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979发布日期:2020-01-03 10:19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是由丝线编织而成,而丝线是由无数根细丝撮捻而成,撮捻后的丝线较为松垮且有较多的杂毛,因此需要在压捻机构中进行优化处理,现有的针织面料压捻机构需要依次在两台机构中完成对丝线的收紧和整理工序,因此,结构复杂,体积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整合了收紧和整理工序,大大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此外还提高了处理质量的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包括侧板、第一横档、第二横档、碾辊、压轮组件、导向组件和整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档的两端均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上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倾斜分布的侧条,两个所述侧条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整理组件,两个所述侧条的上端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档,两个所述侧条之间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碾辊,两个所述碾辊分别相互平行的设于整理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档的下侧和第二横档的上侧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压轮组件,两个所述压轮组件分别与两个碾辊相互配合;所述整理组件与下方的一个碾辊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碾辊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碾槽。

优选地,所述整理组件包括销轴、摩擦带、第一弧形板和压轴;两个所述侧条的前侧中部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凸块组合,每个所述凸块组合包括两个凸块,每个凸块组合中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销轴,两个所述销轴之间套设有摩擦带,两个所述凸块组合上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弧形板;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压轴;每个所述压轴均压紧在摩擦带的前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弧形条,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条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凸块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条;所述压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第二弧形条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长杆、三角侧板、第一短轴、第一导向带和摆动组件;所述长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侧条的前侧,所述长杆上套设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三角侧板组合,每个所述三角侧板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三角侧板,每个三角侧板组合中的两个所述三角侧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短轴和一个摆动组件,所述第一短轴设于长杆的下方;每个所述第一短轴与长杆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向带。

优选地,所述摆动组件包括第二短轴、摆动条、第三短轴和第二导向带;所述第二短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三角侧板之间且位于长杆的前侧,所述第二短轴的两端均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动条,两个所述摆动条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短轴,所述第二导向带套设在第三短轴和第二短轴之间,所述第二导向带倾斜设于第一导向带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压轮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板、轴杆、座块和压轮,所述轴杆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弧形条,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条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座块,所述轴杆上套设有三个可转动的压轮。

优选地,上侧的一个压轮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座块均固定在第二横档的上侧侧面上,下侧的一个压轮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座块均固定在第一横档的下侧侧面上。

优选地,三个所述压轮与两个第二弧形板相互间隔分布且均压紧在碾辊的前侧,三个所述压轮分别与三个三角侧板组合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丝线的收紧和整理工序整合在一台机构中,大大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此外还具备两道收紧工序,防止丝线在整理过程中再次产生松垮,提高了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针织面料的压捻机构,包括侧板2、第一横档3、第二横档4、碾辊8、压轮组件、导向组件和整理组件;第一横档3的两端均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侧板2,两个侧板2的上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倾斜分布的侧条201,两个侧条20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整理组件,两个侧条201的上端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档4,两个侧条201之间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碾辊8,两个碾辊8分别相互平行的设于整理组件的上下两侧,第一横档3的下侧和第二横档4的上侧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压轮组件,两个压轮组件分别与两个碾辊8相互配合;整理组件与下方的一个碾辊8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碾辊8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碾槽81;整理组件包括销轴17、摩擦带18、第一弧形板19和压轴20;两个侧条201的前侧中部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凸块组合,每个凸块组合包括两个凸块202,每个凸块组合中的两个凸块20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销轴17,两个销轴17之间套设有摩擦带18,两个凸块组合上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弧形板19;两个第一弧形板19上均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压轴20;每个压轴20均压紧在摩擦带18的前侧;两个第一弧形板19的一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弧形条191,两个第一弧形条191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凸块202的外侧,两个第一弧形板19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条192;压轴2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第二弧形条192上;导向组件包括长杆9、三角侧板10、第一短轴11、第一导向带12和摆动组件;长杆9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侧条201的前侧,长杆9上套设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三角侧板组合,每个三角侧板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三角侧板10,每个三角侧板组合中的两个三角侧板1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短轴11和一个摆动组件,第一短轴11设于长杆9的下方;每个第一短轴11与长杆9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向带12;摆动组件包括第二短轴13、摆动条14、第三短轴15和第二导向带16;第二短轴1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三角侧板10之间且位于长杆9的前侧,第二短轴13的两端均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动条14,两个摆动条1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短轴15,第二导向带16套设在第三短轴15和第二短轴13之间,第二导向带16倾斜设于第一导向带12的上方,压轮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板5、轴杆6、座块21和压轮7,轴杆6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弧形板5,第二弧形板5的外端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弧形条51,两个第三弧形条51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座块21,上侧的一个压轮组件中的两个座块21均固定在第二横档4的上侧侧面上,下侧的一个压轮组件中的两个座块21均固定在第一横档3的下侧侧面上;轴杆6上套设有三个可转动的压轮7,三个压轮7与两个第二弧形板5相互间隔分布且均压紧在碾辊8的前侧,三个压轮7分别与三个三角侧板组合相互配合。

使用时,将两个侧板2固定在支架1中,然后将三股针织面料的丝线从下往上分别穿过下侧的三个压轮7和下侧的一个碾辊8之间,接着,三股针织面料的丝线继续向上穿过三组相互对应的第一导向带12和第二导向带16之间,然后三股针织面料的丝线均穿过摩擦带18的内部,最后将三股针织面料的丝线从下往上分别穿过上侧的三个压轮7和上侧的一个碾辊8之间并接入到收卷机构;收卷机构带动三股针织面料的丝线进给,下侧的三个压轮7会借助碾辊8上的多个碾槽81将丝线压迫收紧,因为刚捻好的丝线内部较松,然后丝线会在第一导向带12和第二导向带16夹紧作用下进行平整以统一线径;之后丝线在摩擦带18内部去除外部分叉的杂毛,最后,上侧的三个压轮7会再次借助碾辊8上的多个碾槽81将丝线再次压迫收紧,从而防止因丝线经过了导向组件和整理组件后产生一定的疏松;轴杆6能借助两个第二弧形板5与座块21的可转动连接实现摆动,从而调节三个压轮7与碾辊8表面的压紧力;两个摆动条14能围绕第二短轴13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导向带16的下端能借助第三短轴15围绕第二短轴13转动,从而能根据线径来调节第二导向带16与第一导向带12下端的间距;压轮组件、、、第一弧形板19能围绕销轴17转动,进而使得压轴20能围绕销轴17摆动,从而调节压轴20与摩擦带18的压紧力,进而实现摩擦带18内部间距的调整,使之符合丝线的线径。

针织面料是由丝线编织而成,而丝线是由无数根细丝撮捻而成,撮捻后的丝线较为松垮且有较多的杂毛,因此需要在压捻机构中进行优化处理,现有的针织面料压捻机构需要依次在两台机构中完成对丝线的收紧和整理工序,因此,结构复杂,体积大;本实用新型将丝线的收紧和整理工序整合在一台机构中,大大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此外还具备两道收紧工序,防止丝线在整理过程中再次产生松垮,提高了处理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