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46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印表机或传真机等事务性机器中的入纸机构,尤其是入纸机构中的推纸构造的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印表机或传真机的入纸机构,为了达到分纸的目的,必需于纸张的背面施以推力,使纸张能依序被送往纸张入口。传统的方法是以推纸板对纸张施以推力,而推纸板是由各式弹簧提供其推力。如图1所示,推纸板1背后底部两侧结合两压缩弹簧21;如图2、图3所示,推纸板1分别结合拉伸弹簧22、扭转弹簧23。应用弹簧直接提供推纸板的推力,有很大的缺点存在,即施于纸张推力的大小,会随着纸槽内置放纸张的多寡,产生大幅的变化,因此会造成纸张的重送、误送及夹纸等不良情况。
为改良前述传统入纸机构的缺点,申请人曾申请并已获准台湾专利公告第380502号,揭示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构造,如图4所示,主要是由铅块3、直角杠杆4和纸张压板5组合而成。铅块3上设有孔31。直角杠杆4有一旋转中心轴41,其两侧延伸第一杆臂42及第二杆臂43,且开有臂孔44;第一杆臂42向上设有一板手45,前端设有可穿套于铅块3孔31内的扣头46,扣头46设有两弹压臂461及突出部462;第二杆臂43靠底部设有黏扣带6。纸张压板5上端设枢接臂51,其前端设有枢钩52;纸张压板5的底部呈弧状端53,其前缘设有黏扣带6。
纸张压板5是以柜钩52接合于直角杠杆4臂孔44内的中心轴41上,且其底部弧状端53上的黏扣带6正好与第二杆臂43靠底部的黏扣带6相黏合,使两者既能轻微接合,又不使之晃动;而压缩第一杆臂42扣头46上的两弹压臂461,使其缩小间距,以使扣头46穿过铅块3的孔31,使铅块3穿套于第一杆臂42未端;且由弹压臂461的弹性顶持及突出部462的阻挡,使铅块3固定套合于第一杆臂42上,且其重量施以第二杆臂43一向下的力量。调整铅块3的重量,即可经由直角杠杆4带动纸张压板5具有一向前推动的力量。
图5是前述专利前案,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构造与入纸机构的组合示意图,当纸张压板5前方放置纸张7时,第一杠杆42即离开其原平衡位置H,而向上移动一角度θ。图中入纸机构的机壳8前缘形成纸槽81,用以存放待列印的纸张7,纸槽81一侧有滚筒9;机壳8于纸槽81处设有开口82,以供纸张压板5伸出推压纸张7。机壳8与直角杠杆4中心轴两侧对应处有枢接构造(属已知技术,图中未绘出),以供直角杠杆4活动枢接于机壳8上。另机壳8上开设有调整口83,以供直角杠杆4的板手45伸出于机壳8外部。每当纸张7用完,必需重新装入新纸张时,可拉动板手45,使纸张压板5后缩,以供纸张装入。
前述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构造,虽可达成对纸张施以接近定值推力,明显改善现有构造因推力的大幅变化,造成纸张的重送、误送及夹纸等的诸多缺点。但其铅块3要特别开模加工制造,其制造时间较长,且不同机型所需的铅块3不同,需分别制造不同重量的铅块3,更会增加制造成本及增加库存量。且铅块3与直角杠杆4的扣头的结合构造甚为复杂,组合也甚不方便,且不易固定铅块3的位置,会影响推力的大小,存在有不易实施的缺点。又利用铅块3会增加产品的重量,亦不符合产品朝向愈来愈轻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能减化结构,减轻重量,容易实施并可节省制造成本。
本发明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是结合于事务性机器的入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杠杆,具第一、二杆臂;该第一杆臂结合一弹力元件的一端,该弹力元件的另一端结合该机壳;该第二杆臂前端结合一纸张压板;该弹力元件随时弹性施予该第一杆臂一力量,使该第二杆臂具有一旋转的动力推顶该纸张压板。
本发明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是结合于事务性机器的入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杠杆,具第一、二杆臂;该第一杆臂的下边结合一弹力元件的一端,该弹力元件的另一端结合一基板的上边;该第二杆臂前端结合一纸张压板;该弹力元件随时弹性施予该第一杆臂一力量,使该第二杆臂具有一旋转的动力推顶该纸张压板。
其中该弹力元件两端分别结合于该第一杆臂的上边及该机壳的下边。
其中该弹力元件是拉伸弹簧。
其中该弹力元件是压缩弹簧。
其中该杠杆为直角杠杆,且该直角杠杆的旋转中心轴枢接该机壳。
其中该纸张压板上端延伸有枢接臂,其前端的枢钩枢接于该直角杠杆的旋转中心轴。
其中该纸张压板底部呈弧状端的前缘有黏扣带与该第二杆臂靠底部的黏扣带相黏合。
其中该第一杆臂向上延伸出一板手,该板手可穿过该机壳的调整口伸出该机壳外部。


图1为现有推纸板与压缩弹簧一的结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推纸板与拉伸弹簧二的结合示意图。
图3为现有推纸板与扭转弹簧三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专利前案的元件分解图。
图5为专利前案与入纸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与入纸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与入纸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主要是改良上述专利前案图4所示,其直角杠杆4的扣头46与铅块3的组合结构。本发明取消扣头46的设计,使直角杠杆4的尾端呈平面状,结构更简单,而容易制造。又以一弹力元件32取代铅块3,提供直角杠杆40的第一杆臂47尾端弹性往下的压力。如图6所示的弹力元件32(可为任何形式的弹簧)的两端,分别结合于机壳8的下边及第一杆臂47尾端的上边。使直角杠杆40的第一杆臂47尾端随时受到弹力元件32弹性往下的压力。而使第二杆臂48随时维持推动纸张压板5的力量,使纸张压板5可随时具有送出纸张7的力量。
本实施例,经利用上述专利前案中所揭示的公式计算,可得到在装六十张纸时,第一张纸的受力较最后一张纸受到张压板5的推力,仅增加约46克重(gw)而已,仍可维持纸张压板5几乎衡定的送纸力量。
请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是利用一拉伸弹簧33的两端分别结合于直角杠杆4的第一杆臂47尾端的下边,及一基板85的上边,使第一杆臂47尾端随时受到拉伸弹簧33弹性往下拉的力量,亦能达到使纸张压板5维持几乎衡定的送纸力量。基板85与机壳8相结合(属已知技术图中未绘出)。
由于弹力元件,例如各种弹簧或弹片的重量轻,制造容易,故比铅块具有较轻的重量,且更容易制造。故可大幅减轻产品整体的重量,且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又本发明的第一杆臂尾端不需具有复杂的扣头结构,及麻烦的扣合铅块动作,仅简单的结合弹力元件,即完成组装动作,更容易实施;且弹力元件施力点的位置固定,不会因施力点的位置不定而影响推力的大小。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发明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仕运用本发明所为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发明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是结合于事务性机器的入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杠杆,具第一、二杆臂;该第一杆臂结合一弹力元件的一端,该弹力元件的另一端结合该机壳;该第二杆臂前端结合一纸张压板;该弹力元件随时弹性施予该第一杆臂一力量,使该第二杆臂具有一旋转的动力推顶该纸张压板。
2.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是结合于事务性机器的入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杠杆,具第一、二杆臂;该第一杆臂的下边结合一弹力元件的一端,该弹力元件的另一端结合一基板的上边;该第二杆臂前端结合一纸张压板;该弹力元件随时弹性施予该第一杆臂一力量,使该第二杆臂具有一旋转的动力推顶该纸张压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力元件两端分别结合于该第一杆臂的上边及该机壳的下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力元件是拉伸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力元件是压缩弹簧。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杠杆为直角杠杆,且该直角杠杆的旋转中心轴枢接该机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纸张压板上端延伸有枢接臂,其前端的枢钩枢接于该直角杠杆的旋转中心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纸张压板底部呈弧状端的前缘有黏扣带与该第二杆臂靠底部的黏扣带相黏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杆臂向上延伸出一板手,该板手可穿过该机壳的调整口伸出该机壳外部。
全文摘要
一种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改良构造,是结合于事务性机器的入纸机构,包括一杠杆,具第一、二杆臂;第一杆臂结合一弹力元件的一端,弹力元件的另一端结合机壳;第二杆臂前端结合一纸张压板;弹力元件随时弹性施予第一杆臂一力量,使第二杆臂具有一旋转的衡定动力推顶纸张压板。本发明改良已知入纸机构的推力衡定构造的缺点,能减化结构,减轻重量,容易实施并可节省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41J13/08GK1634708SQ2003101248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颜嘉宏 申请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