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05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连续状的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特别是涉及配备有伴随着打开盖体的操作使印字压板从靠近打印头的对向位置退避的机构的打印机。
此外,本发明涉及在连续状的纸张上以及单张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特别是涉及备有使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的纸张分支的分歧体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内部配备有容纳作为连续状纸张的一种的卷筒纸的容纳部、将卷筒纸从该容纳部中拉出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是公知的。这种打印机配备有由盖体开闭的开口部,经过该开口部进行卷筒纸的更换及打印机内部的维修。在更换卷筒纸时,由于在利用手动从容纳部拉出卷筒纸的同时,有必要把所拉出的卷筒纸沿规定的纸张传送路径进行设置,一般将形成纸张传送路径一侧的印字压板及传送辊设置在开闭容纳部的开口的盖体侧。即,为了更换纸张打开盖体时,由于印字压板及传送辊一起退避,让开纸张传送路径,所以很容易使卷筒纸与纸张传送路径相一致。
此外,近年来,利用一个打印头在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已经普及。这种打印机可以打印收据,帐单,票据,赠卷等各种纸件,在超市及其他商店广泛使用。这里,优选地,将连续状地纸张和单张地纸张一起引导到共同的打印位置,打印后从各自的排纸口排出,因此,要求在打印头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设置将连续状的纸张及单张的纸张分开的分歧体。
但是,在前述印字压板的退避移动方向没有足够的空间的打印机中,不能使印字压板与盖体一起退避,例如,在可以于连续状的纸张及单张的纸张上进行打印的前述打印机中,分歧体阻碍印字压板的退避移动。或者,该分歧体有干扰盖体的开闭动作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妨碍盖体的顺滑的开闭动作,而且还有破坏分歧体和盖体侧的构件的可能性。
因此,如特开2000-118064号公报所述,提出了通过使前述印字压板伴随着盖体的打开操作从靠近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后退,且附加伴随着盖体的关闭操作使前述印字压板向靠近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前进的动作,一面避免排纸分歧体等与打印机内部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一面使印字压板与盖体一起退避的方案,但在上述公报中,由于为了使印字压板从靠近打印头的对向位置后退,需要采用大尺寸的滑动机构,所以存在以下的问题。
(1)滑动机构的滑动阻力有可能妨碍盖体的顺滑的开闭。
(2)由于内装大尺寸的滑动机构会导致打印机的大型化。
(3)为了使滑动机构从卷筒纸容纳部的上方退避,必须将盖体向外侧打开很大,在打印机的周围需要很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在进行盖体的打开操作时可以避免与打印机内部构件的干扰,同时,虽然是使印字压板及传送辊退避,也不会导致妨碍盖体的顺滑的开闭以及打印机的大型化,不必确保打印机周围有大的空间,而且,对可动印字压板进行正确的定位,可以防止打印不佳及传送不良。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虽然在打印头的下游位置处配备有将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纸张分开用的分歧体,但在进行盖体的打开操作时,通过使前述分歧体自动地退避到不妨碍盖体的开闭的位置处,在可以顺滑地进行盖体地打开动作的同时,可以防止分歧体等的破损,而且,通过随着盖体打开操作钮的直线性操作进行盖体的解除锁定及分歧体的退避,可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结构为,它配备有具有容纳连续状纸张的容纳部的壳体;开闭前述容纳部开口的盖体;在从前述容纳部拉出的前述连续状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前述盖体上、在靠近前述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处对前述连续状纸张的背面进行导向的可动印字压板;伴随着前述盖体的开闭与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固定端侧卡合、使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导向构件;其中,前述可动印字压板伴随着打开前述盖体的操作从前述靠近且对向的位置后退,并且伴随着关闭前述盖体的操作向前述靠近且对向的位置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盖体的打开操作时,在避免与打印机内部构件的干扰的同时,使可动印字压板与盖体一起退避,虽然使用滑动机构使印字压板前进和后退,但不会妨碍盖体的顺滑的开闭,也不会导致打印机的大型化,而且,也不需要在打印机周围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还配备有设置在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一侧上的第一可动传送辊,用于在该第一可动传送辊与设在前述壳体侧的第一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盖体的关闭操作时,很容易使连续状纸张进入纸张传送路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还配备有设置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固定端一侧上的第二可动传送辊,用于在它和设在前述壳体侧的第二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传送辊进行纸张的传送,可以防止连续状纸张的传送不良,而且在进行盖体的关闭操作时,通过用第一及第二可动传送辊压紧连续状纸张,给予连续状纸张适当的张力,可以防止因连续状纸张的松弛造成的打印不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在进行关闭前述盖体的操作时,在前述第二可动传送辊在前述打印头的下游侧与前述第二固定传送辊接触后,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在前述打印头上游侧与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盖体的关闭操作时,由于第一和第二可动传送辊错开一定的时间压紧连续状纸张,所以,既可避免向连续状纸张上作用过大的力,又可以避免由两个可动传送辊原封不动地压紧到处于松弛状态下的连续状纸张上等不适当之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还配备有设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一侧、在进行前述盖体的关闭操作时对前述可动印字压板进行定位导向的定位导向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可动印字压板进行正确地定位并防止打印不良及传送不佳。
此外,优选地,前述导向构件在前述盖体的全闭位置附近使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转动基本上停止,使前述定位导向部卡合到前述壳体一侧上的固定导向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定位导向部可靠地卡合到固定导向部上,对可动印字压板进行正确地定位。
此外,前述定位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优选地为基本上垂直于前述可动印字压板避开前述打印头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定位导向部可靠地限制可动印字压板的退避,可以防止因可动印字压板的退避造成的打印不良。
此外,优选地,前述定位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及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切线方向基本上垂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可动传送辊相对于第一固定传送辊正确地定位,可防止因两个传送辊的位置偏离造成的传送不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配备有设置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一侧上的第一可动传送辊,在该第一可动传送辊与设置在前述壳体一侧的第一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同时,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传送辊的支承轴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比通过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旋转中心及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更靠近前述打印头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第一固定传送辊及第一可动传送辊将可动印字压板压紧到打印头一侧,同时,可以进行可动印字压板的定位,借此,与设置专用的印字压板压紧构件和印字压板定位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且简化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还配备有伴随着前述盖体的开闭允许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超越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通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减轻第一可动传送辊超越第一固定传送辊时的负荷,从而可以防止超越时造成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并且可以避免对盖体的顺滑的开闭造成妨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前述打印头可以在前述连续状纸张和单张的纸张上进行打印,并还配备有设置在前述壳体一侧上的前述打印头的下游位置处的、将前述连续状纸张和单张纸张分开来的分歧体,所述分歧体可以退避到不妨碍前述盖体开闭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打印头的下游位置处配备有使连续状的纸张和单张的纸张分开的分歧体,但在盖体的开闭操作时,通过使分歧体自动地退避到不妨碍盖体开闭的位置处,能够可靠地避免分歧体与可动印字压板的相互干扰,在能够顺滑地进行盖体的开闭动作,同时可以防止分歧体等的破损。
此外,优选地,前述导向构件配置在前述分歧体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导向构件配置在作为可动印字压板的干扰回避对象的分歧体附近,不仅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可动印字压板,而且在更换连续状纸张时,可以避免导向构件所造成的妨碍。
此外,优选地,前述第二固定传送辊设置在前述分歧体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打印头的下游侧传送连续状纸张,不仅可以防止连续状纸张的松弛等,可靠地在分支部进行纸张的传送,而且由于把分歧体兼作第二固定传送辊的支承构件,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简化结构。
此外,优选地,前述分歧体可相对于前述连续状纸张的传送路径或者相对于第二可动传送辊沿进退方向自由旋转地构成,同时,借助压簧向前进方向依附。在这种情况下,在与可动印字压板接触时,不仅可以使分歧体顺滑地进行退避动作,而且可以利用压簧的加载力可靠地将纸张压紧。
此外,优选地,前述分歧体配备有切断前述连续状纸张用的固定刀具。在这种情况下,将分歧体兼作固定刀具的支承构件,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简化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优选地还配备有设置在前述壳体一侧、沿直线方向操作的盖体打开操作钮;以及把前述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盖体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随着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允许前述盖体进行打开动作的同时,使前述分歧体向退避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随着盖体打开操作钮的直线操作进行盖体的锁定解除及分歧体的退避,可以提高进行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前述盖体锁定机构优选地配备有设在前述壳体一侧上的锁销;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前述盖体一侧、可相对于前述锁销卡止和脱离的锁杆;以及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前述壳体一侧上的锁定解除杆所述锁定解除杆随着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使前述锁定解除杆动作的同时,使前述分歧体向退避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直线式地操作盖体打开钮,但通过中间经由旋转式的锁定解除杆使锁杆及分歧体动作,可以减轻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力,进一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优选地,前述锁定解除杆配备有连接到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上的第一杆部;连接到前述锁杆及前述分歧体上的第二杆部;将前述第一及第二杆部成一整体地连接起来地连接部;前述第一及第二杆部分别旋转地被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在提高锁定解除杆强度的同时,可使锁定解除杆顺滑地动作,进一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优选地,可自由旋转地支承锁定解除杆的锁定解除杆支承部配备有允许在通常旋转范围之外从前述锁定解除杆的横向方向安装的旋转支承部,以及在通常旋转范围内限制前述锁定解除杆的横向移动的阻挡部,进而,借助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限制前述锁定解除杆向通常旋转范围之外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需专门的构件来限制锁定解除杆的横向移动,所以,不仅减少部件的数目,缩短组装工时,而且简化结构。
此外,优选地,前述第一或第二杆部具有连接到旋转支点孔上的切口部,另一方面,前述旋转支承部配备有可以与前述切口部嵌合的窄幅部,以及从该窄幅部沿横向方向突出设置的、在前述切口部嵌合到前述窄幅部的状态下可以与前述旋转支点孔嵌合的旋转支点轴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在锁定解除杆上形成切口部,另一方面,在旋转支承部上形成窄幅部这样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把锁定解除杆安装到旋转支承部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进行盖体打开操作时,可避免与打印机内部构件的干扰,使印字压板及传送辊退避,不会妨碍盖体的顺滑的开闭,也不会导致打印机的大型化,而且可以将可动印字压板正确地定位,防止打印不良及传送不佳。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打印头的下游位置处配备有将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纸张分开的分歧体,在盖体进行打开操作时,通过使前述分歧体自动地退避到不妨碍盖体开闭的位置,在可使盖体顺滑地进行打开动作的同时,可以防止分歧体的破损等,而且随着盖体打开操作钮的直线式操作,通过进行盖体的解除锁定并使分歧体退避,可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图1是表示打印机的盖体关闭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盖体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打印单元的盖体关闭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打印单元的盖体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打印单元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表示盖体全开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盖体半开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卡合杆与导向构件接触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可动印字压板沿离开盖体的方向开始转动的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盖体即将到达全闭位置之前的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盖体全闭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12是分歧体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盖体锁定机构的打印单元的总体透视图。
图14是从上侧观察盖体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15是从下侧观察盖体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16是表示盖体全闭状态的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盖体打开操作钮刚刚操作之后的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盖体开始打开动作的状态的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9(A)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旋转支点部位的侧视图,(B)是表示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的转动支承部的平面图,(C)是其正视图,(D)是其侧视图。
图20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安装步骤的图示。
图21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安装步骤的图示。
图22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安装步骤的图示。
图23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安装步骤的图示。
图24是表示切割机构的透视图。
图25是表示切割机构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第一传送辊对配置的简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打印机的总体结构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打印机的盖体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盖体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打印单元的盖体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单打印单元的盖体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打印单元的侧视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打印机10由罩(壳体结构构件)12覆盖打印单元11构成。打印机10具有容纳卷筒纸(连续状纸张)P1的卷筒纸容纳部13以及将单张纸(单张片)P2插入的单张纸插入口14,为了使从卷筒纸容纳部13拉出的卷筒纸P1和从单张纸插入口14插入的单张纸P2通过公用的打印位置15进行传送,构成卷筒纸传送路径和单张纸传送路径。在打印位置15处,将打印头16与可动印字压板17以靠近并对向的状态配置(在接近的状态下对向配置),在其下游侧设置将卷筒纸P1与单张纸P2的排纸路径分开来的分歧体18。打印头16例如是喷墨式打印头,被装载到沿纸张传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座(图中未示出)上,在用可动印字压板17压紧背面的卷筒纸P1或单张纸P2的表面上进行点阵打印。从卷筒纸容纳部13被拉出的卷筒纸P1通过第一固定传送辊19(驱动侧)与第一可动传送辊20(从动侧)之间到达打印位置15,进而在分歧体18的后侧通过第二固定传送辊21(从动侧)与第二可动传送辊22(驱动侧)之间以及后面所述的切割机构48,从卷筒纸排出口23排出。另一方面,从单张纸插入口14插入的单张纸P2通过单张纸传送辊对24的后侧到达打印位置15,进而通过分歧体18的前侧从单张纸排出口25排出。
在卷筒纸容纳部13的上方形成开口部26(参照图6),通过开口部26进行卷筒纸P1的更换等。开口部26利用可上下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单元框架(壳体结构构件)27后部的盖体28进行开闭。盖体28以嵌合到构成单元框架27的侧框架46的转动支点孔(图中未示出)上的筒轴状的内缘翻边部28a作为支点可上下自由转动地被支承。盖体28的开闭,当盖体28达到关闭位置时,通过可前后自由转动地设置在盖体28一侧的左右一对锁杆29卡合到设置在单元框架27一侧的锁销30上被自动地锁定,并且,锁杆29对盖体28的锁定随着后面所述的盖体打开操作钮31的操作被解除。
2.印字压板的结构前述可动印字压板17中间经由印字压板支轴32可前后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盖体28的前端部上。在可动印字压板17的自由端上,中间经由辊支轴33设置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20,在固定端一侧,中间经由印字压板支轴32设置前述第二可动传送辊22。作为驱动辊的第二可动传送辊22,当盖体28处于全闭状态时,中间经由设置在可动印字压板17的一个侧部的齿轮传动机构34连动地连接到传送马达(图中未示出)上,利用该传送马达的动力驱动旋转。进而,可动印字压板17借助架设在该可动印字压板17的侧面与盖体28的内侧面上的后退用弹性件60(参照图15)向盖体28的下面侧加载,当盖体28处于打开状态时,利用后退用弹性件60的加载力保持可动印字压板17贴在盖体28的下表面上的姿势。
3.印字压板体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单元框架27一侧,在分歧体18的上方附近设置伴随着盖体28的开闭使可动印字压板17转动的导向构件35。导向构件35卡合到突出地设置在可动印字压板17的固定端一侧上的左右一对卡合杆36上,使可动印字压板17转动。下面根据图6~图11说明可动印字压板17的基本动作。
图6是表示盖体全开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当盖体28处于全部打开的状态时,借助后退用弹性件62的加载力将可动印字压板17保持在位于盖体28的下面的姿势,卷筒纸容纳部13的上方被很宽地敞开。并且,通过可动印字压板17,第一可动传送辊20及第二可动传送辊22与盖体28一起退避,卷筒纸传送路径的一侧敞开。在这种状态下,在进行收存卷筒纸P1的同时,把卷筒纸P1从卷筒纸容纳部13中拉出并使之进入卷筒纸传送路径。
图7是表示盖体半开状态的打印单元侧视图,图8是表示卡合杆碰到导向构件的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可动印字压板开始沿离开盖体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盖体即将到达全闭位置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当收存卷筒纸P1之后,对盖体28进行关闭操作时,可动印字压板17的卡合杆36卡合到导向构件35上。进而,当把盖体28压紧到关闭一侧时,利用导向构件35限制其向下运动的卡合杆36,相对于盖体28沿后退方向相对运动,与此相伴随地,可动印字压板17克服后退用弹性件60的加载力反向地向前进方向相对转动。借此,可动印字压板17与盖体28一起一面向下运动一面向前进方向转动,进入分歧体18下侧空间。
图11是表示盖体全闭状态的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当借助锁杆29将盖体28进行关闭操作达到自动锁定位置(全闭位置)时,可动印字压板17达到靠近打印头16并与之对向的位置的同时,第一可动传送辊20及第二可动传送辊22将卷筒纸P1分别推压到第一固定传送辊19及第二固定传送辊21上,打印机10成为可打印状态。
另一方面,当盖体28为全闭状态下操作盖体打开钮13时,可以进行盖体28的打开操作。当打开盖体28时,卡合杆36借助与关闭操作时相反的作用向前进方向相对转动,与此相伴,可动印字压板17一面接受后退用弹性件60的加载力一面向相反的后退方向相对转动。借此,可动印字压板17一面和盖体28一起向上运动一面向后退方向转动,从分歧体18的下侧空间退避。
并且,如上所述,在进行关闭盖体28的操作时,首先,第二可动传送辊22在打印头16下游侧与第二固定传送辊21接触后,第一可动传送辊20在打印头16的上游侧与第一固定传送辊19接触。借此,可以给予沿卷筒纸传送路径拉出的卷筒纸P1适当的张力,而且,通过第一及第二可动传送辊20,22错开一定的时间推压卷筒纸P1,可以防止向卷筒纸P1上作用过分的力,同时也防止两个可动传送辊20,22原封不动地推压松弛状态的卷筒纸P1。
4.印字压板的定位结构可动印字压板17在自由端侧的左右两侧还配备有定位导向部37。定位导向部37下方形成开口的导向槽37a(参照图6),通过与设在单元框架27一侧上的固定导向销(固定导向部)38卡合,将可动印字压板17定位在与打印头16靠近对向的位置处。即,如图10所示,当进行关闭操作使盖体28到达即将全闭的位置时,导向构件35使可动印字压板17处于转动基本上停止的状态,在允许稍微自由转动的状态下,使可动印字压板17沿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下降。这时,形成于定位导向部37下部的倾斜导向面37b(参照图6)与固定导向销38接触的同时,导向槽37a以与固定导向销38卡合的方式将可动印字压板17定位导向。借此,把可动印字压板17正确地定位在靠近并对向于打印头16的位置处。即,在可动印字压板17的与打印头16对向的、推压打印用纸的印字压板面,和打印头16上形成了喷出油墨的油墨喷嘴的喷嘴形成面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此外,上述导向槽37a的导向方向(卡合方向)相对于可动印字压板17从打印头16避开的方向基本上垂直,而且相对于第一可动传送辊20与第一固定传送辊19的切线方向基本上正交。因此,不但可以用定位导向部37可靠地限制可动印字压板17的规避,而且可以将第一可动传送辊20相对于第一固定传送辊19正确地进行定位。
5.分歧体的结构图12是分歧体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分歧体18由形成单张纸传送路径的分支板39,设在该分支板39的背面的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前述第二固定传送21的支承构件40,设在该支承构件40上、切断卷筒纸P1的排出部分用的固定刀具41构成。这样构成的分歧体18中间经由分歧体支承轴24可前后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单元框架27上,借助设于分歧体支承轴42的左右两个端部上的压簧43向可动印字压板17一侧(第二可动传送辊22一侧)依附。即,分歧体18以可退避到不妨碍盖体28的开闭动作的位置。而且在盖体28关闭的状态借助压簧43的加载力将第二固定传送辊21压接到第二可动传送辊22上,能够可靠地进行纸的传送。此外,压簧43的一端侧卡合到单元框架27一侧的槽部,另一端侧卡合到支承构件40的凸出部40a上。
6.切割机构图24是表示切割机构的透视图,图25是表示切割机构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切割机构48配备有在分歧体18上向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刀具41;在盖体28的前端侧向左右方向设置的导向轴49;可沿该导向轴49左右移动的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从该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的前端向下方突出的旋转轴51;成一整体地设置在该旋转轴51的下端部上的旋转式可动刀具52;以及使前述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的凸轮轴53。凸轮轴53向左右方向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盖体28的前端侧,在其外周部形成凸轮槽53a。该凸轮槽53a为包括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螺旋部以及将它们的两端彼此连接的连接槽部的环状槽,并卡合有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上的从动构件54。借此,随着凸轮轴53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及可动刀具52沿着固定刀具41往复运动。中间经由设在凸轮轴53的左端部上的凸轮轴齿轮57传动传送马达的动力。
如图25所示,在旋转轴51与卷筒纸传送路径之间,设置指向左右方向的纸导向件55。纸导向件55是卷筒纸P1的排出导向件,在其背面成一整体地形成指向左右方向的固定齿条55a。固定齿条55a与成一整体地设置在旋转轴51上的可动刀具旋转用齿 56啮合,伴随着可动刀具支承构件50的移动,使可动刀具52沿最佳方向(可动刀具52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向固定刀具41旋转的方向)旋转。借此,在固定齿条55a与可动旋转用齿轮56之间不必设置中间齿轮就可以使可动刀具52沿最佳方向旋转。此外,在侧面视图中,旋转轴51以其下侧(可动刀具52一侧)靠近卷筒纸传送路径、另一方面,其上侧(可动刀具旋转用齿轮56一侧)远离卷筒纸传送路径的方式相对于卷筒纸传送路径倾斜地设置。借此,可以缩小可动刀具52的直径,同时可以在卷筒纸传送路径与可动刀具旋转用齿轮56之间确保固定齿条55a(纸导向件55)的配置空间。
7.盖体的锁定机构图13是表示盖体锁定机构的打印单元的总体透视图,图14是从上侧观察时看到的盖体锁定机构的透视图,图15是从下侧观察时看到的盖体锁定机构的透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盖体锁定机构44由以下部分构成设在盖体28一侧上的前述锁杆29;设在单元框架27一侧上的前述锁销30;随着盖体打开操作钮31的操作使锁杆29向锁定解除侧动作的锁定解除杆45。锁杆29具有可卡合在锁销30上的钩部29a,以及自动地卡合在锁销30上用的倾斜导向部29b,以左右分开的形状配置在盖体28的前端侧。左右一对锁杆29,其基端部中间经过管状的连接构件29c连接成一整体,并且借助嵌入到连接构件29c内的杆支承轴29d被前后自由转动地支承,进而,借助复位弹簧29e向锁销卡合方向依附。锁销30突出地设置在侧框架46的内侧部,通过与锁杆29卡合,把盖体28保持在关闭的位置。
锁定解除杆45具有连接到盖体打开操作钮31上的第一杆部45a,连接到锁杆29及分歧体18上的第二杆部45b,将两个杆部45a,45b的上端部一体连接的连接部45c,从正面观察时形成大致的字形。第一杆部45a具有卡合到盖体打开操作钮31上的钮卡合部45d(参照图16),嵌合到后面描述的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47的转动支承部47a上的转动支点孔45e,以该转动转动孔45e为支点可自由转动地支承该第一杆部45a。第二杆部45b具有与右侧锁杆29的卡合片29f卡合的锁杆卡合部45f,与分歧体18的凸出部40a卡合的分歧体卡合部45g,以及嵌入到侧框架46的转动支点孔(图中未示出)内的筒状的内缘翻边部45h,以该内缘翻边部45h作为支点可前后自由转动地支承第二杆部45b。此外,盖体打开操作钮31相对于单元框架27可沿直线方向自由滑动地安装,在本实施形式中,沿直线向下方进行推压操作。
图16是表示盖体全闭状态的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当盖体28处于全闭状态时,锁杆29卡合到锁销30上,把盖体28保持在关闭位置。此外,分歧体18借助压簧43的加载力将第二固定传送辊21压接到第二可动传送辊22上。
8.盖体的锁定解除动作及分歧体的退避动作图17是表示盖体打开操作钮刚刚操作之后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盖体开始打开动作的状态的盖体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当盖体28处于全闭状态时,如果沿直线推压操作盖体打开操作钮31,锁定解除杆45受到该操作力的作用向前方旋转。当锁定解除杆45向前方转动时,第二杆部45b的锁杆卡合部45f将右侧的锁杆29的卡合片29f推向前方,与此相应地,锁杆29向锁定解除侧动作,允许盖体28进行打开的动作。并且,与此同时,第二杆部45b的分歧体卡合部45g将分歧体18的凸出部40a推向前方。借此,分歧体18自动地退避到不妨碍盖体28开闭的位置处,可以顺滑地进行盖体28的打开动作。
图19(A)是表示锁定解除杆的转动支点的部位的侧视图,(B)是表示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的转动支承部的平面图,(C)是其正视图,(D)是其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锁定解除杆45的第一杆部45a上形成与转动支点孔45e连接的其下方敞开的切口部45i。另一方面,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47由树脂构成,在其右上部成一整体地配备有旋转支承部47a。在转动支承部47a上,形成锁定解除杆45的切口部45i可从上方嵌合的板状的窄幅部47b;从该窄幅部47b向右侧突出设置的、在切口部45i嵌合到窄幅部47b上的状态下允许与转动支点孔45e嵌合的转动支点轴部47c,借助该转动支点轴部47c转动支承锁定解除杆45的第一杆部45a。
9.锁定解除杆的安装结构下面根据图20~图23说明锁定解除杆的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首先,令锁定解除杆45取前倾姿势(通常转动范围之外),使第一杆部45a的切口部45i从上方嵌合到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47的窄幅部47b上(图20的①)。然后,使锁定解除杆45向右侧滑动,将第一杆部45a的转动支点孔45e嵌合到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47的转动支点轴部47c上,同时,使第二杆部45b的内缘翻边部45h嵌合到侧框架46的转动支点孔内(图20的②)。其次,使锁定解除杆45一直旋转到通常转动范围内,使形成于锁定解除杆45的左端部的卡合突起45j卡合到形成于侧框架46上的阻挡部46a上(图22的③)。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杆部45b从左侧与侧框架46接触,并且,通过卡合突起45j从右侧卡合到阻挡部46a上,限制锁定解除杆45的左右移动。其次,把盖体打开操作钮31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安装到单元框架27上(图23的④)。借此,利用盖体打开操作钮31限制锁定解除杆45向通常转动范围之外的转动。
10.印字压板体定位机构的其它实施形式下面说明有关可动印字压板17的定位结构的其它实施形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形式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26是表示第一传送辊对的配置的简略侧视图。在该图所示的本实施形式中,不设置位于打印头16的下流侧的第二传送辊对21,22,卷筒纸P1由位于打印头16的上游侧的第一传送辊对19,20传送。第一可动传送辊20的辊支承轴33在侧视图中,配置在比起通过可动印字压板17的旋转中心(印字压板支承轴32)与第一固定传送辊19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更靠近打印头16的部位处。换句话说,通过第一传送辊对19,20的切点的辊的切线B向打印头16一侧倾斜,借此,限制第一可动传送辊20向后退方向的逃避,与此同时,可以把前进方向的推压力作用到第一可动传送辊20上。并且,利用第一传送辊对19,20将可动印字压板17定位,可以与打印头16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在把辊支承轴33配置在上述位置的情况下,在盖体18关闭时,要求将第一固定传送辊19跨越在第一可动传送辊20上。因此,辊支承轴33中间经过长孔17a(通融机构)可上下自由运动地支承在可动印字压板17上地同时,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弹簧向下方加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式,打印机10配备有具有容纳卷筒纸P1的卷筒纸容纳部13的壳体(罩12,单元框架27等);开闭卷筒纸容纳部13的开口部的盖体28;在从卷筒纸容纳部13中拉出的卷筒纸P1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16;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盖体28上、在靠近打印头16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对卷筒纸P1的背面进行导向的可动印字压板17;伴随着盖体28的开闭、与可动印字压板17的卡合杆36卡合、使可动印字压板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导向构件35;其中,所述导向构件35伴随着盖体28的打开操作使可动印字压板17从靠近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后退,并且随着盖体28的关闭操作使可动印字压板17向靠近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前进。借此,在盖体28进行打开操作时,可以避免与打印机内部构件的干扰,使可动印字压板17与盖体28一起退避,虽然利用滑动机构使印字压板进退,但不会导致对盖体的顺滑的开闭造成妨碍,不会导致打印机的大型化,而且,在打印机周围也无需很大的空间。
此外,由于还配备有设置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17的自由端一侧、与设于打印机内部的第一固定传送辊19之间传送卷筒纸P1的第一可动传送辊20,所以在盖体28的的关闭操作时,可以很容易地使卷筒纸P1进入纸张传送路径。
此外,由于还配备有设于可动印字压板17的固定端一侧、与设于打印机内部的第二传送辊21之间传送卷筒纸P1地第二可动传送辊22,所以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传送辊对进行纸张的传送,可以防止卷筒纸P1的传送不良,而且在对盖体28进行关闭操作时,通过用第一和第二可动传送辊20,22推压卷筒纸P1,给予卷筒纸P1以适当的张力,可以防止因卷筒纸P1的松弛引起的打印不良。
此外,在进行关闭盖体28的操作时,第二可动传送辊22在打印头16的下游侧与第二固定传送辊21接触后,第一可动传送辊20在打印头16的上游侧与第一传送辊19接触,所以可以避免在卷筒纸P1上作用过分的力,也可以避免两可动传送辊20、22将松弛的卷筒纸P1原封不动地进行推压等不当之处。
同时,由于还配备有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17地自由端一侧、在盖体28进行关闭操作时对可动印字压板17进行定位导向的定位导向部37,所以可对可动印字压板17进行正确地定位,防止打印及传送不良。
此外,前述导向构件35在盖体28的全闭位置附近基本上使可动印字压板17的旋转停止,并使定位导向部37与打印机内部的固定导向销38相卡合,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定位导向部37卡合到固定导向销38上,可将可动印字压板17进行正确地定位。
此外,由于定位导向部37的导向方向相对于可动印字压板17从打印头16规避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从而可以用定位导向部可靠地限制可动印字压板17的规避,可以防止因可动印字压板17的规避引起的打印不良。
此外,由于定位导向部37的导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可动传送辊20与第一固定传送辊19的切线方向基本上垂直,从而可对第一可动传送辊20和第一固定传送辊19正确定位,可以防止因两个传送辊19,20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传送不良。
此外,配备有设在可动印字压板17的自由端一侧、与设在打印机内部侧的第一固定传送辊19之间传送卷筒纸P1的第一可动传送辊20,第一可动传送辊的支承轴33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比通过印字压板17的旋转中心和第一固定传送辊19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A更靠近打印头处,所以在可以利用第一固定传送辊19及第一可动传送辊20把可动印字压板17推压到打印头16一侧的同时,可以对可动印字压板17进行定位,借此,与设置专门的印字压板按压构件及印字压板定位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结构。
此外,由于还配备有伴随着盖体28的开闭,允许第一可动传送辊20超越第一固定传送辊19的长孔17a,所以,可以减轻第一可动传送辊20超越第一固定传送辊19时的负荷,从而可以避免超越时构件的变形及破损,并避免对盖体28顺滑的开闭的阻碍。
此外,前述打印头16可以在卷筒纸P1及单张纸P2上进行打印,并配备有设在壳体一侧的打印头16的下游位置上,将卷筒纸P1与单张纸P2分开的分歧体18,该分歧体18可以退避到不妨碍盖体28的开闭的位置处。即,在打印头16的下游位置处配备有将卷筒纸P1与单张纸P2分开的分歧体18,在盖体28进行开闭动作时,通过使分歧体18自动地退避到不妨碍盖体28开闭的位置处,可靠地避免分歧体18与可动印字压板17的干扰,在可以顺滑地进行盖体28的打开动作的同时,可以防止分歧体18的破损等。
此外,前述导向构件35配置在分歧体18附近。即,通过把导向构件35配置在作为可动印字压板17的干扰对象物的分歧体18的附近,不仅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可动印字压板17,而且可以在更换卷筒纸P1时避免导向构件35造成的妨碍。
此外,由于前述第二传送辊22设置在分歧体18上,所以,通过在打印头16的下游侧传送卷筒纸P1,不仅可以防止卷筒纸P1的松弛,可靠地在分支部进行纸张的传送,而且将分歧体18兼作第二固定传送辊21的支承构件,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简化结构。
此外,分歧体18相对于卷筒纸传送路径或者相对于第二可动传送辊22可在进退方向自由旋转地构成,并且借助压簧43向前进方向依附,所以,不仅在与可动印字压板17接触时使分歧体18顺滑地进行退避动作,而且能够可靠地借助压簧43的加载力将纸压紧。
此外,由于分歧体18配备有切断卷筒纸P1用的固定刀具41,所以分歧体18兼固定刀具41的支承构件,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简化结构。
此外,它配备有沿直线方向操作的盖体打开操作钮31,以及把盖体28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盖体锁定机构44,该锁定机构根据盖体打开操作钮31的操作允许盖体28进行打开的动作,同时,使分歧体18动作到退避一侧。即,通过随着盖体打开操作就31的直线性操作进行盖体28的锁定解除及分歧体18的退避,可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盖体锁定机构44配备有设置在壳体一侧上的锁销30;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盖体28一侧、可相对于锁销30卡止和脱离的锁杆29;以及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一侧上的锁定解除杆45,该锁定解除杆随着盖体打开操作钮31的操作使锁杆29向解除锁定侧动作的同时,使分歧体18向退避侧动作。即,虽然盖体打开操作钮31进行直线式操作,但通过经由旋转式的锁定解除杆45使锁杆29及分歧体18动作,可以减轻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力,进一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前述锁定解除杆45配备有连接到盖体打开操作钮31上的第一杆部45a,连接到锁杆29及分歧体18上的第二杆部45b,以及成一整体地连接第一及第二杆部45a,45b的连接部45c,并且第一及第二杆部45a,45b分别转动地被支承,所以,在提高锁定解除杆45的强度的同时,锁定解除杆45可以顺滑地动作,可进一步提高盖体打开操作时的操作性能。
此外,可自由旋转地支承锁定解除杆45的锁锁定解除杆支承部(锁定解除杆支承构件47及侧框架46)配备有允许从位于通常转动范围之外的锁定解除杆45的横向方向安装的转动支承部47a;限制在通常转动范围之内的锁定解除杆45的横向移动的阻挡部46a;进而,为了利用盖体打开操作钮31旋限制锁定解除杆45向通常转动范围之外的转动,无需专用构件来限制锁定解除杆45的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减少部件数目及组装工时数,并可简化结构。
此外,第一杆部45a配备有与转动支点孔45e连续的切口部45i,另一方面,由于转动支承构件47a配备有可与切口部45i嵌合的窄幅部47b;从该窄幅部47b向横向方向突出设置的、在切口部45i嵌合到窄幅部47b上的状态下允许与转动支点孔45e嵌合的转动支点轴部47c;所以,只要简单地在锁定解除杆45上形成切口部45i,并且在旋转支承部47a上形成窄幅部47b,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把锁定解除杆45安装到转动支承部47a上。
上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形式中所进行的描述,根据权利要求书及发明的说明书所进行的描述以及公知技术,本领域的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变更及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卡合杆36及与该卡合杆36卡合的导向构件35设置在左右两个端部,但也可以设置在左右任何一个端部上。此外,分歧体支承轴42或设置在分歧体支承轴42上的压簧43也可以兼作导向构件35。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将固定传送辊作为驱动侧,将可动传送辊作为从动侧,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将固定传送辊作为从动侧,将可动传送辊作为驱动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为,配备有具有容纳连续状纸张的容纳部的壳体,开闭前述容纳部开口的盖体,在从前述容纳部中拉出的前述连续状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前述盖体上、在靠近前述打印头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处对前述连续状纸张的背面进行导向的可动印字压板,伴随着前述盖体的开闭、与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固定端侧卡合,使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导向构件,其中,前述可动印字压板伴随着前述盖体的打开操作从前述靠近且对向的位置后退、且伴随着前述盖体的关闭操作向前述靠近且对向的位置前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还配备有设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自由端一侧上的第一可动传送辊,在该第一可动传送辊与设在前述壳体一侧的第一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还配备有设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固定端一侧上的第二可动传送辊,在该第二可动传送辊与设在前述壳体一侧的第二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在进行前述盖体的关闭操作时,前述第二可动传送辊在前述打印头的下游侧与前述第二固定传送辊接触后,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在前述打印头的上游侧与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接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还配备有设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一侧上、在前述盖体进行关闭操作时对前述可动印字压板进行定位导向的定位导向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导向构件在前述盖体的全闭位置附近基本上使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转动停止,使前述定位导向部卡合到前述壳体一侧的固定导向部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定位导向部的导向方向相对于前述可动印字压板从前述打印头避开的方向基本上垂直。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定位导向部的导向方向相对于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与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切线方向基本上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配备有设在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自由端一侧上的第一可动传送辊,在该第一可动传送辊与设在前述壳体一侧的第一固定传送辊之间传送前述连续状纸张,其中,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的支承轴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比通过前述可动印字压板的旋转中心及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更靠近前述打印头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还配备有伴随着前述盖体的开闭允许前述第一可动传送辊超越前述第一固定传送辊的通融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打印头可在前述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纸上进行打印,还配备有设于前述壳体一侧上前述打印头的下游侧、将前述连续状纸张及单张纸分开的分歧体,该分歧体可以退避到不妨碍前述盖体开闭的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导向构件配置在前述分歧体附近。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第二固定传送辊设置在前述分歧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分歧体可相对于连续状纸张传送路径或第二可动传送辊在进退方向自由转动地构成,并且借助压簧向前进方向依附。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分歧体配备有切断前述连续状纸张用的固定刀具。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配备有设在前述壳体一侧,沿直线方向操作的盖体打开操作钮,把前述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盖体锁定机构,所述盖体锁定机构根据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允许前述盖体进行打开动作,同时使前述分歧体向退避一侧动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盖体锁定机构配备有设在前述壳体一侧上的锁销,可自由转动地设在前述盖体一侧、可相对于前述锁销卡止和脱离的锁杆,可自由转动地设在前述壳体一侧上的锁定解除杆,所述锁定解除杆根据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的操作使前述锁杆向锁定解除一侧动作,同时使前述分歧体向退避一侧动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锁定解除杆配备有连接到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上的第一杆部,连接到前述锁杆和前述分歧体上的第二杆部,以及成一整体地连接前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连接部,前述第一及第二杆部分别转动地被支承。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前述锁定解除杆的锁定解除杆支承部配备有允许在通常旋转范围之外从前述锁定解除杆的横向方向安装的转动支承部,以及在通常旋转范围内限制前述锁定解除杆的横向移动的阻挡部,进而,利用前述盖体打开操作钮限制前述锁定解除杆向通常转动范围之外的转动。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为,前述第一或第二杆部配备有连接转动支点孔的切口部,另一方面,前述转动支承部配备有可与前述切口部嵌合的窄幅部,以及从该窄幅部向横向突出设置的、在前述切口部嵌合到前述窄幅部上的状态下允许与前述旋转支点孔嵌合的转动支点轴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盖体打开时避免与内部机构干扰、印字压板及传送辊退避的打印机。打印机(10)配备有具有卷筒纸容纳部(13)的壳体(罩(12),单元框架(27)等);开闭开口部(26)的盖体(28);在卷筒纸(13)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16);对卷筒纸(P1)的背面进行导向的可动印字压板(17);随着盖体(28)的开闭、与可动印字压板(17)的卡合杆(36)卡合、使可动印字压板(17)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导向构件(35);其中,导向构件(35)使可动印字压板(17)的自由端侧随着盖体(28)的打开操作从接近并与打印头(16)对向的位置后退地转动,并且随着盖体(28)的关闭操作向接近打印头(16)并与之对向的位置前进地转动。
文档编号B41J11/70GK1393343SQ02124899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5日
发明者平林健一, 忍田和也, 永田典雄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