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2693发布日期:2023-11-23 11:2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织物至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纱线处理,具体为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


背景技术:

1、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纱分为:短纤维纱,由短纤维(天然短纤维或化纤切段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拈纱等,连续长丝,如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分加拈或不加拈、光滑长丝或变形长丝等,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例如涤棉长丝包芯纱等,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拈而成。

2、目前的织物纱线在生产前都需要将成卷的纱线卷根据需要进行直浸式的染色,染色后的纱线卷,烘干效率慢,同时对染料的消耗较高,为了保证染色均匀,染色耗时从而也就增长了,而且步骤繁琐,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将纱线利用大圆机进行编织成为织物,然后收卷为面料卷;

4、步骤二:将编织成型的面料投放至染缸装置中进行定型染色;

5、步骤三:将定型染色完成后的织物等待冷却,然后进行再次的拆分为纱线,进行拆纱回筒;

6、步骤四:将拆分回筒的纱线进行重新编织成为织物;

7、步骤五:在再次编织成型的织物上涂覆一层抗菌剂和阻燃剂。

8、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将纱线进行编织完成后,利用自动收卷装置,将织物收卷为面料卷,便于后期搬运和运输。

9、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的染缸设备为高温高压染缸设备。

10、优选的,所述步骤三种中,拆分后的纱线利用收卷装置缠绕至线筒上进行收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通过将纱线进行编织成型,然后利用高温高压的染缸进行定型上色,上色定型后的织物拆后纱线有卷曲度,产生的弹力,在织造成为胚布后有立体感有弹性,同时配合阻燃剂和抗菌剂起到了抗菌阻燃的效果,提升面料肤感的同时保证织物面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将纱线进行编织完成后,利用自动收卷装置,将织物收卷为面料卷,便于后期搬运和运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染缸设备为高温高压染缸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种中,拆分后的纱线利用收卷装置缠绕至线筒上进行收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织物至织物(KDK)弹性纱线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纱线利用大圆机进行编织成为织物,然后收卷为面料卷;步骤二:将编织成型的面料投放至染缸装置中进行定型染色;步骤三:将定型染色完成后的织物等待冷却,然后进行再次的拆分为纱线,进行拆纱回筒,定型后的织片拆后纱线有卷曲度,产生的弹力,在织造成为胚布后有立体感有弹性;步骤四:将拆分回筒的纱线进行重新编织成为织物;步骤五:在再次编织成型的织物上涂覆一层抗菌剂和阻燃剂,可有效的保证织物的抗菌性和阻燃效果。本发明可以使织物具有立体感有弹性,提升面料肤感的同时保证织物面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史可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信诺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