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08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
有关一般OLED喷墨制程所使用的喷墨装置请参照


图1,其包含一墨水供应槽100以及一喷墨头300,中间连接有一输送管线200。在墨水充填过程中,常会产生许多气泡,此气泡则会因压力因素挤压于喷墨头的喷嘴中,而堵塞喷墨头,或使液滴变形,导致墨液滴落至基板后,无法形成一均匀的高分子膜。目前所使用的方法是以高分子墨水清洗喷墨头,将管线中的气泡排出。但此一动作会消耗大量的墨水,且须等待含有气泡的墨水排出后始可开始作业,无法控制制作所需墨水量与制作时间,增加制程成本,并非一良好的解决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能有效去除墨水中的气泡,节省制程成本。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用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包含一墨水供应槽;一具有可调式排气口的缓冲槽,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的一侧,以容置由墨水供应槽所提供的墨水,且该墨水中的气泡可藉由该可调式排气口排出;一抽气单元,是与该缓冲槽上的可调式排气口相连接,以将缓冲槽中墨水所含的气泡抽出;一喷墨头,以喷洒该墨水;至少一墨水输送管线,是连结该墨水供应槽与该缓冲槽,以及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其中,该缓冲槽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与该喷墨头之间。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该缓冲槽内的墨水高度是高于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之间管线的高度。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该墨水是为以水,二甲苯,甲苯或苯甲醚为溶剂的墨水。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该墨水供应槽与该缓冲槽之间的墨水输送管线具有至少一开关,以控制墨水的排放。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之间的墨水输送管线具有至少一开关,以控制墨水的排放。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墨水输送管线上至少固设一加压装置,以施加压力将墨水注入该缓冲槽或该喷墨头。
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中该缓冲槽更包含复数个分隔板。
本实用新型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喷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先关闭缓冲槽与喷墨头之间的开关,之后将墨水由该墨水供应槽排至该缓冲槽中,并开启抽气单元,将墨水中的气泡抽出;再依序关闭墨水供应槽与缓冲槽之间的开关,继续抽气;以及最后待缓冲槽中的墨水完全除去气泡后,关闭抽气单元,并开启缓冲槽与喷墨头之间的开关,将已除去气泡的墨水由该缓冲槽排至该喷墨头中,进行喷墨。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使用装置是利用在墨水供应槽与喷墨头之间设置一缓冲槽,提供一个移除气泡的环境,可控制使已除去气泡的墨水输送至喷墨处,不会有气泡堵住喷墨头的喷嘴,而造成喷墨不均匀或液滴变形扩散的现象,使OLED喷墨制程品质大幅提升,进而使面板缺陷降低,制作优良率增加。此外,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装置与方法在充填墨水至喷墨头的前便已将墨水中的气泡移除,因此,在进行喷墨制程时便可省略将含有气泡的墨水排出的步骤,不需花费多余时间,可完全掌控制程所需时间;亦不需多耗费墨水除去喷墨头上的气泡,相当节省制程所须的墨水与制作成本。
图2是本实用新型色墨气泡移除装置较佳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移除气泡的方法,是配合一喷墨装置使用,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提供一如上所述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使用。之后,关闭缓冲槽与喷墨头之间的开关,并将墨水由该墨水供应槽排至该缓冲槽中,并开启抽气单元,将墨水中的气泡抽出。接者,关闭墨水供应槽与缓冲槽之间的开关,继续抽气。待缓冲槽中的墨水完全除去气泡后,关闭抽气单元,并开启缓冲槽与喷墨头之间的开关,将已除去气泡的墨水由该缓冲槽排至该喷墨头中,进行喷墨。
为能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数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1请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较佳例的示意图。本装置包含一墨水供应槽210、一缓冲槽220、一喷墨头230、一连接墨水供应槽210与缓冲槽220的输送管线240,以及一连接缓冲槽220与喷墨头230的输送管线250;其中,该缓冲槽220是位于墨水供应槽210与该喷墨头230之间;且该输送管线240的水平位置较高于输送管线250。上述的缓冲槽220上方具有一可调整式开口221,以供气体排出使用,且该开关221处外加一抽气单元270。该输送管线240靠近缓冲槽210处具有一开关241,且该输送管线250靠近缓冲槽210处亦具有一开关251,以供墨水持续或暂停输送的控制。
本实施例的色墨气泡移除方法如图所示。进行喷墨制程时,先关闭开关251,并开启开关241与221,将墨水由墨水供应槽210排出,经由输送管线240输送至缓冲槽220;此时,由墨水供应槽210排放出的墨水尚含有许多气泡,因此先排放至缓冲槽210,并开启抽气单元270,将墨水中的气泡抽出。需注意的是,缓冲槽中墨水的液面高度必须高于管线250,如此,将墨水充填至喷墨头时才可避免再有空气进入输送管线250中。之后,再关闭开关241,继续抽气,使墨水中的气泡可完全移除。待墨水中的气泡完全除去后,关闭抽气装置270与开关221,并开启开关251,利用加压装置(图上未显示)将已除去气泡的墨水注入喷墨头230,进行喷墨制程,将墨水均匀喷洒至基板260上。
以此方式便可完全将墨水中的气泡移除,不会有喷墨头被气泡堵住的情况,使墨水可均匀喷洒至基板上。
实施例2请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本装置包含一墨水供应槽310、一三通式缓冲槽320、一喷墨头330,以及一连接墨水供应槽310、缓冲槽320与喷墨头330的输送管线340;其中,该缓冲槽320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310与该喷墨头330之间。上述的缓冲槽320上方具有一可调整式开口321,以供气体排出使用;且该开关321外加一抽气单元360或连接一氮气环境(图上未显示)。
进行喷墨制程时,墨水是由墨水供应槽310排出,经由输送管线340输送至缓冲槽320;此时,同时开启开关221,待气泡上升至液面后可由此排出,此时开启缓冲槽320上的开关321与抽气单元360,墨水便会先停留于缓冲槽320中,而不会直接排至喷墨头。此时停留于缓冲槽320中的墨水尚含有许多气泡,因此,静置于此使气泡有足够时间由浮力上升,以及由抽气造成一负压环境,迫使墨水中气泡加速排出。待墨水中的气泡完全排出后,关闭缓冲槽320上的开关321与抽气单元360,此时,已除去气泡的墨水便会继续注入喷墨头330,将墨水均匀喷洒至基板350上。
实施例3请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大致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缓冲槽220内部设置有数个分隔板225,将缓冲槽220分隔成数个开放式腔室,增加墨水流动的机会,以帮助除去气泡。
实施例4请参照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另一较佳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大致如同实施例3,惟不同的处在于缓冲槽220上方设置有数个抽气单元270,更加速了墨水中气泡的排出。
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墨水供应槽;一具有可调式排气口的缓冲槽,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的一侧;一抽气单元,是与该缓冲槽上的可调式排气口相连接;一喷墨头;至少一墨水输送管线,是连结该墨水供应槽与该缓冲槽,以及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其中,该缓冲槽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与该喷墨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槽内的墨水高度是高于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之间管线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墨水是为以水,二甲苯,甲苯或苯甲醚为溶剂的墨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墨水供应槽与该缓冲槽之间的墨水输送管线具有至少一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之间的墨水输送管线具有至少一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墨水输送管线上至少固设一加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槽更包含复数个分隔板。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喷墨制程的色墨气泡移除装置,包含一墨水供应槽,以提供喷墨制程所需的墨水;一具有可调式排气口的缓冲槽,以容置由墨水供应槽所提供的墨水,且该墨水中的气泡可由该可调式排气口排出;一抽气单元,是与该缓冲槽上的可调式排气口相连接,以将缓冲槽中墨水所含的气泡抽出;一喷墨头,以喷洒该墨水;以及至少一墨水输送管线,是连结该墨水供应槽与该缓冲槽,以及该缓冲槽与该喷墨头;其中,该缓冲槽是位于该墨水供应槽与该喷墨头之间。
文档编号B41J2/165GK2601836SQ0229545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韩于凯, 萧夏彩, 洪政勋 申请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