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85106发布日期:2020-10-28 12: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纱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腈纶纱线是纺织用纱线原料,其具有优良的保暖性、染色性和仿毛性等特点,它可与涤纶、粘胶、棉花混纺制成多种精美织物以及人造毛皮和工业产品。腈纶织物有较好耐热性,居合纤第二位,且耐酸性、耐氧化剂和有机溶剂的性能都较为优异。腈纶织物在合纤织物中属较轻的织物,仅次于丙纶,因此它是好的轻便服装衣料,如登山服、冬季保暖服装等。但是腈纶纱线的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气感,不能满足市场对腈纶纱线提出的更高的舒适性、亲肤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制备聚丙烯腈:

使用丙烯腈单体与醋酸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腈;

(2)改性聚丙烯腈:

先使用甲基硫脲嘧啶对聚丙烯腈活化改性,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再使用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对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3)制备腈纶纤维:

通过湿法纺丝方法使用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4)抗菌改性:

使用阿米卡星对所述腈纶纤维进行抗菌改性;

(5)混纺纱线:

将所述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合,依次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

s1.称取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至二甲基亚砜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再次搅拌至均匀后,升温至70~80℃,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得到聚合溶液;

其中,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偶氮二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0.1~0.5:0.03~0.06:0.05~0.08:5~10;

s2.将所述聚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沉降2~5h,过滤收集固体物,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聚丙烯腈;

其中,所述聚合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3。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甲基硫脲嘧啶加入至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110~120℃,出现回流后,立即加入聚丙烯腈,分散至均匀后,搅拌反应8~10h,之后滴加1mol/l的醋酸溶液至ph=6.0~7.0,过滤出固体物,使用50~80℃的热水洗涤三次,室温下阴凉处通风处理至没有水分滴出后,再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处理2~5h,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

其中,甲基硫脲嘧啶、聚丙烯腈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3:5~7;

s2.称取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密封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其中,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3.2~4.3:6~12。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

s1.称取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至均匀,形成混合溶剂,加入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搅拌至均匀后,形成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

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2~4:3~6;

s2.向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中加入有机硅柔软剂,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继续反应2~5h,得到纺丝溶液;

其中,有机硅柔软剂与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8~12;

s3.将所述纺丝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

称取阿米卡星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所述腈纶纤维,升温至50~70℃,搅拌反应2~4h,之后超声处理1~2h,过滤取固体物,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自然晾干,得到抗菌腈纶纤维;

其中,阿米卡星、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腈纶纤维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5:10~20:40~60。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的质量比为5~8:3~5: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步骤(1)通过丙烯腈单体与醋酸乙烯制备出聚丙烯腈;步骤(2)中使用甲基硫脲嘧啶对聚丙烯腈活化改性,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的结构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氰基,还含有大量的嘧啶基团,一方面这些基团可以作为固定化的活性中心,另一方面,这些基团对反应试剂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可以促进活性中心与后续加入的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的接触。

2.步骤(2)中进一步使用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对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腈,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属于大分子链氨基酸盐,含有大量酰基和氨基,因此在与嘧啶基聚丙烯腈表面的活性官能团接枝后,能够结合的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改善聚丙烯腈的结构。最终得到的改性聚丙烯腈的吸湿性得到较大的增强,且进一步的提升了聚丙烯腈的力学强度。

3.步骤(3)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腈纶纤维,之后的步骤(4)加入阿卡米星对腈纶纤维进行抗菌处理;阿卡米星属于氨基糖苷类,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本发明步骤(2)中制备得到改性聚丙烯腈的表面具有较多的活性基团,因此使步骤(3)制备出的腈纶纤维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而阿卡米星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以及氨基基团,使其吸附结合能力更强。此外,通过步骤(2)的改性制备,腈纶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更多的阿卡米星分子。因此,相比较常规制备的腈纶纤维,本发明制备的腈纶纤维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以及结合能力。

4.本发明选用聚酯纤维、氨纶纤维与本发明制备的抗菌腈纶纤维混合纺纱,使最终得到的纱线具有高弹性、高柔软性以及成本更低的优点,也能够满足使用者更高的舒适性、亲肤性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制备聚丙烯腈:

使用丙烯腈单体与醋酸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腈;

(2)改性聚丙烯腈:

先使用甲基硫脲嘧啶对聚丙烯腈活化改性,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再使用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对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3)制备腈纶纤维:

通过湿法纺丝方法使用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4)抗菌改性:

使用阿米卡星对所述腈纶纤维进行抗菌改性;

(5)混纺纱线:

将所述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合,依次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

s1.称取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至二甲基亚砜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再次搅拌至均匀后,升温至70~80℃,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得到聚合溶液;

其中,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偶氮二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0.3:0.05:0.06:8;

s2.将所述聚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沉降2~5h,过滤收集固体物,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聚丙烯腈;

其中,所述聚合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5。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甲基硫脲嘧啶加入至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110~120℃,出现回流后,立即加入聚丙烯腈,分散至均匀后,搅拌反应8~10h,之后滴加1mol/l的醋酸溶液至ph=6.0~7.0,过滤出固体物,使用50~80℃的热水洗涤三次,室温下阴凉处通风处理至没有水分滴出后,再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处理2~5h,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

其中,甲基硫脲嘧啶、聚丙烯腈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2.25:6;

s2.称取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密封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其中,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3.7:9。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

s1.称取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至均匀,形成混合溶剂,加入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搅拌至均匀后,形成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

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3:5;

s2.向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中加入有机硅柔软剂,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继续反应2~5h,得到纺丝溶液;

其中,有机硅柔软剂与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0;

s3.将所述纺丝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

称取阿米卡星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所述腈纶纤维,升温至50~70℃,搅拌反应2~4h,之后超声处理1~2h,过滤取固体物,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自然晾干,得到抗菌腈纶纤维;

其中,阿米卡星、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腈纶纤维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3:15:50。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的质量比为6:4:1。

实施例2

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制备聚丙烯腈:

使用丙烯腈单体与醋酸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腈;

(2)改性聚丙烯腈:

先使用甲基硫脲嘧啶对聚丙烯腈活化改性,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再使用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对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3)制备腈纶纤维:

通过湿法纺丝方法使用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4)抗菌改性:

使用阿米卡星对所述腈纶纤维进行抗菌改性;

(5)混纺纱线:

将所述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合,依次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

s1.称取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至二甲基亚砜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再次搅拌至均匀后,升温至70~80℃,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得到聚合溶液;

其中,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偶氮二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0.1:0.03:0.05:5;

s2.将所述聚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沉降2~5h,过滤收集固体物,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聚丙烯腈;

其中,所述聚合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甲基硫脲嘧啶加入至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110~120℃,出现回流后,立即加入聚丙烯腈,分散至均匀后,搅拌反应8~10h,之后滴加1mol/l的醋酸溶液至ph=6.0~7.0,过滤出固体物,使用50~80℃的热水洗涤三次,室温下阴凉处通风处理至没有水分滴出后,再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处理2~5h,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

其中,甲基硫脲嘧啶、聚丙烯腈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5;

s2.称取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密封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其中,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3.2:6。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

s1.称取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至均匀,形成混合溶剂,加入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搅拌至均匀后,形成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

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2:3;

s2.向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中加入有机硅柔软剂,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继续反应2~5h,得到纺丝溶液;

其中,有机硅柔软剂与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8;

s3.将所述纺丝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

称取阿米卡星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所述腈纶纤维,升温至50~70℃,搅拌反应2~4h,之后超声处理1~2h,过滤取固体物,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自然晾干,得到抗菌腈纶纤维;

其中,阿米卡星、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腈纶纤维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10:40。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的质量比为5:3:0.1。

实施例3

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制备聚丙烯腈:

使用丙烯腈单体与醋酸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腈;

(2)改性聚丙烯腈:

先使用甲基硫脲嘧啶对聚丙烯腈活化改性,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再使用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对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3)制备腈纶纤维:

通过湿法纺丝方法使用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4)抗菌改性:

使用阿米卡星对所述腈纶纤维进行抗菌改性;

(5)混纺纱线:

将所述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合,依次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

s1.称取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至二甲基亚砜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再次搅拌至均匀后,升温至70~80℃,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得到聚合溶液;

其中,丙烯腈单体、醋酸乙烯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偶氮二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0.5:0.06:0.08:10;

s2.将所述聚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沉降2~5h,过滤收集固体物,使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聚丙烯腈;

其中,所述聚合溶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3。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甲基硫脲嘧啶加入至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110~120℃,出现回流后,立即加入聚丙烯腈,分散至均匀后,搅拌反应8~10h,之后滴加1mol/l的醋酸溶液至ph=6.0~7.0,过滤出固体物,使用50~80℃的热水洗涤三次,室温下阴凉处通风处理至没有水分滴出后,再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处理2~5h,得到嘧啶基聚丙烯腈;

其中,甲基硫脲嘧啶、聚丙烯腈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3:7;

s2.称取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再加入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密封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腈;

其中,n-十四碳酰基-l-苯丙氨酸钠、所述嘧啶基聚丙烯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4.3:12。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

s1.称取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至均匀,形成混合溶剂,加入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搅拌至均匀后,形成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

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腈、四氢呋喃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4:6;

s2.向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中加入有机硅柔软剂,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继续反应2~5h,得到纺丝溶液;

其中,有机硅柔软剂与所述改性聚丙烯腈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2;

s3.将所述纺丝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

称取阿米卡星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所述腈纶纤维,升温至50~70℃,搅拌反应2~4h,之后超声处理1~2h,过滤取固体物,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自然晾干,得到抗菌腈纶纤维;

其中,阿米卡星、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腈纶纤维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5:20:60。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抗菌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的质量比为8:5:2。

对比例

一种改性多组份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制备聚丙烯腈;

(2)制备腈纶纤维:使用聚丙烯腈制备得到腈纶纤维;

(3)混纺纱线:

将腈纶纤维、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合,依次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到多组份复合纱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将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的方法所制备的复合纱线进行检测对比,其中,吸湿率测试方法:称取0.5g纱线,烘干后将其放入干燥器内,20min后测试其重量,记为c1,再将样品放入湿度为90%,温度为15℃的环境中,放置16h后测其重量,记为c2,吸湿率=(c2-c1)/c1;抗菌性检测按照gb/t20944.3-2008的标准进行检测,以抗菌率为计算值作为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复合纱线的性能检测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复合纱线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较大的吸湿率,以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都能够达到98%以上,即使在50次水洗后还能够几乎保持在90%以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复合纱线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吸汗吸湿性,以及较优异的抗菌性和长久的抗菌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