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及其混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7752发布日期:2019-09-29 18:1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及其混棉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及其混棉工艺。



背景技术:

混棉机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棉料进行混合均匀的机械设备。

现有公开号为cn103572412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混棉机,其包括机体,机体前端设有进棉腔,进棉腔下方设有配棉管,配棉管下端呈弯型,配棉管可旋转,机体内设有角钉帘子,角钉帘子后上端设有剥棉罗拉,剥棉罗拉后方设有清棉打手,清棉打手后方设有出棉管。其使用时将不同棉料自不同的配棉管内投放并自然散落至机体内,后经角钉帘子和均棉罗拉使得棉料进行混合,并经剥棉罗拉将角钉帘子上的棉料剥离,最终自出面管输出,完成不同棉料的混合。

但是,其不同棉料自配棉管散落至机体内的过程中,各棉料没有预混合的过程,不同棉料各自散落在角钉帘子上相应位置,仅通过后续的混合过程易导致不同棉料的混合效果较差,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及其混棉工艺,其具有可对不同棉料进行预混合、从而使得混合效果较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端壁设有进绵腔,所述进绵腔内侧底壁设有若干与其相连通的配棉管,所述机体内壁设有一对输送辊,两所述输送辊上绕设有角钉帘子,所述机体内壁设有用于驱使其中任一输送辊转动的输送驱动件;

所述机体内设有预混装置,所述预混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机体内壁的上杆及下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上杆下表面和下杆上表面的上轴及下轴及分别连接在上轴下端和下轴上端的上叶片及下叶片,所述上叶片位于下叶片上方;

所述机体内设有分别用于驱使上轴和下轴反向转动的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各棉料自相应的配棉管投送至机体内,不同的棉料同步下落至预混装置处,输送驱动件开启,输送驱动件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将带动角钉帘子的正常输送。此外,通过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分别驱使上叶片及下叶片做同步反向转动,当不同的棉料掉落至上叶片及下叶片之间时,上叶片及下叶片可将不同的棉料进行扯动以使得较大的棉料被撕裂,且撕裂后的棉料自下叶片的带动下分散至各处,即可使得棉料最终分散开来,以实现不同的棉料进行预混合,以使得整体混合效果更好,预混合后的棉料最终掉落至角钉帘子上表面,实现预混合后棉料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下混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机体内,所述驱动轴底端固定设有斜齿轮二,所述输送辊端壁固定设有与斜齿轮二相啮合的斜齿轮一,所述驱动轴顶端固定设有下齿轮,所述下齿轮及下轴上均固定套设有下链轮,两所述下链轮啮合的绕设有下链条;

所述上混驱动装置包括轴心竖直设置的上齿轮,所述上齿轮转动连接在机体内,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相啮合,所述上齿轮及上轴均固定套设有上链轮,两所述上链轮啮合的绕设有上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驱动件开启后,输送驱动件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将依次带动斜齿轮一、斜齿轮二及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将带动下齿轮、下链轮、下链条、下轴及下叶片转动。下齿轮将带动上齿轮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上链轮、上链条、上轴及上叶片反向转动。从而可实现随着角钉帘子的正常输送,上叶片及下叶片可同步反向转动,无需额外的驱动源,更省电。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壁固定设有防护罩,所述输送辊的端部可转动的插设至防护罩内,所述驱动轴沿竖直方向可转动的穿设在防护罩内,所述斜齿轮一、斜齿轮二、下齿轮及上齿轮均位于防护罩内;

所述防护罩侧壁固定设有均与其连通的上防护壳及下防护壳,所述上轴的中部穿设上防护壳,所述上链条及上链轮均位于上防护壳内;

所述下轴的中部穿设下防护壳,所述下链条及下链轮均位于下防护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罩、上防护壳及下防护壳可使得相关的齿链机构均得到有效防护,可避免机体内腔中的棉料与其解除,可使得各齿链结构的运作状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顶壁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位于下齿轮及上齿轮上方,所述防护罩外壁转动连接有用于封盖预留孔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盖板打开,使得预留孔露出,此后即可对上齿轮及下齿轮等各齿链结构进行添油润滑,以使得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的运作更高效稳定。添油完毕后可关上盖板使得预留孔被封盖,此后即可使得防护罩的密封效果较好,使得机体内部的棉料不易自预留孔处进入防护罩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防护罩外壁之间设有用于驱使盖板朝向预留孔转动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可使得盖板打开并添油完毕后,盖板可自动转动以自动实现预留孔的关闭,从而可使得盖板可实现自动闭合,操作便捷性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底壁沿其轴向设有调节孔,所述上叶片上表面固定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滑动的插设在调节孔内,所述调节孔内侧壁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孔内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行上叶片与下叶片间距的调节,操作如下:拧松锁止螺栓,使得锁止螺栓的螺杆部不再抵紧调节杆,此后即可沿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杆,以调整上叶片与下叶片的间距,调节完毕后,重新拧紧锁止螺栓,使得锁止螺栓的螺杆部抵紧调节杆,此后即可使得调节杆相对于调节孔的位置得以稳定,即使得上叶片与下叶片的位置得以稳定,以便于后续进行稳定的预混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可供锁止螺栓的螺杆部插设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锁止螺栓的螺杆部穿设至插孔内以使得锁止螺栓对调节杆的锁止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调节杆相对于调节孔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叶片下表面及下叶片上表面分别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上助混立柱及下助混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助混立柱及下助混立柱可对棉料进行更好的拉扯,从而可使得上叶片及下叶片对棉料的撕裂效果更好,即进一步提高了本案对不同棉料的预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助混立柱的顶端位于相应的两上助混立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上叶片与下叶片反向转动时,上助混立柱及下助混立柱转动时不会相互碰撞,即可使得上叶片与下叶片反向转动时互不影响,且通过该位置的设定,可进一步使得棉料在上叶片与下叶片之间时,更稳定的被上助混立柱及下助混立柱拉扯并撕裂,从而进一步提升本案对不同棉料的预混效果。

进一步地,一种基于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的混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投料,将不同棉料自相应的配棉管投放至机体内;

步骤二,预混合,驱使上叶片及下叶片同速反向转动,上叶片及下叶片的转速为200转/分钟,上叶片下表面及下叶片上表面的间距为1.5厘米,机体内的相对湿度为70%;

步骤三,输送,通过角钉帘子将预混合后的棉料进行输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上叶片及下叶片的转速在200转/分钟,此时可使得棉料可下落至上叶片与下叶片的间隙处,并可在上叶片及下叶片的上助混立柱及下助混立柱的作用下可使得不同棉料被撕拉、分散,从而实现不同棉料的重新分布,以实现预混合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机体端壁设有进绵腔,进绵腔内侧底壁设有若干与其相连通的配棉管,机体内壁设有一对输送辊,两输送辊上绕设有角钉帘子,机体内壁设有用于驱使其中任一输送辊转动的输送驱动件;机体内设有预混装置,预混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机体内壁的上杆及下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上杆下表面和下杆上表面的上轴及下轴及分别连接在上轴下端和下轴上端的上叶片及下叶片,上叶片位于下叶片上方;机体内设有分别用于驱使上轴和下轴反向转动的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使用时,将各棉料自相应的配棉管投送至机体内,不同的棉料同步下落至预混装置处,输送驱动件开启,输送驱动件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将带动角钉帘子的正常输送;此外,通过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分别驱使上叶片及下叶片做同步反向转动,当不同的棉料掉落至上叶片及下叶片之间时,上叶片及下叶片可将不同的棉料进行扯动以使得较大的棉料被撕裂,且撕裂后的棉料自下叶片的带动下分散至各处,即可使得棉料最终分散开来,以实现不同的棉料进行预混合,以使得整体混合效果更好,预混合后的棉料最终掉落至角钉帘子上表面,实现预混合后棉料的输送;

2、采用了下混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轴,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机体内,驱动轴底端固定设有斜齿轮二,输送辊端壁固定设有与斜齿轮二相啮合的斜齿轮一,驱动轴顶端固定设有下齿轮,下齿轮及下轴上均固定套设有下链轮,两下链轮啮合的绕设有下链条;上混驱动装置包括轴心竖直设置的上齿轮,上齿轮转动连接在机体内,上齿轮与下齿轮相啮合,上齿轮及上轴均固定套设有上链轮,两上链轮啮合的绕设有上链条;当输送驱动件开启后,输送驱动件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将依次带动斜齿轮一、斜齿轮二及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将带动下齿轮、下链轮、下链条、下轴及下叶片转动;下齿轮将带动上齿轮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上链轮、上链条、上轴及上叶片反向转动;从而可实现随着角钉帘子的正常输送,上叶片及下叶片可同步反向转动,无需额外的驱动源,更省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上叶片与下叶片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机体;10、进绵腔;11、配棉管;12、输送辊;13、角钉帘子;14、输送驱动件;21、上杆;22、下杆;23、上轴;24、下轴;25、上叶片;26、下叶片;27、调节杆;270、调节孔;28、锁止螺栓;280、锁止孔;2800、插孔;291、上助混立柱;292、下助混立柱;31、驱动轴;32、防护罩;331、斜齿轮一;332、斜齿轮二;34、下齿轮;35、下链轮;36、下链条;37、下防护壳;41、上齿轮;42、上链轮;43、上链条;44、上防护壳;5、盖板;50、预留孔;51、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参照图1,其包括机体1,机体1端壁一体成型有进绵腔10,进绵腔10内侧底壁一体成型有若干与其相连通的配棉管11,机体1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对输送辊12,两输送辊12上绕设有角钉帘子13,机体1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输送驱动件14(参照图2),输送驱动件14优选的为电机,输送驱动件14用于驱使其中任一输送辊12转动。

参照图2,机体1内设有预混装置,预混装置包括上杆21、下杆22、上轴23、下轴24、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上杆21及下杆22均通过焊接固定在机体1内壁,上轴2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上杆21下表面,上叶片25连接在上轴23下方。下轴2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下杆22上表面,下叶片26位于下轴24上方。上叶片25位于下叶片26上方。

参照图3,上轴23底壁沿其轴向设有调节孔270,上叶片25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调节杆27,调节杆27可滑动的插设在调节孔270内,调节孔270内侧壁设有锁止孔280,锁止孔280内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28。调节杆27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插孔2800,锁止螺栓28的螺杆部可插设至其中任一插孔2800内。

参照图3,上叶片25下表面及下叶片26上表面分别一体成型有若干等间距的上助混立柱291及下助混立柱292。下助混立柱292的顶端可转动至相应的两上助混立柱291之间。

参照图2,机体1内设有分别用于驱使上轴23和下轴24反向转动的上混驱动装置及下混驱动装置。

参照图2,下混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轴31,机体1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防护罩32,驱动轴31可转动的连接在防护罩32内。驱动轴31底端焊接有斜齿轮二332,输送辊12的端部可转动的插设至防护罩32内部,输送辊12的端壁焊接有斜齿轮一331,斜齿轮一331与斜齿轮二332相啮合。斜齿轮一331及斜齿轮二332均位于防护罩32内

参照图2,驱动轴31顶端焊接有下齿轮34,下齿轮34及下轴24上均套设且通过焊接固定有下链轮35,两下链轮35啮合的绕设有下链条36。防护罩32侧壁一体成型有相连通的下防护壳37,下轴24的中部穿设下防护壳37,下链条36及下链轮35均位于下防护壳37内。

参照图2,上混驱动装置包括轴心竖直设置的上齿轮41,上齿轮4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防护罩32内,上齿轮41的下段与下齿轮34的上段相啮合,上齿轮41及上轴23均套设并通过焊接固定有上链轮42,两上链轮42啮合的绕设有上链条43。防护罩32侧壁一体成型有相连通的上防护壳44,上轴23的中部穿设上防护壳44,上链条43及上链轮42均位于上防护壳44内。

参照图2,防护罩32顶壁设有预留孔50,预留孔50位于下齿轮34及上齿轮41上方,防护罩32外壁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盖板5,盖板5用于封盖预留孔50。盖板5与防护罩32外壁之间设有扭簧51,扭簧51的两端分别与盖板5及防护罩32焊接固定。扭簧51用于驱使盖板5朝向预留孔50转动。

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各棉料自相应的配棉管11投送至机体1内,不同的棉料同步下落至预混装置处,输送驱动件14开启,输送驱动件14带动输送辊12转动,输送辊12将依次带动斜齿轮一331、斜齿轮二332及驱动轴31转动,驱动轴31将带动下齿轮34、下链轮35、下链条36、下轴24及下叶片26转动。下齿轮34将带动上齿轮41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上链轮42、上链条43、上轴23及上叶片25反向转动。从而可实现,随着角钉帘子13的正常输送,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可同步反向转动,当不同的棉料掉落至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之间时,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上的上助混立柱291及下助混立柱292可将不同的棉料进行扯动以使得较大的棉料被撕裂,且撕裂后的棉料自下叶片26的带动下分散至各处,即可使得不同的棉料最终均分散开来,以实现不同的棉料进行预混合,最终掉落至角钉帘子13上表面,实现预混合后棉料的输送。

此外可进行上叶片25与下叶片26间距的调节,操作如下:拧松锁止螺栓28,使得锁止螺栓28的螺杆部抽离当前插孔2800,此后即可沿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杆27,以调整上叶片25与下叶片26的间距,调节完毕后,重新拧紧锁止螺栓28,使得锁止螺栓28的螺杆部插设至相应的插孔2800内,此后即可使得调节杆27相对于调节孔270的位置得以稳定,即使得上叶片25与下叶片26的位置得以稳定,以便于后续进行稳定的预混工作。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具有预混功能的混棉机的混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投料,将不同棉料自相应的配棉管11投放至机体1内;

步骤二,预混合,驱使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同速反向转动,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的转速为200转/分钟,上叶片25下表面及下叶片26上表面的间距为1.5厘米,机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70%;

步骤三,输送,通过角钉帘子13将预混合后的棉料进行输送。

工作原理如下:控制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的转速在200转/分钟,此时可使得棉料可下落至上叶片25与下叶片26的间隙处,并可在上叶片25及下叶片26的上助混立柱291及下助混立柱292的作用下可使得不同棉料均被撕拉、分散,从而实现不同棉料的重新分布,以实现预混合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