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机除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1514发布日期:2020-03-06 05: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圆编机除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除絮技术,具体是圆编机除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的完美追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绳子由之前的几股扭织变成两股,三股、8股、16股、24股、32股、48股编织而成,使得绳子表面纹路越来越细致美观,可由一色或多色有规律的编织在一起,颜色更可观,材料可用麻、棕、丙纶丝、涤纶丝、棉纱、尼龙丝等纤维编织,生活到处可见。

目前绳子主要是用圆编机编织而成,编织材料如棉纱、麻、棕等,常常伴随有棉絮,在编织成绳子后,棉絮会附着在绳子表面,难以清除。若这些棉絮不加以清除,会破坏整个编织品的成型问题,会影响绳子成品的品质,给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生产的绳子表面的棉絮难以清除,降低绳子成品品质,减少生产者经济效益的不足,提供了圆编机除絮装置,该装置在绳子被编织成型后,能对绳子表面的棉絮进行清除,操作方便,不影响生产进程,保证了绳子成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圆编机除絮装置,包括除絮壳体、圆辊、固定架及粘带,所述除絮壳体呈长方体形状,其包括前壁板、后壁板、左壁板、右壁板、顶板及底板,所述左壁板设有进绳孔,所述右壁板设有出绳孔;所述圆辊的数量为两个并呈上下平行分布,圆辊的轴向方向垂直于除絮壳体的前壁板和后壁板,圆辊的轴向两个端面分别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将在上面圆辊固定于顶板的内表面,固定架将在下面的圆辊固定于底板的内表面,两个所述的圆辊可分别沿固定架转动;所述粘带数量为两条,并分别覆盖在两个圆辊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编织成型的绳子从进绳孔穿入,再从两个圆辊之间穿过,最后从出绳孔穿出,绳子经过两个圆辊时,覆盖在圆辊表面的粘带能把绳子上的棉絮粘附在粘带表面,对绳子表面的棉絮进行清除,保证了绳子成品的品质。

进一步的,圆编机除絮装置,所述圆辊由弹性材料制成,上面圆辊的表面最低的位置与下面圆辊的表面最高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绳子直径。当绳子穿过上下两个圆辊后,由于两个圆辊之间的空隙比绳子直径小,弹性材料制成的圆辊能让绳子凹陷在圆辊表面,能对绳子的表面有更大面积的包围,如此,能把绳子上的棉絮清理的更干净。

进一步的,圆编机除絮装置,所述顶板及底板分别设有长条形状的毛刷,所述毛刷轴向垂直前壁板所在的平面;在上方的毛刷固定于顶板的内表面中心线处,毛刷的刷毛与覆盖在上面圆辊的粘带接触,在下方的毛刷固定于底板的内表面中心线处,毛刷的刷毛与覆盖在下面圆辊的粘带接触。

在粘带经过长时间工作后,粘带上会粘附大量棉絮,其黏粘性会下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毛刷,能在圆辊转动时把粘带上的棉絮刷下来,防止粘带上棉絮的积累降低粘带的黏粘性。

进一步的,圆编机除絮装置,还包括吸絮装置,所述除絮壳体的右壁板还设有通孔,吸絮装置的吸风口与通孔接通。如此,粘带上的棉絮被毛刷刷下来后,棉絮被吸附装置吸走,防止了棉絮在除絮壳体内的累积而降低装置的除絮效率。

进一步的,圆编机除絮装置,所述吸絮装置包括吸絮管、吸絮器、滤网,所述吸絮管采用的是铝箔伸缩风管,其一端连接通孔,另一端连接吸絮器的吸风口;所述滤网固定于吸絮器的吸风口处;所述吸絮管在连接吸絮器一端的管口处设有一圈塑料定位环,塑料定位环设有一圈内螺纹,吸絮器的吸风口处设有一圈外螺纹,吸絮管通过内螺纹旋紧在外螺纹上与吸絮器连接。

如此,棉絮被吸絮器吸入吸絮管内,滤网防止了棉絮进入吸絮器内部造成吸絮器堵塞,吸絮管采用铝箔伸缩风管,加上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设置,吸絮管能方便的从吸絮器上拆离,便于清理吸絮管内积累的棉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绳子被编织成型后,绳子从进绳孔穿入,再从两个圆辊之间穿过,最后从出绳孔穿出,绳子表面被两个圆辊上覆盖的粘带贴合,在拉动绳子时,会带动圆辊转动,粘带对绳子表面的棉絮进行清除,操作方便,不影响生产进程,保证了绳子成品的品质,而且该装置制作简单,造价便宜,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除絮壳体,101-前壁板,102-后壁板,103-左壁板,104-右壁板,105-顶板,106-底板,2-圆辊,3-固定架,4-粘带,5-通孔,6-毛刷,7-吸絮装置,701-吸絮管,702-吸絮器,703-滤网,8-进绳孔,9-出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圆编机除絮装置,包括除絮壳体1、圆辊2、固定架3、粘带4、毛刷6、吸絮装置7,除絮壳体1呈长方体形状,其六个面分别为前壁板101、后壁板102、左壁板103、右壁板104、顶板105及底板106,左壁板103的设有进绳孔8,右壁板104设有出绳孔9。优选的,进绳孔8设置在左壁板103正中间位置,出绳孔9设置在右壁板104正中间位置,进绳孔8和出绳孔9的大小根据实际生产的绳子直径而定,一般比绳子直径大4mm,能让绳子顺利通过。

圆辊2有两个并呈上下平行分布,圆辊2的轴向方向垂直于除絮壳体1的前壁板101和后壁板102。圆辊2的轴向两个端面分别固定有固定架3,固定架3将在上面圆辊2固定于顶板105的内表面,固定架3将在下面的圆辊2固定于底板106的内表面。优选的,固定架3之间设有一个圆杆,圆辊2内部轴向方向上有一个通孔,圆杆穿过圆辊2的通孔把圆辊2固定住,圆辊2沿固定架3之间的圆杆转动,两个圆辊2的表面均覆盖有粘带4。

本实施例的圆辊2在具体设置时,上面圆辊2的表面最低的位置与下面圆辊2的表面最高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绳子直径,一般比绳子直径小2-4mm,这样上下两个圆辊2把绳子挤压住,圆辊2由弹性材料制成,绳子能凹陷在上下两个圆辊2表面,使绳子表面与圆辊2表面覆盖的粘带4有更大面积的接触,优选的,本实施的弹性材料采用的是橡胶,也可采用其他弹性材料,这里不做限定;本实施的粘带4的底部采用柔性的塑料制成,在塑料表面有许多弯曲的毛刺,能对棉絮进行粘附。

本实施例的毛刷6设置为长条形状并且在顶板105及底板106分别设有毛刷6,毛刷6轴向垂直前壁板101所在的平面。在顶板105的毛刷6固定于顶板105的内表面中心线处,毛刷6的刷毛与覆盖在上面圆辊2上的粘带4接触,在下方的毛刷6固定于底板106的内表面中心线处,毛刷6的刷毛与覆盖在下面圆辊2上的粘带4接触。

本实施例在右壁板104还设有通孔5,吸絮装置7包括吸絮管701、吸絮器702、滤网703,吸絮管701采用的是铝箔伸缩风管,其一端连接通孔5,另一端连接吸絮器702的吸风口,滤网703固定于吸絮器702的吸风口处。吸絮管701在连接吸絮器702一端的管口处设有一圈塑料定位环,塑料定位环设有一圈内螺纹,吸絮器702的吸风口处设有一圈外螺纹,吸絮管701通过内螺纹旋紧在外螺纹上与吸絮器702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吸絮器702选用的是电动吸风机。

本实施例的绳子在穿过整个装置时,是用铁丝穿过进绳孔8和出绳孔9,把绳子头部固定在铁丝上,铁丝把需要除絮的绳子从进绳孔8拉入装置中,再从出绳孔9中拉出。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制作成型的绳子从进绳孔8进入,再穿过两个圆辊2之间的空隙,后从出绳孔9中穿出,绳子在拉动过程中会带动圆辊2转动,绳子表面的棉絮会被粘附在粘带4上,随着圆辊2的转动,毛刷6会把粘带4上粘附的过多棉絮刷下来,进而刷下的棉絮被吸絮装置7吸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