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8983发布日期:2020-07-04 01:22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加工中,通常使用细砂长车将半制品的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当细纱长车上纱管绕卷的纱线达到设定直径或纱线长度合适后,需要将纱管取下,然后再换上新的纱管,并再次对纱线卷取。

中国专利cn207524485u公开了一种细纱机落纱小车,其包括小车本体,小车本体一侧相对落纱导轨高度的前后端设有导向轮,小车本体通过导向轮套装在落纱导轨上,同时与导向轮同侧的小车本体相对落纱导线管高度的前后端设有支撑轮,小车本体的下部通过支撑轮滑动抵接在落纱导线管上。

上述落纱小车在使用时,推动小车本体在落纱长车的导轨上滑移,然后通过人工将卷满纱线的纱管取下后,再将纱管放入小车内,因此卸取纱管的过程将大幅度的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具有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包括长条形的机体,所述机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细纱架,所述细纱架上竖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纱锭,所述纱锭上套设有纱管;所述机体的下端侧壁水平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靠近或远离所述机体;所述滑动座的上方设置有长条形的支撑座,所述滑动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并且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所述纱管的夹持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卷满纱线的纱管取下时,利用第一气缸驱动滑动座以及支撑座靠近机体,然后利用支撑座上的夹持机构夹持纱管的上端后,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支撑座以及夹持机构向上运动,此时夹持机构带动纱管同步向上运动。直至纱管完全脱离纱锭后,利用第一气缸驱动滑动座以及支撑座远离机体,随后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支撑座以及夹持机构向下运动,并使夹持机构松开纱管后,即可实现纱管的落纱作业。因此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夹持机构实现纱管的自动取卸落纱,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细纱长车的落纱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侧壁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侧壁,所述第二杆体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侧壁;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机体的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杆体上方的滑动杆,所述第二杆体固定于所述滑动杆的下端面,并且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水平滑移的第三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纱管时,纱管的上端位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并且第一杆体的内壁抵触纱管的外壁。此时再利用第三气缸驱动第二杆体靠近第一杆体,即可利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夹持纱管。当松开纱管时,利用第三气缸驱动第二杆体远离第一杆体,直至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脱离纱管时,实现纱管的松开。夹持机构的结构简洁,并且夹持与松开过程快速方便,从而使得纱管的落纱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内壁均水平设置有多个橡胶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凸棱,增大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与纱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纱管夹持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传输带,并且所述传输带位于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机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纱管取下后,纱管位于传输带的上方,此时利用第二气缸驱动支撑座以及夹持机构向下运动,夹持机构带动纱管同步向下运动。直至将纱管放置于传输带上时,送开纱管,然后即可利用传输带对纱管进行承载和运输,实现纱管的稳定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带的表面间隔设置有供所述纱管的下端插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供纱管的下端插接,实现纱管的固定。从而使得收集纱管的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管的下端外壁设置有一圈弹性的凸环,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供所述凸环嵌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环和卡槽的配合,增大纱管插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纱管出现倾倒现象,从而实现纱管的稳定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集箱,所述传输带的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位于所述收集箱上方的挡杆,所述挡杆用于抵触所述纱管的下端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纱管传输至挡杆位置时,挡杆抵触纱管,并驱动纱管脱离凹槽,随后纱管即可掉落至收集箱内,从而实现纱管的自动收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夹持机构实现纱管的自动取卸落纱,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细纱长车的落纱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2.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夹持与松开过程快速方便的夹持机构,使得纱管的落纱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3.通过设置传输对纱管进行承载和运输,实现纱管的稳定收集和定向传输,达到了方便传输和收集纱管的效果;

4.通过设置挡杆拨动纱管脱离凹槽,使得纱管自动掉落至收集箱内,从而实现纱管的自动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的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2、粗纱架;21、粗纱;3、细纱架;31、纱锭;32、纱管;33、凸环;4、底座;41、第一气缸;5、滑动座;51、第二气缸;6、支撑座;61、滑动杆;62、第三气缸;7、夹持机构;71、第一杆体;72、第二杆体;73、容纳槽;8、传输带;81、凹槽;82、卡槽;83、收集箱;84、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落纱细纱长车,包括长条形的机体1,机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粗纱架2,粗纱架2上竖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卷粗纱21。

如图1、图2所示,机体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细纱架3,细纱架3上竖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纱锭31,纱锭31上套设有纱管32。

当使用上述细纱长车时,利用机体1内的罗拉(图中未示出)对粗纱21进行牵伸、加拈后,将成型的细砂卷绕在纱管32上,即可实现细砂的生产和卷绕收集。

如图1所示,机体1的下端侧壁水平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底座4,底座4上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动座5,底座4背离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用于驱动滑动座5靠近或远离机体1。

如图1所示,滑动座5的上方设置有长条形的支撑座6,滑动座5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座6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51,并且支撑座6靠近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用于夹持纱管32的夹持机构7。

如图1所示,底座4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传输带8,并且传输带8位于滑动座5与机体1之间。

当需要将卷满纱线的纱管32取下时,先利用第一气缸41驱动滑动座5以及支撑座6靠近机体1,然后利用支撑座6上的夹持机构7夹持纱管32的上端后,再利用第二气缸51驱动支撑座6以及夹持机构7向上运动,此时夹持机构7将带动纱管32同步向上运动。

直至纱管32完全脱离纱锭31后,再利用第一气缸41驱动滑动座5以及支撑座6远离机体1。随后利用第二气缸51驱动支撑座6以及夹持机构7向下运动,直至将纱管32放置于传输带8上时,控制夹持机构7松开纱管32,此时即可利用传输带8对纱管32进行承载和运输,从而实现纱管32的落纱作业。

如图2、图3所示,传输带8的表面间隔设置有供纱管32的下端插接的凹槽81,纱管32的下端外壁设置有一圈弹性的凸环33,凹槽81的内侧壁设置有供凸环33嵌入的卡槽82(参见图4)。

如图2、图3所示,传输带8的下方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集箱83,传输带8的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位于收集箱83上方的挡杆84,挡杆84用于抵触纱管32的下端外壁。

当驱动纱管32向下运动时,纱管32的下端对准传输带8上的凹槽81,直至纱管32的下端插入凹槽81内时,纱管32外壁的凸环33弹开并嵌入凹槽81内壁的卡槽82内,从而实现纱管32的固定和稳定传输。

并且当纱管32传输至挡杆84位置时,挡杆84抵触纱管32,并对纱管32施加作用力,此时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即可驱动纱管32逐渐脱离凹槽81。直至纱管32完全脱离凹槽81时,纱管32掉落至收集箱83内,从而实现纱管32的自动收集。

如图5所示,夹持机构7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72,第一杆体71固定于支撑座6的侧壁,第二杆体72水平滑动连接于支撑座6的侧壁,并且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72背离支撑座6的一端内壁均水平设置有多个橡胶凸棱73。

如图5所示,支撑座6靠近机体1的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位于第二杆体72上方的滑动杆61,第二杆体72固定于滑动杆61的下端面,并且支撑座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座6水平滑移的第三气缸62。

当需要夹持纱管32时,纱管32(参见图2)的上端位于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72之间,并且第一杆体71的内壁抵触纱管32的外壁。此时利用第三气缸62驱动滑动杆61运动,滑动杆61带动第二杆体72靠近第一杆体71。直至第二杆体72的内壁压紧纱管32的外壁时,即可实现纱管32的夹持固定。

当需要松开纱管32时,利用第三气缸62驱动滑动杆61反向运动,此时滑动杆61带动第二杆体72逐渐远离第一杆体71。直至第一杆体71和第二杆体72完全脱离纱管32时,即可实现纱管32的松开。

工作原理:上述细纱长车工作时,利用机体1内的罗拉对粗纱21进行牵伸、加拈后,将成型的细砂卷绕在纱管32上。当需要将卷满纱线的纱管32取下时,驱动滑动座5以及支撑座6靠近机体1,然后利用夹持机构7夹持纱管32后,再驱动支撑座6以及夹持机构7向上运动。直至纱管32完全脱离纱锭31后,驱动滑动座5以及支撑座6远离机体1,随后再驱动支撑座6以及夹持机构7向下运动,并将纱管32放置于传输带8上后,松开纱管32,实现纱管32的落纱和自动传输收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