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7814发布日期:2022-04-14 22:4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纺丝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取向丝(poy)是可伸长但不可回弹的丝线,一般和其他丝线进行复合,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断裂性能,后加工性能也比较优异。
3.现有预取向丝的制造一般是通过螺杆挤出机将原料进行熔融,输出的熔体经过相应的过滤和搅拌,然后再通过喷丝板,喷丝板上开设微孔,根据微孔的形状不同,可生产出截面为六边形或是三角形的不同截面的丝线。丝线之后还可进行纺前着色,使得丝线经过纺织后形成的织物能够获得相应的颜色特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熔体搅拌时,容易粘附于搅拌釜的内壁上,当一次纺丝工作结束后,搅拌釜的内壁容易存在较多的附着物,使得在下一次纺丝工作开始前,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对搅拌釜内进行清理,存在纺丝装置难以快速使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纺丝装置能够快速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包括用于将原料转变成熔体并挤出的螺杆挤出机、设于螺杆挤出机出料口处且对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设于过滤器出料口一端且供熔体进入的搅拌釜、设于搅拌釜出料口一端且使得熔体喷出成丝的喷丝板、设于搅拌釜且对搅拌釜熔体进行搅拌的搅拌轴,所述搅拌釜包括外筒、放置于外筒中且承接熔体的内筒、紧密贴合于外筒和内筒的盖体、设于盖体的搅拌轴块,搅拌轴穿设且转动连接于搅拌轴块,内筒连通于喷丝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一次纺丝工作结束后,可以将内筒从外筒中取出,更换新的内筒放入至外筒中,以使得下一次的纺丝工作可以尽快的开始进行,使得内筒清理时所要花费的较多时间不易影响到整个纺丝工作的进行。
9.可选的,所述内筒同轴设有内筒管,内筒管穿设于外筒,内筒管法兰连接有喷丝管,喷丝管连通于喷丝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管穿设于外筒,以便将内筒管和喷丝管之间的连接解除,以便将内筒和内铜管从外筒中移出,不需要将喷丝板一并从外筒中一并移出,较为便利。
11.可选的,所述外筒设有带动外筒远离盖体的移动架,盖体设有带动搅拌轴从内筒中移出的搅拌轴移动机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架带动外筒远离盖体,以便将内筒从外筒中移出,不需要将盖体从外筒上移走才能将内筒从外筒中移出,较为便利。
13.可选的,所述搅拌轴块穿设且滑动连接于盖体,搅拌轴移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
盖体背离外筒一侧的移动螺杆、螺纹连接于移动螺杆且固定连接于盖体的连接杆、设于盖体且带动移动螺杆转动的螺杆电机,移动螺杆设置两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螺杆转动,使得搅拌轴块移动远离外筒,使得搅拌轴从内筒中移出,以便移动架带动外筒和内筒远离盖体。
15.可选的,所述螺杆电机输出轴同轴设有电机槽轮,移动螺杆同轴设有螺杆槽轮,电机槽轮和两个螺杆槽轮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皮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根移动螺杆同步转动,搅拌轴块能够稳定移动。
17.可选的,所述盖体下方设有弧挡块,弧挡块的弧形内壁贴合于外筒的圆周外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筒更换完成后,外筒移动至和弧挡块抵接的位置处,此时盖体和外筒之间相对应,不易出现要对外筒和盖体之间进行较为不便的位置调整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外筒供内筒放入的开口处开设有外筒内圈槽,内筒圆周外壁设有位于外筒内圈槽中的内筒块,内筒块和外筒内圈槽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工人带上隔热手套伸入至外筒内圈槽中将内筒取出,较为便利。
21.可选的,所述移动螺杆上端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上端杆,上端杆设有连接于盖体的固定杆。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根移动螺杆的上端受到限位,使得移动螺杆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力,使得移动螺杆和盖体之间的转动处更加不易出现损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将内筒从外筒中取出,更换新的内筒放入至外筒中,以使得下一次的纺丝工作可以尽快的开始进行,使得内筒清理时所要花费的较多时间不易影响到整个纺丝工作的进行;
25.2.不需要将盖体从外筒上移走才能将内筒从外筒中移出,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将盖体和搅拌轴块进行上移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9.图4是外筒朝向弧挡块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螺杆挤出机;11、外筒内圈槽;12、内筒块;13、上端杆;14、固定杆;15、进料管;16、搅拌电机;17、轨道轮;18、滑轨;19、盖体杆;2、过滤器;21、搅拌轴块;22、移动螺杆;24、连接杆;25、螺杆电机;26、电机槽轮;27、螺杆槽轮;28、同步皮带;29、弧挡块;3、搅拌釜;31、喷丝板;32、外筒;33、内筒;34、盖体;35、搅拌轴;36、内筒管;37、喷丝管;38、移动架;39、搅拌轴移动机构;41、挡块杆;42、电机板;43、管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参照图1,包括用于将原转变成熔体并挤出的螺杆挤出机1,螺杆挤出机1的出料口处法兰连接有过滤器2,过滤器2对挤出的熔体进行过滤,过滤器2出料口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搅拌釜3,熔体在搅拌釜3内搅拌均匀,搅拌釜3底部连通有喷丝板31,搅拌均匀的熔体经过喷丝板31喷出形成丝线。
34.参照图2和图3,搅拌釜3包括呈竖直的外筒32,外筒32上部开口处沿竖直方向同轴滑动连接有内筒33,内筒33上表面和外筒32上表面相齐平,外筒32上表面绕外筒32轴线均匀开设有数个外筒内圈槽11,外筒内圈槽11贯穿于外筒32的内壁,内筒33上部圆周外壁绕自身轴线均匀固定连接有数块内筒块12,每块内筒块12均位于对应的一个外筒内圈槽11中,内筒块12和外筒内圈槽11内壁之间存在较大的间距,以便将内筒33取出。外筒32和内筒33上表面贴合有同一个盖体34,盖体3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盖体杆19,盖体杆19呈l型,盖体杆19竖直段底端固定连接于地面,盖体杆19水平段连接于盖体34。盖体34上端固定连接且连通有进料管15,进料管15法兰连接于过滤器2出料口一端。盖体34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搅拌轴块21,搅拌轴块21穿设于盖体34,搅拌轴块21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呈竖直的搅拌轴35,搅拌轴3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搅拌轴块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中,使得搅拌轴35能够随同搅拌轴块21顺利穿过盖体34。搅拌轴块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16,搅拌电机16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搅拌轴35,搅拌电机16连通外部电源使得搅拌轴35对内筒33中的熔体进行搅拌。
35.参照图4,外筒32外固定连接有移动架38,移动架38下部转动连接有两组每组两个的轨道轮17,移动架38正下方的地面固定连接有两条滑轨18,滑轨18位于两根盖体杆19竖直段之间,两组轨道轮17滚动连接于滑轨18,使得在移动架38移动时,外筒32能够从盖体34正下方水平移出。移动架38可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滑轨18,使得外筒32移动到位后不易再随意移动。盖体34下方安装有呈水平的弧挡块29,弧挡块29底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杆41,挡块杆41呈l型,挡块杆41竖直段底端固定连接于地面,当外筒32的圆周外壁抵接于弧挡块29的圆周内壁时,外筒32轴线和盖体34轴线相同,此时盖体34紧密贴合于外筒32和内筒33上端开口。
36.参照图4和图5,盖体34安装有带动搅拌轴35从内筒33中移出的搅拌轴移动机构39,搅拌轴移动机构39包括转动连接于盖体34上表面且呈竖直的移动螺杆22,移动螺杆22设置两根,两根移动螺杆22上端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上端杆13,上端杆13两端固定连接有呈竖直的固定杆14,固定杆14底端固定连接于盖体34上表面。搅拌轴块21固定连接有两根连接杆24,两根移动螺杆22一一对应分别穿设且螺纹连接于两根连接杆24,两根移动螺杆22底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螺杆槽轮27,盖体34上表面一体成型有电机板42,电机板42呈l型,电机板4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电机25,螺杆电机25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槽轮26,电机槽轮26和两个螺杆槽轮27之间传动连接有同一条同步皮带28。螺杆电机25连通外部电源使得电机槽轮26转动,同步皮带28传动,两个螺杆槽轮27转动,两根移动螺杆22转动,两根连接杆24同步进行竖直移动,使得搅拌轴块21能够沿竖直方向进行稳定移动,使得搅拌轴35能够从内筒33中伸出,以便外筒32从盖体34正下方顺利移出。
37.参照图2,内筒33底端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呈竖直的内筒管36,内筒管36底端穿设于外筒32底面,内筒管36底端法兰连接有喷丝管37,喷丝管37下表面贴合有管支撑块43,管支撑块43固定连接于地面,喷丝管37可通过管箍的方式固定在管支撑块43上,喷丝管37远离
内筒管36一端法兰连接于喷丝板31,使得在外筒32移动时,可将喷丝管37和内筒管36之间的连接解除,以使得在外筒32移动时,内筒管36可以被带动进行顺利移动。
38.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取向丝的纺丝装置实施原理为:螺杆挤出机1将熔体挤出,经过过滤器2的过滤后,进入至内筒33中,并且搅拌电机16带动搅拌轴35转动,使得内筒33中熔体搅拌均匀,然后熔体通过内筒管36和喷丝管37并最终从喷丝板31喷出形成丝线。
39.当一次纺丝工作完成后,可先将内筒管36和喷丝管37之间的连接解除,然后螺杆电机25工作,使得搅拌轴35从内筒33中移出,然后移动架38移动,使得外筒32能够从盖体34正下方移走,然后将内筒33从外筒32中取出进行更换。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