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CN(O)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15766发布日期:2024-02-09 13:0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SiCN(O)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纤维制备,涉及一种sicn(o)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sicn(o)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抗氧化、耐腐蚀、吸波等优异性能,是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在航空航天和军事兵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氮化硅陶瓷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先驱体合成、纺丝、不熔化处理和高温烧成四步工序。其中,不熔化处理是制备sicn(o)纤维的关键步骤。原纤维成形以后,如果直接进行高温烧成,会造成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熔融失去纤维形状;而通过对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原纤维进行交联,在高温烧成过程中就不再溶解或熔融,可以在无机化过程中保持纤维形状。

3、目前不熔化处理方法种类有很多,包括热氧化交联、化学气相交联、电子束辐照交联等。gary e.legrow等人(j.chim.phys.,1986,83:869-873)在19世纪80年代就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三氯硅烷合成了全氢聚硅氮烷(phps),将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熔融纺丝,然后在hsicl3气氛中化学气相交联不熔化处理,最后高温裂解得到了si3n4纤维,然而因为先驱体结构不稳定,高温裂解后纤维内部出现大量孔洞,纤维性能较差。

4、domaine等人(j.mater.sci.,1993,28:3059-3068)主要采用me2sicl2与clmehsi-nh-sihmecl为原料,通过wurtz反应制备硅氮烷,然后高温重排得到先驱体聚碳硅氮烷(pcsz),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初生纤维,然后对其进行γ射线或空气不熔化处理以及高温裂解最终得到sicn陶瓷纤维。兰琳(功能材料,2013:2981-2984)将电子束辐射固化聚碳硅烷(pcs)纤维在氨气气氛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然后在氮气气氛中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氮烷,并最终形成si3n4纤维。

5、但上述这些不熔化工艺较复杂,需要时间较多,且对设备要求苛刻、制备成本高昂,甚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cn纤维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sicn(o)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紫外光辐射交联,降低交联时间,提高固化效率。

2、本发明的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sicn(o)纤维,以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包括纺丝、紫外光辐射交联、高温烧成的步骤制备而成。

4、上述sicn(o)纤维中,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指的是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的聚碳硅烷、包括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或者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

5、上述sicn(o)纤维中,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是由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与聚碳硅烷混合制备而成。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与聚碳硅烷的混合方法不作限制,任意能够实现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与聚碳硅烷混合的步骤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作为列举,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与聚碳硅烷的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碳硅烷与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溶于有机溶剂,然后通过蒸馏方法将有机溶剂去除,得到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其中,有机溶剂指的是任意能溶解聚碳硅烷,以及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有机溶剂,比如四氢呋喃等。

6、优选地,所述先驱体中,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与聚碳硅烷的质量比为1:100~100:100。

7、上述sicn(o)纤维中,所述含c=c的(聚)硅氮烷为分子结构中含有c=c以及si-n的硅氮烷或聚硅氮烷;优选地,所述含c=c的(聚)硅氮烷包括但不限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氮烷、2,4,6-三乙烯基-2,4,6-三甲基环三硅氮烷、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乙烯基聚硅氮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上述sicn(o)纤维中,所述含c=c的异氰脲酸脂为分子结构中含有c=c以及n-c=o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地,含c=c的异氰脲酸脂包括但不限于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二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上述sicn(o)纤维中,所述聚碳硅烷为以si-c键构成主链的有机硅聚合物,其分子主链含有ch3sihch2结构单元,室温下呈固态;优选地,所述聚碳硅烷的软化点大于100℃,数均分子量为100~5000。

10、优选地,所述聚碳硅烷包含异质元素;进一步优选,所述异质元素包括铝、钇、镍、铪、锂、铁、钴、镧、锆、钛、铍、镁、钙、钒、硼中的一种或几种。当聚碳硅烷含有异质元素时,以其为原料制备sicn(o)纤维,可以更有效地降低sicn(o)纤维中的氧含量,且赋予sicn(o)纤维某些功能属性,如吸波、电磁屏蔽等。异质元素在聚碳硅烷中的含量不作限制。

11、优选地,所述纺丝为熔融纺丝、干法纺丝或静电纺丝。本发明的先驱体可以采用熔融纺丝、干法纺丝或静电纺丝中的任一一种纺丝方法进行,以获得原纤维。

12、当纺丝为熔融纺丝时,作为列举,所述熔融纺丝的工艺条件包括:将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研磨成粉置于纺丝料筒中,在惰性气氛下加热至100~250℃,在压力作用下(列举为0.01~2mpa),通过喷丝孔喷丝,经纺丝滚筒收集,得到直径在5~20μm的原纤维;

13、当纺丝为静电纺丝时,作为列举,所述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包括:喷丝孔内径为0.5~3mm,纺丝电压为10~20kv,喷丝头与收丝器的距离为5~40cm,纺丝速度为10~50μl/min;

14、当纺丝为干法纺丝时,作为列举,所述干法纺丝的工艺条件包括: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纺丝液于纺丝装置内升至50~150℃,保温0.5~5h,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喷丝孔将其喷出,形成原纤维。

15、静电纺丝和干法纺丝时,将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成纺丝液,再将纺丝液置于纺丝装置内进行纺丝。上述有机溶剂为任意能溶解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的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丙酮、正己烷、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优选地,所述紫外光辐射交联的步骤包括:将纺丝获得的原纤维进行紫外光辐射交联,紫外灯的光强为10-1000mw/cm2,紫外光的波长为185~400nm,辐射时间为1~180min。

17、优选地,所述高温烧成的步骤包括:将紫外光辐射交联后的纤维在惰性气氛下以1~20℃/min升温至1000~1400℃,保温0.5~5h。

18、本文中的惰性气氛包括但不限于氩气气氛、氮气气氛中的一种。

1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20、一种sicn(o)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以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进行纺丝获得原纤维,

22、原纤维进行紫外光辐射交联;

23、将紫外光辐射交联后的纤维进行高温烧成。

24、优选地,所述紫外光辐射交联的条件包括:紫外灯的光强为10-1000mw/cm2,紫外光的波长为185~400nm,辐射时间为1~180min。

25、优选地,所述高温烧成的条件包括:在惰性气氛下以1~20℃/min升温至1000~1400℃,保温0.5~5h。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sicn(o)纤维制备方法:以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纺丝制备出先驱体纤维,再在室温下,经过紫外光辐射交联,使先驱体纤维不熔化,然后将不熔化纤维于惰性气氛进行高温热处理得到sicn(o)纤维。

28、(2)本发明的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原料与紫外光辐射交联工艺的相结合使用,成功实现了表面和截面光滑致密的sicn(o)纤维的制备。

29、(3)本发明以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原料,在紫外光辐射交联下进行不熔化处理,以代替空气不熔化,大大缩短了不熔化时间,使得综合制备成本降低。

30、(4)当包括含c=c的(聚)硅氮烷和/或含c=c的异氰脲酸酯的聚碳硅烷包含异质元素时,以其为原料制备sicn(o)纤维,可以更有效降低sicn(o)纤维中的氧含量,且赋予sicn(o)纤维某些功能属性,如吸波、电磁屏蔽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