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960发布日期:2020-01-03 10:1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纺纱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复合纱线生产技术,如:包芯纱、包缠纱、赛络纺纱、赛络菲尔纺纱等。这几类产品的生产原理不同,产品风格各异,应用领域多种多样。其中,包缠纺纱是应用空心锭子,纺纱方法用单根长丝或复丝(有时也可以用由短纤维纺出的细支纱)把从牵伸机构输出的短纤维条螺旋型地包缠束缚而组成的一种新型纱线。顺应新型面料的发展需求,本公司生产了一种丝绒包缠纱,其是以羊绒为芯,用蚕丝逆向缠绕纺纱后再以蚕丝顺向缠绕纺纱包缠制得,其兼有羊绒弹性、保暖和蚕丝外观光泽。但是传统的包缠纱加工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1610066665.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这样一种包缠纱线的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喂入辊、牵伸辊、转轴、回转盘、支撑盘、保护罩和张力器,芯纱卷筒置于所述支撑盘上,位于所述保护罩内,芯纱经过所述张力器后穿过所述第三导丝孔,外包纱线通过喂入辊后依次经过所述转轴的中心孔、第一导丝孔和第二导丝孔后,在所述第三导丝孔处对所述芯纱进行包缠,包缠后形成的包缠纱线经过所述牵伸辊进行牵伸。类似这些装置在使用时一次均只能对芯纱向一个方向缠绕包纱,而无法同时进行多层、正反向包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同时进行多层、正反向包纱的包缠纱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包括芯纱筒和驱动芯纱筒转动放纱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芯纱筒平行的包缠纱筒和驱动包缠纱筒转动收纱的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芯纱筒垂直的一级外包纱筒和驱动一级外包纱筒绕芯纱旋转放纱的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芯纱筒垂直的二级外包纱筒和驱动二级外包纱筒绕缠绕有一级外包纱的芯纱旋转放纱的第四驱动件,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以及第四驱动件的总驱动组件;所述总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方向相反的顺转轴和逆转轴;所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为一端设有可供所述一级外包纱筒或二级外包纱筒插设的凸起件的筒状壳体,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逆转轴、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顺转轴分别通过行星轮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行星轮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逆转轴或顺转轴的中心轮、设置于筒状壳体内壁的齿圈以及啮合于中心轮和齿圈之间的行星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所述芯纱筒的中心轴,第二驱动件为包缠纱筒的中心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逆转轴、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顺转轴分别通过伞状齿轮结构连接,所述伞状齿轮结构包括设置于逆转轴或顺转轴的第一伞状齿轮和设置于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并与第一伞状齿轮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

优选地,还包括电机及其输出轴,所述逆转轴设置的齿轮与输出轴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顺转轴设置的齿轮与输出轴设置的齿轮通过齿轮链条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可供所述筒状壳体非设有凸起件的一端插入并转动的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自由端从所述行星轮中间穿过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端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自由端设有可供所述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端部插入并转动的孔槽。

优选地,所述筒状壳体的端部通过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端部通过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孔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一级外包纱筒逆向缠绕纺纱后再以二级外包纱筒顺向缠绕纺纱,二次纺纱能够有效防止芯纱外漏,并能够增强最后制得包缠纱的强韧度。

2.以同一电机提供芯纱筒、包缠纱筒、一次外包纱筒以及二次外包纱筒的联动结构,包纱均匀、且节能减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第三驱动件与逆转轴、第四驱动件与顺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芯纱筒10,第一驱动件11,包缠纱筒20,第二驱动件21,一级外包纱筒30,第三驱动件31,二级外包纱筒40,第四驱动件41,顺转轴51,逆转轴52,中心轮61,齿圈62,行星轮63,第一伞状齿轮71,第二伞状齿轮72,电机80,输出轴81,安装座90,支撑架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丝绒包缠纱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芯纱筒10和驱动芯纱筒10转动放纱的第一驱动件11,与芯纱筒平行的包缠纱筒20和驱动包缠纱筒20转动收纱的第二驱动件21,与芯纱筒垂直的一级外包纱筒30和驱动一级外包纱筒30绕芯纱旋转放纱的第三驱动件31,与芯纱筒垂直的二级外包纱筒40和驱动二级外包纱筒40绕缠绕有一级外包纱的芯纱旋转放纱的第四驱动件41,以及控制第一驱动件11、第二驱动件21、第三驱动件31以及第四驱动件41的总驱动组件。

使用时,首先将芯纱筒10、一级外包纱筒30和二级外包纱筒40的纱线固定至包缠纱筒20上,然后以第一驱动件11驱动芯纱筒20转动放纱,以第三驱动件31驱动一级外包纱筒30绕芯纱筒10和包缠纱筒20之间的连接的芯纱线旋转、边旋转放纱边将一级外包纱线螺旋缠绕至芯纱线,同时第四驱动件41驱动二级外包纱筒40以相反方向绕缠绕有一级外包纱线的芯纱线旋转、边旋转放纱边将二级外包纱线螺旋缠绕至其上,同时以第二驱动件21驱动包缠纱筒20收卷纱线即可。

总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方向相反的顺转轴51和逆转轴52;第三驱动件31和第四驱动件41均为一端设有可供一级外包纱筒30或二级外包纱筒40插设的凸起件的筒状壳体,芯纱筒10和包缠纱筒20分别被包裹于筒状壳体内。第三驱动件31与逆转轴52、第四驱动件41与顺转轴51分别通过行星轮传动结构连接,行星轮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逆转轴52或顺转轴51的中心轮61、设置于筒状壳体内壁的齿圈62以及啮合于中心轮61和齿圈62之间的行星轮63。这里采用行星轮传动结构主要是为了后续为第一驱动件11和第二驱动件21提供支撑做准备,倘若采用一般的传动结构,由于筒状壳体是不断旋转的,无法设置固定件,从而使得后续第一驱动件11和第二驱动件21将无法得到有效支撑。

第一驱动件11为芯纱筒10的中心轴,第二驱动件21为包缠纱筒20的中心轴,第一驱动件11与逆转轴52、第二驱动件21与顺转轴51分别通过伞状齿轮结构连接,伞状齿轮结构包括设置于逆转轴52或顺转轴51的第一伞状齿轮7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1或第二驱动件21、并与第一伞状齿轮71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72。伞状齿轮结构的作用主要是改变旋转方向以适用于芯纱筒10的放纱和包缠纱筒20的收纱。同时由于芯纱筒10和包缠纱筒20是平行的,因此两者间无需再增加用于保证纱线绷直的夹辊装置。

还包括电机80及其输出轴81,逆转轴52设置的齿轮与输出轴81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顺转轴51设置的齿轮与输出轴81设置的齿轮通过齿轮链条连接。

根据图1中所示的方向,当电机80控制输出轴81向右旋转时,逆转轴52向左旋转并带动第三驱动件31向左旋转,顺转轴51向右旋转并带动第四驱动件41向右旋转,即完成了同时正反向纺纱的效果。

此外,为了保持装置的稳定性,还包括安装座90,安装座90设有可供筒状壳体非设有凸起件的一端插入并转动的环形槽,筒状壳体的端部通过转动轴承设置于环形槽内。从而保证第三驱动件31和第四驱动件41的转动稳定性。

安装座90设有支撑架91,为了使得支撑架91能够对第一驱动件11或第二驱动件21进行支撑,如图2所示,以第一驱动件11为例,支撑架91的自由端从行星轮63中间穿过后与第一驱动件11的端部连接,既达到连接作用,也不会影响行星轮63的传动效果。而支撑架91的自由端设有可供第一驱动件11或第二驱动件21的端部插入并转动的孔槽,第一驱动件11或第二驱动件21的端部通过转动轴承设置于孔槽内。从而保证第一驱动件11和第二驱动件21的转动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