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25030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涉及单机进行图像处理以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图像、字符等记录到纸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正在开发喷墨方式、电摄影方式、热转印方式、升华方式等各种方式的装置。这些记录装置使用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三色,或者在这三色上增加了黑色(K)的四色进行彩色记录。进一步,也有使用淡青色(LC)、淡品红色(LM)、淡黄色(LY)以及淡黑色(LK)这样各色的淡色进行彩色记录的装置。
输入图像数据,大多是显示器等发光体的加法混色的三原色(RGB)数据,但由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像等通过光的反射来表示彩色,故使用减法混色的三原色(CMY)的色材(color agent)。从而,所输入的RGB数据,被彩色变换处理成C、M、Y和K(进而,LC、LM、LY以及LK)的数据。
另外,在彩色变换处理之外还进行以图像质量提高为目的的处理(效果处理)。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0-13625公报中公开以下处理基于原图像数据生成直方图(histogram),从预定的像素值检测出已累积的像素的数目达到预定值的像素值。然后,基于所检测出的像素值对像素进行校正。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186365公报中公开以下处理计算输入像素的特征量,基于与该特征量相应的处理条件对原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另外,作为其他的处理,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200751公报中公开,通过加权平均关注像素值和周围像素值并进行输出的过滤器来消除噪声的技术。
另外,彩色变换处理和效果处理这样的图像处理,大多由个人计算机(PC)这样的计算机进行,但最近,也有如日本特许3161427号公报中所公开那样的,不连接到主计算机单机进行图像处理的记录装置(直接记录装置)。
当在上述噪声消除之后取得全部图像的特征量,并进行与上述图像特征量相应的图像校正时,则至少需要将噪声消除后的图像数据残存在存储器上。这是因为,上述的图像校正是在抽取出全部图像的特征量以后进行实施的处理,如果在未抽取特征量的状况下进行噪声消除,只要不使噪声消除后的全部图像数据残存在存储器上,就必须在特征量抽取后再次实施噪声消除,处理时间就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将噪声消除后的图像数据残存在存储器上的情况下,就需要保持全部图像数据程度的存储器容量,如后述那样将导致成本上升。
通常,主计算机保持噪声消除后的全部图像数据是容易的,还可从噪声消除之前或之后的图像数据抽取特征量。换言之,可以说执行校正的顺序的自由度高。
在直接记录装置中,由于抑制装置成本的关系,与主计算机相比存储器容量小,可以说执行校正的顺序的自由度低。在这样的直接记录装置中,如果在噪声消除后进行图像特征量的取得,则需要增加存储器容量以保持噪声消除之前或之后的全部图像数据。
存在如下倾向,即最近的数字静止照相机(DSC)的记录像素数大幅增加,图像数据的大小也变大。从而,在直接记录装置中,如果设在噪声消除后进行图像校正,则需要搭载大容量的存储器。这将导致大幅度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分别或者统一解决以上问题,目的是提高执行与图像的特征量相应的校正以及其他校正的顺序的自由度,而不会增加进行图像处理并记录图像的装置的徒劳处理和存储器容量。
为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校正部件,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处理部件,对从上述校正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施行用于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以及记录部件,基于施行了上述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其中,上述校正部件,在执行上述第一校正之前,且对全部图像数据执行完上述第二校正之前,取得上述特征量。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下面的说明将会弄明白。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


图1是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概观图。
图2是说明用于驱动记录装置的各单元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说明控制单元中的图像处理的框图。
图4是说明彩色体(color solid)的图。
图5是说明分析用图像的特征量的取得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判断将要执行的图像校正的处理,以及校正参数的计算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亮度方向的伸缩处理的图。
图8是说明偏色(color cast)校正的图。
图9是说明色饱和度(saturation)方向的伸缩处理的图。
图10是表示灰度(tone)校正曲线的图。
图11A~11C是说明利用平滑化的噪声消除的图。
图12A~12B是说明利用噪声的高频化的噪声消除的图。
图13是说明条带数据的图。
图14A~14B是说明JPEG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图像处理。
图1是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概观图。
在记录装置中,从可装载多张由纸或者塑料薄片构成的记录介质1的纸盒(未图示),由供纸辊(未图示)一张张地供给记录介质1。输纸辊对3和4,隔开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分别由图2所示的驱动电机25、26进行驱动,以在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上输送由供纸辊所供给的记录介质1。
用于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1上的喷墨式的记录头5,将从墨盒(未图示)供给的墨水,依照图像信号从喷嘴喷出。记录头5和墨盒,安装于经皮带7和皮带轮8a、8b连接到车架电机23的车架6。车架6被车架电机23驱动,沿导向轴9进行往复扫描(双向扫描)。
根据这样的结构,记录头5一边在图1所示的箭头B或者箭头C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依照图像信号将墨水向记录介质1喷出以记录图像。记录头5根据需要返回到原位,由墨水恢复装置2清除喷嘴的堵塞,并驱动输纸辊对3和4使记录介质1在箭头A的方向上被输送一行量(利用一次扫描的记录量)。通过反复此操作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1上。
图2是说明用于驱动直接记录装置的各单元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在图2中,控制单元20置备,例如微处理器等的CPU20a,保存CPU20a的控制程序、图像处理程序和各种数据等的ROM20b,以及作为CPU20a的工作区来使用的、暂时保管图像数据或掩码(mask)等各种数据用的RAM20c。
控制单元20,经接口21连接到操作面板22、驱动各种电机的驱动器27、驱动记录头5的驱动器28以及记录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记录介质29。
控制单元20,从操作面板22输入各种信息,例如图像质量、图像处理的选择以及图像记录的指示等,并与保持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记录介质29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此外,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面板22来选择在存储器插件(压缩闪存(R)、智能介质(R)、记忆棒(R))等图像数据记录介质29中所记录的图像。
另外,控制单元20,向驱动器27输出开关信号以使驱动车架的车架电机23,驱动供纸辊的供纸电机24以及驱动输纸辊对3、4的输送电机25、26驱动。进而,控制单元20向驱动器28输出相当于记录头5的一次扫描量的图像数据,并记录图像。此外,操作面板和图像数据记录介质也可以是连接到记录装置的外部装置。
图3是说明控制单元20中的图像处理的框图,控制单元20中的图像处理,由包含计算图像的特征量的处理、以该特征量为基础计算校正参数来校正图像的处理A和进行与处理A不同的其他处理的处理B的效果处理单元100,将输入图像的彩色空间变换成记录装置的彩色再现空间的彩色变换处理单元110以及对图像数据进行量化的量化处理单元120构成。
此外,在计算出特征量以后,适当选择首先实施处理A和处理B的哪一个即可。下面,按顺序对效果处理单元100、彩色变换处理单元110和量化处理单元120进行说明。
·效果处理单元为在效果处理单元100中进行处理A,在处理A的校正前取得原图像的特征量。原图像是处理A实施前的图像,处理A未实施的例如裁剪(trimming)图像那样的部分区域也包含在原图像中。特征量的取得既能够以原图像的全部数据为基础进行也能够根据原图像的代表值组进行。此外,代表值是从原图像有规则地或者随机地选择的像素值、原图像的缩小图像的像素值、或者原图像的多个像素的直流成分(DC成分)值。下面,把取得特征量所用的数据集合称为“分析用图像”。分析用图像是成为处理A的对象的图像数据自身,或者代表值组,如果处理A的对象为加工图像或者校正图像,则将已加工或校正的图像设为分析用图像即可。另外,本实施例使用亮度成分(Y)和色差成分(Cb、Cr)来取得特征量。
如果将分析用图像绘制在Y、Cb、Cr的三维空间,就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彩色体。特征量是表示分析用图像的彩色体的特征的信息。特征量的具体例子有后述的直方图、关于加亮点和阴影点的亮度和色差、色调和色饱和度的信息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基于分析用图像的特征全都包含在本实施例的特征量中。
如后述那样,相当于处理A的校正处理有多个,故分别判断是否进行这些处理,并计算判断为将要进行的校正处理的校正参数。判断为不进行的校正处理的校正参数也可以设为实际上不进行校正的值(例如1或0)。校正参数是用于使彩色体变形的数据,例如作为值、矩阵、表、过滤器或图表进行表示,但并不限于此。计算出校正参数以后,进行校正处理。如果没有待进行的校正处理,就进行不校正彩色体的处理(通常处理)。
处理A也可以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0-13625和特开2001-186365公报中所记载的处理,只要是利用依照原图像的特征量所计算出的校正参数进行校正的处理即可。
·分析用图像的特征量的取得图5是说明分析用图像的特征量的取得的流程图。
首先,取得关于分析用图像的彩色的直方图(S1)。如果将分析用图像绘制在Y、Cb、Cr的三维空间,就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彩色体,在关于彩色的直方图的取得中,取得与彩色体有关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亮度的直方图2.色差的直方图3.每个亮度的色彩直方图4.色饱和度的直方图5.每个亮度的色饱和度直方图6.色调的直方图
7.每个亮度的色调直方图接着,计算加亮点(代表加亮部分的亮度)和阴影点(代表阴影部分的亮度)(S2)。具体来讲,在已取得的亮度直方图中,从加亮侧开始对像素进行计数,把计数值达到在全部像素数上乘以预定比例的阈值的亮度值设成加亮点HLY。另外,从阴影侧开始对像素进行计数,将计数值达到在全部像素数上乘以预定比例的阈值的亮度值设成阴影点SDY。此外,加亮点HLY和阴影点SDY也可以是计数值(累积次数)达到阈值的亮度值前后的亮度值。
另外,从加亮点HLY上的色差直方图,计算出加亮点HLY上的色差Cb、Cr的平均值,并设成加亮点上的色差CbHL和CrHL。同样地,从阴影点SDY上的色差直方图,计算出阴影点SDY上的色差Cb、Cr的平均值,并设成阴影点上的色差CbSD和CrSD。
接着,计算平均色饱和度或者平均色调中的至少一个(S3),并计算形成彩色体的亮度、色差、色饱和度、色调中至少一个的离散或标准偏差(S4)。
在上述步骤S1至S4的各步骤中所得到的直方图或数值就是图像的特征量。
·将要执行的图像校正的判断图6是说明判断将要执行的图像校正的处理,以及校正参数的计算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进行亮度方向的伸缩处理(S11)。亮度方向的扩大处理,如图7所示那样是将彩色体A如彩色体B那样在亮度方向上进行扩大的处理。亮度方向的缩小处理,如图7所示那样是将彩色体B如彩色体A那样在亮度方向上进行缩小的处理。
接着,判断是否进行偏色校正处理(S12)。偏色校正,如图8所示是将相对亮度轴倾斜的彩色体C沿亮度轴进行旋转而成为彩色体D的处理。
接着,判断是否进行色饱和度方向的伸缩处理(S13)。色饱和度方向的伸缩处理,如图9所示是将彩色体E如彩色体F那样在色饱和度方向上进行伸缩的处理。
接着,判断是否进行灰度处理(S14)。灰度处理,是使用例如图10所示的灰度校正曲线来变换亮度值的处理。
这些判断,基于在图5的处理中所求出的特征量进行。例如,通过亮度直方图的合计次数(全部像素数)与阈值的比较,加亮点或阴影点上的计数值与阈值的比较,以及加亮点和阴影点的亮度差(HLY-SDY)与阈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进行亮度方向的伸缩处理。
另外,通过加亮点和阴影点与阈值的比较,方差值与阈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进行亮度方向的伸缩处理。另外,通过连接加亮点和阴影点的轴的倾向度,或连接加亮点和阴影点的轴和亮度轴的距离(例如,加亮点和亮度值的最大点的距离、阴影点和亮度轴的最小点的距离、各轴的中间点之间的距离等)与阈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进行偏色校正处理。另外,通过平均色饱和度与阈值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进行色饱和度方向的伸缩处理。
·校正参数的计算在判断为进行亮度方向的伸缩处理的情况下,计算亮度方向的伸缩参数(S21)。具体来讲,就是设定移动原图像的加亮点(SrcHL)和阴影点(SrcSD)的目的地的加亮点(DstHL)和阴影点(DstSD)。此外,移动目的地的点既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设定成DstHL的亮度比SrcHL高,也可以设定成DstSD的亮度比SrcSD低。
在判断为进行偏色校正的情况下,计算将矢量(SrcHL-SrcSD)的单位矢量移动到矢量(DstHL-DstSD)的单位矢量的3×3矩阵,另外,计算彩色体的平行移动量(S22)。
在判断为进行色饱和度方向的伸缩处理的情况下,设定色饱和度增大率(S23)。色饱和度放大率既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设为依照平均色饱和度可变。
在判断为进行灰度处理的情况下,设定灰度校正曲线(S24)。灰度校正曲线的设定,是使用加亮点和阴影点、直方图的分布来进行设定。
处理B是与处理A不同的处理,在这里以噪声校正为例进行说明。
在噪声校正中,有通过对像素值进行平滑化使噪声不显著的方法,和通过将低频的噪声转换成高频的噪声使噪声不显著的方法。前者的情况为使用过滤器的校正。
图11A~11C是说明通过平滑化使噪声不显著的方法的图。由图11A所示的3×3像素(合计9个像素)所构成的块的中央像素为校正对象的关注像素。对此3×3图像施行图11B所示的3×3像素的过滤处理。不言而喻,图11A的各像素,对应图11B的过滤器的各像素,过滤器中所示的值为加权系数。也就是,在图11A所示的各像素的各色数据上乘以过滤器(图11B)对应的加权系数,并合计各色九个乘法结果以后,用加权系数的合计值除各合计所得到的值就是平滑后的关注像素的各色的值(图11C)。当然,也可以将加权系数全部设成“1”(不进行加权),将3×3像素的平均值设成关注像素的值。
图12A~12B是说明通过将低频噪声转换成高频噪声使噪声不显著的方法的图。由图12A所示的9×9像素(合计81个像素)所构成的块的中央像素为校正对象的关注像素。将从此9×9像素随机地选择出的像素设为选择像素(图12B)。然后,比较关注像素和选择像素的各色的像素值,如果它们的差关于全部颜色都在阈值内,则将关注像素的值用选择像素的值进行置换。
此外,设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使用图12A和12B说明的噪声校正。噪声校正用Y、Cb、Cr的值进行。当然,平滑化方式的噪声校正,或取代YCrCb而使用RGB都不会损害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另外,块大小并不限于图11A~11C以及图12A和12B所示的情况。
设本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具有C、M、Y以及K墨水,来说明合乎此形式的彩色变换处理。
在处理A和处理B中使用YCbCr数据,通过下式将经过处理A和处理B的YCbCr数据,变换成后述的作为前级彩色变换处理的输入彩色空间的RGB数据。
R=Y+1.402(Cr-128)G=Y-0.34414(Cb-128)-0.71414(Cr-128)B=Y+1.772(Cb-128)所得到的RGB数据,通过图3所示的三维查找表(3DLUT)被变换成R′G′B′数据。此处理被称为彩色空间变换处理(前级彩色变换处理),对输入图像的彩色空间和记录装置的再现彩色空间的差进行校正。
经彩色空间变换处理的R′G′B′数据,通过下面的3DLUT变换成CMYK数据。此处理被称为彩色变换处理(后级彩色处理),将输入系统的RGB系彩色变换成输出系统的CMYK系彩色。
此外,前级彩色处理和后级彩色处理中所用的3DLUT离散地保持数据。从而,未保持在3DLUT中的数据,通过公知的插值处理从被保持的数据求得。
通过后级彩色处理所得到的CMYK数据,通过一维LUT进行输出伽马校正。每单位面积的打印点数和输出特性(反射浓度等)的关系在大多情况下不是线性关系。因此,通过输出伽马校正,就保证CMYK数据及其输出特性的线性关系。
上面是彩色变换处理单元110的动作说明,RGB数据被变换成记录装置具有的色材用的CMYK数据。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记录装置为二值记录装置,所以将CMYK的多值数据最终量化(二值化)成CMYK各1位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可在二值记录中平滑地表示照片图像的中间色调的公知的误差扩散法进行量化。通过误差扩散法CMYK各8位的数据被量化成CMYK各1位的打印数据。

作为实施例1,说明在直接记录装置中按顺序进行图像特征量的计算、处理B的实施、以及处理A的实施的例子。
首先,当使用操作面板22,选择待记录到记录介质1的图像,并指示记录开始时,将所选择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从图像数据记录介质29拷贝到RAM20c,并从ROM20b调用图像处理程序。执行图像处理程序的CPU20a,展开保存在RAM20c中的图像数据,并作为分析用图像生成利用YCbCr数据的缩小图像。在缩小方法上使用最邻近(nearest neighbor)、双线性(bilinear)、双三次(bicubic)等公知的办法。此外,在图像数据的展开中包含扩展例如被JPEG压缩的图像数据以得到位图数据等的处理。
分析用图像,被传递到由图像处理程序所实现的效果处理单元100,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取得关于Y、Cb、Cr的直方图(S1)。在这里设为取得亮度直方图、每个亮度的色差直方图、色饱和度直方图以及色调直方图。在为取得直方图而对分析用图像进行了分析以后,释放保持着分析用图像的存储区域,通过将已释放的存储区域用于保持后述的条带数据的条带存储器,就能够谋求存储器的有效活用。
接着,作为特征量的计算,从亮度直方图和每个亮度的色差直方图计算出加亮点与阴影点,以及加亮点与阴影点各自的平均色差(S2)。详细来讲,(i)从亮度直方图计算出加亮点与阴影点这样的特征量,(ii)从每个亮度的色差直方图得到与计算出的加亮点与阴影点相当的色差直方图,并计算出这些点的平均色差这样的特征量。接着,从色饱和度直方图计算出平均色饱和度(S3),从色调直方图计算出色调的方差值(S4)。
接着,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可否执行校正的判断和校正参数的计算。作为校正参数,计算出用于使彩色体移动·变形的,3×3矩阵、色饱和度校正参数、灰度校正表。此外,亮度方向的伸缩参数包含在3×3矩阵中被算出。
接着,将原图像数据的一部分(与RAM20c的存储器容量相应的部分)传递到效果处理单元100。例如,如图13所示那样将原图像数据中用斜线所示的一部分数据(条带数据)传递到效果处理单元100。效果处理单元100,对接收到的条带数据,作为处理B进行下面的噪声校正,即将图12所示的关注像素的各色的值和选择像素的各色的值的差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全部颜色的在阈值以内,则将关注像素的值用选择像素的值进行置换。
接着,效果处理单元100,对实施了噪声校正的条带数据使用已经计算出的校正参数来实施处理A。然后,实施了处理B和处理A的条带数据,经由彩色变换处理单元110和量化处理单元120被发送到记录头5,在记录介质1上记录1条带量的图像。以后,按条带单位对原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在对全部原图像数据实施处理后记录全部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条带数据被保持在条带存储器中。作为条带存储器的大小的例子,为5400×9×3字节。5400相当于横尺寸、9相当于纵尺寸、3相当于彩色数。也就是,在记录装置的输入分辨率为600dpi、输出横尺寸为9英寸的情况下,需要600×9=5400像素的横尺寸。在作为上述的处理B从9×9像素随机地抽取选择像素的情况下,需要9像素的纵尺寸。另外,在对Y、Cb、Cr的三色实施校正处理的情况下,需要3的彩色数。当然,条带存储器大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依照输入分辨率和输出尺寸、处理彩色数、存储器容量等进行适当设定。另外,在不能确保足够的条带存储器、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不能确保5400像素的横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例如在横方向上进一步对条带存储器进行了分割的大小的块存储器,以块单位来实施处理A和处理B即可。
这样,由于先行取得图像的特征量,故能够以条带单位或者块单位来实施处理B和处理A的双方,且不需要增加直接记录装置的存储器容量以保持处理B之前或之后的全部图像数据。另外,也不需要如在课题中所记述那样实施处理B额外次数并能够抑制处理施加的增加。
当然,特征量可在对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实施了处理B以后进行取得。例如,在条带存储器之外的分析用图像存储器中保持分析用图像,并首先对进行处理的条带内的、相当于最初的条带的数据实施处理B。接着,通过上述办法从分析用图像取得特征量,并计算处理A用的校正参数。之后,对实施了处理B的相当于最初的条带的数据实施处理A。但是,在此例子中直到对分析用图像进行分析为止除条带存储器以外分析用图像存储器也需要进行保持,从存储器的有效活用的观点来看,考虑最好还是如上所述那样先行对图像进行分析,并释放分析用图像存储器。另外,需要取得仅最初的条带的特征量之类的例外处理的代码。
作为别的例子,也有从分析用图像仅取得特征量之内的直方图,并释放分析用图像存储器。接着,在对条带数据实施了处理B以后,从直方图取得加亮点等特征量的方法。用该方法,可以错开特征量取得定时。
除上述例子以外,也可在对最初的条带之内的一部分实施了处理B以后从分析用图像取得特征量。另外,也有在对多个条带仅实施了处理B以后从分析用图像取得特征量的方法。另外,在无边框打印时,也能够在相当于超出区域或者打印时不显著的区域的数据处理时不取得特征量,仅在要处理相当于欲实施处理A的区域的数据时取得特征量。在这些情况下,可仅对取得了特征量以后的条带实施处理A。
本发明的思想在于取得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定时。特征量的取得定时,为基于特征量的处理A的实施前,且对全部图像实施与处理A不同的处理B之前(处理B对全部图像实施完成之前)。因此,上述例子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中。另外,在基于实施完处理B的图像的特征量实施处理A的情况下,只要没有保持全部图像的存储器,就对全部图像以条带单位实施处理B,在从经处理B的图像取得特征量以后进行处理B和处理A,所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的取得定时中。本发明的特征量的取得定时,即使在用多个布局打印图像的情况或打印多张的情况下也对各图像有效。
尽管在上面的记述中对实施了处理B以后实施处理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如果在先行取得特征量并计算出校正参数以后,也可以先实施处理A。另外,尽管对作为分析用图像生成缩小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原图像自身作为分析用图像,也可以从原图像适当地选择像素,从选择像素来取得上述的直方图。
另外,基于特征量的处理A与别的处理B未必分别是一个,即使处理A和处理B中至少一方为多个也能够应用上述的本发明。
另外,尽管在上面的记述中将直接记录装置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主计算机的图像处理中,如果取得图像的特征量,则不需要在存储器中保持处理B之前或之后的全部图像数据,存储器的有效利用就得以实现。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将缩小图像作为分析用图像先行取得特征量的例子,在实施例2中,说明在解码例如被JPEG编码的图像(JPEG图像)时取得特征量的例子。
一般来讲JPEG是如图14A所示那样,将图像分割成由8×8像素构成的块(Minimum Coded UnitMCU),对MCU的各像素实施离散余弦变换(DCT),得到图14B所示的、MCU的DC成分和AC成分。然后,DC成分在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后,进行霍夫曼编码,AC成分在量化后进行信息熵编码。
在JEPG图像的解码中实施了逆量化的时刻,能够取得图14B所示那样的MCU内的DC成分和AC成分。这里,如果从各MCU取得DC成分,并取得DC成分的Y、Cb、Cr,则可以取得关于图像的彩色(colors)的直方图。
从而,先行取得来自DC成分的关于彩色的直方图,从所取得的直方图计算加亮点等特征量,求出校正参数,能够实施处理A和处理B。即使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先行取得图像的特征量,故不需要在存储器中保持处理B之前或之后的全部图像数据,存储器的有效利用就得以实现。另外,也不会增加在背景技术和实施例1中所记载那样的额外处理次数。
在实施例3中,说明从附带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信息取得特征量的例子。在附带的图像信息中,包含亮度直方图等关于彩色的直方图、加亮点和阴影点、关于各色的值的平均值和方差值这样的特征量、微缩像等。通过从附带于这些图像数据的图像信息先行取得特征量来计算出校正参数,可实施处理A和处理B。如果在附带图像中已经有所希望的特征量,则直接使用该特征量即可,在使用微缩像的情况下,将微缩像作为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分析用图像进行处理即可。
从而,即使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先行取得图像的特征量,故不需要在存储器中保持处理B之前或之后的全部图像数据,存储器的有效利用就得以实现。另外,也不会增加在背景技术和实施例1、2中所记载那样的额外处理次数。
此外,本发明既可以适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设备、阅读器、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由单个设备组成的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装置等)。
另外无需赘言,本发明的目的也是可以这样达到,就是通过将记录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或者记录介质)提供给计算机系统或者装置,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者CPU、MPU)读出并执行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的实施例的功能,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将构成本发明。另外无需赘言,不仅包含通过计算机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代码,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也包含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进而无需赘言,也包含当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充板和/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存储器以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充板和/或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在本发明适用于上述存储介质的情况下,与先前所说明的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代码就保存在该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加以下的权利要求项。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校正部件,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处理部件,对从上述校正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施行用于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以及记录部件,基于施行了上述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其中,上述校正部件,在执行上述第一校正之前,且对全部图像数据执行完上述第二校正之前,取得上述特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件,从图像数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取得上述特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件,从图像数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代表值组取得上述特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代表值组,至少包含从上述图像数据有规则地选择的像素值、随机地选择的像素值、上述图像数据的缩小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以及上述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的直流成分值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件,从附带于图像数据的数据取得上述特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附带于图像数据的数据,至少包含上述图像数据的特征量以及微缩图(thumbnail)图像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征量,包含上述图像数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的,至少关于彩色的直方图、关于代表加亮部分的彩色的信息、关于代表阴影部分的彩色的信息以及关于色调和色饱和度的信息之一。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对进行了校正的图像数据施行用于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基于施行了上述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以及在执行上述第一校正之前,且对全部图像数据执行完上述第二校正之前,取得上述特征量。
9.一种用于图像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对进行了校正的图像数据施行用于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基于施行了上述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以及在执行上述第一校正之前,且对全部图像数据执行完上述第二校正之前,取得上述特征量。
10.一种用于图像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备有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对进行了校正的图像数据施行用于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基于施行了上述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以及在执行上述第一校正之前,且对全部图像数据执行完上述第二校正之前,取得上述特征量。
11.一种打印机,包括接口,从存储器插件输入图像数据;以及处理器,进行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全部图像的特征量来校正上述图像数据的第一处理,和对上述图像数据施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的第二处理;其中,上述特征量在进行上述第一和第二处理之前进行抽取。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直接记录装置)及其方法,由于抑制装置成本的关系而使存储器容量小,执行校正的顺序的自由度低。在直接记录装置中,如果欲在噪声消除后进行图像校正,则需要增加存储器容量以保持全部的图像数据。因此,效果处理单元100,在对图像数据施行依照全部图像的特征量的第一校正,和/或与上述第一校正不同的第二校正时,在第一和第二校正的执行之前先行取得全部图像的特征量。
文档编号B41J2/525GK1496104SQ031573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8日
发明者后藤文孝, 小野光洋, 洋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