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502发布日期:2020-05-22 21:5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袋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



背景技术:

气泡袋主要运用于产品缓冲包装,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化妆套装以及需要缓冲保护的其他产品的物流运输保护。

在目前的设备上,将气泡袋进行压合热封的时候,上刀座与下刀座之间的间距不能进行自动调节,无法控制热合压力,并且在输送气泡袋的时候,不能符合多种气泡袋的要求,更换和调整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气泡袋的热压整机,在该气泡袋的热压整机上,位于两端的输送结构通过调整气缸的调整,使得皮带轴将输送带压在气泡袋上,稳定地将气泡袋进行输送,广泛适用在不同的气泡袋上,而在中部的热压结构中,调节气缸调节了上刀座与下刀座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气压来控制热合压力,整体结构紧凑,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实用性强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包括整体机架、热压结构和两个输送结构,两个所述输送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热压结构的两端;

所述热压结构包括若干刀架组件,所述刀架组件包括支撑刀架、下传动杆、上传动杆、上凸轮、下凸轮、滑轨、上滑块、下滑块、调节气缸、上刀座、下刀座、下皮带齿轮和上皮带齿轮,所述上传动杆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的上端,所述下传动杆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的下端,所述上传动杆贯穿所述上凸轮并与所述上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下传动杆贯穿所述下凸轮并与所述下凸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上凸轮的外轮廓连接,所述调节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上刀座连接,所述下刀座与所述下凸轮的外轮廓连接,所述滑轨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上滑块固定在所述上刀座的端部,所述下滑块固定在所述下刀座的端部,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下滑块均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与所述上传动杆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下皮带齿轮与所述下传动杆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与所述下皮带齿轮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输送结构包括上侧块、下侧块、第一皮带轴、第二皮带轴、第一输送轨道、第二输送轨道、调整气缸、气缸架和调整板,所述上侧块与所述下侧块均固定在所述整体机架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连接在所述上侧块上,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在所述下侧块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气缸架的两端依次贯穿所述上侧块和所述下侧块后连接在所述整体机架上,所述调整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气缸架的中部,所述调整气缸的活动端贯穿所述气缸架后与所述调整板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块的中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调整槽,所述第一皮带轴的端部位于所述调整槽中,所述第一皮带轴的端部与所述调整板连接,所述下侧块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皮带轴的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一皮带轴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皮带轴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并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侧面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刀座上设置有上支撑块,所述调节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上支撑块铰接,所述下刀座上设置有下支撑块,所述下支撑块与所述下凸轮之间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下支撑块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刀架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下传动杆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传动杆上设置有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过渡轴、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和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上,所述过渡轴贯穿所述辅助板并与所述辅助板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与所述主动皮带轮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固定有电机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位于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刀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刀架的底部设置第二伺服电机和移动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移动齿轮,所述整体机架上设置有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轮与所述移动齿条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包括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的端部轴承连接在所述上侧块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轴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上侧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轴的端部轴承连接在所述下侧块的一侧,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下侧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侧块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活动槽,所述上侧块上固定有第一定位板与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所述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端部连接,所述下侧块远离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活动槽,所述下侧块上固定有第二定位板与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所述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端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整体机架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均与所述控制盒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该气泡袋的热压整机,在该气泡袋的热压整机上,位于两端的输送结构通过调整气缸的调整,使得皮带轴将输送带压在气泡袋上,稳定地将气泡袋进行输送,广泛适用在不同的气泡袋上,而在中部的热压结构中,调节气缸调节了上刀座与下刀座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气压来控制热合压力,整体结构紧凑,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实用性强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热压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热压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至图6中:

1、整体机架;2、料架;3、料盘;

4、热压结构;401、支撑刀架;402、下传动杆;403、上传动杆;404、上凸轮;405、下凸轮;406、滑轨;407、上滑块;408、下滑块;409、调节气缸;410、上刀座;411、下刀座;412、上支撑块;413、下支撑块;414、驱动杆;415、第一伺服电机;416、下皮带齿轮;417、上皮带齿轮;418、从动皮带轮;419、主动皮带轮;420、过渡轴;421、第一过渡齿轮;422、第二过渡齿轮;423、辅助板;424、电机座;425、移动杆;426、移动齿轮;427、上热刀;428、下热刀;429、第二伺服电机;

5、输送结构;501、控制盒;502、上侧块;503、下侧块;504、第一皮带轴;505、第二皮带轴;506、调整气缸;507、气缸架;508、第二定位板;509、调整板;510、第一输送带;511、第二输送带;512、调整槽;513、第一主动轴;514、第一从动轴;515、第二主动轴;516、第二从动轴;517、第一活动槽;518、第二活动槽;519、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520、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521、第一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气泡袋的热压整机,包括整体机架1、热压结构4和两个输送结构5,两个所述输送结构5分别位于所述热压结构4的两端;

所述热压结构4包括若干刀架组件,所述刀架组件包括支撑刀架401、下传动杆402、上传动杆403、上凸轮404、下凸轮405、滑轨406、上滑块407、下滑块408、调节气缸409、上刀座410、下刀座411、下皮带齿轮416和上皮带齿轮417,所述上传动杆403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401的上端,所述下传动杆402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刀架401的下端,所述上传动杆403贯穿所述上凸轮404并与所述上凸轮404固定连接,所述下传动杆402贯穿所述下凸轮405并与所述下凸轮405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气缸409的固定端与所述上凸轮404的外轮廓连接,所述调节气缸409的活动端与所述上刀座410连接,所述下刀座411与所述下凸轮405的外轮廓连接,所述滑轨406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401上,所述上滑块407固定在所述上刀座410的端部,所述下滑块408固定在所述下刀座411的端部,所述上滑块407和所述下滑块408均与所述滑轨406滑动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417与所述上传动杆403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下皮带齿轮416与所述下传动杆402的端部键连接,所述上皮带齿轮417与所述下皮带齿轮416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输送结构5包括上侧块502、下侧块503、第一皮带轴504、第二皮带轴505、第一输送轨道、第二输送轨道、调整气缸506、气缸架507和调整板509,所述上侧块502与所述下侧块503均固定在所述整体机架1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连接在所述上侧块502上,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在所述下侧块503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510,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二输送带511,所述气缸架507的两端依次贯穿所述上侧块502和所述下侧块503后连接在所述整体机架1上,所述调整气缸506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气缸架507的中部,所述调整气缸506的活动端贯穿所述气缸架507后与所述调整板509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块502的中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调整槽512,所述第一皮带轴504的端部位于所述调整槽512中,所述第一皮带轴504的端部与所述调整板509连接,所述下侧块50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皮带轴505的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一皮带轴504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10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皮带轴505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并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的内侧面接触。

在所述上凸轮404与所述下凸轮405的作用下,控制所述上刀座410上的上热刀427与所述下刀座411上的下热刀428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对气泡袋进行压合,由于不同的气泡袋的尺寸不同,需要的热刀之间的间隙也会相应不同,因此,利用所述调节气缸409控制所述上刀座410与所述上凸轮404之间的距离,由于所述上传动杆403与所述下传动杆402之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所述上刀座410与所述下刀座411之间的距离将得到变动,从而适应不同的气泡袋。

所述调节气缸409能够在停机状态下将所述上刀座410连带上热刀427抬高,还可以调气压的压力来撑握热合压力。

由于存在竖直方向上的所述滑轨406,所述上刀座410与所述下刀座411在所述滑轨406与所述滑块之间的相对滑动时,必须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也就导致了所述上刀座410上的上热刀427与所述下刀座411上的下热刀428对气泡袋进行压合。

作为传输动力作用的所述上传动杆403控制所述上凸轮404转动,使得所述上刀座410在竖直方向上往返运动,同样的,所述下传动杆402控制所述下凸轮405转动,使得所述下刀座411在竖直方向上往返运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带510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均为皮带,气泡袋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带510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分别在上方与下方同时对气泡袋夹持进行运输,在面对产品尺寸不一的气泡袋时,所述调整气缸506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调整板509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所述调整板509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轴504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皮带轴504压在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的内侧底部,迫使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紧贴在气泡袋的上表面上,同时所述第二皮带轴505稳定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二皮带轴505将所述第二输送带511从内侧顶部顶起,支撑住气泡袋,上下两个方向的所述第一输送带510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将气泡袋进行传输移动。

所述第二皮带轴505是固定皮带轴,所述第一皮带轴504是上下可调压紧气泡材料轴,使厚薄气泡材料达到自动夹紧不打滑,达到袋子长度一样。在穿料时,所述调整气缸506抬起皮带,方便穿料。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刀座410上设置有上支撑块412,所述调节气缸409的活动端与所述上支撑块412铰接,所述下刀座411上设置有下支撑块413,所述下支撑块413与所述下凸轮405之间连接有驱动杆414,所述驱动杆414与所述下支撑块413铰接。

通过所述上支撑块412与所述下支撑块413的作用,使得所述上刀座410与所述下刀座411沿着所述滑轨406的上下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热刀的间距。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架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刀架401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活动端与所述下传动杆402传动连接。

动力源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工作时,首先将动力输送至所述下传动杆402,在所述下传动杆402进行转动时,所述上皮带齿轮417与所述下皮带齿轮416之间通过一段皮带的连接,使得所述上传动杆403跟随所述下传动杆402一并转动。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正反转经过所述上凸轮404和所述下凸轮405,在上下两个方向对气泡袋压合热封、压扁封牢。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传动杆402上设置有从动皮带轮4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活动端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419,所述主动皮带轮419与所述从动皮带轮418之间皮带传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工作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活动端上所键连接的所述主动皮带轮419开始转动,在皮带的带动下,所述从动皮带轮418也随着转动,从而将动力传输至所述下传动杆402上。

于本实施例中,包括过渡轴420、第一过渡齿轮421、第二过渡齿轮422和辅助板423,所述辅助板423固定在所述支撑刀架401上,所述过渡轴420贯穿所述辅助板423并与所述辅助板423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齿轮421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422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轴420的两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421与所述主动皮带轮419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齿轮422与所述从动皮带轮418皮带传动连接。

由于作为动力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转速需要调整,用以符合制袋过程中的压合频率,因此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421和所述第二过渡齿轮422之间的传动和所述过渡轴420的连接进行减速调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刀架40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座42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安装在所述电机座424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位于所述支撑刀架401的底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刀架401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设计在所述支撑刀架401的底部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5的影响,也能够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刀架401的底部设置第二伺服电机429和移动杆42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29的活动端与所述移动杆425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425的端部设置有移动齿轮426,所述整体机架1上设置有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轮426与所述移动齿条啮合。

具体的,所述刀架组件有六组,根据电眼信号看色标,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29驱动所述移动杆425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移动齿轮426转动在所述移动齿条上,从而控制所述刀架组件相对于所述整体机架1的位置发生改变,符合气泡袋的生产需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包括第一主动轴513和第一从动轴514,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包括第二主动轴515和第二从动轴516,所述第一主动轴513的端部轴承连接在所述上侧块502的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轴514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上侧块50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轴513与所述第一从动轴514上,所述第二主动轴515的端部轴承连接在所述下侧块503的一侧,所述第二从动轴516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下侧块503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511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主动轴515与所述第二从动轴516上。

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的传输移动依靠作为动力端的所述第一主动轴513进行工作,而所述第一从动轴514作为被动轴对所述第一输送带510将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输送带511的传输移动依靠作为动力端的所述第二主动轴515进行工作,而所述第二从动轴516作为被动轴对所述第二输送带511将起到支撑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块502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轴513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活动槽517,所述上侧块502上固定有第一定位板521与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519,所述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519与所述第一定位板5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519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从动轴514的端部连接,所述下侧块503远离所述第二主动轴515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活动槽518,所述下侧块503上固定有第二定位板508与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520,所述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520与所述第二定位板508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52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从动轴516的端部连接。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输送带510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11的绷紧状态,通过旋钮所述第一调节皮带紧松轴519,控制所述第一从动轴514的的水平位置,将所述第一输送带510拉至绷紧状态,同样的,通过旋钮所述第二调节皮带紧松轴520,控制所述第二从动轴516的的水平位置,将所述第二输送带511拉至绷紧状态。

由伺服电机来控制袋子长度,由齿轮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轴513和所述第二主动轴515转动,再由皮带带动后调节皮带紧松轴。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机架1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盒501,所述控制盒50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轴513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5均与所述控制盒501传动连接。

在所述控制盒501中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利用所述驱动电机作为初始的动力来源,将动力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一主动轴513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5上,由所述第一主动轴513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5作为动力轴进行对气泡袋进行输送。

具体的,所述整体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送料的料架2和料盘3。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