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7685发布日期:2021-04-30 12:5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涡流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色纺纱是有选择地将有色纤维(染色纤维或原液着色纤维)进行混合,然后再纺制成具有某种色彩的有色纱线。用这种有色纱线进行色织,通过混拼色在织物上形成色彩的分布,如条格织物、提花织物等布面效果。

传统的色纺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前纺混色制成不同色彩的条子,再经细纱牵伸加捻形成混色纱;还有一种是在细纱阶段将两种不同颜色的粗纱由牵伸机构的中、后罗拉分别喂入,并对其中一根粗纱不均匀牵伸,再合并加捻形成竹节段彩纱。由于无法进行任意比例的混合以方便地进行调色,所以这种色纺纱不能进行全色谱纺纱,由此限制了色纺纱在纺织品中的广泛运用。

在采用并条的方式进行混合时,如果有色纤维占比在1/8以下时,通过条混时不好掌握,尤其是在采用三原色纤维对进行配色时。对于有色纤维含量较小时,如何采用条混的方式调配出合适的颜色,成为一种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能够使得有色纤维的含量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配色出准确的颜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所述彩色涡流纺纱线至少包括白色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中的一种;所述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均是原液着色纤维;

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将白色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分别制成白色棉条、黄色棉条、品红棉条、青色棉条和黑色棉条备用;

s2、根据有色纤维中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的比例选择黄色棉条、品红棉条、青色棉条、黑色棉条或白色棉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条混,得到混合棉条;

s3、将上一步所得到的混合棉条,再根据有色纤维在彩色涡流纺纱中的比例,与白色棉条在并条机进行条混,得到混合纤维半熟条;

s4、将上一步骤所制得的混合纤维半熟条再次经过1-3次并条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纤维熟条;

s5、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混合纤维熟条采用涡流纺纱工艺制成彩色涡流纺纱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白色棉条中为含有舒弹丝纤维的白色混合纤维棉条;

所述白色混合纤维棉条的制备工艺包括开清棉工序和梳理工序;

所述开清棉工序中,将舒弹丝纤维与待混纺纤维按照混纺比例,进行第一次清花;将第一次清花所抓取的混合纤维进行打包,进行第二次清花;

所述梳理工序中,梳理机的主要工序参数如下:锡林速度370r/min,刺辊速度960r/min,棉条输出速度165m/min,盖板速度120mm/min,盖板与锡林隔距30.5mm/1000、27.9mm/1000、25.4mm/1000、25.4mm/1000、25.4mm/1000、25.4mm/1000,锡林与道夫隔距28mm/100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梳理机所使用的金属针布上的针齿密度为450-500points/inch2,金属针布上的工作角α为50-7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次清花和第二次清花中所使用的抓棉机为圆盘式抓棉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白色棉条为舒弹丝与涤纶按照40-60:60-40比例混合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采用三原色原液着色纤维,能够在有色纤维含量较小时,通过条混的方式,能够准确的进行配色。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布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布的截面示意图。

1-基部;2-针齿;21-第一针齿;22-第二针齿;23-第三针齿;α-工作角;h-总齿高;h-齿尖深;w-基部厚度,a-齿尖宽度,b-齿尖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所述彩色涡流纺纱线至少包括白色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中的一种;所述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均是原液着色纤维。具体的,白色纤维为涤纶短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均是原液着色涤纶纤维。

具体的彩色涡流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将白色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分别制成白色棉条、黄色棉条、品红棉条、青色棉条和黑色棉条备用,每种纤维棉条的定量是相同的。

s2、根据有色纤维中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的比例选择黄色棉条、品红棉条、青色棉条、黑色棉条或白色棉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条混,得到混合棉条。在本实施例中,是黄色棉条、品红棉条、青色棉条、黑色棉条各两根进行8根棉条并条混合。

s3、将上一步所得到的混合棉条,再根据有色纤维在彩色涡流纺纱中的比例,与白色棉条在并条机进行条混,得到混合纤维半熟条。再将一根上一步骤抽制备的混合棉条与7根白色棉条进行并条混合,则理论彩色涡流纺纱线中有色纤维的含量应该为12.5%,并且每种有色纤维的含量相同。

s4、将上一步骤所制得的混合纤维半熟条再次经过1-3次并条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纤维熟条。

s5、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混合纤维熟条采用涡流纺纱工艺制成彩色涡流纺纱线。

对所制备的彩色涡流纺纱线进行测试,有色纤维的含量为12.3%,基本上与理论上相同。

实施例二

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彩色涡流纺纱线生产工艺,所述彩色涡流纺纱线至少包括白色纤维、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中的一种;所述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均是原液着色纤维。具体的,白色纤维为舒弹丝与涤纶短纤维按照1:1混合。黄色纤维、品红纤维、青色纤维和黑色纤维均是原液着色涤纶纤维。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白色棉条中为含有舒弹丝纤维的白色混合纤维棉条。

白色混合纤维棉条的制备工艺包括开清棉工序和梳理工序;

所述开清棉工序中,将舒弹丝纤维与待混纺纤维按照混纺比例,进行第一次清花;将第一次清花所抓取的混合纤维进行打包,进行第二次清花。

之所以采用两次清花的工艺,是由于舒弹丝具有卷曲,梳理较为困难。在梳理过程中,与其他待混合的纤维的混合均匀性较差。采用两次清花的工艺,使得舒弹丝与其他等混合的纤维的在梳理之前就进行充分的混合,避免了由于梳理难度大而引起的纤维混合均匀性差的问题。

具体的,在开清棉工序中,使用特吕茨勒清梳联,采用“多松、多梳少打、少伤少落”的工艺原则。第一次清花和第二次清花中所使用的抓棉机为圆盘式抓棉机。主要工艺参数:抓棉机打手速度1200r/min,行走速度15m/min,抓棉深度2.5mm。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是舒弹丝与涤纶进行混合,按照30:70的比例进行混合,亦可以是其他的纤维,如棉纤维、腈纶纤维、粘胶纤维、尼龙纤维、天丝纤维、莫代尔纤维等其他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在梳理工序中采用梳棉机tc10设备。亦可以选择其他的梳理设备。在梳理工序中,梳理机的主要工序参数如下:锡林速度370r/min,刺辊速度960r/min,棉条输出速度165m/min,盖板速度120mm/min,盖板与锡林隔距30.5mm/1000、27.9mm/1000、25.4mm/1000、25.4mm/1000、25.4mm/1000、25.4mm/1000,锡林与道夫隔距28mm/1000,生条定量5g/m。

梳理机所使用的金属针布上的针齿密度为450-500points/inch2,金属针布上的工作角α为50-7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针齿密度为500points/inch2,工作角为60°。

进一步的,如图2和3所示所示,采用减少针齿密度和增大针齿的工作角度α,使得舒弹丝能够较为容易的从针齿2上剥皮。基部1与针齿2的总高h为4.5mm,针齿2的齿深h为2.50mm。此时齿尖硬度≥780hv,齿尖宽度a为0.15mm,针齿厚度b为0.17mm。

并且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针齿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针齿21、第二针齿22和第三针齿23。第一针齿21的工作面和背面均呈直线型;第二针齿22的工作面为凹面弧形结构,背面为凸面弧形结构;第三针齿22和工作面和背面均呈现凸面弧形结构。

在扩大针齿2的工作角的前提下,如果采用传统的针齿形状,对于舒弹丝的梳理效果不好。为了能够完全将舒弹丝梳理均匀,不会出现舒弹丝聚集的效果。采用了上述三种针齿形状的针布,对舒弹丝进行梳理。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