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及内模掏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9029发布日期:2022-07-05 21:5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内模及内模掏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模及内模掏出装置。


背景技术:

2.包装盒成型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在包装盒内添加内模,方便包装盒的成型,并在包装盒成型后将内模取出。
3.现有的工艺中,当包装盒成型后,对于内模不便于将其取出,操作难度较高,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内模取出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模及内模掏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包装盒成型后的内模不便于取出、取出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模,包括内模本体,所述内模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内模本体取出的第一沟槽,所述内模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内模本体进行定位的第二沟槽。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沟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避让的避让槽。
7.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本体包括两个相适配的底模,所述底模包括连接板和侧板,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定位槽,另一个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孔,所述侧板通过螺栓设置在另一个底模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沟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
8.用于上述内模的内模掏出装置,包括:
9.掏模机构,设置在安装架上,用于将包装盒内的内模本体取出,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内模本体移动的走料槽,所述掏模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相配合的第一钩板,所述第一钩板设置在所述走料槽内。
10.进一步的,所述掏模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取出的内模本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沟槽配合的第二钩板,所述第二钩板设置在所述走料槽两侧的所述安装架上;当后一个内模本体被勾出后,后一个内模本体对所述定位组件上定位的前一个内模本体进行推出,直至后一个内模本体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上。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掏模机构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将自所述定位组件上推出的内模本体推动至输送机构上,实现内模本体的循环使用。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内模本体进行限位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自所述定位组件上推出的内模本体进行限位,使得所述推动机构能够对内模本体进行推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在内模上设置第一沟槽,方便通过掏模机构上设置的第一钩板对包装盒内的内模取出,并且通过设置定位组件与第二沟槽进行配合,从而能够对取出的内模进行定位,并通过设置推动机构,能够对于定位组件解除配合
的内模推出,从而能够实现内模的回流使得内模能够循环使用,操作难度较低,无需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内模取出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模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模的仰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掏出装置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掏出装置的去除内模的立体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掏出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模的立体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模的爆炸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内模本体;11、第一沟槽;12、第二沟槽;13、避让槽;2、掏模机构;3、安装架;31、走料槽;21、第一钩板;22、定位组件;221、第二钩板;23、第一动力机构;231、电机;232、皮带;233、转动辊;234、连接架;4、推动机构;41、第二动力机构;42、推板;5、限位件;51、限位板;14、底模;141、连接板;142、侧板;143、定位槽;144、螺孔;145、让位槽;1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26.实施例1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内模,包括内模本体1,所述内模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内模本体1取出的第一沟槽11,所述内模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内模本体1进行定位的第二沟槽12。这样设计,通过设置第一沟槽11,便于将内模本体1取出,通过设置第二沟槽12,能够对取出后的内模本体1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2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沟槽11之间设置有用于避让的避让槽13。这样设计,通过
设置避让槽13,从而避免通过第一沟槽11将内模本体1取出后,第一沟槽11在脱落时不便的情况。
29.优选的,所述内模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减轻配重的凹槽15。这样设计,通过设置凹槽15,能够减轻内模本体1的配重,从而便于内模本体1的取出。
30.内模掏出装置,包括:
31.上述的内模;
32.掏模机构2,设置在安装架3上,用于将包装盒内的内模本体1取出,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供所述内模本体1移动的走料槽31,所述掏模机构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11相配合的第一钩板21,所述第一钩板21设置在所述走料槽31内。这样设计,通过在掏模机构2上设置第一钩板21,能够与内模上设置的第一沟槽11相配合,从而通过第一钩板21钩住第一沟槽11将包装盒内的内模取出。
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掏模机构2还包括用于对取出的内模本体1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22,所述定位组件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沟槽12配合的第二钩板221,所述第二钩板221设置在所述走料槽31两侧的所述安装架3上;当后一个内模本体1被勾出后,后一个内模本体1对所述定位组件22上定位的前一个内模本体1进行推出,直至后一个内模本体1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22上。这样设计,通过设置第二钩板221对取出的内模本体1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方便第一钩板21与第一沟槽11之间解除配合,方便第一钩板21对后一个内模本体1取出,当后一个内模本体1取出后,能够将第二钩板221上定位的前一个内模本体1推出,从而实现内模本体1取出的自动化。
34.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掏模机构2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23,所述第一动力机构23包括电机231、皮带232、转动辊233和连接架234,所述电机23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上,所述转动辊233与所述电机231的输出端高度一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上,所述皮带232设置在所述电机231的输出端和所述转动辊233上,所述连接架234固定在所述皮带232上且所述第一钩板21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34上。这样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动力机构23,能够通过电机231带动皮带232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架234水平移动,实现第一钩板21的往复运动。
35.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推动机构4,所述推动机构4将自所述定位组件22上推出的内模本体1推动至输送机构上,实现内模本体1的循环使用,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第二动力机构41和推板42,所述推板42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1的输出端。这样设计,通过第二动力机构41带动推板42移动,从而能够对输送至推板42处的内模本体1推出至输送机构上,能够实现内模本体1的循环使用,实现内模本体1的安装与拆卸的自动化。
36.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1包括但不限于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直线导轨。这样设计,方便带动推板42移动,便于对内模本体1进行推动。
37.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内模本体1进行限位的限位件5,通过所述限位件5对自所述定位组件22上推出的内模本体1进行限位,使得所述推动机构4能够对内模本体1进行推动,所述限位件5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上的限位板51,通过限位板51对内模本体1进行限位,使得内模本体1能够被推动机构4推出。这样设计,通过设置限位件5,能够对内模本体1进行限位,方便推动机构4的使用。
38.实施例2
39.如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内模本体1包括两个相适配的底模14,所述底模14包括连接板141和侧板142,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14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定位槽143,另一个所述连接板14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孔144,所述侧板142通过螺栓设置在另一个底模14的所述连接板141上,所述第一沟槽11设置在所述侧板142上,所述第二沟槽1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41的侧壁上。这样设计,通过将内模本体1设置为两个相适配的底模14,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内模本体1的长度进行调节,通过在侧板142上设置螺栓连接另一个底模14,能够提高内模本体1的结构稳定性,方便内模本体1的使用。
40.优选的,所述第一沟槽1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钩板21进行让位的让位槽145。这样设计,方便第一钩板21自第一沟槽11内脱落,从而解除第一钩板21与第一槽的配合。
4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开启电机231带动皮带232移动,连接架234带动第一钩板21向前移动,第一钩板21与内模本体1上的第一沟槽11配合,之后通过电机231反转,第一钩板21向后移动,将内模本体1勾出至走料槽31内,直至内模本体1上的第二沟槽12与第二钩板221配合,电机231带动第一钩板21向前移动,第一钩板21与第一沟槽11解除配合,在让位槽145的作用下第一钩板21前进直至与后一个内模本体1配合,电机231带动第一钩板21向后移动,后一个内模本体1将前一个内模本体1向前推动,使得前一个内模本体1解除第二沟槽12与第二钩板221的配合,直至后一个内模本体1上的第二沟槽12与第二钩板221配合,限位件5对前一个内模本体1进行限位,之后通过第二动力机构41带动推板42将前一个内模本体1推出至输送机构上,使得内模本体1回流,实现内模本体1的循环使用。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