穿线盘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齿轮环,所述小齿轮的外表面与齿轮环的外表面啮合。

优选地,所述u型杆的拐角处固定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表面与其中一个所述卡线盘的轴心处固定套接,另一个所述卡线盘的轴心处与螺杆的表面滑动插接。

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弹力调节部,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表面螺纹套接有手动调节部,所述弹力调节部位于卡线盘与手动调节部的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力调节部包括柱状弹簧与锥形弹簧中任意一个,所述手动调节部由螺母组构成,且螺母组由两个螺母组成。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缠绕槽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达到了对桑蚕丝的抗拉性能进行改进,当桑蚕丝与柔性弹力线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外表面出现拉动时,柔性弹力线被拉伸后能够自动复位。

2、通过设置柔性抗拉纤维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对柔性抗拉纤维进行方法改进,通过肩并肩纺制备了含有弹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丙烯腈的螺旋状纳米纤维,两种聚合物的流速可以对纤维结果的形貌产生影响:当聚丙烯腈的流速过高时,纤维的扭曲程度将会减小,而随着聚酰亚胺的流速增加,扭曲程度会有增加;从而使得柔性抗拉纤维具有螺旋状,增加抗拉弹性的自动恢复性能。

3、通过设置穿线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达到了对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的实验型缠绕的设备进行改进,绕线电机带动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在柔性抗拉纤维的外表面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匀速自右向左移动时,桑蚕丝和柔性弹力线均匀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的外表面上,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更加适合实验研发过程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的柔性抗拉纤维结构横截面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的图1中t型槽结构局部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的绕线电机结构立体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的卡线盘结构立体图。

图中:1、柔性抗拉纤维;2、缠绕槽;3、桑蚕丝;4、柔性弹力线;5、穿线盘;6、绕线电机;61、连杆;62、绕线滚筒;63、固定螺母;64、t型槽;65、曲面板;66、小齿轮;67、齿轮环;68、弹簧片;69、电极环;7、u型杆;71、卡线盘;72、螺杆;73、弹力调节部;74、手动调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包括柔性抗拉纤维1,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开设有缠绕槽2,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

进一步地,缠绕槽2的内壁呈螺旋形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以柔性抗拉纤维1的轴心为阵列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柔性弹力线4由透明橡胶材料组成,透明橡胶材料的柔性弹力线4能够便于桑蚕丝3的纺织制作,不影响其外观;

通过设置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达到了对桑蚕丝3的抗拉性能进行改进,当桑蚕丝3与柔性弹力线4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外表面出现拉动时,柔性弹力线4被拉伸后能够自动复位。

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溶液,将聚酰亚胺30%-35%,聚己内酯10%-13%,四丁基钛酸盐20%-26%,聚乙烯醇35%-39%,聚丙烯腈1%-3%,聚乙烯醇13%-20%,石墨烯5%-10%混合搅拌成溶液,步骤一中的溶液还包括0.1%-3%的聚3-己基噻吩纳米颗粒;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溶液烧结;

步骤三、将烧结后成型的柔性抗拉纤维1样品直接使用即可;

通过设置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对柔性抗拉纤维1进行方法改进,通过肩并肩纺制备了含有弹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丙烯腈的螺旋状纳米纤维,两种聚合物的流速可以对纤维结果的形貌产生影响:当聚丙烯腈的流速过高时,纤维的扭曲程度将会减小,而随着聚酰亚胺的流速增加,扭曲程度会有增加;从而使得柔性抗拉纤维1具有螺旋状,增加抗拉弹性的自动恢复性能。

制备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包括穿线盘5,穿线盘5的轴心处通过开设的通孔与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

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6;

进一步地,绕线机构还包括t型槽64,t型槽64开设于穿线盘5的外表面,t型槽64的大端内壁滑动套接有曲面板65,曲面板65的外部外表面与绕线电机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绕线电机6的型号均为双输出轴电机;

t型槽64将曲面板65卡住,不让曲面板65出现穿线盘5直径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曲面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片68,两个弹簧片68分别与绕线电机6的电源端电性连接,t型槽6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极环69,两个电极环69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弹簧片68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设置弹簧片68和电极环69,能够对移动中的绕线电机6进行供电,可将电极环69的连通导线,并将导线伸出至穿线盘5的外部,以方便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双输出轴的绕线电机6的输出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66,穿线盘5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齿轮环67,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

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后能够使得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做圆周方向的绕接;

绕线电机6的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1,连杆6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滚筒62,连杆61的顶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63,相邻两个绕线滚筒62的外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螺母63将绕线滚筒62定位在连杆61上,不让绕线滚筒62掉落出连杆61;

绕线电机6的一端外表面通过u型杆7固定连接有卡线部,卡线部包括卡线盘71,两个相邻卡线盘71的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表面滑动绕接,u型杆7的底部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穿线盘5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u型杆7的拐角处固定插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一端表面与其中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固定套接,另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与螺杆72的表面滑动插接,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经过卡线盘71卡紧拉直,以便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以直线拉紧的形式进行缠绕;

进一步地,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弹力调节部73,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螺纹套接有手动调节部74,弹力调节部73位于卡线盘71与手动调节部74的之间,设置弹力调节部73和手动调节部74能够调节卡线盘71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卡紧力度;

进一步地,弹力调节部73包括柱状弹簧与锥形弹簧中任意一个,手动调节部74由螺母组构成,且螺母组由两个螺母组成;

通过设置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达到了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实验型缠绕的设备进行改进,绕线电机6带动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匀速自右向左移动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匀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上,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更加适合实验研发过程中使用。

实施例一

参照图1-5,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包括柔性抗拉纤维1,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开设有缠绕槽2,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

进一步地,缠绕槽2的内壁呈螺旋形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以柔性抗拉纤维1的轴心为阵列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柔性弹力线4由透明橡胶材料组成,透明橡胶材料的柔性弹力线4能够便于桑蚕丝3的纺织制作,不影响其外观;

通过设置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达到了对桑蚕丝3的抗拉性能进行改进,当桑蚕丝3与柔性弹力线4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外表面出现拉动时,柔性弹力线4被拉伸后能够自动复位。

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溶液,将聚酰亚胺30%,聚己内酯10%,四丁基钛酸盐20%,聚乙烯醇35%,聚丙烯腈1%,聚乙烯醇13%,石墨烯5%混合搅拌成溶液,步骤一中的溶液还包括0.1%-3%的聚3-己基噻吩纳米颗粒;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溶液烧结;

步骤三、将烧结后成型的柔性抗拉纤维1样品直接使用即可;

通过设置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对柔性抗拉纤维1进行方法改进,通过肩并肩纺制备了含有弹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丙烯腈的螺旋状纳米纤维,两种聚合物的流速可以对纤维结果的形貌产生影响:当聚丙烯腈的流速过高时,纤维的扭曲程度将会减小,而随着聚酰亚胺的流速增加,扭曲程度会有增加;从而使得柔性抗拉纤维1具有螺旋状,增加抗拉弹性的自动恢复性能。

制备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包括穿线盘5,穿线盘5的轴心处通过开设的通孔与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

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6;

进一步地,绕线机构还包括t型槽64,t型槽64开设于穿线盘5的外表面,t型槽64的大端内壁滑动套接有曲面板65,曲面板65的外部外表面与绕线电机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绕线电机6的型号均为双输出轴电机;

t型槽64将曲面板65卡住,不让曲面板65出现穿线盘5直径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曲面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片68,两个弹簧片68分别与绕线电机6的电源端电性连接,t型槽6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极环69,两个电极环69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弹簧片68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设置弹簧片68和电极环69,能够对移动中的绕线电机6进行供电,可将电极环69的连通导线,并将导线伸出至穿线盘5的外部,以方便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双输出轴的绕线电机6的输出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66,穿线盘5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齿轮环67,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

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后能够使得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做圆周方向的绕接;

绕线电机6的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1,连杆6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滚筒62,连杆61的顶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63,相邻两个绕线滚筒62的外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螺母63将绕线滚筒62定位在连杆61上,不让绕线滚筒62掉落出连杆61;

绕线电机6的一端外表面通过u型杆7固定连接有卡线部,卡线部包括卡线盘71,两个相邻卡线盘71的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表面滑动绕接,u型杆7的底部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穿线盘5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u型杆7的拐角处固定插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一端表面与其中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固定套接,另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与螺杆72的表面滑动插接,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经过卡线盘71卡紧拉直,以便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以直线拉紧的形式进行缠绕;

进一步地,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弹力调节部73,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螺纹套接有手动调节部74,弹力调节部73位于卡线盘71与手动调节部74的之间,设置弹力调节部73和手动调节部74能够调节卡线盘71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卡紧力度;

进一步地,弹力调节部73包括柱状弹簧与锥形弹簧中任意一个,手动调节部74由螺母组构成,且螺母组由两个螺母组成;

通过设置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达到了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实验型缠绕的设备进行改进,绕线电机6带动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匀速自右向左移动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匀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上,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更加适合实验研发过程中使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5,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包括柔性抗拉纤维1,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开设有缠绕槽2,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

进一步地,缠绕槽2的内壁呈螺旋形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以柔性抗拉纤维1的轴心为阵列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柔性弹力线4由透明橡胶材料组成,透明橡胶材料的柔性弹力线4能够便于桑蚕丝3的纺织制作,不影响其外观;

通过设置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达到了对桑蚕丝3的抗拉性能进行改进,当桑蚕丝3与柔性弹力线4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外表面出现拉动时,柔性弹力线4被拉伸后能够自动复位。

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溶液,将聚酰亚胺32%,聚己内酯12%,四丁基钛酸盐23%,聚乙烯醇37%,聚丙烯腈2%,聚乙烯醇17%,石墨烯8%混合搅拌成溶液,步骤一中的溶液还包括0.1%-3%的聚3-己基噻吩纳米颗粒;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溶液烧结;

步骤三、将烧结后成型的柔性抗拉纤维1样品直接使用即可;

通过设置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对柔性抗拉纤维1进行方法改进,通过肩并肩纺制备了含有弹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丙烯腈的螺旋状纳米纤维,两种聚合物的流速可以对纤维结果的形貌产生影响:当聚丙烯腈的流速过高时,纤维的扭曲程度将会减小,而随着聚酰亚胺的流速增加,扭曲程度会有增加;从而使得柔性抗拉纤维1具有螺旋状,增加抗拉弹性的自动恢复性能。

制备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包括穿线盘5,穿线盘5的轴心处通过开设的通孔与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

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6;

进一步地,绕线机构还包括t型槽64,t型槽64开设于穿线盘5的外表面,t型槽64的大端内壁滑动套接有曲面板65,曲面板65的外部外表面与绕线电机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绕线电机6的型号均为双输出轴电机;

t型槽64将曲面板65卡住,不让曲面板65出现穿线盘5直径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曲面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片68,两个弹簧片68分别与绕线电机6的电源端电性连接,t型槽6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极环69,两个电极环69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弹簧片68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设置弹簧片68和电极环69,能够对移动中的绕线电机6进行供电,可将电极环69的连通导线,并将导线伸出至穿线盘5的外部,以方便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双输出轴的绕线电机6的输出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66,穿线盘5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齿轮环67,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

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后能够使得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做圆周方向的绕接;

绕线电机6的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1,连杆6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滚筒62,连杆61的顶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63,相邻两个绕线滚筒62的外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螺母63将绕线滚筒62定位在连杆61上,不让绕线滚筒62掉落出连杆61;

绕线电机6的一端外表面通过u型杆7固定连接有卡线部,卡线部包括卡线盘71,两个相邻卡线盘71的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表面滑动绕接,u型杆7的底部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穿线盘5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u型杆7的拐角处固定插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一端表面与其中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固定套接,另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与螺杆72的表面滑动插接,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经过卡线盘71卡紧拉直,以便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以直线拉紧的形式进行缠绕;

进一步地,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弹力调节部73,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螺纹套接有手动调节部74,弹力调节部73位于卡线盘71与手动调节部74的之间,设置弹力调节部73和手动调节部74能够调节卡线盘71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卡紧力度;

进一步地,弹力调节部73包括柱状弹簧与锥形弹簧中任意一个,手动调节部74由螺母组构成,且螺母组由两个螺母组成;

通过设置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达到了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实验型缠绕的设备进行改进,绕线电机6带动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匀速自右向左移动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匀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上,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更加适合实验研发过程中使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1-5,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及设备,包括柔性抗拉纤维1,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开设有缠绕槽2,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

进一步地,缠绕槽2的内壁呈螺旋形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以柔性抗拉纤维1的轴心为阵列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柔性弹力线4由透明橡胶材料组成,透明橡胶材料的柔性弹力线4能够便于桑蚕丝3的纺织制作,不影响其外观;

通过设置缠绕槽2的内壁分别螺旋绕接有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达到了对桑蚕丝3的抗拉性能进行改进,当桑蚕丝3与柔性弹力线4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外表面出现拉动时,柔性弹力线4被拉伸后能够自动复位。

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溶液,将聚酰亚胺35%,聚己内酯13%,四丁基钛酸盐26%,聚乙烯醇39%,聚丙烯腈3%,聚乙烯醇20%,石墨烯10%混合搅拌成溶液,步骤一中的溶液还包括3%的聚3-己基噻吩纳米颗粒;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溶液烧结;

步骤三、将烧结后成型的柔性抗拉纤维1样品直接使用即可;

通过设置柔性抗拉纤维1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对柔性抗拉纤维1进行方法改进,通过肩并肩纺制备了含有弹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丙烯腈的螺旋状纳米纤维,两种聚合物的流速可以对纤维结果的形貌产生影响:当聚丙烯腈的流速过高时,纤维的扭曲程度将会减小,而随着聚酰亚胺的流速增加,扭曲程度会有增加;从而使得柔性抗拉纤维1具有螺旋状,增加抗拉弹性的自动恢复性能。

制备一种抗拉型桑蚕丝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包括穿线盘5,穿线盘5的轴心处通过开设的通孔与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

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6;

进一步地,绕线机构还包括t型槽64,t型槽64开设于穿线盘5的外表面,t型槽64的大端内壁滑动套接有曲面板65,曲面板65的外部外表面与绕线电机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多个绕线电机6的型号均为双输出轴电机;

t型槽64将曲面板65卡住,不让曲面板65出现穿线盘5直径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曲面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片68,两个弹簧片68分别与绕线电机6的电源端电性连接,t型槽6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极环69,两个电极环69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弹簧片68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设置弹簧片68和电极环69,能够对移动中的绕线电机6进行供电,可将电极环69的连通导线,并将导线伸出至穿线盘5的外部,以方便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双输出轴的绕线电机6的输出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66,穿线盘5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齿轮环67,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

小齿轮66的外表面与齿轮环67的外表面啮合后能够使得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做圆周方向的绕接;

绕线电机6的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1,连杆6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绕线滚筒62,连杆61的顶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母63,相邻两个绕线滚筒62的外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螺母63将绕线滚筒62定位在连杆61上,不让绕线滚筒62掉落出连杆61;

绕线电机6的一端外表面通过u型杆7固定连接有卡线部,卡线部包括卡线盘71,两个相邻卡线盘71的表面分别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表面滑动绕接,u型杆7的底部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穿线盘5的外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u型杆7的拐角处固定插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一端表面与其中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固定套接,另一个卡线盘71的轴心处与螺杆72的表面滑动插接,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经过卡线盘71卡紧拉直,以便于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以直线拉紧的形式进行缠绕;

进一步地,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弹力调节部73,螺杆72的另一端表面螺纹套接有手动调节部74,弹力调节部73位于卡线盘71与手动调节部74的之间,设置弹力调节部73和手动调节部74能够调节卡线盘71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卡紧力度;

进一步地,弹力调节部73包括柱状弹簧与锥形弹簧中任意一个,手动调节部74由螺母组构成,且螺母组由两个螺母组成;

通过设置穿线盘5的外表面设置有绕线机构,达到了对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的实验型缠绕的设备进行改进,绕线电机6带动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匀速自右向左移动时,桑蚕丝3和柔性弹力线4均匀缠绕在柔性抗拉纤维1的外表面上,此结构简单,成本低,更加适合实验研发过程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