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纸机后部烘缸内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等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后部烘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05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造纸机后部烘缸内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等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后部烘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造纸机的后部烘缸内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纸幅首先在一整饰工段中被整饰,在该整饰工段中,纸幅由一整饰装置将其表面施胶或涂布,在此之后,纸幅被烘干。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施本发明方法用以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该后部烘缸设置在整饰装置之后,纸幅由该整饰装置对其进行表面施胶或涂布。
现有技术中,在造纸机的多缸烘干器中,采用双网牵引和/或单网牵引。在双网牵引中,烘缸组具有两个网,其中一个从上方挤压纸幅,另一个从下方挤压纸幅,将其压在加热的缸的表面上。烘缸通常是水平排列的,在烘缸的各排之间,纸幅受到自由的无支撑的牵引,使纸幅易于产生振颤,进而易于损坏,特别是当纸幅仍然是相对较湿,强度较差时,更容易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述的单网牵引,在单网牵引中,每一组烘缸仅包括一个烘干网,在其上支撑纸幅通过整个烘缸组,使烘干网在烘缸上将纸幅挤压在加热缸表面上,而在烘缸组之间的反向缸或辊上保持纸幅在其外侧的弧线。因此,在单网牵引中,烘缸布置在网回路的外侧,而反向缸或辊布置在所述网回路的内侧。
从现有技术中可知,所谓的单网牵引的标准组中,加热的烘缸组设置在上排,而反向缸设置在下排,而这些排通常是水平布置的并且彼此相互平行。另一方面,在单网牵引的反向组中,烘缸通常设置在下排,而反向缸设置在上排。在以下的描述中,当使用术语“标准(烘缸)组”和“反向(烘缸)组”时,表示的是上述类型的单网牵引的多烘缸组。
当纸张被其底表面的单网牵引的标准烘缸组烘干时,如果这样的不对称烘干在向前烘干工段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实现烘干,以便首先纸幅的底表面侧被烘干,当烘干继续进行时,烘干效果还延伸到纸幅的顶表面侧。在这些情形下,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被烘干的纸张通常是卷曲的,并变成凹形的。
从现有技术中可知,纸张的卷曲趋势常常是与纸幅的形成相关联的,特别是在纸页的形成阶段,利用堰板喷嘴和网之间的速度的不同选择及利用其它的运行参数受影响。从现有技术中还可知道,例如对于复写纸,利用在后部烘缸中的烘干的不等面效果,可以调整纸页,使其具有合适的初始的卷曲形式,以便在单面或双面复写之后可以优化纸张的卷曲。对于复写纸,卷曲反应能力即每单位水分含量变化卷曲产生的程度,对于多层结构的纸张具有更大范围的变化,其产生与在纸幅形成的湿端相关联。
在高速造纸机中,特别是在高级纸造纸机中,与本发明相关的最接近的技术是以干燥器工段为基础的,在该工段中,在造纸机长度的主要部分内有单网牵引,考虑到纸张卷曲趋势的控制,实践中还使用一反向组以便在Z方向可以将烘干进行得足够均衡。
现有技术中,针对被涂布的纸张特别是高级纸或类似物的后部烘缸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在烘缸中,首先设置一上烘缸和一下烘缸,在此使用标准的单网牵引的一组之后,烘缸组采用双网牵引。在其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是,考虑到纸张的卷曲趋势,如果将卷曲调整合适,则上下烘缸组的比率就是错误的。从现有技术中可知,在后部烘缸中,由于纸幅的粘附和烘缸上的胶料和糊剂,必须保持第一烘缸组的温度较低。这就是为什么根据所提供的容量需要在造纸机长度的相当大的部分上进行纸幅在或以单网牵引或以双网牵引的烘缸上的加热。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法,该方法能够控制纸幅的卷曲,以便后部烘缸不致于变得更长。
在申请人的FI专利申请No.950434中描述了用于被涂布了的纸张特别是高级纸的整饰的上述类型的烘缸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在所述申请中提出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后部烘缸中更有效地控制纸张的卷曲趋势。
对于现有技术还可以参考申请人的FI专利申请No.931263(与欧洲专利申请No.0620313和美国专利No.5495678相同),在该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优化的装置,该装置将现有技术的应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与冲击干燥组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后部烘缸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特别适合于在不可能或不适合在前方的烘缸中控制纸幅的卷曲的烘缸工段中使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后部烘缸,使其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流动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干燥容量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
从现有技术可知,在涂布工作站或表面施胶装置之后可以使用电子或气体红外线。而且,现有技术中还使用所谓的组合干燥器,其中一红外线热空气进入一被称作气垫纸幅干燥器的装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于节省能源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
本发明的一个特殊的目的是建立用于流动性好、效率高且卷曲控制性能好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的新概念。
为了实现以上所述的和以下将出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在后部烘缸中,纸幅在至少一个利用标准的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中被烘干,同时利用一冲击干燥装置对纸幅进行干燥,该冲击干燥装置与所述烘缸组中的至少一个缸或辊相连。
而且,利用本发明方法的后部烘缸的主要特征为该后部烘缸包括至少一个应用一标准的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并且安装一个冲击干燥装置与所述烘缸组中的至少一个缸或辊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后部烘缸的开始部分,安装一个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组,在这些吸水辊之上,设置有吸取网笼或类似物、反向辊/缸及冲击鼓风罩。这样的装置是有优势的,因为单网牵引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不需要采用牵引绳的引线,而且冲击干燥可以有效地干燥纸幅的涂布面。利用这样的装置,连同其它的装置一道,可以得到纸幅的快速加热,进而使含在纸幅表面内的水分高效率地蒸发。冲击鼓风不会对卷曲产生影响,而且纸幅的卷曲可以在下面的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内通过将上和下烘缸内的蒸汽压力调整到适合的水平来调节。本发明装置能够使后部烘缸的结构更短,而且比红外线烘缸等利用电能的装置更节省能源,因为在冲击干燥中可以利用来自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气体,这是比电能更有利的。与气垫纸幅干燥器相比,本发明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流动性好。而且,在本发明装置中,可以很容易地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并且冲击干燥提供了全幅横向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该装置中应用了冲击干燥来干燥涂层,以与一组合红外线/气垫纸幅干燥器相同的方式,在冲击干燥装置内利用由红外线加热的空气。可以使用热空气作为冲击干燥装置的置换空气,而且还可以直接作为冲击鼓风空气,来替换否则必须加热的空气,或者它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燃烧器的预加热空气,所述的鼓风空气利用该燃烧器来加热。考虑到效率的问题,可以利用红外气体烘缸来提高效率。在这样一装置中,与后部烘缸相关联,在涂布或表面施胶装置之后,在烘缸干燥和冲击干燥装置之前,提供一气体干燥器或红外气体干燥器作为预干燥。该装置具有节省能源和纸幅的牵引性能好的优点。
下面将参照在附图中给出的图形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在后部烘缸的开始部分,提供了一使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反向辊/缸具有一冲击干燥装置,并且该组之后是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后部烘缸,该后部烘缸基本上与图1中所示的相同,在该烘缸中第一个干燥装置是一气垫纸幅干燥器。
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和2中所示出的基本相同,但是在此实施例中,在涂布之后纸幅由一反向鼓风箱来转向。
在图4是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涂布/表面施胶之后,纸幅由一反向鼓风箱来转向,进入一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的烘缸组,其中安装冲击干燥装置与反向辊/缸相连,在此之后是一个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4中所示的大体相同,但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烘缸组内的烘缸由一反向鼓风箱来代替。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烘缸组是一个采用标准的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与反向辊相连安装了冲击干燥装置,在其之后是一个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后部烘缸中的第一组是一个采用单网牵引的标准烘缸组,在该组之后是一采用单网牵引的第二标准烘缸组,在该组内,与一些反向辊相连安装了冲击干燥装置。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中所示的大体相同,但在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之前,后部烘缸内的第一烘缸装置是一气垫纸幅干燥器。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一气垫纸幅干燥器装置之后是一采用单网牵引的标准的烘缸组,在该组之后,设置了一个直径很大的缸,冲击干燥装置与该缸相连,并且在该缸之后是一采用单网牵引的标准的烘缸组。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后部烘缸的第一烘缸组具有一直径很大的反向缸/辊,冲击干燥装置与该缸/辊相连,并且在该缸/辊之后是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后部烘缸中的第一组是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该组之后是一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烘缸组,之后是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冲击干燥装置的喷嘴面。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后部烘缸的开始部分,与第一烘缸相连设置了一个红外干燥器,其热量在冲击干燥中使用,而且在红外干燥器和冲击干燥器之间安装了一个反向鼓风装置。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涂布之后利用一红外干燥器或气体干燥器来干燥纸幅,其热量在冲击干燥中被利用,并且在红外干燥器之后,设置了一个反向鼓风箱,在其之后是一冲击干燥器组。
在图1中,涂布装置以参考数字10来表示,该涂布装置10是一种由申请人以SYM-SIZERTM的名称在市场上出售的涂布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的涂布辊11和12,胶料进给装置与每一个辊相连,以便纸幅W在辊11和12之间的涂布压区从两个面均被涂布。在此之后,纸幅W进入后部烘缸,到达设置在下排RA内的第一烘缸21上,经过该烘缸之后,纸幅W进入其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烘缸组,到达设置在上排RY内的第一反向辊/缸23上,由此纸幅W利用烘干网或一相当的支撑织物26到达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22上,进而到达位于上排RY内的反向辊/缸24上。与位于上排RY内的反向辊或缸23、24相连安装有冲击鼓风装置25,利用该装置朝向纸幅W喷射干燥气体/空气。烘干网26的导向辊以数字27来表示,利用导向辊27A使烘干网26的运行线路产生偏移,以便使其不与要被烘干的经过烘缸21的纸幅W相接触。纸幅W由烘干网26支撑从反向辊/缸24以一全封闭的牵引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到达位于其下排RA内的第一烘缸31上。在该图中,下排RA内的烘缸以参考数字31、32和33来表示,纸幅W分别经过这些缸交替而曲折地到达位于上排RY内的烘缸41、42和43上。下排RA内的缸31、32、33的烘干网34由导向辊35来引导,而上排RY的烘干网44由导向辊45来引导。纸幅W经过导向辊/校准辊46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过程。可提供一刮刀28与烘缸相连。
反向辊/缸最好采用由申请人以“VAC-ROLL”TM的商标出售的吸取网茏,而且其中没有提供内部的吸水箱,有关所述辊的具体结构详见申请人的FI专利No.83680(相同的美国专利Nos.5022163和5172491)。还可以使用由申请人以商标UNO出售的辊或已知的冷缸或热缸代替Vac-Roll吸取网笼。
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中所示的大体相同,相应的部分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出。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在图2中,利用涂布装置10涂布的纸幅W首先通过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该干燥器15作为一个预干燥器设置在第一烘缸21之前。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和2中所示的大体相同,相应的部分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出。在该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在涂布装置10之后,纸幅W经过一反向鼓风装置14进入一作为预干燥器的气垫纸幅干燥器15内,并从该气垫纸幅干燥器15直接到达一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组的上排RY内的第一反向辊/缸23上。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3中所示的实施例大体相同,但在该实施例中,在涂布装置10之后,纸幅W经过一反向鼓风装置14直接到达一采用单网牵引的反向组的上排RY内的第一反向辊/缸23上。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大体相同,但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单网牵引的第一反向烘缸组的下排RA内的烘缸22已由一反向鼓风装置28来代替。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涂布了的纸幅W从涂布装置10经过烘缸21到达一采用单网牵引的标准烘缸组的上排RY内的第一烘缸51上。该烘缸组包括位于上排RY内的两个烘缸51和52及位于下排RA内的两个反向辊或缸53、54。与反向辊/缸相连,设置了一冲击干燥装置55。烘干网以参考数字56表示,导向辊以57表示。在此烘缸组之后,纸幅W以一全封闭的牵引利用烘干网56到达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的上排RY内的第一烘缸41A上。该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与前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双网牵引相类似。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涂布装置10之后是一采用标准的单网牵引的烘缸组,涂布了的纸幅W经过烘缸61和62进入该烘缸组。支撑在烘干网66上的要被干燥的纸幅W曲折地经过位于下排RA内的反向辊/缸65和位于上排RY内的烘缸63到达烘缸64上,由此纸幅W进入下一个采用标准的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以一全封闭的牵引到达所述组的烘干网76上,烘干网76支撑纸幅W曲折地经过位于下排RA内的反向辊/缸75、78及位于上排RY内的烘缸73。与下排RA内的中部反向辊/缸78相连,设置了冲击干燥装置79,用以进一步利用干燥鼓风来烘干纸幅。纸幅W经过烘缸74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过程。在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内,使用了鼓风箱68或类似物,例如由申请人以商标UNO-RUN-BLOW-BOX出售的装置68,可以提高其流动性。当然,这些装置也可以用在其它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中所示的大体相同,但在此实施例中,纸幅W从涂布装置10通过作为预干燥器的气垫纸幅干燥器15,经烘缸61、62进入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烘缸组。
图9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所示的大体相同,但在此实施例中,在涂布装置10之后,涂布了的纸幅W通过气垫纸幅干燥器15,经过缸61、62进入采用单网牵引的第一标准烘缸组,在此之后,纸幅W绕过烘缸81围绕大直径辊80,提供一冲击干燥装置85与该大直径辊相连。大直径辊的直径要比一般的烘缸的直径大20至150%,最好是25至90%。在其后是位于下排内的烘缸82,由此纸幅W经烘缸91进入一采用单网牵引的标准烘缸组,该烘缸组的反向辊/缸以参考数字95表示,烘缸以参考数字93表示。烘干网以96代表,而其导向辊以数字97表示。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涂布装置10之后,纸幅W经烘缸101到达大直径辊100的表面上,设置了一冲击干燥装置105与其相连。大直径辊100之后是一烘缸102以及一反向辊/缸103,在此之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这基本上与上述的例如参照附图1所述的内容相同。与大直径辊100相连,提供了其自身的烘干网106,其导向辊以数字107表示出。利用导向辊107A,使烘干网的运行路线产生偏移,以便使其不与绕过烘缸101的要被烘干的纸幅W相接触。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涂布装置10中涂布过的纸幅W首先经烘缸111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上部网114的运行由导向辊115来引导绕过烘缸112和113,而下部网122绕过导向辊123以及烘缸121。纸幅W从一排RA到另一排RY曲折地流动,在RA和RY之间,纸幅W是自由的无支撑牵引。纸幅W从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进入下一烘缸组,到达位于下排的烘缸131上,此处纸幅W在烘干网136的支撑上运行。在此之后,纸幅运行到上排内的反向辊/缸132上,与其相连,设置了一个冲击干燥装置135。在其后纸幅返回到下排,进而到达位于上排内的烘缸141、142上,并且在该组的最后部,设置了一采用双网牵引的通常的烘缸组,在其内作为下部网136的网与通过冲击干燥器组的网相同,并且上排内的烘缸141、142与导向辊147一起具有一其自身的烘干网循环146。纸幅W经导向辊143进入可能有的进一步的处理过程。
图12A和12B简要示出了冲击干燥装置的喷嘴表面的结构,其中鼓风孔以N2表示,而排空气管以N1表示。排空气管N1的直径大约为50至100mm,最好是75mm,而鼓风孔的直径大约为3至8mm,通常是5mm。纸幅W从喷嘴板的表面运行的距离大约为10至150mm,最好是25mm,并且排气罩的喷嘴室以字母N表示出。烘缸的表面以C表示出。喷嘴板内的鼓风孔的开口区域在纸幅W的面积上大约为1至5%,通常是1.5%。鼓风孔内的空气的速度大约为40至150m/s,最好是100m/s。鼓风出的空气量大约为0.5至2.5m3/s·m2,这些适合于得到排气罩的有效面积。通常使用1至1.5m3/s·m2的空气量。排空气管的开口面积大约为5至15%,通常是10%。除了在该附图中所示的喷嘴表面之外,也可以使用已知的槽式喷嘴结构,流体喷嘴结构,翼型喷嘴结构,或一直吹式喷嘴结构及例如红外干燥器,以及上述的那些中的任一个,交替地在造纸机的横向上作为所谓的组合烘缸。
在图1至11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冲击干燥装置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的装置中的一种,而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已知,在该装置中,烘干空气流朝向要被烘干的纸幅吹送。冲击干燥装置可以在纸幅的运行方向S上或与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成套地设置,在此情形下,如果需要可以对每一套该装置进行单独调节。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涂布装置10之后,纸幅W运行到烘缸151上,与其相连安装了一红外干燥器152。在此之后,要被烘干的纸幅经过反向鼓风箱153到烘缸154上并进而到达一反向辊或一烘缸或类似物155上。设置了一冲击干燥装置156与缸/辊154相连,该装置可以在箭头S156指示的方向上打开以便清洗。如在前面的附图描述中所述,网的牵引是标准的单网牵引。利用涂布装置10,在网的侧面实施涂布,即如图所示,涂布在纸幅表面W的底面上。红外干燥器152的排出的热空气沿通道157通过一鼓风机158,用于在冲击干燥装置156中使用。该红外加热空气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冲击鼓风空气来代替否则需要用加热的空气,或作为燃烧器内的预热空气,在该燃烧器内用于冲击干燥装置的所述鼓风空气被加热,或作为用于冲击干燥装置的置换空气。可以利用枢轴部件171,朝向其底部打开冲击干燥装置156。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涂布装置10在纸幅W的顶表面上实施涂布,而后纸幅W首先由一红外/气体干燥装置161干燥,在其后,利用一反向鼓风箱162使纸幅W转向而纸幅W进入一采用反向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组内,提供了冲击干燥装置167与反向辊/缸163、165相连。来自红外/气体干燥装置161的排出空气被用来作为冲击干燥的干燥空气,排出气体通过通道168并通过鼓风机169进入冲击干燥的空气系统。
以上仅参照一些最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决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形式的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在造纸机的后部烘缸内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纸幅(W)首先在一整饰工段中被整饰,在该整饰工段中,纸幅(W)由一整饰装置(10)将其表面施胶或涂布,在此之后,纸幅(W)被烘干,其特征在于在后部烘缸中,纸幅(W)在至少一个利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中被烘干,同时,利用一个冲击干燥装置(25;55;79;85;105;135;156;167)来干燥纸幅(W),该冲击干燥装置的安装与所述烘缸组中的至少一个缸或辊(23,24;53,54;78;80;100;132;154;163,165)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过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烘缸(21)进入一采用反向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所述烘缸组内,利用一冲击干燥装置(25)及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22)对纸幅(W)进行烘干,其中该冲击干燥装置(25)与位于上排(RY)内的一反向缸或辊(23,24)相连,在此之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整饰装置(10)之后,利用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对纸幅(W)进行预干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反向鼓风装置(14)在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中进行预干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反向鼓风装置(14)进入一采用反向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与位于上排(RY)内的反向缸/辊(23,24)相连的一冲击干燥装置(25)和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22)对纸幅(W)进行干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反向鼓风装置(14)进入一采用反向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与位于上排(RY)内的反向缸/辊(23,24)相连的一冲击干燥装置(25)对纸幅(W)进行干燥,而在下排(RA)内纸幅(W)借助于一反向鼓风装置(28)来转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烘缸(21)进入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纸幅(W)在上排(RY)内利用烘缸(51,52)对其进行干燥,而在下排(RA)内利用一冲击干燥装置(55)进行干燥,其中该冲击干燥装置(55)与反向辊/缸(53,54)相连,在此之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两个烘缸(61,62)进入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设置在上排(RY)内的烘缸(63)对纸幅(W)进行干燥,而后纸幅(W)经一烘缸(64)进入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第二烘缸组,而且在该采用单网牵引的第二烘缸组内,纸幅(W)利用设置在上排(RY)内的烘缸(73)和一与位于下排(RA)内的至少一些反向辊/缸(78)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79)对其进行干燥。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进入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对其进行预烘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两个烘缸(61,62)进入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烘缸组,而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单网牵引的第二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设置在上排(RY)内的大直径烘缸(80)和与所述烘缸(80)相连的一冲击干燥装置(85)对纸幅(W)进行干燥,在此之后,纸幅(W)在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第三烘缸组内进行干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气垫纸幅干燥器对纸幅(W)进行预烘干。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101)进入到一位于上排(RY)内的大直径反向辊/缸(100)上,纸幅(W)利用一与该辊/缸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105)对其进行干燥,在此之后,纸幅(W)传到一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102)上,而后经一反向辊或缸(103)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经一烘缸(111)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而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位于下排(RA)内的烘缸(131,132)和一与位于上排(RY)内的一反向辊/缸(132)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135)对纸幅(W)进行干燥,在此之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纸幅(W)利用一红外干燥器(152;161)对其进行预烘干,而后纸幅(W)进入一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利用一与一辊或缸(154;163,165)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156;167)对纸幅(W)进行干燥,并且在该方法中,来自红外干燥器(152;161)的排出空气被用来在冲击干燥装置(156;167)中使用。
15.如前述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纸幅(W)以一全封闭的牵引从一个烘缸组进入到另一个烘缸组。
16.一种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烘干一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该后部烘缸设置在整饰装置(10)之后,通过该整饰装置(10)纸幅(W)进行表面施胶或涂布,其特征在于该后部烘缸包括至少一个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并且安装一与所述烘缸组内的至少一个缸或辊(23,24;53,54;78;80;100;132;154;163,165)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25;55;79;85;105;135;156;167)。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在整饰装置(10)之后包括一采用反向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在该烘缸组内,有一冲击干燥装置(25)与位于上排(RY)内的一反向缸或辊(23,24)相连,并且该后部烘缸还包括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该烘缸组设置在所述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之后。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部烘缸内的预干燥器是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设置了一个反向鼓风装置(14)。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一反向鼓风装置(28)设置在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的下排(RA)内。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在整饰装置(10)之后,设置了一采用标准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安装了一冲击干燥装置(55)与所述烘缸组的下排(RA)内的反向辊/缸(53,54)相连,并且所述烘缸组之后是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烘缸组。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包括两个采用单网牵引的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之后的烘缸组,安装了一冲击干燥装置(79)与所述单网牵引烘缸组中的一个的下排(RA)内的至少一些反向辊/缸相连。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包括一气垫纸幅干燥器(15)。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包括一烘缸组,在该组内有一大直径缸或辊(80;100)和一冲击干燥装置(85),该冲击干燥装置(85)与所述缸或辊相连。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包括一采用双网牵引的第一烘缸组和一采用单网牵引的下一烘缸组,在后面的烘缸组内,安装了一冲击干燥装置(135)与位于上排(RY)内的一反向辊/缸(132)相连。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烘缸包括一红外干燥器(152;161)、一冲击干燥装置(156;167)、一通道(157;168)和一鼓风机(158,169),用于将来自红外干燥器的排出空气在冲击干燥装置(156;167)中使用。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烘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部烘缸的各烘缸组之间形成了纸幅(W)的一全封闭的牵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造纸机的后部烘缸内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纸幅(W)首先在整饰工段被整饰,在该整饰工段内,由整饰装置(10)将纸幅(W)进行表面施胶或涂布,在此之后,纸幅(W)被烘干。在后部烘缸内,纸幅(W)在至少一个利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内被烘干,同时,纸幅(W)还利用一个与所述烘缸组内的至少一个缸或辊(23,24)相连的冲击干燥装置(25)对其进行干燥。而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施该方法以烘干表面处理过的纸幅或类似物的造纸机的后部烘缸,该后部烘缸设置在整饰装置(10)之后,利用该整饰装置(10)将纸幅(W)进行表面施胶或涂布。该后部烘缸包括至少一个采用单网牵引的烘缸组,并且安装了一冲击干燥装置(25)与所述烘缸组内的至少一个烘缸或辊(23,24)相连。
文档编号D21F5/00GK1231007SQ97198086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0日
发明者佩斯·阿霍恩, 尤哈·凯霍沃塔 申请人:韦尔梅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