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56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喷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经打印头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 质上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而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墨打印机的体积也越来越 小,相应的,作为墨水储存容器的墨盒的体积也受到了限制,为此,用户需要不断地更换墨 盒。但是,大部分旧墨盒都是被丢弃,而这些丢弃的墨盒包括塑胶、薄膜等组成部分,其中大 部分都不能自然降解,显然,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此,优选的方式是对旧墨 盒进行回收,即对其进行再填充,使其获得二次利用价值。目前墨盒回收方法中一般是采用真空注墨的方式进行墨盒的二次填充,但是进行 真空注墨的方法需要用到真空泵、专用的工装夹具、专用的密封部件等专用工具,体积较大 且成本较高,一般用户无法完成。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简单的注墨方法,使用户可以自己对 墨盒进行二次填充,直接降低其使用成本。中国专利CN200510078835.X揭露了一种简单注墨的方法,即在墨盒上避开出墨 口阀、进气阀等阀部件所在侧而钻孔,形成一注墨孔与一排气孔,如此,只需要通过注墨孔 进行注墨即可,操作简单。但是,该专利中提及的墨盒是单腔体墨盒,仅设有一个储墨腔,为 此,注墨孔与排气孔的位置用户容易确定。但若是针对多腔体墨盒,形成注墨孔与排气孔的 位置就难以确定,必须谨慎选择,否则选错位置后,容易导致墨盒无法填满,且出墨口附近 出现过多的气泡,当用户使用填充完的墨盒时,出墨口附近的气泡容易进入打印头中而影 响打印头的性能。而且,在上述填充方法中,必须钻两个孔,对用户而言,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以解决现有重新注墨的墨盒不能去除多腔 体墨盒墨水供应部附近的气泡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可容纳墨水;排气孔,与所述墨水容纳部连通;墨水供应部,与喷墨记录设备连接以供应墨水;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所述大气连通孔使所述 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还设置有控气阀,所述控气阀在所述墨水容纳部 与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差达到预定值时为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墨盒还包括墨 水引导通道,且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多个墨水容纳室,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 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过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供应部;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中正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用于当向所述墨盒注墨时将所 述墨盒内部的空气排出。所述排气孔形成于所述墨水供应部所在壁。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墨水供应部所在壁上远离所述墨水供应部的一端。所述排气孔位于向墨盒进行注墨时所述墨水容纳部的最顶端位置。所述排气孔上还设置有密封胶塞。所述墨水供应部还设置有进行密封的自闭密封圈。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第一墨水容纳室、第二墨水容纳室以及第三墨水容纳室,所 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容纳室、第二墨水容 纳室及第三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供应部。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墨水容纳室连通。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墨水容纳部包括多个墨水容纳室,墨水容纳部中 的墨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过多个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供应部;排气孔与正 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用于当向墨盒注墨时将所述墨盒内部的空气排出。 通过墨水供应部向墨盒正压注墨时,空气会通过墨水引导通道反墨水打印时的流向回流, 最终进入正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并通过与其连通的排气孔排出,而不会出现多 个墨水容纳室内储存有气泡的现象,解决了现有重新注墨的墨盒不能去除多腔体墨盒墨水 供应部附近的气泡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的储墨容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的适配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水供应部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钻孔示意图,即形成排气孔;图6a、6b、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注墨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墨流程图。图中1储墨容器,2适配器,21把手,211爪,22通孔,23定位孔,3墨水容纳部,31 第一墨水容纳室,311壁,32第二墨水容纳室,33第三墨水容纳室,4墨水供应部,5墨水引导 通道,6大气连通通道,61大气连通孔,62控气阀,621阀腔,6211凸台,6212孔,622阀膜, 6221圆孔,623阀盖,6231通风孔,7滤网,8自闭密封圈,81凸缘,82端面(封闭平面),83 端面,84小孔,85空腔,9排气孔,10芯片,11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墨盒由储墨容器1与适配器2组成,两者均采用塑料制备,且适配器 2上设有容纳储墨容器1的空间,两者可配合在一起以可装取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的支架 上。如图2a与2b所示,储墨容器1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3,用于容纳供喷墨打印机记录 消耗用墨水,按照墨盒使用时的墨水流动顺序,可将墨水容纳部3分为第一墨水容纳室31、第二墨水容纳室32以及第三墨水容纳室33,且通常情况下,墨水容纳部3是通过在一底壳 上焊接一透明薄膜而形成,方便注墨时对墨盒是否已注满进行观察;墨水供应部4,可与打 印机中的供墨针相配合以将墨水容纳部3中的墨水供应至喷墨打印机,且上述第三墨水容 纳室33直接与墨水供应部4相连接,且第三墨水容纳室33与墨水供应部4连接处还设有 一滤网7,用于过滤墨水中的杂质与小气泡,防止其进入打印头中以影响打印的正常进行; 墨水引导通道5,将墨水容纳部3中的墨水引导至墨水供应部4,即利用墨水引导通道5可 将第一墨水容纳室31、第二墨水容纳室32以及第三墨水容纳室33彼此连接起来;以及大 气连通通道6,用于将墨水容纳部3与外部大气连通,其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61以及控气阀 62,墨盒未使用前,大气连通孔61利用导气膜进行密封;凹部13,可与设置在打印机中的定 位柱配合以固定储墨容器1。另外,如图3所示,适配器2上还设置有可复位的芯片10、带有爪211的把手21、与 墨水供应部4相配合的通孔22以及与储墨容器1上的凹部13相配合的定位孔23。其中, 芯片10上存储有墨盒的相关信息,如墨水量、墨水颜色、墨盒型号、生产日期等,并可与打 印机进行信息传递,而上述爪211则可与支架上的锁紧部分配合而将墨盒固定在支架上。在本实施例中,墨水供应部4采用一自闭密封圈8进行密封,该自闭密封圈8的结 构如图4所示,圆柱面上设有两圈凸缘81,用以密封墨水供应部4 ;由图3可知,密封圈8上 设有两个端面82、83,其中一端面82为封闭平面,另一端面83中间设有小孔84,且小孔84 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打印机供墨针的直径,这样才能将供墨针密封;密封圈8中间设有一 空腔85,空腔85的直径大于供墨针直径。当墨盒装机时,打印机的供墨针从端面82穿过, 通过空腔85,从端面83中间的小孔84穿出来,即可汲取墨水容纳部3中的墨水;由于密封 件8采用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则当墨盒从打印机上取下来时,端 面82上被供墨针穿越的部分又自动地封闭,防止墨水从墨水供应部4中泄漏。此外,设置在大气连通通道6上的控气阀62,从图2a可知,由阀腔621、阀膜622、 阀盖623组成,阀盖623的边缘还设有一与大气连通孔62连通的通风孔6231,阀膜622的 中心设有一带凸边的小圆孔6221,且阀腔621中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阀膜622变形后无法回 弹的凸台6211,以及设有一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1连通的孔6212。墨盒未使用时,控气阀62 处于关闭状态,阀膜622中心的小圆孔6221抵接在阀盖623上,且通风孔6231也被一密封 膜封住。当墨盒使用时,由于大气连通孔61上的导气膜被撕开,即大气连通孔61与外部大 气连通,空气进入控气阀62中,与此同时,由于墨水供应部4附近的墨水被消耗,则此时墨 水容纳室3与外部大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差,随着墨水的消耗,压差越来越大,直至其增加 到预定值时,控气阀62打开,即阀膜622中心的小圆孔6221离开阀盖623,空气通过该圆孔 6221及阀腔621中的孔6212进入至墨水容纳室3中,确切的说,进入第一墨水容纳室31,促 使墨水补充至墨水供应部4处。此动作反复进行,直到储墨容器中墨水消耗完毕为止。显 然,采用控气阀62,可通过控制稳定的空气补充量,使墨水容纳部3中的负压处于比较恒定 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打印时墨水能够持续、稳定地流向打印头。为简化墨盒再生工序,本实施例采用的注墨方式是从墨水供应部4正压注墨,并 自动排气,为此,仅需要在储墨容器1上形成一排气孔以释放墨水容纳部3中的空气即可。 由于空气的质量小于墨水的质量,即在注墨过程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故为了使墨水容纳 部3中空气能够尽可能地排出,应使排气孔9在注墨时处于墨水容纳部3的最高位置;而为了使墨水尽可能地充满每个墨水容纳室,则应将排气孔9设置在墨水注入时流动顺序的下 游端,即与正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而当从墨水供应部4进行注墨时,墨水 充满墨水容纳室的顺序与墨盒使用时墨水容纳室的消耗顺序是相反的,即墨水先充满第三 墨水容纳室33,然后是第二墨水容纳室32、第一墨水容纳室31,为此,排气孔9应设置在第 一墨水容纳31室中,确切地说,为了不损害控气阀62的性能,排气孔9应设置在第一墨水 容纳室31中除控气阀62外的其它区域,优选地,排气孔9应形成于墨水供应部4所在壁, 即壁311,而为了保证墨盒中墨水尽可能地充满,优选地,排气孔9位于壁311上远离墨水 供应部4的一端,如图5所示。注墨时,只需要将储墨容器1以墨水供应部4朝上的姿势放 置,即可保证排气孔9位于墨水容纳部3的最顶端,保证墨盒中的空气尽可能地排出,且不 损害墨盒的性能。以下结合图5及图6a 6c对该墨盒的重新注墨方法的工序进行描述(1)将储墨容器1以墨水供应部4向上的姿态放置,并利用钻孔工具,如手钻,在第 一容纳室31上墨水供应部4所在壁311进行钻孔,以形成一排气孔9,如图5所示;(2)保持储墨容器1的姿态不变,利用注射器11,或其它墨水注入工具,汲取适量 的墨水,通过墨水供应部4向墨水容纳部3注入墨水,当墨水注入时。墨水容纳室中空气的 流向如图6a 6c所示;(3)观察墨盒,当看到墨水依次占据第三墨水容纳室33、第二墨水容纳室32以及 第一墨水容纳室31后,将预先准备好的胶塞装入排气孔9中,防止墨水从中泄漏。在上述回收方法中,还存在一可选步骤芯片10信息的复位。由于适配器2上的 芯片10某些是可自动复位,某些是需要利用专用的复位器进行复位。为此,针对不同的芯 片10采用不同的工序,具体为如果是自动复位芯片,则用户在插入回收后的储墨容器时 根据打印机的提示而操作即可;如果是非自动复位的芯片,则需要在上述密封工序后,利用 专用的芯片复位器对芯片10中的信息进行复位。显然,采用上述回收方法得到的可重新注墨的墨盒,可有效地去除多腔体墨盒墨 水供应部附近的气泡,再生工序简单,且不损害墨盒的性能,可充分保证打印质量,使资源 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充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当然,上述墨水容纳部也可以包括四个、五个等多个墨水容纳室,墨水容纳部中的 墨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过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墨水供应部;排气孔只需与 正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用于当向所述墨盒注墨时将所述墨盒内部的空气 排出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可容纳墨水;排气孔,与所述墨水容纳部连通;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所述大气连通孔使所述墨水 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墨水供应部,与喷墨记录设备连接以供应墨水;其特征是,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还设置有在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差达 到预定值时为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的控气阀;所述墨盒还包括墨水引导通道,所述 墨水容纳部包括多个墨水容纳室,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 过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供应部;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中正 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用于当向所述墨盒注墨时将所述墨盒内部的空气排 出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形成于所述墨水供应 部所在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墨水供应部 所在壁上远离所述墨水供应部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位于向墨盒进行注墨 时所述墨水容纳部的最顶端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上还设置有密封胶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供应部还设置有进行密 封的自闭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第一墨水容 纳室、第二墨水容纳室以及第三墨水容纳室,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墨水引导 通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容纳室、第二墨水容纳室及第三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 供应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新注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墨水容纳 室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排气孔、墨水引导通道、墨水供应部和大气连通通道,大气连通通道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和控气阀,大气连通孔使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控气阀在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差达到预定值时为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墨水容纳部包括多个墨水容纳室,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依次经过所述多个墨水容纳室而输送至所述墨水供应部;排气孔与正常打印时最先消耗的墨水容纳室连通,用于当向墨盒注墨时将所述墨盒内部的空气排出。解决了现有重新注墨的墨盒不能去除多腔体墨盒墨水供应部附近的气泡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784249SQ20102022430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钦雷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