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

文档序号:32495342发布日期:2022-12-10 04:2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锭纺细纱断头检测技术,具体为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其包含笛管体、连接管及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封头上或连接管上,吸孔吸入的须条纤维通过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当检测元件安装在连接管上时,连接管包含狭长横截面的管段,狭长截面管段的内横截面积大于笛管体上所有吸孔总流通面积,检测元件安装在狭长截面管段上内横截面最狭长位置处,所述检测元件为光电式检测元件或电容式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至检测电路,吸孔吸入纤维与不吸入纤维时,检测元件输出信号的幅值及波动会发生明显变化,检测电路检测到有纤维被吸孔吸入,则有断头,否则没有断头。


背景技术:

2.环锭纺纱细纱挡车工巡回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处理断头,而其中检查断头占用了其大量的工作时间,接头时间仅占其巡回检查时间的很少一部分。为了降低细纱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并减少用工量,需要对细纱断头进行自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知挡车工。
3.市场上用于环锭纺断头检测的技术主要是单锭检测,即在每个锭子上安装传感器检测每个锭子是否发生了断头,采用光电式或电感式检测技术检测钢丝圈的方案在市场上占了主导地位,尽管目前看这种检测方案能解决断头检测问题,但是相对实施成本较高。由于检测到断头后,仍然需要挡车工处理断头,所以,从提高挡车工的巡回效率角度看,没必要检测具体哪一锭纱锭发生了断头,只要检测出哪一段纱锭发生了断头即可满足挡车工巡回查找断头的需求。例如,将环锭纺细纱机每6锭作为一组,检测到该组锭位发生了断头后通知挡车工该组锭位发生了断头,挡车工来处理断头时基本不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发现这组锭子中到底哪个锭子发生了断头,这样不仅可以为挡车工巡回查找断头位置提供同样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比单锭检测实施成本低。
4.现有的环锭细纱机普遍采用吸风系统将断头后的须条吸入回花箱中,细纱机车头或车尾端设置风机,通过沿细纱机长度方向设置的总风管将风机产生的负压传至细纱机的每个锭位所在位置,在总风管上分出若干个风管接头,用于连接若干个笛管,每个笛管上一般具有6个吸孔,每个吸孔对应一个纱锭,吸孔紧挨前罗拉出条部位,当纺纱断头后,前罗拉出来的须条纤维被笛管上的吸孔吸入,纤维通过总风管被吸入车端部的回花箱中,也有部分新型细纱机不再使用传统的6锭一节的笛管,而是直接在总风管上为每个锭位引出一根单独的吸棉管,吸棉管开口在前罗拉下方,纺纱断头后前罗拉出来的须条纤维被单独的吸棉管吸入总风管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吸棉管道中是否有被连续吸入的须条纤维分段判断纺纱是否断头。
5.实用新型专利“纱线断头检测装置”(申请号200520080973.7)公开了一种纱线断头检测装置,将光电传感器安装在罗拉座两端,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射线通过前皮辊的下缘,当纱线断头后,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断头后出现的飞花及缠绕皮辊现象,该装置检测部件暴露在外,易受环境中飞花与环境光线的影响,并且远距离能检测断头产生的飞花的可靠性
较低,导致该技术方案实施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6.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用于在环锭细纱机上分段检测细纱是否断头,其解决方案是:
7.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安装在环锭细纱机上用于将纺纱断头后前罗拉输出的须条纤维吸入总风管中并通过检测是否吸入了须条纤维分段判断细纱断头,吸纱部件包含笛管体及连接管,笛管体是一段笛子状管,两端由封头封口,笛管体上分布有一排进气的吸孔和一个出气口,每个吸孔对应一个锭位,吸孔紧邻前罗拉,一般情况下每根笛管体上含有6个吸孔,纺纱断头后吸孔将前罗拉输出的须条纤维吸入,连接管是连接笛管体出气口与总风管的管,用于将吸孔吸入的纤维送入总风管中,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笛管体、连接管及检测元件,
8.所述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上或连接管上,笛管体或连接管上安装检测元件位置处的横截面内侧形状为长条状,笛管体上任何吸孔吸入的纤维均通过检测元件安装位置处的长条状横截面,即用于分段检测吸纱断头,
9.当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上时,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两端封头上,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与吸孔邻接,
10.当检测元件安装在连接管上时,连接管包含狭长截面管段,狭长截面管段是指横截面为长条状的管,狭长截面管段的流通面积大于笛管体上所有吸孔总流通面积,检测元件安装在狭长截面管段上内横截面最狭长位置处,狭长截面管段横截面最最狭长处的横截面内侧最小内尺寸不大于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吸孔吸入的须条纤维全部通过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如果狭长截面管段横截面内侧最小内尺寸大于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就会有部分被吸入的纤维通过狭长截面管段时无法被检测元件检测到。
11.狭长截面管段上横截面最狭长位置处的横截面优选为矩形截面,且连接管优选为变横截面管。
12.检测元件为光电式检测元件或电容式检测元件,光电式检测元件包含发光器件及光电器件,
13.当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上时,检测元件为光电式检测元件,发光器件及光电器件分别安装在笛管体两端封头上,发光器件与光电器件的检测区域与吸孔邻接,确保被吸孔吸入的纤维离开吸孔便进入发光器件与光电器件的检测区域,这时的纤维须丛还没有被气流完全分散开,须条纤维比较集中,被气流吸入吸孔后进入检测区域之后开始散开、改变流动方向,向笛管出气口飘动,因此,须条纤维被吸入吸纱部件之后,只有在吸孔附近仍然是比较集中的,因此,在紧邻吸孔的下方设置光电式检测元件比较容易检测到纤维,待须条纤维被气流充分吹散之后,再在比较大的横截面范围内检测到纤维就比较困难了,就需要改变纤维流通的截面从而提高检测区域中纤维的分布密度,才便于检测到吸入的纤维。笛管体安装光电检测元件的位置处截面变狭窄,截面内侧宽度不大于检测区域的宽度,确保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覆盖被吸孔吸入纤维的流通面积,利于提高检测效果。如果有纤维被吸孔吸入,光电器件的输出会由于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被纤维部分阻挡而变化,一般情况下,
当光电器件的输出信号变小时,说明有纤维被吸孔吸入,否则没有纤维被吸孔吸入。
14.当检测元件安装在连接管上时,光电式检测元件安装在最狭长横截面较大尺寸方向的两端,电容式检测元件的电容极板安装在最狭长截面较大尺寸的内侧面。有须条纤维被吸孔吸入时,电容极板形成的电容值将增大,纤维吸入量越大,电容值增加越大。
15.狭长截面管段横截面最最狭长处的横截面内侧最小内尺寸小于10mm,否则不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
16.吸孔吸入纤维时不仅会使检测元件输出信号幅值与没有吸入纤维时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在有须条纤维吸入时会比没有须条纤维吸入时具有更大的波动。
17.所述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具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至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具有信号变送、比较判断、信号输入、信号输出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及组成部分,检测电路具有断头指示报警功能并在笛管体对应的细纱机段设置断头指示灯。
18.光电式检测元件连接至光电式检测电路,光电式检测电路可以用集成运放、三极管放大、电压比较电路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光电检测电路。将电容式检测元件的电容极板连接至电容式检测电路,电容检测电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电容电桥、谐振式、充放电计时式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电容检测电路,其输出值变化能说明检测区域内是否有被吸孔吸入的纤维,以及被吸孔吸入纤维量的多少。
19.籍由以上结构,所述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工作原理为:纺纱断头时,断头后的须条纤维被吸孔吸入,须条纤维经过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时被检测元件检测到,检测元件电连接至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会发生变化,例如,与没有断头须条纤维吸入时相比,光电器件的输出变小且带有更明显(幅度更大)的波动,电容式检测元件的电容值会增大且带有更明显的波动,如果检测元件检测到有纤维被吸孔连续吸入,则笛管体所对应的锭位有断头,否则没有断头,如果发生了断头,检测电路输出模拟量信号、开关量信号或报警信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1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2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3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3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3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4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4的变截面管件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5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实施例6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30.图中:1.笛管体 10.吸孔 11.圆形连接管 110.过渡段 111.狭长截面管 12.安装
孔 2.发光二极管 3.光敏三极管 4.独立吸棉管 40.附加笛管体 6.总风管 60.风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图例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32.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
33.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安装在环锭细纱机上用于吸入纺纱断头后的须条纤维并检测是否有纤维被吸入,其包含笛管体1及圆形连接管11,笛管体1是一段笛子状管体,两端由封头封口,笛管体1通过封头上的安装孔12及罗拉座上的弹簧安装在前罗拉下方 (也有其它安装方式),笛管体1上分布有若干个扁的进气的吸孔10和一个圆形出气口,一般情况下每根笛管体1上含有6个吸孔分别对应6个锭位,吸孔10紧邻前罗拉须条输出部位,圆形连接管11是一段轴线与笛管体1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圆形横截面管,如图2所示,圆形连接管11连接笛管体1的出气口与总风管6,在笛管体1上安装光电式检测元件检测吸孔10是否吸入了须条纤维,在笛管体两端的封头上各钻两个孔,将发光二极管2作为发光器件安装在笛管体一端封头上钻的孔中,光敏三极管3作为光电器件安装在笛管体1另一端封头上钻的孔中,发光二极管2发射的光被光敏三极管3接收,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区域与光敏三极管3 的感光区域之间是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与吸孔10邻接,即发光二极管2和光敏三极管3紧邻笛管体1封头靠近吸孔10一侧的顶端安装,使被吸孔10吸入的纤维离开吸孔10便进入检测区域,这时的纤维须丛还没有被气流完全分散开,便于光敏三极管3检测到,检测元件安装位置处的横截面(图1、2中的水平截面)形状为长条矩形,矩形长度等于笛管体内侧在该位置处的长度,矩形宽度越窄越好,因此,检测元件安装越靠近吸孔越好,如果有纤维被吸孔连续吸入,光敏三极管3的输出会由于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光被纤维部分阻挡而变小,因此,当光敏三极管3的输出信号变小时,说明有纤维被吸孔10吸入,说明该笛管体1所对应的锭位有断头,否则没有纤维被吸孔连续吸入,就认为该笛管体对应锭位没有断头。
34.吸孔10吸入纤维后不仅会使光敏三极管3输出信号幅值比没有吸入纤维时明显减小,并且光敏三极管3输出信号的波动也会比没有吸入纤维时明显,而没有纤维吸入时光敏三极管 3的输出信号相对更平稳。
35.发光二极管2连接至供电电路,光敏三极管3连接至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将光敏三极管3的电流变为是否断头的信号,例如可以用比较电路将光敏三极管3的输出转变为开关量输出并驱动报警指示灯,或者简单地将光敏三极管3的电流变为电压,供单片机等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检测电路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无论检测电路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利用光敏三极管3的输出信号幅值变化、输出信号波动特性判断纤维是否经过检测区域,进而判断纺纱是否发生断头。
36.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工作原理为:纺纱断头时,对应笛管体中的任何锭位的纱线断头后,其须条纤维被笛管体的吸孔10吸入,须条纤维经过光电式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时被检测元件检测到,检测元件电连接至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会发生变化,与没有纤维吸入时相比,光电器件的输出幅值变小且带有更明显(幅度更大)的波动,如果检测元件检测到有纤维被吸孔连续吸入,则吸孔所对应的锭位有断头,否则没有断头。
37.实际生产中,极少量纺纱断头后的须条纤维被缠在罗拉或皮辊上不能被吸孔吸入,发生这种情况就无法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检测到断头,但是,随着车间温湿度控制水平的提高,缠罗拉和绕皮辊现象越来越少,发生缠罗拉和绕皮辊现象说明车间温湿度不合适,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大量断头,挡车工处理检测到的断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缠罗拉或绕皮辊的断头并进行处理。其实,如果车间温湿度调节不好导致缠罗拉或绕皮辊,必然导致高断头率,而高断头率情况下挡车工会疲于处理断头,无论采用什么断头检测方式都没有多大意义,断头检测只适用于断头率较低时提高挡车工寻找断头的效率,如果到处都是断头,就无法提高寻找断头的效率。
38.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2(如图3所示):
39.图2所示的笛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是一般的笛管截面形状,纤维被图2中笛管体1最上部的吸孔10吸入以后会迅速被气流吹散开,不利于使被吸入的纤维尽量遮挡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为了进一步使被吸入的纤维尽量多地遮挡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如图3所示,将笛管体1在检测区域处的截面变狭窄,以降低笛管长度方向投影在光电器件安装位置处纤维流过的宽度,该宽度以不大于光电检测元件检测区域的宽度,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宽度取决于所选光电检测元件的型号,但是宽度过大的话会降低纤维在空间中分布的填充率,会降低纤维遮挡光的效果,会提高对光电检测元件性能的要求,因此,此处宽度以不超过 10mm为宜,但也不能过小,过小的宽度可能会导致纤维堵塞,宽度最好不小于2mm,以能顺利通过棉结,优选3~5mm之间,例如本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外径为3mm,则图3中安装发光二极管2高度处的笛管体1水平方向内侧尺寸为3mm,刚好能安装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光束通过3mm宽度的窄长缝隙射至对面的光电器件,只要光电器件的感光区域能覆盖3mm区域,就能保证被吸入的须条纤维均能被光电检测元件检测到,被吸孔吸入的纤维必然通过该3mm宽度的区域,比通过更更宽的区域具有更高的纤维分布密度,能更好地遮挡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40.尽管本实施例采用了光电式的检测元件,但是不排除采用电容式检测元件,即在本实施例安装光电检测元件的位置处在截面距离较近的两端面内侧安装平行极板式电容器的电容极板,每个吸孔处安装一对电容极板,并将笛管体上所有的电容极板构成的电容器并联,当笛管吸入纤维时,电容极板构成的电容值会增大,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尽量减小截面短边的尺寸,例如采用2mm的极板间隙,同时,电容极板在吸孔位置处宽度为9mm。
4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3(如图4~6所示):
42.实施例1、2中将检测元件安装在笛管体上,由于笛管体经常需要拿下,在实际应用中会操作不便,另一方面,笛管体1的长度普遍较长,一般都在350mm以上,采用光电式检测元件时,由于检测距离较长,对光电元件的选用会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选用作用距离较远且灵敏度更好的光电器件,例如选光对电压型光学传感器tls253r作为光电器件,选平行光led358作为发光器件,但是这样导致实施成本较高。
43.为了便于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果,本实施例将光电检测元件安装在连接管上,一般情况下,连接笛管体1与总风管6的连接管为圆形截面管,而光电式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比较小,无法覆盖连接管的整个圆形横截面,因此,在圆形连接管11与笛管体1之间增加一段变截面的连接管段,变截面连接管段由狭长截面管111以及过渡段110组成,狭长截面管111 是一段横截面为矩形的管,过渡段110是一段“天圆地方”的变截面段,对应“地方”的一
端横截面与狭长截面管111的横截面相同,对应“天圆”一端截面与圆形连接管11截面相同,圆形连接管11连接至总风管6。
44.变截面管段的内侧横截面积大于笛管体上所有吸孔10的总进气面积,狭长截面管111段的内横截面面积在变截面管段中最小,本实施例狭长截面管111的横截面内侧尺寸为80mm 长、4mm高,将光电检测元件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距离较远的两端,即发光器件与光电器件间距80mm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的两端,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为80mm长、4mm宽,被吸入的纤维经过吸孔10、笛管体1移动至狭长截面管111位置处时,受狭长截面管111截面空间限制,纤维全部通过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在光电检测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空间分布密度,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由于狭长截面管111在笛管体长度方向距离(80mm)比笛管体长度(350mm)短,可以选用价格很低的发光二极管(例如el-1kl3)以及光电二极管 (例如sfh206)作为光电检测元件,el-1kl3的外径4.65mm,sfh206感光区域能完全覆盖狭长截面管111的4mm范围,这样能保证被吸孔吸入的纤维均通过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如果狭长截面管111截面最小尺寸大于sfh206感光区域的尺寸,则被吸入的纤维在经过狭长截面管111段时,会有部分纤维不通过检测区,降低检测区的纤维密度,不利于检测。
45.狭长截面管111横截面最小内尺寸最好不要超过光电检测元件检测区域太大范围,例如不大于10mm,否则被吸入的须条纤维会有太多不通过光电器件的检测区域,导致纤维流过的检测区域时的空间分布密度过小,不利于检测,特别是纺纱的纱支比较高、且笛管体对应的细纱只有一根断头时,吸孔吸入的须条纤维量比较小,更需要使须条纤维尽量全部通过光电检测区,且尽量保持比较高的分布密度,本实施例中狭长截面管111的横截面为矩形,但不排除采用其它形状(例如椭圆、跑道形等)的横截面,无论选什么样的截面,都是为了使检测区域段纤维的空间分布密度尽量高。既使选用检测范围大(感光区域面积大)的光电器件,狭长截面管111横截面最小内尺寸最好不要过大,最好在5mm以内,保证既使是纺高支纱,也能检测到吸入的纤维。因此,在小于10mm的范围内,狭长截面管111横截面最小内尺寸优选的区间在2~6mm之内,进一步优选的区间在3~4mm之间,即利于提高检测精度,又能确保纤维畅通。将光电检测元件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两端面时可以开孔安装,也可以将采用透明材料(玻璃、亚克力灯)制作狭长截面管111,将光电检测元件安装在其外侧,如果所选光电检测元件易受可见光影响的话,再在透明狭长横面管111的外侧加不透光的防护罩。
46.尽管本实施例在狭长截面管111距离较远的两侧面安装了光电式检测元件,但是不排除采用电容式检测元件代替光电式检测元件。具体为:在狭长截面管111距离较近的两侧面安装电容传感器的电容极板,即将电容式检测元件的电容极板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截面较大尺寸的内侧面,例如,在图6所示狭长截面管111内侧的顶面和底面安装平行极板电容器的极板,即平行极板电容器的极板间距3mm、极板长度80mm,极板宽度5mm,两极板之间的区域为检测区域,将电容传感器极板连接至电容式检测电路,有须条纤维被吸孔吸入时,电容极板形成的电容值将增大,纤维吸入量越大,电容值增加越大,电容式检测电路的输出值变化能说明是否有纤维被吸孔吸入,以及被吸孔吸入纤维量的多少,同样,当由须条纤维被连续吸入时,电容式检测元件的电容值的波动也会比没有纤维被吸入时的波动大。此处的电容式传感器是变介电常数式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取决于检测区域(两电极板包围空间)介电常数的变化率,如果两电极板间距小,则同样的纤维量会增大介电常数的变化
率,因此,从灵敏度角度讲,极板间距应尽量小,但是过小的极板间距会影响纤维正常流通,造成堵塞,因此,平行极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间距应在2~5mm之间为宜,当然不排除间距大于5mm,但间距增大对检测电路的要求会提高。
47.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4(如图7~8所示):
48.为了便于在现有设备上应该该技术,本实施例中笛管采用细纱机上现有的笛管,笛管体1上带有一段圆形连接管11,总风管6上在每个笛管连接位置处也带有一段起连接作用的圆形连接管11,图7中两段圆形连接管11之间增加两段过渡段110及一段狭长截面管111,狭长截面管111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在狭长截面管111两侧安装发光二极管2以及光敏三极管3 作为光电式检测元件,将两段过渡段110及一段狭长截面管111做成一个如图8所示的变截面管件,并且将光电检测元件以及检测电路安装到变截面管件上做成一个检测部件,用检测部件代替细纱机上现有的笛管连接管即可检测对应笛管的细纱锭位是否发生了断头,便于在生产现场改造设备。除了“天圆地方”形状的变截面过渡段,不排除采用其它变截面管代替,基本思想是形成一个狭窄的纤维通道,在狭窄的纤维通道中检测吸孔吸入的须条纤维,狭窄纤维通道的截面最小尺寸不超过光电检测元件的检测区域范围,狭窄的纤维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笛管体上所有吸孔的流通面积和,并且狭窄纤维通道的截面积在变截面管段所有段中截面积最小,这样能保证纤维及气流在该截面处具有较高的流速,不堆积纤维,纤维还具有较高的分布密度,便于提高检测精度。
49.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5(如图9所示):
50.本实施例采用一段较长的狭长截面管111连接笛管体1以及总风管6,并在狭长截面管 111的两侧安装了发光二极管2以及光敏三极管3,当然不排除采用其它类型的发光器件(如不同波段的发光器件)及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池、光敏二极管、光敏电阻、光电池等)。同时不排除将平行极板电容器的两个电容极板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 内面积比较大的侧壁,或者将叉指电极等平面形状的电容式传感器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内面积比较大的侧壁,例如可以在图9中将与纸张平行的叉指电极安装到狭长截面管111的内侧壁,则狭长截面管111内为检测区域,当然需要根据狭长截面管111横截面的尺寸确定叉指电极的参数。
5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头检测功能的吸纱部件的实施例6(如图10所示):
52.对于部分新型细纱机,特别是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不使用传统的6锭一节的笛管,而是直接在总风管6上通过风管接头60为每个锭位引出一根单独的吸棉管,吸棉管开口在前罗拉下方,断头后须条纤维被单独的吸棉管吸入总风管6中。对于这种细纱机,应用所述吸纱部件时,增加一段附加笛管体40将一排独立吸棉管4连接起来,附加笛管体40起到类似笛管体 1连通吸孔10的作用,附加笛管体40依次经一段过渡段110、一段狭长截面管111、一段过渡段110连接至风管接头60,发光二极管2即光敏三极管3安装在狭长截面管111上,当锭位纺纱断头后,须条纤维被独立吸棉管4吸入附加笛管体40后经狭长截面管111进入总风管6中。
53.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推理出其它变体形式,这些变体形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