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52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的墨盒,尤其是可拆卸地安装于喷 墨打印机字车上,喷墨打印头集成装配于其盒体外壁上,利用多孔泡沫材料例 如海绵作为墨水吸持机构的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型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水容器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 流道将墨水输运至打印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打印头喷嘴喷射至纸 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根据其打 印头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其打印头输墨管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块压电晶体。 压电晶体受打印信号控制,产生收縮或膨胀变形,挤压喷嘴中的墨水形成液 滴,并自喷嘴喷射至纸面上,形成一个记录点。若干记录点形成的集合最终构 成人们期待得到的图象。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结构与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相似。其差别是, 它在打印头的喷嘴中设置了加热电极。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被送到与喷嘴对 应的加热电极上。加热电极快速升温,使喷嘴附近的墨水瞬间迅速汽化,形成 气泡。气泡膨胀占据喷嘴内部空间,所产生的压力把墨水从喷嘴内挤出,使其 形成一个个细微的从喷嘴中喷出的墨滴。电脉冲消失后,墨水蒸气凝聚,喷嘴 内的墨水通过表面张力维持在与喷嘴外表面齐口的水平。打印头内产生的负压 引导墨水盒内的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道。在结构上,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墨水容器与打印头合一 的一体化结构; 一种是墨水容器与打印头分离的分体式结构。 一体化结构的墨 盒内既包括打印头也包括墨水容器。分体式结构的墨盒其墨水水容器与打印头 相互分离,其墨盒仅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墨水水容器,其打印头则设置于打印 机字车上。为防止杂质或悬浮碎屑堵塞喷嘴,这两种喷墨打印机墨盒均在喷嘴 至储墨腔之间的墨道或供墨腔内设置有滤网,以过滤去除墨水中的垢屑。参见


图1、 2,是一种习知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盒盖构件。该墨盒1外形 大体呈矩形长方体。它由多个侧壁在转角处相互连接、包围形成。其中空的内 部腔室中充填有海绵之类的多孔泡沫材料,通过海绵以吸持或盛装墨水。该墨 盒1侧壁之一所在的部位处于敞开状态,所形成的矩形敞口由盒盖2封闭。在 同敞口相对的侧壁上,向外凸伸出一个平台3。该平台3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墨 盒1内部腔室的通孔,该通孔由带有相应电路的打印头予以封闭。这种墨盒的 盒盖2与墨盒1的敞口之间采用单纯的平面接触粘接方式予以固定。在盒盖2 对应于墨盒1敞口内壁的部位,延伸出对应于矩形敞口的四片定位块201。四 片定位块201分别位于同敞口形状对应的矩形框的每一个框边上,但相互之间 在矩形框的转角部位处于分断状态。所得到的分断口 202以盒盖2面向墨盒1 敞口的外壁表面为延伸基准面。在盒盖2与墨盒1装配状态下,四片定位块 201均沿矩形敞口插入墨盒1内腔中。在粘接盒盖2与墨盒1时,由于所采用 的粘接方式以平面接触为必要前提,因此,在没有辅助设施压迫盒盖2与墨盒 1时,两者接触界面间的粘接剂由于自身流动性会形成分布不均匀的后果,或 者因盒盖2与墨盒1接触面压力不均匀导致不同区域粘接剂干燥进度有异而出 现固化程度和密封程度上的差异,致使盒盖2与墨盒1之间在两者的粘接面上 形成漏粘和缝隙。在这种状态下,四片定位块201延伸末端会接触和压迫墨盒 1内腔中的海绵,增大海绵受压部位的密度,以致墨盒1内腔中的墨水过度集 中于四片定位块201接触海绵的部位,严重者会产生墨水沿着四片定位块201 和墨盒1敞口内壁之间的缝隙浸润漫延,并由盒盖2与墨盒1之间的粘接缝隙 部位浸润渗透至墨盒1外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的墨盒,该墨盒具有 良好的密封特性,可避免其内墨水由盒体和盒盖之间的结合部位渗透至外部。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矩形盒体和矩形盒盖。盒体与 盒盖结合的盒壁部位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状凸圈。该环状凸圈沿平行于盒盖 同盒体结合的接触面的方向朝盒体外部延伸。盒盖对应于环状凸圈的部位设置 有同环状凸圈搭接的卡钩。一般地,前述喷墨打印机墨盒,其卡钩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分布在盒盖 矩形边缘的三个侧壁上。较好地,前述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盒盖对应于盒体之内腔的侧壁表面设置 有向盒体之内腔中突伸的筋板。该筋板同盒体的内腔壁之间保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在原有墨盒盒体带有矩形环状凸圈的基础 上,在其盒盖上相应部位设置同环状凸圈搭接的卡钩。这样,在把盒盖对接到 盒体的敞口上时,盒盖和盒体带有粘接剂的整个对接面在环状凸圈和卡钩两者 的相互牵引下获得几乎均匀完整的压力,进而达到两者对接面的每一个点都同 对应点保持接触的状态,如此,预定涂布量和分布状态的粘接剂在干燥过程中 将不会发生流移,而能够实现在几乎整个分布区域内的均匀固化,最终杜绝在 盒盖和盒体结合界面之间出现漏粘点或缝隙。另一方面,在盒盖对应于盒体内 腔的侧壁中央表面设置同盒体内腔壁之间存留有间隙的筋板后,盒体内腔中的 海绵将只会在中部位置受到筋板的挤压,其邻接盒体内腔壁的部分将保持自然 放置的状态。这样,盒体内腔中的海绵只会在对应于盒体内腔的中央部位形成 高密度区域,其所吸附的墨水的流动趋势将是向海绵受压的中央部位集中,临 近盒体内腔壁的部位则几乎没有墨水。如此,墨水沿盒体内腔壁浸润漫延至盒 盖和盒体粘接部位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产生墨水泄漏的可能性被再次降低。
图面说明
图1习知喷墨打印机墨盒透视图。图2习知喷墨打印机墨盒之盒盖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喷墨打印机墨盒结构分解透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喷墨打印机墨盒之盒盖透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喷墨打印机墨盒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 4、 5,本实用新型喷墨打印机墨盒。它是在现有墨盒基础上经 过进一步改造后获得的改良品。因此,图中所示墨盒相同于前述习知墨盒的构 件或特征采用与图l、 2所示墨盒相同的标记。它包括盒体1和盒盖2。见图3,盒体1是外观形状大体呈矩形的长方体。它由多个侧壁在转角处 以基本垂直的方式相互连接、包围形成。其中空的内部腔室101中充填有海绵 之类的多孔泡沫材料(图中未示出),通过海绵以吸持或盛装适量的墨水。盒 体1较窄小的侧壁之一所在的部位处于敞开状态,或者说由矩形的盒盖2替 代,所形成矩形敞口 102由盒盖2采用粘接方式予以封闭。在同敞口 102相对 的侧壁上,向外凸伸出一个平台3。该平台3上开设有一个连通盒体1内部腔 室101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由带有相应印刷电路的打印头(图中未 示出)予以封闭。在打印头至内部腔室101之间的墨水流动通路上设置有滤网 (图中未示出),以过滤去除墨水中可能含有的固体颗粒杂质。在盒体1临近 矩形敞口 102的外周边延伸出一圈连续的环状凸圈103。环状凸圈103的形状 对应于盒体l,呈矩形状。当然,该环状凸圈也可采用不连续的间断形式。见图3、 4,在盒盖2的外周边上,设置有三个卡钩203。三个卡钩203分 别分布在盒盖2矩形外周边的三个侧壁上。这三个侧壁的其中两个保持相互平 行的状态,第三个同保持相互平行状态的其余两个之间呈垂直状态。卡钩203 由盒盖2面对盒体1内部腔室101的表面向盒体1内部腔室101方向延伸,延 伸长度刚好对应或等于环状凸圈103在该方向上与敞口 102的距离。这样,当 盒盖2扣合于盒体1的矩形敞口 102上时,卡钩203就紧紧地搭接于环状凸圈 103上,从而把盒盖2均匀地扣接于盒体1上,见图5。除了本实施方式中的 独立卡钩203夕卜,也可以考虑沿着盒盖2矩形外周边的三个侧壁各延伸一个卡 钩,并使它们在转角处连接起来,进而变三个卡钩为一个连续的完整卡钩。另外,在盒盖2面对盒体1内部腔室101的表面,设置有向盒体1内部腔 室101方向突出延伸的若干片筋板204。筋板204同盒体1内部腔室101的腔 壁之间保留有适当间隙。这样,当盒盖2扣合于盒体1的矩形敞口 102上时, 筋板204的延伸末端将压迫盒体1内部腔室101中的海绵,使内部腔室101中 的墨水向中央位置集中,避免在海绵同内部腔室101腔壁接触的部位形成高过 中央位置密度的墨水区域,以杜绝墨水沿内部腔室101腔壁浸润漫延。
权利要求1.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矩形盒体和矩形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结合的盒壁部位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状凸圈,所述环状凸圈沿平行于所述盒盖同所述盒体结合的接触面的方向朝所述盒体外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对应于所述环状凸圈的部位设置有同所述环状凸圈搭接的卡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的数量 为三个且分别分布在所述盒盖矩形边缘的三个侧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对 应于所述盒体之内腔的侧壁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盒体之内腔中突伸的筋板,所述 筋板同所述盒体的内腔壁之间保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向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的墨盒,包括矩形盒体和矩形盒盖。盒体与盒盖结合的盒壁部位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状凸圈。该环状凸圈沿平行于盒盖同盒体结合的接触面的方向朝盒体外部延伸。盒盖对应于环状凸圈的部位设置有同环状凸圈搭接的卡钩。该墨盒实现了其盒体与盒盖均匀接合,提高了接合部位的密封特性,从而降低了墨水泄漏的几率。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026702SQ20072005115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9日
发明者杨焕健 申请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