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墨棒的视觉识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25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态墨棒的视觉识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相变喷墨打印机,特别是涉及用于该喷墨打印 机中的固态墨棒。
背景技术
固态墨或相变墨打印机通常接收固态形式的墨(作为颗粒或作为 墨棒)。固态墨颗粒或墨棒通常通过打印机的墨装栽器的插入开口而 插入,且利用供给机构和/或重力将墨棒沿供给槽道推向或滑向加热器 组件中的加热器板。加热器板使得撞在板上的固态墨熔融成液体,该 液体传送给打印头,用于喷射在记录介质上。
在固态墨技术中面对的 一个难题是识别和鉴定墨棒,以便保证正 确装栽以及墨棒与使用该墨棒的成像装置的兼容性。例如,与粉末或 液态标记材料不同,固态形式的墨棒使得墨棒能够在不需要容器或盒 的情况下运送和装栽至相变喷墨打印机中,而液态墨或粉末状调色剂 通常需要该容器或盒。此外,整个墨棒可以熔融和消耗,而不需要丢 弃或回收任何容器。不需要容器将使得使用墨棒有很多优点。不过, 容器或盒可以设置有电子标签、条形码等,它们可以用于识别和/或鉴 定装于其中的墨。当不使用容器时,用于鉴定或以其它方式识别墨棒 的机构可能受到限制。
已经有配置来方便墨棒的鉴定和/或识别,从而使墨棒正确装入预 定供给槽道中,并保证墨棒与使用它们的打印机兼容。 一种配置通常 涉及排除错误颜色或不兼容的墨棒插入打印机的供给槽道中。例如, 墨棒的正确装栽借助于引入键特征部到墨棒的外表面而实现。这些特
征部是位于墨棒上的不同位置中的凸起或凹坑。
为了进一 步帮助顾客识别墨棒,已知的墨棒包括可视觉识别的符 号,该符号在墨棒的表面中,或者作为墨棒自身的形状。可视觉识别 的符号是一种向打印机操作人员提供含意的形状,操作人员能够使用 该含意来将墨棒与特定的带键的开口或供给槽道相关联。与将并不传 达符号意义的带键形状和特定供给槽道相关联相比,打印机操作人员可以更容易地使得可视觉识别的符号与特定供给槽道相关联。
不过,包括可视觉识别的符号的已知墨棒通常为立方体形状,或 者有纵向尺寸,但该纵向尺寸与墨棒的宽度尺寸没有较大区别。相变 喷墨技术的出现减少了用于产生固态墨图像的时间,因此具有很高的 墨消耗率。因此,希望有更大容量的固态墨传送系统。具有非直线供 给槽道的固态墨传送系统具有增大的容量,这促使了研制和使用具有 更大长宽比的墨棒。使用"较长"墨棒减小了必须在墨传送系统中补 充固态墨的频率。不过,通常更大尺寸的墨棒(特别是沿墨棒的纵向 或长度尺寸更长)可能使得可视觉识别的符号(该符号包围墨棒的大 部分或全部的表面或周边形状)不能识别。

发明内容
已经研制了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棒,它解决了由于墨棒的尺
寸和长宽比(aspect ratio)而引起的问题,并能够通过将符号形状施 加成小于整个棒尺寸而包含该符号形状。带有独特符号形状的墨棒组 包含在墨棒周边形状中,使得该形状帮助用户为墨棒识别合适颜色槽 道,且可以借助或不借助键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墨棒包括墨棒本体,该墨棒本体设置成用于沿 插入方向插入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器中,并用于在墨装载器中沿 墨装载器的供给方向供给。墨棒本体具有在与插入方向基本垂直的平 面中的插入周边,并有用于与供给方向对齐的纵向方向。符号轮廓形 成于墨棒本体的插入周边上的第一位置中,并至少部分地沿与插入方 向基本平行的方向沿墨棒本体延伸。符号轮廓限定了可视觉识别符号 形状的周边的一部分。符号轮廓最多部分地沿墨棒的插入周边在墨棒 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至少一个键轮廓形成于墨棒本体的周边上的 第二位置中,并至少部分地沿墨棒本体在与插入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 上延伸。该至少一个键轮廓与该墨棒本体的墨颜色相对应。至少一个 非符号键轮廓形成于墨棒本体的周边上的第二位置中,并至少部分地 沿墨棒本体在与插入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墨棒本体的顶表面浮雕有该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 的剩余部分,或者,墨棒本体的顶表面凹入有该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 的周边的剩余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组墨棒,该组墨棒包括第一、第二、 第三和第四墨棒,它们各自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在所述顶表面和所 述底表面之间延伸的多个侧表面。该多个侧表面限定墨棒的周边,该 周边包括前面周边段、后面周边段以及在该前面和后面周边段之间延 伸的一对侧面周边段。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墨棒各自有在前面和 后面周边段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用于与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栽器 的供给方向对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各自包括符号轮廓, 该符号轮廓形成于至少一个侧面周边段上的符号位置中。当沿基本朝 着墨棒顶表面的方向看时,符号轮廓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 的一部分。符号轮廓从顶表面至少部分地朝着墨棒的底表面延伸,并 最多部分地沿至少一个侧面周边段在与墨棒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上 延伸。第一墨棒为第一颜色,并有限定第一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 边的一部分的第一符号轮廓。第二墨棒为第二颜色,并有限定第二可 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一部分的第二符号轮廓。第三墨棒为第三 颜色,并有限定第三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一部分的第三符号 轮廓。第四墨棒为第四颜色,并有限定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 边的一部分的第四符号轮廓。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各自包括 至少一个颜色键轮廓,该至少一个颜色键轮廓与墨棒的颜色相对应。 该至少一个颜色键轮廓形成于每个墨棒的周边上,并从顶表面至少部 分地朝着底表面延伸。对于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该至少 一个颜色键轮廓在周边上的位置不同,且与该符号位置不同。第一、 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各自包括至少一个非符号键轮廓,该至少一个 非符号键轮廓与墨棒的颜色相对应,该至少一个非符号键轮廓形成于 每个墨棒的周边上,并从顶表面至少部分朝着底表面延伸,对于各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该至少一个非符号键轮廓在周边上的位 置不同,且与符号位置不同。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各自包括 字母数字字符。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包括连续 数字。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L觉识别符号形状各自包括 字母的形状,该字母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颜色。
5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各自与用 于该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墨棒的墨装载器的插入开口相对应。
优选地,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的顶表面分别浮雕有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剩余部分。
优选地,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墨棒的顶表面分别凹入有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剩余部分。
在还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墨棒。墨棒包括墨棒本体,该墨棒本 体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在该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延伸的多个侧表面。 该多个侧表面限定了墨棒本体的周边。该周边包括前面周边段、后面 周边段以及在该前面和后面周边段之间延伸的 一对側面周边段。墨棒 本体有在前面和后面周边段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用于与相变墨成像
装置的墨装载器的供给方向对齐。符号轮廓形成于该对侧面周边段中 的至少一个中,并沿墨棒本体的纵向轴线处于第一位置中。当沿基本 朝着墨棒本体顶表面的方向看时,符号轮廓限定了可视觉识别符号形 状的周边的一部分。符号轮廓从顶表面至少部分朝着墨棒本体的底表 面延伸,并最多部分地沿墨棒本体的纵向轴线延伸。至少一个键轮廓 形成于前面、后面和该对侧面周边段中的至少一个中,并处于墨棒本 体的周边上的至少一个其他位置处,且从顶表面至少部分地朝着底表 面延伸。
优选地,可视觉识别符号包括字母数字字符。
优选地,可视觉识别符号与包含在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可视觉识 别符号相对应。
优选地,墨棒本体的顶表面在第一位置处浮雕有可视觉识别符号 形状的周边的其余部分。
优选地,墨棒本体的顶表面在第一位置处凹入有可视觉识别符号 形状的周边的其余部分。


图l是相变墨成像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不完整的相变墨成像装置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俯视透视图,其 中有墨装载器。
图3是固态墨棒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固态墨棒有部分地包含在墨棒周边中的可视觉识别符号。
图4是一组墨棒的俯视图,该组墨棒包括图3的墨棒,每个墨棒包 括成连续数字形式的可视觉识别符号。
图5是一组墨棒的俯视图,其中,每个墨棒包括成字母形式的可视 觉识别符号,它表示墨棒的颜色。
图6是一组墨棒的俯视图,其中,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一部 分周边的符号轮廓只形成于墨棒的一侧。
图7是一组墨棒的俯视图,其中,可视觉识别符号沿墨棒的纵向方 向形成于不同位置。
图8是多个墨棒的俯视图,每个墨棒包括多个可视觉识别符号。
图9表示了成像装置的插入站的实施例,该插入站包括邻近插入开 口的互补可视觉识别符号。
图IO表示了现有技术的墨棒和墨装载器的相应插入开口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总体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附图中,相同参考标号一 直表示相同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打印机"例如通常是指复制装置, 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和相关多功能产品,而术语"打印作业,, 例如是指要被复制信息(包括电子项(electronic item))。墨从墨盒 或壳体传送或传递至打印头上的参考项目将包含熔融器、中间连接件、 管、歧管和/或其它部件和/或在打印系统中可能涉及的但是并不直接
对本发明有意义的功能。
下面参考图l,图中表示了相变墨成像装置10的实施例的方框图。 成像装置10有墨供给源14,该墨供给源14接收和安排(stage)固态墨 棒。墨熔融单元18将墨棒加热成高于它的熔点,以便产生液态墨。熔 融墨通过重力、泵送作用或这两者而供给至打印头组件20。成像装置 IO可以是直接打印装置或胶印装置。在直接打印装置中,墨可以通过 打印头20直接发射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图l的实施例表示了间接打印或胶印装置。在胶印机中,墨发射至 转印表面28上,该转印表面28表示为鼓的形式,但是也可以是支承环 形带形式。为了方便图像转印处理,压辊30将介质34压靠鼓28上的墨, 以便将墨从鼓28转印至介质34上。
7该机器或打印机10的各种子系统、部件和功能的操作和控制将借 助于控制器38来进行。控制器38例如为微控制器,具有中央处理器单 元(CPU)、电子储存装置和显示器或用户界面(UI)。控制器读出、 捕获、准备和管理在图像源40 (例如扫描仪或计算机)和成像系统(例 如打印头组件20)之间的图像数据流。控制器38是多任务主处理器, 用于操作和控制全部其它机器子系统和功能(包括机器的打印作业),
并因此包括用于控制这些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等。
下面参考图2,装置10包括框架44,操作系统和部件直接或间接地 安装在该框架44上。固态墨传送系统48使得墨棒从装栽站50前进至熔 融站54。熔融站54设置成熔化固态墨棒,并将液态墨传送至打印头系 统(未示出)。所有形式的固态墨称为墨棒或筒称为墨或棒。墨传送 系统48包括多个槽道或斜槽58。四种颜色(即青色、洋红色、黑色和 黄色)中每一种颜色分别使用一个槽道58。
装栽站包括带键开口60。每个带键开口60限制通向该墨传送系统 的各个供给槽道58中的一个通路。带键开口 60设置成只接受那些具有 与开口60的键结构相称的键元件的墨棒。因此,带键开口60帮助将插 入槽道中的墨棒限制为特定配置,例如颜色、墨配方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成像装置10中的空间,供给槽道58可以为用于将 墨棒从装载站50传送给熔融站54的任意合适通路。例如,供给槽道58
可以根据需要有直线和弯曲部分,以便提供用于其它部件的空间并仍 然能将墨棒从装栽站50传送至熔融站54。供给通路的弓形部分可以较
短,或者可以是通路长度的较大部分。斜槽的全部长度可以为弓形, 并可以包括不同或变化的半径。供给通路的直线部分同样可以较短或 者为通路长度的较大部分。
所述固态墨传送系统48包括驱动部件(未示出),用于使一个或 多个墨棒68沿各供给槽道58中的供给通路移动。各供给槽道可以设置 有各自的驱动部件。用于各墨颜色的供给槽道58保持并引导墨,使得 墨沿所需的供给通路前进。驱动部件(当使用时)可以有任意合适的 尺寸和形状。驱动部件可以用于在供给通路的全部或一部分上输送墨, 并可以提供对墨的支承或引导,并可以是在供给通路的全部或一部分 上的主要墨引导件。
墨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用于墨传送系统中的 一 个示范性固态墨棒100在图3中表示。墨棒有底表面138和顶表面134。所示的具体底表 面138和顶表面134基本相互平行,但是它们也可以采取其它轮廓和相 对关系。而且,墨棒本体的表面不需要是平坦的,它们也不需要相互 平行或垂直。墨棒本体还有多个侧端,例如横向侧表面140、 144和端 表面148、 150。侧表面140和144基本相互平行,并基本垂直于顶表面 134和底表面138。端表面148、 150也基本相互平行,并基本垂直于顶 表面和底表面以及横向侧表面。 一个端表面148是前端表面,另一端表 面150是后端表面。墨棒本体可以通过浇注模制、注射模制、压缩模制 或其它已知技术来制造。
由于相变墨成像装置可能的较高墨消耗率,墨棒100可以有这样的 长宽比,其中,该墨棒本体在前端148和后端150之间的纵向长度明显 大于墨棒本体在横向侧表面140之间的宽度和/或高度以及墨棒本体在 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高度。使用"更长,,的墨棒将减小固态墨必须 补充至墨传送系统中的频率。墨棒本体的纵向长度通常是与供给槽道 的供给方向基本对齐的维度。墨棒的宽度和高度垂直于该长度。墨棒 本体的长度与宽度和/或宽度的比例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美观、制造、 装载器方位和/或功能需要。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墨棒有这样的长 宽比,其中,墨棒的长度是墨棒宽度的至少大约1.5倍,但是墨棒可以 有任意合适的长宽比。
墨棒本体的外周是基本水平的,并环绕墨棒本体的最大水平横截 面。在图3所示的侧表面基本竖直的墨棒实施例中,该外周从墨棒本体 的底表面至顶表面基本均匀。在图3的墨棒实施例中,水平外周基本对 应于墨棒本体的顶表面134。墨棒本体的最外侧的横向侧部部分140和 144形成墨棒本体的纵向周边段,该纵向周边段在墨棒插入供给槽道中 时与供给槽道的纵向供给方向F基本平行延伸。在考虑本说明书后,本 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该周边的最外側部分可以在沿墨棒本体高度的 不同位置。在一个横向侧表面上的周边纵向部分甚至可以在与另一横 向侧表面上的周边纵向部分不同的高度处。
墨棒可以包括多个特征部,这些特征部有助于墨棒在使用时的正 确装载、引导、检测和支承。这些装载特征部可以包括位于墨棒上的 不同位置中的凸起和/或凹坑,用于与位于墨传送系统的互补位置中的 键元件、引导件、支承件、传感器等相互作用。装载特征部可以分类
9为插入特征部或供给特征部。插入特征部(例如专用键元件和定向元 件)设置为方便将墨棒正确插入到装载站中,并因此与装栽站的插入
方向L基本对齐。例如,图3的墨棒包括插入键特征部154。该插入键特 征部设置成与装载站50 (图2)的带键开口60相互作用,以便允许或阻 止墨棒穿过固态墨传送系统的插入开口60而插入。在图3的墨棒实施例 中,键元件154是形成于墨棒本体上基本与装载站的插入方向L平行的 侧表面140中的竖向凹口或凹槽。在带键开口 60周边上的相应互补键 (未示出)是伸入到开口60中的互补凸起。
尽管未示出,墨棒可以包括供给特征部,例如对齐和引导元件, 以便在墨棒沿供给槽道移动时对齐和引导该墨棒,从而降低墨棒卡在 供给槽道中的可能性,并促使墨棒与墨熔融组件中的墨熔融器进行最 佳接合。因此,供给特征部可以与墨传送系统的供给方向F基本对齐,
以便与墨传送系统中的墨棒引导件和/或支承件相互作用。墨棒可以有 任意合适数目和/或位置的装载(即插入和/或供给)特征部。
用于打印机的每一种颜色可以有一种由墨棒外周中的一个或多个 键元件构成的独特布置,以便为该特定颜色墨棒形成独特的横截面形 状。在键板中的带键开口和墨棒的带键形状的组合保证只有正确颜色 的墨棒能够被插入各供给槽道中。 一组墨棒由各种颜色的墨棒形成, 对于每一种颜色的墨棒都有一种独特的键特征部布置。插入键还可以 用于区分用于不同型号的打印机的墨棒。 一种类型的插入键可以放置 在特定型号打印机的供给槽道的所有带键开口中。将用于该型号打印 机的墨棒将包含相应的插入键元件。不同尺寸、形状或位置的插入键 可以布置在不同型号打印机的供给槽道的带键开口中。
为了解决向打印机操作人员提供包含在具有较高长宽比的墨棒 (例如图3的示例墨棒)中的功能性识别特征部的需要,墨棒的一部分 周边的轮廓设置成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160的一部分。可视觉识别 符号是诸如字母数字(alphanumeric)符号的形状,该形状向打印机操 作人员提供了这样的含意,即,操作人员于是可以使用其来使墨棒与 特定带键开口或供给槽道相关联。该符号形状可以包含在一侧或两侧。 符号的尺寸、角度和形状可以变化,以便适应棒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解 决美观问题。符号形状可以从包含该形状的側部嵌入或凸出,并可以 从顶表面嵌入或凸出。打印机操作人员可以更容易地使可视觉识别符号与特定供给槽道相关联(与关联并不传达符号意义的带键形状相 比)。例如,打印机操作人员可以使包含在墨棒中的符号与墨装载器 的键板中的相应带键开口相关联,或者使墨棒的符号与可以显示于带 键开口附近的相应符号相关联。
可视觉识别的符号形状可以通过提供符号轮廓164而部分地包含 在墨棒的周边中,该符号轮廓164在墨棒周边预定位置中限定了可视觉 识别符号160的一部分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符号轮廓可以布置在墨 棒的一个或多个側面周边段(侧表面140、 144)上。符号轮廓164从墨 棒的顶表面至少部分沿着该侧表面朝着底表面延伸。因为图3的墨棒的 侧表面140、 144基本相互平行并与顶表面134垂直,因此符号轮廓基本 均匀地从顶表面延伸向底表面。墨棒本体的侧表面还可以倾斜、分段 或成阶梯形,使得墨棒本体的下部部分比上部部分更窄,在这种情况 下,符号轮廓可以仅是部分地朝着底表面延伸。也可以有其它结构, 其中,墨棒本体的侧表面成形为使得墨棒本体的外周是处在沿墨棒本
体竖向高度的不同高度处,或者,其中,外周的不同段是处在沿墨棒 本体竖向高度的不同高度处。
图3的墨棒包括符号轮廓164,各符号轮廓164限定了可视觉识别的
数字符号"1"的周边的相对两部分。具体而言,形成于左侧面周边段 中的符号轮廓(由左侧横向侧表面"4形成,当从墨棒上面看时)形成 可视觉识别符号的左侧,形成于右侧面周边段中的符号轮廓(由右侧 横向侧表面144形成,当从墨棒上面看时)形成可视觉识别符号的右侧。 尽管符号轮廓164表示为在各自周边段上在彼此的正对面,但是这些相 对的符号轮廓可以相互偏移,只要这些轮廓与可视觉识别符号的希望 形状一致即可。在一侧上的符号轮廓可以专门用于视觉识别,而相对 的符号轮廓可以附加地用作键(键轮廓),特别是颜色键。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视性,通过使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剩 余部分的轮廓168布置在墨棒顶表面中可以提高符号的可视觉识别性。 例如,线、槽、台阶、凹槽、斜面、嵌入件、凸起或其它对比特征部 可以包含在墨棒的顶表面中,以便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 剩余部分。可视觉识别符号还可以形成有竖向维度,这样,它使得用 户看成为三维。任意合适的方法或装置可以用于将符号形状的周边的 剩余部分施加在顶表面上。例如,符号的视觉识别可以通过压花、凹入或以其它方式使墨棒本体的顶表面产生紋理而增强。作为压花或凹 入的代替方式,符号形状的剩余部分可以冲压、丝网印刷、涂覆、蚀 刻、激光标记或以其它方式在墨棒上以任意合适方式形成。不过,在 可选实施例中,符号的剩余周边部分可以从俯视图中省略。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符号轮廓最多部分地沿各侧表面的长度(墨棒 的纵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仅部分地沿墨棒长度延伸的符号轮廓, 可视觉识别符号可以以有利于识别该符号的长宽比而包含在墨棒中。 此外,通过使得符号轮廓布置在墨棒周边的并不包围墨棒的整个侧部 或全部或大部分墨棒周边的部分上,可以获得视觉识别和供给槽道关 联的优点,同时使得墨棒的很大部分周边可以用于其它非符号特征部, 例如键元件、定向特征部等。例如,如图3中所示,侧面周边段的并没
件。这里使用的非符号特征部例如键元件轮廓并不对形成可视觉识别 符号形状的周边有贡献。
在一组墨棒中的每个墨棒(例如黄色、青色、洋红色、黑色)可 以形成有不同的可视觉识别符号。各颜色与墨装栽器的一个供给槽道 相对应。图4表示了一组墨棒100A、 IOOB、 IOOC、 IOOD,其中,在该组
中的每个墨棒或者每种颜色的墨棒具有成连续数字形式(即"1" 、 "2"、 "3"和"4")的可—见觉识别符号160A、 160B、 106C和160D。
任意可视觉识别的符号形状都可以使用,它能够向打印机操作人 员提供这样的含意,即,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其来使墨棒与特定产品、 带键开口或供给槽道相关联。例如,可视觉识别符号160可以是表示墨 棒颜色的字母(即"C,,用于青色,"M"用于洋红色,"Y,,用于黄色, 而"K,,用于黑色)。参考图5, 一组墨棒100E、 IOOF、 IOOG、 IOOH具 有形成可视觉识别字母数字符号160E、 160F、 160G、 160H的符号轮廓。 在所示的该特定组中,字母数字符号为"C" 、 "Y,, 、 "M"和"K", 打印机操作人员将使它们与墨的颜色相关联--C用于青色、Y用于黄色、 M用于洋红色、而K用于黑色。符号轮廓还可以提供型号或颜色键功能, 并可以通过这样来增加其它键特征部,或者可以利用它们而不算作额 外的特征部。 一组棒可以有公共符号轮廓形状,例如"A"形,以便区 分这些棒在给定产品型号中的使用,同时独立地设置非符号的颜色键 特征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不同型号的第二组棒可以使用相同的非符号颜色键特征部,但是有不同的符号形状,例如"B"形。
作为在墨棒本体的相对两侧使用符号轮廓164以便限定可视觉识 别符号160的周边的相对部分的代替方式,符号轮廓可以形成于墨棒的 一侧。符号轮廓可以形成于墨棒的任意一侧。例如,图6表示了一组墨 棒100J、 IOOK、 IOOL、 100M,其中,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160J、 160K、 160L、 160M的一部分周边的符号轮廓170J、 170K、 170L、 170M形成于 左側面周边段中。与图4类似,每个墨棒具有成连续数字(即"1"、
"2" 、 "3" 、 "4")形式的可视觉识别符号。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 的周边的剩余部分174J、 174K、 174L、 174M的轮廓可以形成于墨棒的 顶表面中,以便提高符号的可识别性。
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各个部分的符号轮廓可以位于沿墨棒 的侧表面的基本任意位置处。例如,图7表示了一组墨棒,其中,限定 可视觉识別符号形状160的一部分的符号轮廓164形成于沿墨棒的纵向 轴线或长度尺寸L的不同位置处。墨棒100N包括符号轮廓164N,该符号 轮廓164N在与沿墨棒的纵向轴线L的第一位置A相对应的侧面周边段上 的位置中。类似的,墨棒100P、 100Q和100R各自包括在与沿纵向轴线L 的第二B、第三C和第四D位置相对应的侧面周边段上的位置中。符号轮 廓沿墨棒的纵向轴线的位置可以用于进一步在一组墨棒的多个颜色墨 棒之间进行区分,或者可选择地,用于在将用于不同打印平台的墨棒 之间进行区分。例如,将用于第一打印机型号的一组墨棒可以包括在 沿墨棒的纵向轴线的第一位置中的可视觉识别符号,同时用于第二打 印机型号的 一组墨棒可以包括在沿墨棒的纵向轴线的第二位置中的可 视觉识别符号。
多个可视觉识别符号可以包含在墨棒中,该墨棒使用了布置于一 个或多个棒表面上的多个符号轮廓。包含在单个墨棒中的该多个可视 觉识别符号可以相同或不同。该方法能够大大扩展符号形状变化范围, 从而能够有更多的区分系列。例如,可视觉识别符号1A、 1B、 IC..., 2A、 2B、 2C等等可以用于区分墨棒。图8表示了墨棒100X、 IOOY、 100Z 的实施例,它们各自包括在每个墨棒的不同表面上或一个表面的不同 部分上的多个符号轮廓,以便在每个墨棒中形成多个可视觉识别符号 的周边的各部分。例如,墨棒100X包括符号轮廓184X,该符号轮廓 184X形成了沿纵向轴线L的第一位置中的可视觉识别符号"1"的周边
13的相对两部分;以及符号轮廓188X,该符号轮廓188X形成了沿纵向轴 线L的第二位置中的可视觉识别符号"A"的周边的相对两部分。类似 的,墨棒100Y的符号轮廓184Y形成了可视觉识别符号"2"的周边的一 部分,符号轮廊188Y形成了符号"B"的周边的一部分。墨棒100Z包括 符号轮廓184Z和188Z,它们分別形成可视觉识别符号"3"和"C"的 周边的各部分。
为了进一步帮助打印机操作人员使墨棒与特定产品、带键开口或 供给槽道相关联,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可以施加在或形成于带键开口 附近的壳体中。该可视觉识别符号帮助打印机用户识别特定带键开口 和它们的相应供给槽道。例如,图9表示了插入站48的实施例,该插入 站48包括符号180,用于进一步帮助用户使墨棒与特定带键开口或供给 槽道相关联。在图9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四个墨棒100S、 IOOT、 IOOV和 IOOW,它们设置成插入插入站48的插入开口60S、 60T、 60V和60W中。 如图所示,每个墨棒100包括插入键元件154,该插入键元件154位于墨 棒上,以便与开口60的插入键208相对应。每个墨棒包括不同的可视觉 识别符号160,该可视觉识别符号160包括连续数字,例如图4和6中所 示的该组墨棒。为了进一步帮助保证使得墨棒穿过正确的插入开口而 插入,插入站48包括位于各开口60附近的互补符号180。互补符号可以 为任意合适的标记、符号等,它能够向打印机操作人员传达含意。因 此,打印机操作人员可以使墨棒与打印机的特定开口或供给槽道相关 联,即通过使墨棒的符号与键板中的相应带键开口相关,或者通过使 墨棒的符号与邻近带键开口显示的相应符号相关。
尽管不是必须的,但是形成于墨棒中的符号轮廓可以包含在装载 站的带键开口60中,以便提供用于区分墨棒的键机构。例如,装载站 的各带键开口包括形成于开口60周边的互补位置中的互补符号轮廍 184。如图9中所示,符号轮廓可以用于键接,因此是键轮廓,且它们 可以相对于墨棒的总体周边嵌入、凸出或两者组合。不过,在可选实 施例中,在墨棒上和/或开口60上的符号轮廓可以布置为这样,使得墨 棒的符号轮廓对键接区分的贡献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贡献。例如,符 号轮廓可以设置为嵌入墨棒的侧表面,或者它从侧表面很小地凸出, 并使得相应插入开口区域并没有互补形状。
权利要求
1. 一种由相变墨材料形成的墨棒,该墨棒包括墨棒本体,该墨棒本体设置成用于沿插入方向插入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器中,并用于在墨装载器中沿供给方向供给,该墨棒本体具有在与插入方向基本垂直的平面中的插入周边,并具有用于与供给方向对齐的纵向方向;符号轮廓,该符号轮廓形成于墨棒本体的插入周边上的第一位置中,并至少部分地沿与插入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沿墨棒本体延伸,该符号轮廓限定了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一部分,该符号轮廓最多部分地沿墨棒的插入周边在墨棒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棒,其中该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包 括字母数字字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棒,其中该符号轮廓形成于墨棒本 体的一个侧面周边段中,该符号轮廓最多部分地沿该侧面周边段的纵 向方向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棒,其中该符号轮廓形成于相对的 两个侧面周边段中,使得形成于第一侧面周边段中的符号轮廓限定可 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第一部分,形成于相对侧面周边段中的符 号轮廓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相对部分,在第一周边段和 相对周边段中的符号轮廓各自最多部分地沿墨棒本体的纵向方向延 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墨棒的视觉识别。一种墨棒包括墨棒本体,该墨棒本体设置成用于沿插入方向插入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器中。墨棒本体有在与插入方向基本垂直的平面中的插入周边,并有纵向尺寸,用于与墨装载器的供给方向对齐。符号轮廓形成于墨棒本体周边上的第一位置中。符号轮廓限定可视觉识别符号形状的周边的一部分,并沿墨棒本体的纵向尺寸最多部分地沿墨棒的周边延伸。至少一个键轮廓形成于墨棒本体的周边的第二位置中,与墨棒本体的墨颜色相对应。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486274SQ20091000257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
发明者B·R·琼斯, C·R·戈德, W·L·埃梅里 申请人:施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