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和造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5749发布日期:2020-05-26 16:2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和造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和造纸设备。



背景技术:

造纸成形网是造纸设备湿部重要的成形和脱水结构。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随着造纸机车速的不断提高,有些纸厂为降低成本,使用的浆料较差,对成形网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的ssb造纸成形网由于结构限制,对浆料的留着率低,造成纸页成纸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和造纸设备,以解决传统造纸成形网无法兼顾保证留着率和提高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包括面层、连接层和底层,所述连接层用于连接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所述面层通过面层经线与面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所述底层通过底层经线与底层纬线交错编织形成;其中,所述面层经线的数量大于所述底层经线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面层经线与所述底层经线的数量比为3:2。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面层纬线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层的连接纬线数量之和与所述底层纬线的数量比为3:2。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层的连接纬线数量占所述成形网的总纬线数量的1/3。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面层包括多个面层单元,所述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层单元,所述底层包括多个底层单元;所述成形网由多个最小组织单元构成,一所述最小组织单元包括一面层单元、一连接层单元和一底层单元,所述最小组织单元中包括20根经线和48根纬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层包括成对的第一连接纬线和第二连接纬线,所述第一连接纬线与所述面层经线交织,所述第二连接纬线与所述底层经线交织,进而将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面层经线与所述面层纬线通过平织编织法形成,所述底层经线与所述底层纬线通过8综编织法形成。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面层经线和所述底层经线采用聚酯单丝,所述面层纬线和所述底层纬线采用聚酯单丝或尼龙单丝。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层的连接纬线采用尼龙单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成形网。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通过调整结构设计,由于面层经线的数量增大,面层经线的线径可以更细、面层经线的密度更高,面层纤维支撑指数高,对浆料的截留效果更好,有效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进而提升纸页成纸质量。同时,底层经线的数量较少,底层经线的线径可以较粗,耐磨性更好,延长成形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一实施例中最小组织单元的织造网纹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1根至第12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13根至第24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25根至第36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37根至第48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造纸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其中,图1是本申请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一实施例中最小组织单元的织造网纹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1根至第12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13根至第24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25根至第36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最小组织单元第37根至第48根纬线分步编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ssb(sheetsupportbinding,纸页面成形绑定线)造纸三层成形网是采用纬线接结对以构成成形网面层的一部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包括面层110(也称成纸层)、连接层120和底层130(也称机器层),连接层120用于连接面层110和底层130,面层110通过面层经线111与面层纬线112交错编织形成,底层130通过底层经线131与底层纬线132交错编织形成;其中,面层经线111的数量大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本申请通过调整成形网的结构设计,面层经线111的数量增大,面层经线111的线径可以更细、面层经线111的密度更高,面层110纤维支撑指数高,对浆料的截留效果更好,有效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进而确保纸页成形均匀,提升纸页成纸质量。同时,底层经线131的数量较少,底层经线131的线径可以较粗,耐磨性更好,延长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面层经线111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3:2。在此比例下的面层经线111与底层经线131结构合理,网面细腻,纤维支撑指数高,从而更好的提高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确保纸页成形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面层纬线112的数量与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数量之和与底层纬线132的数量比为3:2。在此比例下,底层纬线132数量较少,底层纬线132可以更粗,从而其耐磨性高,提高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面层纬线112仅包括面层纬线112,不包括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在造纸技术领域,ssb造纸三层成形网100的连接层120中成对排列的两根连接纬线121相当于一根面层纬线112,因此,在上述提及的纬线数量之比还可以描述为面层纬线112与底层纬线132的数量比为3:2,此时,面层纬线112的数量包含了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层120的纬线数量占成形网100的总纬线数量的1/3。成形网100的总纬线数量包括面层纬线112的数量、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数量和底层纬线132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面层经线111与面层纬线112通过平层编织法形成,平织编织法的经线和纬线以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即经线每隔一根纬线就交错一次,交织点较多,经纬线的屈曲点最多,从而使得纤维支撑指数较高、网孔均匀、网面细腻,提高成品纸张的纤维和填料,确保纸页成形均匀,纸页从成形网100上剥离方便,成纸表面较为平整。在其他实施例中,面层110还可以采用其他编织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面层经线111和面层纬线112均为聚酯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底层经线131与底层纬线132通过8综编织法形成。此种方法增加了底层纬线132的跨度,确保成形网100的耐磨性得到了提高,延长成形网100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层130还可以采用其他编织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形网100的底层130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成形网100运行稳定性,底层经线131为聚酯材料,底层纬线132可采用聚酯材料和尼龙材料交错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包括成对的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第一连接纬线1211与面层经线111交织,第二连接纬线1212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进而将面层110与底层130连接。通过上述“一对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层120的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将面层110和底层130连接起来,且当第一连接纬线1211交织于面层经线111时,第二连接纬线1212交织于底层经线131,当第一连接纬线1211交织于底层经线131时,第二连接纬线1212交织于面层经线111,从面层110与底层130连接紧密,结合更加牢固。进一步地,连接层120的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采用收缩率大的材料,进一步确保面层110与底层130无错动、连接更加牢固。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面层110包括多个面层单元,连接层120包括多个连接层单元,底层130包括多个底层单元。成形网100由多个最小组织单元构成,一最小组织单元包括一面层单元、一连接层单元和一底层单元,最小组织单元中包括20根经线和48根纬线。其中,面层经线111数量为12根,底层经线131数量为8根,面层纬线112的数量为16根,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的数量为16根,底层纬线132的数量为16根。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图2至图5给出了本申请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的最小组织单元中20根经线与面层纬线112、底层纬线132、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交织的过程。其中,第1-6、第7-12、第13-18、第19-24、第25-30、第37-42、第43-48根纬线均是一个循环。在上述每一个循环中,第一根纬线是面层纬线112、第二根纬线是底层纬线132、第三根纬线是面层纬线112、第四根纬线是第一连接纬线1211、第五根纬线是底层纬线132、第六根纬线是第二连接纬线1212。在上述每个循环中,面层经线111与底层经线131的数量比为3:2;面层纬线112和连接层120的连接纬线121(即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的数量之和,与底层纬线132的数量之比为3:2。

下面举例说明本申请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的性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20片综框将聚酯或尼龙单丝交织成面层110、连接层120和底层130三层不同织造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高速纸机用高耐磨造纸成形网100,以20根经线和48根纬线作为一个最小组织单元。

本实施例中,面层经线111为直径0.15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2为直径0.18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采用1/1平织编织法;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0.32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2采用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底层纬线132直径为0.50mm,底层130采用高耐磨8综编织织法;连接层120的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采用直径0.18mm的尼龙单丝,其连接面层110与底层130,既与面层经线111交织对纸面起支撑作用,确保成品纸张平整光滑,又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同时增加底层130的耐磨性能。采用gb/t24290-2009《造纸成形网100、干燥网测量方法》中的方法,对本实施例1获得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进行检测,其经线密度为45根/cm,纬线密度为43.5根/cm,其他性能检测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20片综框将聚酯或尼龙单丝交织成面层110、连接层120和底层130三层不同织造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高速纸机用高耐磨造纸成形网100,以20根经线和48根纬线作为一个最小组织单元。

本实施例中,面层经线111为直径0.12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2为直径0.13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采用1/1平织编织法;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0.24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2采用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底层纬线132直径为0.40mm,底层纬线132采用高耐磨8综编织织法;连接层120的第一连接纬线1211和第二连接纬线1212采用直径0.13mm的尼龙单丝,其连接面层110与底层130,既与面层经线111交织对纸面起支撑作用,确保成品纸张平整光滑,又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同时增加底层130的耐磨性能。采用gb/t24290-2009《造纸成形网100、干燥网测量方法》中的方法,对本实施例2获得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进行检测,其经线密度为55根/cm,纬线密度为52根/cm,其他性能检测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20片综框将聚酯或尼龙单丝交织成面层110、连接层120和底层130三层不同织造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高速纸机用高耐磨造纸成形网100,以20根经线和48根纬线作为一个最小组织单元。

本实施例中,面层经线111为直径0.10mm的聚酯单丝,面层纬线112为直径0.11mm的聚酯单丝,面层110采用1/1平织编织法;底层经线131采用直径0.21mm的聚酯单丝,底层纬线132采用一根聚酯单丝和一根尼龙单丝交替使用,底层纬线132直径为0.30mm,底层130采用高耐磨8综编织织法;连接层120的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采用直径0.11mm的尼龙单丝,其连接面层110与底层130,既与面层经线111交织对纸面起支撑作用,确保成品纸张平整光滑,又与底层经线131交织起到缝合面层110与底层130的作用,同时增加底层130的耐磨性能。采用gb/t24290-2009《造纸成形网100、干燥网测量方法》中的方法,对本实施例2获得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进行检测,其经线密度为65根/cm,纬线密度为72根/cm,其他性能检测如下表1所示。

表1: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性能检测结果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的面层开孔率、透气度较高,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成形网对纸的纤维和填料留着率提高,成纸表面网痕大大减少,纸页成形更均匀,且滤水性大大增强。同时,其强度也较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造纸设备2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造纸设备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