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检查装置和排出检查方法

文档序号:250947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出检查装置和排出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检查装置和排出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排出墨液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的打印机被使用。这样的打印机通过从喷 嘴排出墨液而形成图像,但是在无法正常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场合,不能获得期望的图像。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53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不正常地从喷嘴排出墨液,有预先判定是否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此时 如果产生误判定,则也有进行从误判定为异常的喷嘴排掉墨液的喷嘴恢复操作的情况。因 此,期望在产生误判定的环境下不进行喷嘴的检查。另外,即使在产生误判定的环境下,也 存在可以排出墨液进行印刷的情况。基于以上情况,期望可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 查和液体的排出。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目的是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查和液体的 排出。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发明是一种排出检查装置,具备(A)头,其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B)温度取得部,其取得与上述头相关(关联)的温度;(C)检测用电极,其与上述头以规定间隔对向;(D)确定部,其使上述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 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以及(E)控制部,其以以下方式控制上述头和上述确定部(el)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 异常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体;(e2)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 宽的第2温度范围内时,不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喷嘴,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 述液体;(e3)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 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可更加清楚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图1的图IA是说明具有打印机1和计算机CP的印刷系统的方框图,图IB是打印 机1的立体图。图2的图2A是头31的截面图,图2B是在喷嘴板3 设置的喷嘴(Nz)的排列的示图。图3的图3A 图3C是恢复操作时的头31和盖机构60的位置关系的示图。图4是从上方看盖61的图。图5的图5A是说明漏点检测部50的图,图5B是说明检测控制部57的方框图。图6的图6A是排出检查时采用的驱动信号COM的一例的示图,图6B是说明根据 驱动信号COM从喷嘴排出墨液时从放大器55输出的电压信号SG的图,图6C是多个喷嘴 (#1 #10)的排出检查结果即电压信号SG的示图。图7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标号说明1打印机(印刷机),10用纸传送机构,20托架移动机构,21托架,30头单元,31 头,HC头控制部,32壳体,33流路单元,33a流路形成基板,33b喷嘴板,33c振动板,331压 力室,332墨液供给路,333共用墨液室,334膜片(diaphragm)部,335岛部,34压电元件单 元,341压电元件群,342固定板,4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0漏点检测部,51高压电源单元, 52第1限制电阻器,53第2限制电阻器,M检测用电容器,55放大器,56平滑电容器,57检 测控制部,57a寄存器群,57b AD变换部,57c电压比较部,57d控制信号输出部,60盖机构, 61盖,611侧壁部,612保湿部件,613检测用电极,62滑动部件,63接合部,64长孔,65废液 管,66擦拭器(wiper),70检测器群,710热敏电阻器,80控制器,80a接口部,80b CPU, 80c 存储器,CP计算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清楚以下的事项。一种排出检查装置,具备(A)头,其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B)温度取得部,其取得与上述头相关的温度;(C)检测用电极,其与上述头以规定间隔对向;(D)确定部,其使上述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 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以及(E)控制部,其以以下方式控制上述头和上述确定部(el)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 异常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体;(e2)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 宽的第2温度范围内时,不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喷嘴,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 述液体;(e3)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 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这样,可以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查和液体的排出。该排出检查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确定有上述异常喷嘴时,进行从上 述异常喷嘴向上述介质以外排出上述液体,使上述异常喷嘴恢复为正常喷嘴的恢复操作。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确定部,检测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将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量在规定值以下的喷嘴确定为异常喷嘴。另外,优选 的是,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判定上述温度取得部有故 障。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内时,上述控制部 进一步进行上述排出检查装置中的机构的异常判定,在该机构有异常时,不进行上述异常 喷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内时,上述控 制部进一步进行上述排出检查装置中的电气的异常判定,在该电气有异常时,不进行上述 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 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内时,显示表示可能无法从上述头正常排出上述液体的警告。这样,可以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查和液体的排出。一种排出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取得与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的头相关的温度;在上述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 嘴的液体排出产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介质排出液 体;在上述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宽的第2温度范围内 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液体;以及在上述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 上述介质的排出。这样,可以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查和液体的排出。===喷墨打印机===作为排出检查装置,以喷墨打印机(以下,打印机1)为例说明实施例。图IA是说明具有打印机1和计算机CP的印刷系统的方框图,图IB是打印机1的 立体图。打印机1向用纸、布、薄膜等的介质排出作为液体的一种的墨液。计算机CP与打 印机1可通信连接。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计算机CP向打印机1发送与该图像对应的 印刷数据。打印机1具有用纸传送机构10、托架移动机构20、头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 40、漏点检测部50、盖机构60、检测器群70及控制器80。用纸传送机构10向传送方向传送用纸。托架移动机构20使安装了头单元30的 托架21在移动方向(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头单元30具有头31和头控制部HC。头31向用纸排出墨液。头控制部HC根据来 自打印机1的控制器80的头控制信号,控制头31。图2A是头31的截面图。头31具有壳体32、流路单元33和压电元件单元34。壳 体32是收容并固定压电元件PZT等的部件,例如由环氧树脂等的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制作。流路单元33具有流路形成基板33a、喷嘴板3 和振动板33c。流路形成基板33a 中的一个表面与喷嘴板3 接合,另一个表面与振动板33c接合。在流路形成基板33a,形 成成为压力室331、墨液供给路332及共用墨液室333的空部和/或沟。该流路形成基板 33a由例如硅基板制作。在喷嘴板3 设置多个喷嘴阪组成的喷嘴群。该喷嘴板33b由具 有导电性的板状的部件例如薄金属板制作。另外,喷嘴板3 与地线连接,成为地电位。在振动板33c中的与各压力室331对应的部分,设置膜片部334。该膜片部334由压电元件 PZT变形,改变压力室331的容积。另外,通过隔着振动板33c、粘接层等,压电元件PZT和 喷嘴板3 成为电气绝缘的状态。压电元件单元34具有压电元件群341和固定板342。压电元件群341形成梳齿 状。梳齿的一个一个是压电元件PZT。各压电元件PZT的前端面与对应的膜片部334具有 的岛部335粘接。固定板342支持压电元件群341,并成为相对于壳体32的安装部。压电 元件PZT是电气机械变换元件的一种,施加驱动信号COM时在长度方向伸缩,向压力室331 内的液体施加压力变化。由于压力室331的容积的变化,压力室331内的墨液产生压力变 化。利用该压力变化,可从喷嘴Nz排出墨滴。另外,在头31的上部安装了(检测器群703所包含的)热敏电阻器710。热敏电 阻器710与控制器80连接,控制器80可取得头31的温度。图2B是在喷嘴板3 设置的喷嘴(Nz)的排列的示图。在喷嘴板设置多个沿用纸 的传送方向以180dpi的间隔排列180个喷嘴(#1 #180)的喷嘴列。各喷嘴列排出互异 色的墨液,在该喷嘴板3 设置了 4个喷嘴列。具体是黑色墨液喷嘴列K、青色(cyan,蓝绿 色)墨液喷嘴列C、品红色(magenta)墨液喷嘴列Μ、黄色墨液喷嘴列Y。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0生成驱动信号COM。驱动信号COM对压电元件PZT施加后, 压电元件伸缩,改变与各喷嘴Nz对应的压力室331的容积。因此,驱动信号COM在印刷时、 漏点检查时(后述)、漏点的喷嘴Nz的恢复操作即冲洗时等,向头31施加。漏点检测部50检测从各喷嘴阪是否排出墨液。盖机构60抑制来自喷嘴阪的墨 液溶剂的蒸发,并为了恢复喷嘴Nz的排出能力,进行从各喷嘴阪吸引墨液的吸引操作。检 测器群70由监视打印机1的状况的多个检测器构成。这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向控制器80 输出。控制器80进行打印机1中的全体控制,具有接口部80a、CPUSOb和存储器80c。 接口部80a在计算机CP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存储器80c确保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区域、操 作区域等。CPUSOb按照存储器80c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各控制对象部(用纸传送机构 10、托架移动机构20、头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0、漏点检测部50、盖机构60、检测器群 70)。这样的打印机1中,反复进行从沿托架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头31断续地排出墨液而 在用纸上形成点的点形成处理和将用纸在传送方向传送的传送处理。结果,在与先前的点 形成处理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点,在介质上印刷2维的图像。===排出检查和恢复操作===若长时间未从喷嘴排出墨液(液体),或者纸屑等的异物附着到喷嘴,则喷嘴有可 能堵塞。喷嘴若堵塞,则在应该从喷嘴排出墨液时不排出墨液,发生在应该形成点处不形成 点的现象(漏点)。「漏点」若发生则画质劣化。因而,本实施例中,由漏点检测部50实施 「排出检查」,结果为检测到漏点喷嘴的场合,通过进行「恢复操作」,使漏点喷嘴正常排出墨 液。另外,漏点检查在打印机1的电源刚刚导通后或者打印机1从计算机CP接收印刷 数据开始印刷时实施即可。另外,长时间的印刷中也可以每隔规定时间进行漏点检查。以 下,在漏点喷嘴的恢复操作说明后,说明排出检查。
<恢复操作>图3A到图3C是恢复操作时的头31和盖机构60的位置关系的示图。首先,说明 盖机构60。盖机构60具有盖61、支持盖61并可在斜上下方向移动的滑动部件62。盖61 具有长方形的底部(未图示)和从底部的周缘竖立的侧壁部611,形成与喷嘴板3 对向的 顶面开口的薄箱状。在底部和侧壁部611包围的空间,配置了由毡制品(f e 11)、海绵等的多 孔质部件制作的片状的保湿部件。如图3A所示,托架21在离开初始位置(这里是移动方向的右侧)的状态下,盖61 定位在比喷嘴板33b的表面(以下也称为喷嘴面)充分低的位置。如图3B所示,托架21 若向初始位置侧移动,则托架21与在滑动部件62设置的接合部63抵接,接合部63与托架 21—起向初始位置侧移动。接合部63向初始位置侧移动时,滑动部件62沿引导用的长孔 64上升,盖61也伴随着上升。最终,如图3C所示,托架21位于初始位置时,盖61的侧壁部 611(多孔质部件)和喷嘴板3 密接。因此,在电源截止时或者长期休止时使托架21位于 初始位置,可以抑制墨液溶剂从喷嘴蒸发。接着说明恢复操作。作为漏点喷嘴的恢复操作之一,有「冲洗操作」。冲洗操作如 图3B所示,是在喷嘴面和盖61的开口缘之间打开若干的间隙的状态下,从各喷嘴强制地连 续排出墨滴而消除喷嘴的堵塞的操作。另外,盖61的底面和侧壁部611的空间与废液管65连接,废液管65的中途与吸 引泵(未图示)连接。作为其他恢复操作之一,在图3C所示盖61的开口缘与喷嘴面抵接 的状态下进行「泵吸引」。若在盖61的侧壁部611和喷嘴面密接的状态下使吸引泵操作,则 盖61的空间可成为负压。从而,可将头31内的墨液与增粘的墨液、纸屑等一起吸引,可以 恢复漏点喷嘴。另外,盖机构60维持图;3B所示位置,同时使托架21在移动方向移动,从而,通过 从盖61的侧壁部611向上方突出的擦拭器66,除去喷嘴面附着的墨滴和/或异物。结果, 可以从异物堵塞的喷嘴正常排出墨液。〈漏点检测部50>图4是从上方看盖61的图,图5A是说明漏点检测部50的图,图5B是说明检测控 制部57的方框图。漏点检测部50根据是否从各喷嘴实际排出墨液并正常排出墨液来检测 漏点喷嘴。首先,说明漏点检测部50的构成。如图5A所示,漏点检测部50具有高压电源 单元51、第1限制电阻器52、第2限制电阻器53、检测用电容器M、放大器55、平滑电容器 56及检测控制部57。漏点检测时如图:3B及图5A所示喷嘴面和盖61以规定的间隔d对向。盖61的侧 壁部611包围的空间内,如图4所示,配设了保湿部件612和线状的检测用电极613。该检测 用电极613在漏点检测操作时成为600 IkV程度的高电位。图4例示的检测用电极613 具有设置为二重矩形状的框部和连接框部的对角彼此的对角线部、连接框部的各边中的中 点彼此的十字部。通过该构造,在整个宽范围同样带电。另外,本实施例的墨液溶剂采用具 有导电性的液体(例如水),保湿部件612在湿状态下若使检测用电极613为高电位,则保 湿部件612的表面也成为相同电位。该点也使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区域在整个宽范围同样带 H1^ ο高压电源单元51是使盖61内的检测用电极613成为规定电位的电源的一种。本实施例的高压电源单元51由600 IkV程度的直流电源构成,由来自检测控制部57的控 制信号控制操作。第1限制电阻器52及第2限制电阻器53在高压电源单元51的输出端子和检测 用电极613之间配置,限制高压电源单元51和检测用电极613之间流过的电流。本实施例 中,第1限制电阻器52和第2限制电阻器53设为相同电阻值(例如1.6ΜΩ),第1限制电 阻器52和第2限制电阻器53串联连接。如图示,使第1限制电阻器52的一端与高压电源 单元51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2限制电阻器53的一端连接,第2限制电阻器53的 另一端与检测用电极613连接。检测用电容器M是用于抽出检测用电极613的电位变化成分的元件,一方的导体 与检测用电极613连接,另一方的导体与放大器55连接。通过在其间介入检测用电容器M, 可以消除检测用电极613的偏置成分(直流成分),容易进行信号的处理。本实施例中,检 测用电容器讨的容量为4700pF。放大器55放大并输出在检测用电容器M的另一端呈现的信号(电位变化)。本 实施例的放大器55由放大率4000倍的放大器构成。从而,可以将电位的变化成分作为具 有2 3V程度的变化幅度的电压信号而取得。这些检测用电容器M及放大器55的组与 检测部的一种相当,检测因墨滴的排出导致在检测用电极613产生的电气变化。平滑电容器56抑制电位的急剧变化。本实施例的平滑电容器56的一端与连接第 1限制电阻器52和第2限制电阻器53的信号线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其容量为0. 1 μ F。检测控制部57是进行漏点检测部50的控制的部分。如图5Β所示,该检测控制部 57具有寄存器群57a、AD变换部57b、电压比较部57c及控制信号输出部57d。寄存器群57a 由多个寄存器构成。各寄存器存储每个喷嘴Nz的判定结果和判定用的电压阈值等。AD变 换部57b将从放大器55输出的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模拟值)变换为数字值。电压比较部 57c将基于放大后的电压信号的振幅值的大小与电压阈值比较。控制信号输出部57d输出 用于控制高压电源单元51的操作的控制信号。〈排出检查〉该打印机1中,将喷嘴板3 与地连接成为地电位,在盖61配置的检测用电极613 设为600 IkV程度的高电位。通过地电位的喷嘴板,喷嘴排出的墨滴成为地电位。将喷 嘴板3 和检测用电极613以隔着规定间隔d(参照图5A)的状态对向,从检测对象的喷嘴 排出墨滴。检测控制部57经由检测用电容器M及放大器55取得由墨滴的排出导致在检 测用电极613侧产生的电气变化,作为电压信号SG。检测控制部57根据电压信号SG中的 振幅值(电位变化),判断是否从检测对象的喷嘴正常排出墨滴。检测的原理是通过使喷嘴板3 和检测用电极613以规定间隔d隔开配置,使这 些部件正好起到电容器那样的作用。如图5A所示,通过接触与地连接的喷嘴板33b,从喷嘴 Nz柱状延伸的墨液(墨液柱)也成为地电位。该墨液的伸展改变电容器的静电容量。艮口, 通过从喷嘴排出墨液,地电位的墨液和检测用电极613构成电容器,并且静电容量变化。静电容量若变小,则喷嘴板3 和检测用电极613之间可积蓄的电荷量减少。因 而,剩余的电荷从检测用电极613通过各限制电阻器52、53向高压电源单元51侧移动。艮口, 电流流向高压电源单元51。另一方面,若静电容量增加,恢复减少的静电容量,则电荷从高 压电源单元51通过各限制电阻器52、53向检测用电极613侧移动。即,电流流向检测用电极613。这样的电流(也方便地称为排出检查用电流If)若流过,则检测用电极613的电 位变化。检测用电极613的电位的变化,也呈现为检测用电容器M中的另一方导体(放大 器阳侧的导体)的电位变化。从而,通过监视另一方的导体的电位变化,可判定是否排出墨滴。图6A是排出检查时采用的驱动信号COM的一例示图,图6B是根据图6A的驱动 信号COM从喷嘴排出墨液时从放大器55输出的电压信号SG的说明图,图6C是多个喷嘴 (#1 #10)的排出检查结果即电压信号SG的示图。驱动信号COM具有在反复期间T的前 半期间TA用于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多个驱动波形W (例如M个),在后半期间TB,以中间电位 保持为一定的电位。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0在每个反复期间T反复生成多个驱动波形 个驱动波形)。该反复期间T与一个喷嘴的检查所需时间相当。首先,在整个反复期间T对与检查对象中的某个喷嘴对应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 信号COM。这样,前半期间TA从排出检查对象的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滴(例如M次喷射 (shot))。从而,检测用电极613的电位变化,放大器55将该电位变化作为图6B所示电压 信号SG(正弦曲线)向检测控制部57输出。另外,由于基于1次喷射量的墨滴的电压信号 SG的振幅小,因此通过从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滴,可以获得具有足够用于检查的振幅的电压 信号SG。检测控制部57从检查对象的喷嘴的检查期间(T)的电压信号SG算出最大振幅 Vmax (最高电压VH和最低电压VL的差),比较最大振幅Vmax和规定的阈值TH。若根据驱 动信号COM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613的电位变化,电压信号SG的最 大振幅Vmax变得大于阈值TH。另一方面,若由于堵塞等而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无法排出墨液 或者排出的墨液量变少,则检测用电极613的电位不变化或者电位变化小,因此电压信号 SG的最大振幅Vmax成为阈值TH以下。对与某个喷嘴对应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后,为了对与下一个检查对象喷 嘴对应的压电元件在整个反复期间T施加驱动信号C0M,逐个检查对象喷嘴地在整个反复 期间T对与该喷嘴对应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结果,如图6C所示,检测控制部57 可以逐个反复期间T地取得发生正弦曲线的电位变化的电压信号SG。例如,图6C的结果中,与喷嘴#5的检查期间对应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 比阈值TH小,因此检测控制部57判断喷嘴#5是漏点喷嘴(异常喷嘴)。其他喷嘴(#1 #4、#6 #10)的各检查期间对应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在阈值TH以上,因此检 测控制部57判断其他喷嘴是正常喷嘴。图7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排出检查开始后,首先判定打印机1的罩(未图示)是否打开(S102)。这里判定 罩(cover)是否打开是因为如前述的,由于排出检查中对电极施加高电压,此时若罩打开 则用户有触摸的可能。另外,为了判定这样打印机1的罩是否打开,在打印机1内部设置了 未图示的传感器。步骤S102中,判定不仅仅限于罩是否打开。例如,废液箱是否打开的判定、固定墨 盒的托架杆是否解除的判定、打印机1的电源是否截止的判定、使打印机1操作的程序是否 发生错误的判定等也可以在步骤S102中进行。另外,上述的打印机1的罩是否打开的判定、废液箱是否打开的判定及托架杆是否解除的判定与机构的异常判定相当。另外,打印机1的电源是否截止的判定及打印机1 的程序是否发生错误的判定与电气的异常判定相当。步骤S102中,在机构的异常或电气的异常产生的场合,无法进行排出检查,因此
处理结束。另一方面,步骤S102中机构的异常及电气的异常没有产生的场合,进行头温度的 取得(S104)。头31的温度的取得由与上述的热敏电阻器710连接的控制器80取得。接着,判定取得的头31的温度是否为头31的稳定操作范围的温度(S106)。这里, 头31的稳定操作范围的温度设定在摄氏10°C以上、小于40°C的范围。取得的头31的温度 在摄氏10°C以上、小于40°C时,进行喷嘴的排出检查(S108)。排出检查如前述,其说明省 略。排出检查进行后,判定是否存在异常喷嘴(SllO)。即使异常喷嘴存在一个,也进 行喷嘴的恢复操作(S114)。喷嘴的恢复操作的手法如前述,其说明省略。喷嘴的恢复操作 (S114)进行后,接着进行印刷(S112)。另一方面,步骤SllO中不存在异常喷嘴时,也进行印刷(S112)。这样,在异常喷嘴存在的场合,进行恢复操作使异常喷嘴恢复为正常喷嘴后,可以 进行印刷。但是,步骤S106中,取得的头31的温度在稳定操作范围外(即,不足摄氏10°C或 40°C以上)时,进一步判定头31的温度是否在可操作范围内(S116)。这里,可操作范围设 为摄氏0°C以上小于10°C和40°C以上小于50°C的范围。取得的头31的温度在可操作范围 内时,使打印机1显示警告(S118)。这里显示的警告,例如是虽然可以排出墨液但是无法保证以恰当的尺寸排出墨液 的警告。这样的警告显示后,进行印刷(S112)。这样,可以将虽然可排出墨液但是印刷品质 无法保证的信息通知用户并进行印刷。步骤S116中,头31的温度在可操作范围外(即,小于摄氏0°C和50°C以上)的温 度时,不进行印刷而结束处理。在可操作范围外,成为难以从头31排出墨液的状态,因此, 可以不进行无用的印刷处理。另外,步骤116中,判定头31的温度在可操作范围外的温度 时,也可以判定取得头31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器710故障。但是,前述的排出检查是从头31排出墨液,根据其排出程度判定是否为异常喷嘴 的检查。因此认为,即使在从头31可能无法恰当地排出墨液的稳定操作范围外进行排出检 查,也可能将正常喷嘴判定为异常喷嘴。即,排出检查中包含了误判定。但是,本实施例中, 如上述,头31在稳定操作范围外时,本来就不进行排出检查,不会进行误判定。另外,若在可能将正常喷嘴误判定为异常喷嘴的状况下进行了恢复操作,则即使 是正常喷嘴也进行恢复操作,浪费了墨液。但是,本实施例中,仅仅在头31的温度在稳定操 作范围内的温度时进行排出检查并进行恢复操作,因此,在没有误判定的状态下进行排出 检查,可以抑制墨液的浪费。这样,可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排出检查和印刷。===其他实施例===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排出检查装置,说明了打印机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具体 化为喷射或排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流体(液体、分散了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胶状的流体)的液体排出装置。例如,在滤色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 置、表面加工装置、三维造型机、气体气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特别是高分子EL制造装 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芯片制造装置等的应用喷墨技术的各种装置,也可以 适用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的技术。另外,这些方法以及制造方法也在应用范围的范畴。
上述的实施例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的 范围可进行变更、改良,当然,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A)头,其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B)温度取得部,其取得与上述头相关的温度;(C)检测用电极,其与上述头以规定间隔对向;(D)确定部,其使上述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生的 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以及(E)控制部,其以以下方式控制上述头和上述确定部(el)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 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体;(e2)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宽的 第2温度范围内时,不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喷嘴,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 体;(e3)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 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确定有上述异常喷嘴时,进行从上述异常喷嘴向上述介质以外排出上 述液体,使上述异常喷嘴恢复为正常喷嘴的恢复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确定部,检测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将 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量在规定值以下的喷嘴确定为异常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判定上述温度取得部有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内时,上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上述 排出检查装置中的机构的异常判定,在该机构有异常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 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 5的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内时,上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上述 排出检查装置中的电气的异常判定,在该电气有异常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 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 6的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内时,显示表示可能无法从上述头 正常排出上述液体的警告。
8.一种排出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得与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的头相关的温度;在上述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嘴的 液体排出产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介质排出液体;在上述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宽的第2温度范围内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液体;以及在上述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 介质的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以根据环境恰当地控制喷嘴的检查和液体的排出。本发明的排出检查装置具备(A)头,其具有向介质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B)温度取得部,其取得与上述头相关的温度;(C)检测用电极,其与上述头以规定间隔对向;(D)确定部,其使上述检测用电极为规定电位,根据由来自上述喷嘴的液体排出产生的上述检测用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异常喷嘴;以及(E)控制部,其以以下方式控制上述头和上述确定部(e1)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第1温度范围内时,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喷嘴后,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体;(e2)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1温度范围外且比上述第1温度范围宽的第2温度范围内时,不使上述确定部确定上述异常喷嘴,从上述头向上述介质排出上述液体;(e3)在上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温度在上述第2温度范围外时,不进行上述异常喷嘴的确定和上述液体对上述介质的排出。
文档编号B41J2/165GK102139570SQ20101054663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伊东祐弘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