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窜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4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装置窜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印制包装软管的印刷设备,特别是指该印刷设备的印刷装
置窜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软管式包装是生活用品最常采用的一种包装方式,原因是由于软管包装具 有重量轻,方便携带等优点。 一般管体容器如牙膏管,洗头液管等的制作,其是在一体成型 管容器后,再将该管容器经过一印刷装置进行管体表面印刷加工,方可作为容装器材而进 入市场。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软管式包装上图案印刷质量亦在不断提升,为保 证印刷文字及图案的清晰,美观,对印刷设备的机构精度要求亦在不断提升。 现有印刷设备中印刷装置如图2至图5并配合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一基架1'、设 于基架1'上的盛墨器2、出墨轮3、摇摆传墨轮4、窜墨轮5及靠版轮6,设在基架1'外的电 机7'通过齿轮传动机构8'而带动各功能轮转动,出墨轮3与盛墨器2接触以将其中的印 刷油墨带出,而摇摆传墨轮4是位于出墨轮3与窜墨轮5之间,将出墨轮3上的油墨传递至 窜墨轮5上,而窜墨轮5是与靠版轮6接触,如此再将油墨输送至靠版轮6,靠版轮6将油 墨再传递到转印轮的印刷版上以实现对软管的图案印刷。为保证油墨均匀的传递至靠版轮 6,所以设置窜墨轮5以相对靠版轮6产生相互的轴向窜动,以防止积墨于靠版轮6上造成 印刷不均,而窜墨时间及窜墨轮窜动幅度的大小是通过位于基架中的窜墨机构9'而实现, 该窜墨机构9'包括一固定在出墨轮3转轴上的窜墨凸轮91'、与凸轮91'活动配合的拔块 92',一拔块92'枢接的连杆93',连杆93'中部是枢接在位于基架1下方的固定轴11'上, 而连杆93'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窜墨轮5上;该窜墨凸轮91'为一具有缺槽911'的转轮,其 槽壁厚度呈渐变的设计,位于缺槽911'中的拔块92'在出墨轮3转动时,其受缺槽911'壁 厚的变化而产生轴向的往复移动,与此同时通过连杆93'而带动窜墨轮5在其转轴上轴向 往复移动,令窜墨轮5与靠版轮6之间产生相对的移动,而达均墨的作用,而窜墨轮5与靠 版轮6之间相对的行程越大,则窜墨越均匀。 因此,如若因应印刷质量要求而调整窜墨轮5的窜动行程与幅度时,仅能通过更 换凸轮91'大小的方式而实现,但是上述结构的窜墨机构9'是设在基架1'内侧,更换凸轮 91' 一是操作不便而费力,二是凸轮91'的设置范围有限,如此造成窜墨机构9'的调整不够 灵活,影响印刷设备调整的工作效率;另外,上述结构的窜墨机构中仅有窜墨轮5在移动, 因此窜墨轮5与靠版轮6之间的活动行程有限,无法有效提高窜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装置窜墨机构,其可以方便调整窜墨行程的调 整,同时提高窜墨的行程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种印刷装置窜墨机构,该印刷装置的基架中设有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其
3中在基架外侧设置窜墨机构,并配合于凸伸于基架外侧的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的转轴上,在出墨轮转轴的端部设有偏心轮,其上枢接一连杆,连杆枢接一调节组一端,调节组另一端是枢接在一摆架中部,而摆架的两端是枢接两窜墨轮转轴端部。[0008] 所述偏心轮外端凸伸一 凸轴以连接连杆。 所述连杆为一"U"杆体,其一端轴向枢接于上述凸轴上,另一端的两臂之间径向枢接调节组的一端。 所述调节组为可伸縮的螺栓组构成,其上具有一螺母,旋动螺母可以调节调节组的长短。 所述摆架为两横杆及一纵杆构成的"工"字型架体,两窜墨轮的转轴端部是分别枢接于纵杆与横杆构成的框架中,即由栓件枢接其于两横杆两端之间,在摆架下部的横杆中部凸伸一摆臂以枢接调节组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是设在印刷装置的外侧,具有调整与维护方便的特点;并且出墨轮在转动的同时其偏心轮即可带动连杆与调节组进行横向的往复运动,推动摆架同时带动两个窜墨轮进行相对方向的运动,令窜墨轮的窜墨行程加大,而提高窜墨的均匀度。 另外调节组通过螺母调整长度即可实现令摆架摆动的幅度的调整,而实现两个窜墨轮窜墨行程的需求,相对习用品中更换凸轮的调节方式简便易行,有效提高了调整的工作效率。

图l是印刷装置的工作简图;图2是现有印刷装置的前视外观示意图图3是现有印刷装置的后视外观示意图图4是现有印刷装置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l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现有印刷装置局部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外观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8-1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动作图1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动作图2。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装置同现有技术一样,同样包括一基架1、设于基架1上的盛墨器2、出墨轮3、摇摆传墨轮4、窜墨轮5及靠版轮6,各功能轮是通过各自的转轴而设置于基架1中,而设在基架1外的电机7通过齿轮传动机构8而带动各功能轮转动,出墨轮3与盛墨器2接触以将其中的印刷油墨带出,而摇摆传墨轮4是位于出墨轮3与 窜墨轮5之间,将出墨轮3上的油墨传递至窜墨轮5上,而窜墨轮5是与靠版轮6接触,如 此再将油墨输送至靠版轮6,靠版轮6将油墨再传递到转印轮的印刷版上以实现对软管的 图案印刷。 配合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其窜墨机构9是设在基架1的外 侧,即配合于凸伸于基架1外侧的出墨轮3、两个窜墨轮5的转轴31、51上。 该窜墨机构9包括一偏心轮91、一连杆92、一调节组93及一摆摆架94 ; 该偏心轮91是设置于出墨轮3的转轴31端部,与转轴31同步转动,而在偏心轮 91外端凸伸一凸轴911是连接连杆92 ; 连杆92为一"U"杆体,其一端轴向枢接于上述凸轴911上,另一端的两臂921之 间径向枢接调节组93的一端; 该调节组93为可伸縮的螺栓组构成,其上具有一螺母931 ,旋动螺母931可以调节 调节组93的长短; 摆架94为两横杆941及一纵杆942构成的"工"字型架体,两个窜墨轮5的转轴 51端部是分别枢接于纵杆942与横杆941构成的框架中,即由栓件枢接其于两横杆941两 端之间,在摆架94下部的横杆941中部凸伸一摆臂943以枢接调节组93的另一端。 当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9工作时,见图中箭头所示,电机7工作,带动各功能轮 转动,而出墨轮3在转动的同时其偏心轮91即可带动连杆7与调节组93进行横向的往复 运动,推动摆架94的两横杆941即带动两个窜墨轮5实现轴向的往复运动,如此实现窜墨 的功能。由于摆架94在运动时是同时带动两个窜墨轮5进行相对方向的运动,因而令窜墨 轮5的窜墨行程加大,以提高窜墨的均匀度。 如若进一步加大两窜墨轮5之间的行程,调节调节组93的螺母931加长调节组93 的长度,则在工作时,调节组93与连杆92的往复移动对令摆架94摆动的幅度加大,实现两 窜墨轮5之间行程的需求。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相对习用品的窜墨机构,其具有以下 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9是设在基架1的外侧,因而具有调整与维护方便的特 点。 2、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9是同时带动两个窜墨轮5同步移动,因此两轮之间的 窜动行程相对习用窜墨机构中仅带动一个窜墨轮相对靠版轮的窜动行程要大,则窜墨效果 更佳。 3、由于本实用新型窜墨机构9的调节组93通过螺母931调整长度即可实现两个 窜墨轮5窜动行程大小的调节,相对习用品中更换凸轮的调节方式简便易行,因而有效提 高了调整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印刷装置窜墨机构,该印刷装置的基架中设有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其特征在于在基架外侧设置窜墨机构,并配合于凸伸于基架外侧的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的转轴上,在出墨轮转轴的端部设有偏心轮,其上枢接一连杆,连杆枢接一调节组一端,调节组另一端是枢接在一摆架中部,而摆架的两端是枢接两窜墨轮的转轴端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窜墨机构,其特征在于偏心轮外端凸伸一凸轴以连接连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窜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杆为一"U"杆体,其一端轴向枢接于上述凸轴上,另一端的两臂之间径向枢接调节组的一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窜墨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为可伸縮的螺栓组构成,其上具有一螺母,旋动螺母可以调节调节组的长短。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印刷装置窜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摆架为两横杆及一纵杆构成的"工"字型架体,两窜墨轮的转轴端部是分别枢接于纵杆与横杆构成的框架中,即由栓件枢接其于两横杆两端之间,在摆架下部的横杆中部凸伸一摆臂以枢接调节组的另一丄山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窜墨机构,该印刷装置的基架中设有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其中在基架外侧设置窜墨机构,并配合于凸伸于基架外侧的出墨轮、窜墨轮及靠版轮的转轴上,在出墨轮转轴的端部设有偏心轮,其上枢接一连杆,连杆枢接一调节组一端,调节组另一端是枢接在一摆架中部,而摆架的两端是枢接两窜墨轮的转轴端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窜墨机构是设在印刷装置的外侧,具有调整与维护方便的特点;并且出墨轮在转动的同时其偏心轮即可带动连杆与调节组进行横向的往复运动,推动摆架同时带动两个窜墨轮进行相对方向的运动,令窜墨的行程加大,而提高窜墨的均匀度。
文档编号B41F31/30GK201511589SQ2009201827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江志荣 申请人:厦门鹏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