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39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的记录设备中,当在用于将墨喷射在记录介质上的喷墨头与用 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之间输送记录介质时,有时发生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的阻塞。
鉴于以上的描述,以下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设备,在该设备中,输送机构构造 成当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时移离喷墨头,从而确保用户容易地去除阻塞的记录介质。
专利文献1 :JP-A-2005-l 11939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布置,是否进行用于去除阻塞的记录介质的阻塞清除处理由用户决定, 并且用户有时不进行阻塞清除处理。此外,即使当用户已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也可能存在在 没有完全去除的情况下阻塞的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残存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的情形。在 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已经离开喷墨头定位的输送机构靠近喷墨头移动,则残存在喷墨头与 输送机构之间阻塞的记录介质可能接触喷墨头,导致损坏喷墨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的喷墨记 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可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喷墨头,在该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从该喷射表面喷射墨; 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具有与喷射表面对置的输送表面,并构造成在介质输送方 向上输送放置在输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相对移动机构,该相对移动机构构造成使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 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和喷墨头选择性地定位于下述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记录位置,在该 记录位置,利用从喷墨头喷射的墨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和介质去除位置,在该介质去 除位置,喷射表面与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当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定位于记录位置时的距 离,并且在该介质去除位置,允许由用户去除阻塞在喷射表面与输送机构之间的阻塞的记 录介质; 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构造成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阻 塞; 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构造成响应于通过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清除记 录介质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禾口
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该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并包括第一 控制部分,该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使得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在 该第一操作中,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检测装置检测到 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从记录位置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并使得在第 一操作之后,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二操作,在该第二操作中,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 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输出装置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从介质 去除位置定位于记录位置,其特征在于 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 和 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部分,该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 构,以在第二操作中传感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相 对移动。 应指出的是,"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是指通过相对 移动机构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中的仅一个移动,或通过相对移动机构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 二者都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当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 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从记录 位置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此外,在阻塞清除处理之后,在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 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从介质去除位置定位于记录位置的第二操作中检 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了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因此,防止了 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接近,由此防止了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因此,能够防止 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第二控制部分可构造成停止第二操作。在该 布置中,在阻塞的记录介质存在于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的情形下,防止了输送机构和喷 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从而防止了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第一控制部分可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 以低于进行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第二操作。该布置增加了传感器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 介质的时间段,导致由传感器检测阻塞的记录介质的精度提高。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介质还可包括记录控制装置,该记录控制装置构造成基 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记录介质前端的定时,在将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中控制从喷墨头墨的 喷射的定时。在该布置中,构造成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还 在将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中在记录介质的检测中使用,导致设备所需部件的数量减少并且 成本降低。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传感器可与喷墨头一体地设置。在该布置中, 能够在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之前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并且 传感器可设置在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在该布置中,即使当阻塞的记 录介质存在于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介入构件,该介入构件定位成当第一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进行第一操作时介于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并且传感器可与介 入构件一体地设置。在该布置中,能在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之前很好地检测到阻塞 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介入构件移动机构,该介入构件移动机 构构造成使介入构件在平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和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该 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在第二操作中,介入构件在平 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布置中,能在平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宽范 围上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布 置的多个喷墨头,并且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可构造成控制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介入 构件移动一距离,该距离大于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多个喷墨头的节距。在该布置中,即使 阻塞的记录介质存在于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 介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机构可包括构造成使记录介质附着于输 送表面的附着装置,并且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构造成在第二操作中控制附着装置处于该 附着装置的操作状态的附着控制装置。在该布置中,即使阻塞的记录介质残存在喷射表面 与输送机构之间,也能通过附着控制装置控制附着装置,使该附着装置保持处于该附着装 置的操作状态,以便在第二操作中允许阻塞的记录介质附着于输送表面。因此,能防止阻塞 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机构可包括具有输送表面的输送皮带。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所述多 个传感器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的方向设置。在该布置中,多个传感器 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的方向设置,即,沿记录介质的深度方向设置。因 此,即使阻塞的记录介质在深度方向上不均匀定位,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和每一 个均作为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此外,多个传感器可布置成每一排均在垂直于介质输送方 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排,并且多个头中的每一个头可设置在多排中任何相邻的两排之间。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
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以及工业显著性,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外观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当从上方观察时图2的四个喷墨头和四个喷墨头的附近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上/下移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维护机构的透视图; 图6A-6C是示出封盖操作的侧视图; 图7A和7B是示出封盖操作之后的返回操作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8A和8B是示出封盖操作之后的返回操作的一部分的视 图9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阻塞清除程序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在输送部处检测阻塞的程序的视图;禾口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喷墨打印机的机械机构> 如图1的透视图所示,作为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具有壳体la,该壳体la 为长方体并具有在壳体la的前部(在图1中的壳体la的前表面上)形成的两个开口,即, 上开口和下开口 3a、3b。在第一开口 3a中,设置第一门4,以便绕位于开口 3a下端处的水 平轴可打开和可关闭。开口 3a和第一门4被设置成在壳体1的深度方向上,S卩,在垂直于 图2的平面的方向上,g卩,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输送机构50(输送器部)对置。该布置允许用 户在片材P(作为记录介质的)阻塞在输送机构50中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第一门4容易接近 输送机构50,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如图1所示,在壳体la的一侧表面上(在图1中的壳体la的右侧表面上)形成 有开口 3c。在开口 3c中,设置第三门5,以便绕位于开口 3c下端处的水平轴可打开和可关 闭。如图2所示,在第三门5的内侧上形成有部分地构成片材导向件18(将被描述)的外 导向面18a。开口3c和第三门5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 件18的内部对置。在该结构中,在片材P阻塞在片材导向件18中的情况下,用户能通过打 开第三门5接近片材导向件18的内部,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在壳体la的另一侧表面上(在图1中的壳体la的左侧表面上)形成开口 3d(未 示出)。在开口 3d中,设置第二门6,以便绕位于开口 3d下端处的水平轴可打开和可关闭。 如图2所示,在第二门6的内侧上形成有部分地构成片材导向件17(将被描述)的外导向 面17a。开口 3d和第二门6被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7的内部对置。在该 结构中,在片材P阻塞在片材导向件17中的情况下,用户能通过打开第二门6接近片材导 向件17的内部,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喷墨打印机1是具有四个喷墨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所述四个喷墨头2分别喷 射不同颜色的墨,即,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喷墨打印机1具有在该喷墨打印机1 的下部处的片材供应装置IO和在该喷墨打印机1的上部处的排出片材接收部15。用于在 片材输送方向A上输送片材P的输送机构50设置在片材供应装置10与排出片材接收部15 之间。喷墨打印机1还具有用于控制该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的控制器100。
四个喷墨头2中的每一个喷墨头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四个 喷墨头2被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被固定到框架7上。也就是,喷墨打印机 1为行式打印机。在本实施例中,副扫描方向为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A的方向,而同时主扫 描方向为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并且是水平的,即,该主扫描方向与图3中的竖直方向 一致。
每一个喷墨头2具有层状本体,该层状本体具有流道单元,在该流道单元中形成 包括压力室的墨通道;和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将压力给予压力室中的墨。流道单元和致动 器(都未被示出)彼此结合,以便提供层状本体。每一个喷墨头2的底表面形成为喷射表 面2a,墨从该喷射表面2a被喷射。如图3所示,喷射表面2a具有多个喷射孔2b、其内设有 喷射孔2b的喷射区域2c和围绕喷射区域2c的非喷射区域2d。喷射区域2c具有下述尺 寸,B卩,在主扫描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稍大于在相同方向上测量的片材P的尺寸。因此,能够 在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图像,即,能够进行无边打印。在图3中, 未示出维护机构30 (将被说明)。 如图2所示,片材供应装置10包括能容纳一叠片材P的片材盒11、构造成从片材 盒11供应片材P的最上面一张片材的片材供应辊12,和构造成使片材供应辊12旋转的片 材供应马达(未示出)。片材盒11被设置成在垂直于图2的平面的方向上可附连到壳体la 和从该壳体la可拆下。在片材盒11安装在壳体la上的状态下,当从打印机1的顶部观察 时片材盒11与输送机构50重叠。片材供应辊12构造成在保持与供应片材P的最上面的 一张片材滚动接触的同时从片材盒11供应该最上面的一张片材。构造成使片材供应辊12 旋转的片材供应马达受控制器100控制。 如图2中所看到的,在喷墨打印机1的左侧部分处,即,在片材盒11与输送机构50 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处设有片材导向件17,该片材导向件17以弯曲形式从片材 盒11朝向输送机构50延伸;和两个馈送辊23a、23b,所述两个馈送辊23a、23b设置在片材 导向件17的下游侧。片材导向件17由在第二门6上形成的外导向表面17a和与外导向表 面17a对置的内导向表面17b构成。馈送辊23b由通过控制器100控制的馈送马达(未示 出)旋转地驱动,同时馈送辊23a构造成当传送片材时旋转的从动辊。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由控制器100控制使片材供应辊12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 转,由此将接触片材供应辊12的片材P在图2中的向上方向传送通过片材导向件17。片材 P在由馈送辊23a、23b保持的同时被供应至输送机构50。 在片材供应辊12的下游并且在片材导向件17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3,而同 时在片材导向件17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3a、23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4。传感器73、 74中的每一个传感器设置成使得传感器的检测表面与通过片材导向件17的片材P对置。 每一个传感器73、74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射式 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3、74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3、74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 17的内中央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这两个传感器73、74构造成检测通过片材导向件17的 片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3、74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 式光学传感器。 在通过传感器73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4未 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7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 (所谓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片材供应辊12和馈送辊23b的旋转。
如图2所示,输送机构50包括两个皮带辊51、52、缠绕在两个皮带辊51、52上以便 在两个皮带辊51、52之间伸展的无端皮带53、构造成给予输送皮带53张力的张紧辊55、构 造成使皮带轮52旋转的馈送马达(未示出)和附着装置60。在图2中沿"A"指示的片材 输送方向布置两个皮带辊51、52。如图3所示,输送皮带53与喷射表面2a对置,并具有用
8作在其上保持片材P的输送表面54的外周表面。 皮带辊52为驱动辊,并构造成通过馈送马达(未示出)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皮带轮51为构造成根据皮带辊52的旋转通过输送皮带53的运动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 转的从动辊。如图2所示,张紧辊55由壳体la可旋转地支撑,以便在输送皮带53的环的 下部处接触该输送皮带53的内周表面的同时给予输送皮带53张力。张紧辊55构造成通 过输送皮带53的运动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2所示,附着装置60设置在由输送皮带53包围的区域中,并包括具有大致长 方体形状的压板61和设置在压板61下方的风扇62。在压板61的上表面上,穿过压板61 的厚度形成多个孔(未示出)。所述多个孔分布在压板61上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所述区域 与输送皮带53对置。压板61具有下述尺寸,S卩,在主扫描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稍大于在相同 方向上测量的片材P和输送皮带53的尺寸。 如图2所示,压板61的上表面在皮带53的环的上部处保持与输送皮带53的内周 表面接触,以便从该环的内侧支撑皮带53。根据该布置,在环的上部处的输送皮带53与喷 墨头2的喷射表面2a彼此对置,从而彼此平行,并且在该输送皮带53与喷射表面2a之间 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部分地构成片材传送路径。 风扇62具有图2所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风扇62构造成借助于在该风扇62中设 置的旋转叶片的旋转通过在该风扇62的上表面中形成的吸入口 (未示出)吸入空气。风 扇62通过控制器100控制。 四个喷墨头2的在四个喷墨头2当中沿片材输送方向A设置在最上游侧的一个喷 墨头2的上游侧定位加压辊48,从而该加压辊48以输送皮带53介于加压辊48与皮带辊 51之间的方式与皮带辊51对置。加压辊48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的弹性构件朝向输送 表面54偏压,并构造成将从片材供应装置10供应的片材P挤压到输送表面54上。加压辊 48为构造成根据输送皮带53的旋转运动而旋转的从动辊。 在该结构中,输送皮带53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通过皮带辊52以图2中顺时针 方向的旋转而旋转。在该情形下,皮带辊51、张紧辊55、和加压辊48也通过输送皮带53的 旋转运动而旋转。此外,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风扇62被驱动,使得通过在压板61中形成 的所有的多个孔将空气吸入在风扇62中形成的吸入口。根据该布置,在从片材供应装置10 供应的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同时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输送该片材P。在该结构中, 当由输送皮带53的输送表面54输送并保持在该输送表面54上的片材P在正下方通过四 个喷墨头2时,通过控制器100控制的喷墨头2朝向片材P喷射相应的墨,使得在片材P上 形成期望的彩色图像。 输送机构50构造成在记录位置与片材去除位置之间通过作为相对移动机构的上 /下移动机构80 (图4)相对于喷墨头2向上和向下移动,在该记录位置,利用从喷墨头2喷 射的墨将图像记录或打印在片材P上,在该片材去除位置(作为介质去除位置)处,喷射表 面2a与输送机构50彼此间隔开的距离大于当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位于记录位置时的 距离,并且在该片材去除位置,当片材P阻塞在喷射表面2a与输送机构50之间时,允许用 户去除片材P。记录位置和片材去除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于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的 相对位置。换言之,输送机构50在图2所示的记录位置与片材去除位置之间向上和向下移 动,在该记录位置,输送机构50靠近喷墨头2定位,在该片材去除位置,输送机构50位于比记录位置低的高度水平处。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机构80包括构造成使皮带辊51向上和向下移动的上/ 下移动部分81和构造成使皮带辊52向上和向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分85。上/下移动部 分81具有上/下马达82、两个环83、和每一条均作为连接构件的导线84。环83被设置在 皮带辊51的滚轮轴51a的相应的相反轴向端部附近,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滚轮轴51a。每一 条导线84在导线84的一端固定至对应的环83的上端,以及在该导线84的另一端固定至 上/下马达82的马达轴82a并缠绕在该马达轴82a上。在壳体la的面对皮带辊51的滚 轮轴51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相应位置,形成用于当皮带辊51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引导皮带辊 51的滚轮轴51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导向件91。每一个导向件91形成为使得每当输送机构 50位于记录位置时导向件91的上端与滚轮轴51a的位置重合。导向件91从该导向件91 的上端向下延伸。 类似地,上/下移动部分85具有上/下马达86、两个环87、和导线88。环87被设 置在皮带辊52的滚轮轴52a的相应相反的轴向端部附近,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滚轮轴52a。 每一条导线88在导线88的一端固定至对应的环87的上端,以及在该导线88的另一端固 定至上/下马达86的马达轴86a并缠绕在该马达轴86a上。在壳体la的面对皮带辊52 的滚轮轴52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相应位置,形成用于当皮带辊52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引导皮 带辊52的滚轮轴52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导向件92。每一个导向件92形成为使得每当输送 机构50位于记录位置时导向件92的上端与滚轮轴52a的位置重合。导向件92从该导向 件92的上端向下延伸。 在该结构中,当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同时驱动两个上/下马达82、86并且使马 达轴82a、86a以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导线84、88从相应的马达轴82a、86a展开,由此 输送机构50沿导向件91、92向下移动。也就是,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移动至片材去除 位置。另一方面,当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使马达轴82a、86a以图4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 导线84、88缠绕在相应的马达轴82a、86a上,由此输送机构50沿导向件91 、92向上移动。 也就是,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移动至记录位置。 在利用位于记录位置的输送机构50将图像打印或记录在片材P上的打印或记录 操作中,在输送机构50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的情形下,进行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到片材 去除位置的移动。当输送机构50位于片材去除位置时,喷射表面2a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 距离大,从而允许用户通过打开第一门4容易接近输送机构50,使得能容易地去除阻塞的 片材P。随后,当用户进行诸如关闭第一门4的指定操作时,控制器IOO输出表示用于清除 片材P的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并且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 构50返回至记录位置。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构造成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喷墨头2移 动,但喷墨头2可构造成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输送机构50向上和向下移动。此 外,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均可构造成向上和向下移动,使得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彼此 接近或彼此分离。 如图2所示,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机构50的紧接下游侧设置分离板9。分 离板9构造成从输送表面54分离片材P,使得分离板9的边缘插入片材P与输送皮带53之 间。
10
在输送机构50与排出片材接收部15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处,设有四个 馈送辊21a、21b、22a、22b ;和位于馈送辊21a、21b与馈送辊22a、22b之间的片材导向件18。 馈送辊21b、22b通过由控制器100控制的馈送马达(未示出)旋转地驱动。馈送辊21a、 22a为构造成当传送片材时旋转的从动辊。片材导向件18由在第三门5上形成的外导向表 面18a和与外导向表面18a对置的内导向表面18b构成。 在上述布置中,在控制器100控制下驱动馈送马达,使得馈送辊21b、22b旋转,由 此在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由馈送辊21a、21b保持的同时通过片材导向件18以图2 中向上的方向传送。随后,片材P在由馈送辊22a、22b保持的同时被排出至排出片材接收 部15。 在分离板9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1a、21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5,同时在片 材导向件18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2a、22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6。传感器75、76中 的每一个传感器设置成使得传感器的感测表面与通过片材导向件18的片材P对置。每一 个传感器75、76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射式光学 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5、76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5、76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8 的内中央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这两个传感器75、76构造成检测通过片材导向件18的片 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5、76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式 光学传感器。 在通过传感器75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6未 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8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 (所谓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馈送辊21b、22b的旋转。
如图2所示,在四个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设置维护机构30(作为介入构件 移动机构)。维护结构30具有每一个均作为构造成覆盖相应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的介 入构件的四个盖帽31。盖帽31中的每一个盖帽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平面图中 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每一个喷墨头2的纵向方向。每一个盖帽31 均在盖帽的初始状态中位于对应喷墨头2的紧接上游侧,并根据维护机构30的移动在如 图2中所看到的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以及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相对于对应的喷墨头2移 动。 如图5A所示,维护机构30包括四个板状构件32,所述四个板状构件32在副扫 描方向上彼此等距地间隔开,并且所述四个板状构件32中的每一个板状构件32具有设置 在该板状构件32的上表面上的盖帽31 ;和一对内框架33,板状构件32被保持在该对内框 架33之间。每一个内框架33具有在内框架33相应相反端部处向上延伸的突起角部33a。 在每一个内框架33的一个角部33a上,设置固定到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4, 以便与水平设置的齿条35啮合。在图5A中,仅示出内框架33中的(位于如图2所看到的 前侧上的) 一个内框架的小齿轮34。 如图5B所示,维护机构30还包括设置成包围该对内框架33的外框架36。在外框 架36内侧,图5A所示的齿条35被固定。被固定至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7 被设置成以便与竖直设置的齿条38啮合。齿条38被设置成在壳体la中竖立延伸。
在上述布置中,当两个小齿轮34同步旋转时,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此 外,当使小齿轮37旋转时,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更具体地,当维护机构30位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每一个板状构件32位于对 应喷墨头2的紧接上游侧,并且任何相邻两个板状构件32之间的三个开口 39a和位于最下 游侧的板状构件32与内框架33的角部33a之间的一个开口 39b与相应的喷射表面2a对 置。如图6所示,当进行利用对应的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2a的封盖操作时,外框架36在 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使得维护机构30移动至维护机构30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 间的插入位置。在此时,盖帽31位于縮回位置,在该縮回位置,盖帽31被设置在喷墨头2 与输送机构50之间但不与喷射表面2a对置。 其后,该对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向下游移动。在此时,盖帽31位于面对位 置,在该面对位置该盖帽31面对对应的喷射表面2a,如图6B所示。然后,外框架36在竖直 方向上向上移动,由此盖帽31位于封盖位置,在该封盖位置该盖帽31接触对应的喷射表面 2a,以便覆盖该喷射表面2a,如图6C所示。根据该过程,利用相应的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 2a。盖帽31通过以相反顺序进行该过程返回至初始位置。 通过在从记录位置向下移动之后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或者通过位于 记录位置的输送机构50进行上述封盖操作。此外,在片材导向件17、片材导向件18、和输 送机构50中的任何一个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的情形下,进行封盖操作。图6A-6C示出了一 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输送机构50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之后,输送机构50已通过上/下移 动机构80从记录位置移动至片材去除位置。 维护机构30设有两个传感器71、72,如图2所示。更具体地,传感器71设置在片 材输送方向A上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上游的位置,而传感器72设置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 最下游的喷墨头2的下游的位置,使得传感器71、72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检测表面面对输 送表面54。也就是,传感器71、72与盖帽31 —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盖帽31是不动 的。每一个传感器71、72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 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1、72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1、72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输送表 面54的中间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两个传感器71、72构造成检测由输送皮带53输送的片 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1、72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式 光学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71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2未检 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所谓 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从相应的喷墨头2喷射墨。 除传感器71、72以外,维护机构30包括传感器41R、41L、传感器42R、42C、42L、传 感器43R、43C、43L、传感器44R、44C、44L和传感器45R、45L,所述传感器与盖帽31 —体地设 置,即,设置成相对于盖帽31是不动的。以下,传感器71、72、41-45在适当的情况下统称为 传感器组。在此,当从片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观察时,输送表面54的相反侧中 沿副扫描方向延伸且位于右手侧的一侧称为右侧。当从片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观察时,输 送表面54的相反侧中沿副扫描方向延伸且位于左手侧的另一侧称为左侧。传感器41R在主 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1的右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1L在 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1的左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2R、 42C、42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下游处 的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2R、42C、42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介于右侧区域与左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3R、43C、43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该第二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3R、43C、43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4R、44C、44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从下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最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4R、44C、44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5R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2的右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5L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2的左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左侧区域对置。换言之,传感器布置成多排,所述多排中的每一排均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并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排中的每一排均包括三个传感器。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构造成检测存在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片材P。
当用户在其中输送机构50位于片材去除位置并且已进行封盖操作的状态下进行诸如关闭第一门4的指定操作时,进行在封盖操作之后维护机构30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返回操作和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返回至记录位置的返回操作,如下所述。初始地,如图7A所示,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使得维护机构30移动至插入位置,在该插入位置,维护机构30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在此时,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开始用于检测或感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或感测操作。同时,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开始向记录位置向上移动。输送机构50向上移动的速度低于输送机构50向下移动的速度。此外,在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期间,如果在输送表面54上存在片材P,则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使附着装置60处于其操作状态,以便使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 随后,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使得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布置四个喷墨头2的节距"a",如图7B所示。在此时,继续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用于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操作,并且继续输送机构50的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朝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另外,在此时,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操作状态。
其后,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朝向上游侧移动,使得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上游侧移动,如图8A所示。因此,盖帽31处于縮回位置,在该縮回位置,盖帽31不与对应的喷射表面2a对置。在此时,继续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用于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操作,并且继续输送机构50的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朝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另外,在此,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操作状态。
随后,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使得盖帽31返回至初始位置,如图8B所示。此外,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使输送机构50处于记录位置。然后,使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对片材P的检测停止,并且附着装置60停止操作。根据上述过程,盖帽31返回至初始位置并且输送机构返回至记录位置。 在此,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当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时,上/下移动机构80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以便防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接近。
在上述布置中,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P的阻塞(卡纸)的情形
13下,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便使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记录位置置于片材去除位置,从而允许用户清除阻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相对于喷墨头2移动。在阻塞清除处理完成之后,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从片材去除位置移动至记录位置。在该情形下,在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相对移动中,在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在输送机构50与喷墨头2之间阻塞的片材P的情况下,停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的接近。因此,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阻塞片材P的情况下,禁止输送机构50进一步接近喷墨头2,从而防止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因此,能够保护喷墨头2免受阻塞的片材P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以低于该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向片材去除位置向下移动速度的速度从片材去除位置向上移动回到记录位置,该布置增加了其中传感器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的时间段,导致由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阻塞的片材P的精度提高。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一体地设有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盖帽31。因此,能在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之前很好地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其上一体地设有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由此能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大范围上检测阻塞的片材P。 其上一体地设有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盖帽31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喷墨头2的节距"a"。因此,即使阻塞的片材P存在于任何相邻的两个头2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将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该附着装置60的操作状态,以便允许阻塞的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由此能防止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布置成多排,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排均包括三个传感器,并且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S卩,在片材P的深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阻塞的片材P在深度方向上不均匀放置,也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 通过控制器100控制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如图9所示。控制器100由作为该控制器100的主要组成元件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微型计算机101和各种电路构成。微型计算机101包括用于根据预定程序控制各种操作的CPU102、用于存储各种程序的R0M103和作为临时存储装置的RAM104。 CPU102连接有头部控制电路106,该头部控制电路106用于控制喷墨头2 ;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该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用于控制输送机构50、馈送辊21b、22b、23b和片材供应辊12 ;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该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 ;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该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用于控制维护机构30 ;接口电路lll,来自传感器71-76和传感器41-45的片材检测信号被输入至该接口电路111 ;和通信电路112,该通信电路112用于进行经由通信部分20与通用个人电脑(未示出)等的通信。 基于经由通信部分20从个人电脑等传送来的记录或打印数据,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朝向片材P喷射墨。在该情形下,作为记录控制装置的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在传感器71已经检测到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之后的预定时 间开始朝向片材P的墨的喷射。以上指示的预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 在当传感器71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时该前端的位置与四个喷墨头2的最上游的喷墨头中 位于最上游的喷射孔2b的位置之间沿片材传送路径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
因此,在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中使用的传感器71,还在 如上所述的记录操作中在片材P的检测中使用,从而导致喷墨打印机1所需部件的数量减 少并且成本降低。 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构造成控制输送机构50、馈送辊2lb、22b、23b和片材供应 辊12,使得将片材P从片材供应装置IO供应至排出片材接收部分15。特别是,输送机构控 制电路107在用作附着控制装置时构造成控制附着装置60,以便在以下说明的第二操作中 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 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例如当输送机 构50中已发生正被输送的片材P阻塞时,输送机构50移离喷墨头2。此外,上/下移动机 构控制电路108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例如当已完成通过用户的阻塞清除处 理时,输送机构50朝向喷墨头2移动。 作为相对移动控制装置的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具有第一控制部分,用于 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进行当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P的阻塞时输送机 构50和喷墨头2从记录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至片材去除位置的第一操作。作为输出装置的 CPU102构造成响应于通过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去除阻塞的片材的阻塞清除处理 完成的阻塞清除信号。此外,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在第一操作之 后进行当输出阻塞清除信号时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片材去除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回 到记录位置的第二操作。在这方面,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低于进 行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第二操作。作为相对移动控制装置的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 108还具有第二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在第二操作中在传感器组的传感 器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防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朝向彼此的相对移动。
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用于在发生正被输送或传送的 片材P的阻塞时进行封盖操作。特别是,作为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的维护机构控制电路 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在第二操作中,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 移动。此外,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盖帽31移动一距离"b", 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四个喷墨头2的节距"a"。 只有当通过三副传感器的每一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S卩,传感器71和72、传 感器73和74以及传感器75和76检测片材P的时间间隔超过相应的预定值时,CPU102才 判定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换言之,在通过所述一副的传感器的上游侧传感器检测片材P 前端之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每一副传感器的下游侧传感器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 下,CPU102判定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每一 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之间沿片材传送路径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
更具体地,在传感器73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时间点起已经经过指定时间的期望 时间点处传感器74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即在传感器73检测到片材P的前 端之后已经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4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最初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7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 用传感器73与传感器74之间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检测片材导向 件17中发生片材阻塞。在传感器71检测到片材P前端之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2 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接下来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P的阻 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传感器71与传感器72之间的距 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在用作带有传感器71、72的输出装置时,判定在 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阻塞。然后,在通过传感器75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 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6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判定在片材导向 件18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传感器 75与传感器76之间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检测片材导向件18中发 生片材阻塞。 在CPU102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头部控制电路106和输送机构控制电路 107停止从每一个喷墨头2的墨的喷射,并且停止通过输送机构50输送片材P。在通过三 副传感器的每一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检测片材P的时间间隔保持在指定时间内,并且 CPU102未判定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在喷墨头2与片材P对置的状态下将墨喷射至片材 P,由此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形成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到排出片材接收部分15上。
〈喷墨打印机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IO所示的阻塞清除程序说明如此构造的喷墨打印机I的操作。图 10的阻塞清除程序是用于处理在输送机构50处的片材阻塞的程序。片材导向件17、18中 的片材阻塞根据相应程序处理,所述相应程序在此未说明。 图IO所示的阻塞清除程序开始于步骤SI(以下在适当的情况下省略"步骤"),在 该步骤Sl中进行输送部分阻塞的检测处理(其将被参考图11的程序说明)。Sl之后是 S2,以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是否已发生片材阻塞。在判定未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控制 流程回到Sl。另一方面,在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实施S3和实施S4,在该S3中, 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便停止记录操作,在S4中,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控制 输送机构50、馈送辊21b、22b、23b和片材供应辊12,以便停止片材P的输送或传送。然后 实施S5,在该S5中,经由通信部分20将错误信号从通信电路112传送至外部。
随后,实施S6,在该S6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 以使输送机构50向下移动,使得输送机构50处于远离喷墨头2的片材去除位置。S6之后 是S7,在该S7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以进行利用盖帽31覆盖喷射表 面2a的封盖操作。在该状态下,允许用户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以通过打开第一门4去除阻 塞的片材P。 其后,在S8中判定是否已收到表示通过用户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 信号。在判定仍未接收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的情况下,重复实施S8,直到接收到阻塞清除完 成信号为止。另一方面,在判定已接收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实施S9,在该S9中, 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控制输送机构50,使得如果在输送机构50处存在片材P,则使附着 装置60处于该附着装置60的操作状态,以便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随后,传感器 组的传感器开始检测或感测片材P。其后,实施Sll,在该Sll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使输送机构50向上移动。应指出的是,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的速度低于该输送机 构50的向下移动的速度。然后,实施S12,在该S12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 构30,以开始盖帽31回到初始位置的移动,在该移动中,使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 的方向上向下游侧初始地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喷墨 头2的节距"a"。然后,实施S13,在该S13中判定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传感器 是否已检测到或感测到片材P。 在S13中判定未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实施S14,在该S14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 109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盖帽31返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实施S15,在该S15中,上/下移 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输送机构50停止在记录位置。随后,实 施S16,以停止通过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附着装置60的操作,并实施S17,以停 止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或感测片材P。然后,控制流程回到Sl。 在S13中判定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实施S18,在该S18中,上/下移动机构控 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随后,实施S19,在该 S19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以停止盖帽31的移动。其后,实施S20,以 停止通过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附着装置60的操作,并实施S21,以停止传感器 组的传感器检测或感测片材P。然后,控制流程回到S5,并再次进行封盖操作,以利用盖帽 31覆盖喷射表面2a。在该状态下,允许用户再次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以清除片材P的阻塞。
接下来将参考图11说明在图10的程序的Sl中执行的输送部分阻塞的检测程序。 如图11所示,在S101中将标志设定为"O"。该标志用于判定在图10的程序的S2中是否已 发生片材阻塞。在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形下,将标志变为"l"。也就是,在标志为"l"的情 况下,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阻塞。 随后,在S102中判定上游侧传感器71是否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在S102中判 定上游侧传感器71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回到图10的阻塞清 除程序。 另一方面,在S102中判定上游侧传感器71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 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72是否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在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 72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回到图10的阻塞清除程序。
另一方面,在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72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 S104中判定已经经过指定的时间。在S104中判定未经过指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流程回 到S103。另一方面,在S104中判定已经经过指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并在 S105中将标志从"0"变为"1"。因此,子程序结束,并且控制流程回到图10的阻塞清除程 序。 2.第二实施例〈喷墨打印机的机械机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12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 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不具有维护机 构30,并且在框架7的固定有喷墨头2的下表面处,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与喷墨头2 —体地设 置,即设置成相对于喷墨头2为不动的。 更具体地,传感器71、41L、41R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上游。传感器42L、42C、42R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相 邻的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3L、43C、43R设置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该第二 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4L、44C、44R设置在最下 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下游的喷墨头2上游处的该最下游的喷墨头2相邻的喷墨头2之 间。传感器72、45L、45R设置在最下游的喷墨头2的下游。 传感器组的这些传感器构造成检测在从片材去除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至记录位 置的输送机构50与喷墨头2之间存在阻塞的片材。 如上所述,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与喷墨头2 —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喷墨头2 为不动的,由此能够在阻塞的片材接触喷墨头2之前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此外,传感器 42L、42C、42R,传感器43L、43C、43R和传感器44L、44C、44R设置在对应的相邻的两个喷墨头 2之间,由此即使当阻塞的片材P存在于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2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 片材P。 除以上结构以外,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和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一样,并
且省却详细的说明。〈变型> 尽管已描述了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但应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示出实施例的细 节,而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化和变型体现。还应指出的是,在示出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 效果是由本发明而产生的优选效果,并且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在示出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效 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二操作中检测到阻塞 的片材P的情况下,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在该情形下,输送机构50可构造成向片 材去除位置向下移动。 可以不低于进行使输送机构50向片材去除位置移动的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 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二操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片材P的传感器71、 72构造成用于在将图像记录在片材P上的记录操作中检测片材P。其它传感器可设置成用 于在记录操作中检测片材P。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附着装置60可构造成在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 二操作中不处于操作状态。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传感 器可不被布置成复数个。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喷墨式,而是可适用于热敏式。此外,根据本发 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行式,而是可适用于使头部往复移动的串行式。本发明的原理不 仅可适用于打印机,而且可适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尽管在示出实施例中的输送机构50 构造成在水平方向上输送片材P,但通过布置输送表面54,使得平行于喷射表面2的输送表 面5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或竖直,输送机构50可构造成在不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上、诸如 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在竖直方向上等输送片材P。
权利要求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墨头,在所述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从所述喷射表面喷射墨;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与所述喷射表面对置的输送表面,并构造成在介质输送方向上输送放置在所述输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相对移动机构,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构造成使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选择性地位于下述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记录位置,在所述记录位置,利用从所述喷墨头喷射的墨将图像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和介质去除位置,在所述介质去除位置,所述喷射表面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当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位于所述记录位置时的距离,并且在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允许由用户去除阻塞在所述喷射表面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的阻塞的记录介质;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构造成检测在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构造成响应于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清除记录介质的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和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并包括第一控制部分,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得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中,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喷墨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所述记录介质的阻塞时,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喷墨头从所述记录位置定位于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并使得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后,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输出装置输出所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从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定位于所述记录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在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存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感器;并且所述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部分,所述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停止所述第二操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 动机构,以比进行所述第一操作的速度小的速度进行所述第二操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记录控制装置,所述记录控制装置构造 成基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的定时,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 过程中从所述喷墨头喷射墨的定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喷墨头一体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每个均作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 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的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介入构件,所述介入构件定位成当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以进行所述第一操作时介入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 机构之间,其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介入构件一体地设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介入构件移动机构,所述介入构件移动 机构构造成使所述介入构件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和介入构件移动控 制装置,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在所述第二 操作中所述介入构件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在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的每个均作 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其中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所述介入构 件移动比在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所述多个喷墨头的节距大的距离。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构造成使所述记录介质附着于所述输送表面的附着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附着控制装置,所述附着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附着 装置,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使所述附着装置处于所述附着装置的操作状态。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具有输送表面的输送 皮带。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沿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喷 射表面平行的方向设置的每个均作为所述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每个均作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和 每个均作为所述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布置成每一排均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 排,并且所述多个喷墨头中的每个喷墨头设置在所述多排中的任何相邻的两排之间。
全文摘要
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墨头;输送机构;相对移动机构,使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位于记录位置或介质去除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记录介质的阻塞;输出装置,响应于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相对移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控制部分,第一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其中检测到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然后进行第二操作,其中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定位于记录位置;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第二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在第二操作中检测到记录介质时防止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彼此相向移动。本发明能防止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
文档编号B41J2/01GK101758663SQ20091025417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玉置修一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