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77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升温防止部的喷墨打印机,该升温防止部用于使由于加热而变大的折皱不产生在打印头的下表面上。
背景技术
作为对打印介质实施打印的打印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一种如下结构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将片状的打印介质支承在台板上,并在台板的上表面上设置与打印介质相对的打印头,从打印头向打印介质喷墨来进行打印。用这样的结构的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时,一边使打印头例如左右地往复移动,并且沿着与左右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进给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一边自形成在打印头的下表面的喷嘴开口喷墨,从而使墨以所希望的图案附着在与打印头的下表面相对的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那样的喷墨打印机为了使液体的墨微粒子向打印介质喷出并附着在打印介质上而进行高清晰度的打印,需要使被喷射到打印介质上的墨尽可能快速地定影、干燥,另外,需要确保高的生产率。因此,被打印头喷射墨之后的打印介质的温度管理是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上述那样的喷墨打印机中设有用于加热台板而使打印介质升温的加热器,根据所使用的打印介质以及墨的种类等将台板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由此,能够使打印介质升温到规定的温度。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38119然而,使用上述那样的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时,在墨被喷射到打印介质上的时刻, 产生微细的折皱而打印介质产生起伏起皱现象。并且,存在这样的问题产生有该微细的折皱的打印介质被加热器加热时折皱变大,由于该加热而变大的折皱到达打印头的下表面时,由于与打印头相干涉而使打印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通过使由于加热器的加热而产生在打印介质上的折皱不到达打印头的下表面来防止打印质量变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台板,其具有用于保持长条片状的打印介质的载置面、打印部件(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滑架30以及滑架移动机构40),该打印部件具有打印头,该打印头对与台板的载置面相对配置的打印介质的打印对象区域进行喷墨而实施打印,,该打印部件一边使打印头相对于被载置在台板的载置面上的打印介质相对移动一边进行喷墨而对打印介质实施打印;打印介质送出部件(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介质移动机构20),其根据打印部件的打印而将被载置在台板的载置面上的打印介质从台板送出;导向部(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前台板73),其设在台板的上述打印介质被送出的送出侧,具有对从上述台板的载置面被送出的打印介质进行载置保持的导向面;打印介质升温部件(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后加热器83),其加热导向面而使被载置在导向面上的打印介质升温;升温防止部,其设在导向部的导向面和台板的与打印对象区域相对的位置的载置面之间,防止从被打印头喷上墨的打印对象区域向送出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的打印介质被打印介质升温部件加热。另外,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升温防止部是在与台板的载置面相同的平面上具有开口面、并且沿着与打印介质被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凹部(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槽部100),并且,优选从导向部向台板的导热被隔绝。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利用升温防止部使从打印介质的与打印头的下表面相对的打印对象区域向送出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不升温,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打印介质升温而产生的大的折皱到达打印头的下表面而使打印质量变差的情况。并且,如果从导向部向台板的导热被隔绝,则热不会向打印头附近传导,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折皱到达打印头的下表面附近的打印介质。


图1是表示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打印装置的从斜前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上述打印装置的斜后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打印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上述打印装置的从图1中的V向视方向观察的概略侧剖视图。图5是从斜前方观察的设在上述打印装置的主台板与前台板之间的槽部100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能够代替的主台板以及前台板的变形例的图。 (a)是表示使主台板与前台板物理地分离的图,(b)是表示使隔热构件介于主台板与前台板之间的图,(c)是表示使冷却管介于主台板与前台板之间的图,(d)是表示使散热部件以及冷却扇介于主台板与前台板之间的图。图7是表示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使主台板与前台板物理地分离并使辊以及冷却扇介于主台板与前台板之间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例子,对X-Y两轴之中的一轴作为打印介质的移动、另一轴作为打印头的移动的类型的打印装置P进行说明。打印装置P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以及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分别如图1以及图2所示,并且在图3中表示该打印装置P的装置主体1的主要部分结构, 首先,参照这些附图对打印装置P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1中标注的箭头F、R、U所指的方向分别称为前方、右方、上方而进行说明。打印装置P是一边使形成有多个喷嘴的打印头50(参照图3)相对于氯乙烯薄片、 防水布、聚酯膜等片状的打印介质M(也称为介质)相对移动一边从喷嘴喷射墨的微粒子、 从而将文字、图形、图案、照片等信息打印在打印对象面上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打印装置 P包括实现描绘功能的横向宽的矩形箱状的装置主体1、将装置主体1支承到容易操作的高度位置的支承部2,在构成支承部2的左右的支脚部加的前后设有用于将被卷成卷的未打印状态的打印介质M向装置主体1供给的打印介质供给机构3、将打印结束的打印介质M卷取的打印介质卷取机构4。如图1和图3所示,装置主体1包括成为各机构的安装基座的机身10 ;载置打印介质M的台板70 ;能够使被台板70载置的打印介质M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介质移动机构 20 ;位于台板70的上方并以左右自如地移动的状态被支承的滑架30 ;使滑架30相对于被台板70载置的打印介质M左右地相对移动的滑架移动机构40 ;以与打印介质M隔着规定间隔的状态被滑架30保持的多个打印头50 ;对打印介质M的利用介质移动机构20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滑架30的利用滑架移动机构40的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从打印头50的各喷嘴的墨的喷射等打印装置P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60等。如图3所示,机身10具有由设有台板70等的下部框架11L、设有滑架30等的上部框架IlU构成的主体框架11,在上部框架IlU与下部框架IlL之间形成有供打印介质M能够前后地贯穿的横向宽的窗状的介质贯穿部15。机身10被覆盖主体框架11的中央部的前罩13a以及覆盖主体框架11的左右的侧罩1 包围而整体上构成为呈横宽矩形的箱状。介质移动机构20包括如下构件等构件圆筒状的进给辊21,其被设为能够围绕左右地延伸的旋转轴转动、且上部周面被配置为露出于台板70的支承面;伺服马达23,其用于驱动进给辊21旋转;同步带22,其被卷挂在从动皮带轮与驱动皮带轮之间,该从动皮带轮被结合在进给辊21的轴端、该驱动皮带轮被结合在伺服马达23的轴端;多个辊组件25, 其具有各自前后地转动自如的夹紧辊26,被左右隔着规定的间隔地设在进给辊21的上方。 辊组件25被构成为能够在使夹紧辊沈弹性地卡合在进给辊21上的夹持位置与使夹紧辊 26分开到进给辊21的上方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在使辊组件25位于夹持位置、并将打印介质M夹入上下辊沈、21之间的状态下使进给辊21转动,由此,打印介质M被以与进给辊21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进给量沿着前后方向输送。滑架移动机构40包括驱动皮带轮41以及从动皮带轮42、驱动驱动皮带轮41旋转的伺服马达43、卷挂在驱动皮带轮41和从动皮带轮42上的环形带状的同步带45等,该驱动皮带轮41以及从动皮带轮42设在导轨35的左右的侧端附近,该导轨35安装在上部框架IlU上,滑架30连接固定在同步带45上。控制单元60设在机身10的右侧上部,是对打印介质M的利用介质移动机构20的前后移动、滑架30的利用滑架移动机构40的左右移动、打印头50的各喷嘴的喷墨等打印装置P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单元60将打印介质M的利用介质移动机构20的前后移动、滑架30的利用滑架移动机构40的左右移动组合起来而使打印介质M 与打印头50相对移动、并自打印头50的各喷嘴向打印介质M喷墨,从而对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65设在机身10的右侧上部,设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等。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该显示器的显示内容一边设定打印条件,从而执行打印。台板70位于机身10的左右中央部、并被设为横跨介质贯穿部15的前后。如从图 1中V 向视方向观察的打印装置P的概略剖视图、即图4所示,台板70包括主台板72、后台板71、前台板73等,该主台板72形成有将打印介质M水平地支承在打印头50左右地移动而进行打印的打印部(描绘区域)的支承面,该后台板71从主台板72向后方延伸地设在机身10的后面侧,该前台板73从主台板72向前方延伸地设在机身10的前面侧,后台板 71的后端侧以及前台板73的前端侧分别描画光滑的曲线地向下方延伸,从打印介质供给机构3向台板70供给的打印介质M在后台板71 主台板72 前台板73的上表面上顺畅地移动而被打印介质卷取机构4卷取。在前台板73的前方下部并列设有多个风扇74,该风扇74将大气吹向打印介质M 而促进被喷射并附着在打印介质M上的墨的干燥。另外,在支承打印介质M的主台板72 的支承面上设有吸附孔(未图示),并且,在该吸附孔的下部设有能够设定为负压的减压室 (未图示),通过利用减压室使负压产生,能够借助吸附孔将打印介质M吸附保持在主台板 72的支承面上。然而,台板70(71、72、73)由导热率小的材料构成,成为不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的状态,但为了使图像质量提高、或者使被喷上的墨干燥,台板70 (71、72、7;3)的上表面的温度能够调整。这样,如图4所示,为了对台板70(71、72、7;3)的上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整,在台板70(71、72、7;3)的背面设有对未打印状态的打印介质M进行加热的预加热器81、使被打印头50喷射的墨微粒子的喷射附着性提高从而使图像质量提高的打印加热器82、促进喷射附着的墨的干燥的后加热器83。预加热器81、打印加热器82、后加热器83能够利用设在机身10的右侧上部的加热器开关(未图示)来进行通/断操作,预加热器81、打印加热器 82、后加热器83的各加热器的设定温度能够利用操作面板65分别进行调整,各加热器81、 82、83彼此独立,不会受到其他的加热器的影响。另外,后台板71、主台板72、前台板73的温度能够利用设在各台板71、72、73上的温度检测传感器91、92、93(参照图4)分别进行检测。另外,在设在主台板72的前方(主台板72与前台板73之间)的后加热器83的侧端部以沿着左右方向(与打印介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前后方向(打印介质的移动方向)的长度为10cm、深度为IOcm的槽部100。被从打印头50的下表面喷上墨的打印介质M移动到槽部100的上表面上,使主台板72的载置面升温的打印加热器82 以及使前台板73的载置面升温的后加热器83的热不会波及到位于该槽部100的上表面上的打印介质M。说明使用上面那样构成的打印装置P对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的方法。首先,将未打印状态的呈卷状的打印介质M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机构3上,然后将呈卷状的打印介质 M的顶端拉到后台板71以及主台板72的上表面上。另外,将用于卷取打印后的打印介质的卷管(未图示)设置在打印介质卷取机构4上,并将上述打印介质M的顶端粘贴在设置的卷管上。在该状态下开始打印时,开始对位于主台板72上部的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打印结束了的打印介质M被介质移动机构20送出到台板70的前方,后加热器83以及风扇 74使该被送出的打印介质M的实施了打印的面干燥。此时,利用内置在打印介质卷取机构 4中的张紧力施加部件(未图示)施加用于使卷管沿着打印介质M的卷取方向旋转的旋转开始转矩,开始以实施了打印的面与卷管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将打印介质M卷取到卷管周围。这样,打印结束了的打印介质M每次被送出时,被张紧力施加部件(未图示)施加转矩,从而打印结束了的打印介质M渐渐地被卷取到卷管周围。在此,上述那样进行打印时,在被喷上墨的打印介质上形成微细的折皱而纸面产生起伏起皱现象,对产生了起皱现象的部分进行加热时,产生该折皱变大的现象。该现象的产生其自身即使折皱变大也是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程度,因此没有问题,但被加热而变大的折皱产生在打印头50的下表面上,该部分被喷上墨时有可能使打印质量下降。因此,为了使被加热而变大的折皱不产生在打印头的下表面上,需要使与打印头50的下表面相对的主台板72的载置面的温度降低。另外,为了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完全地干燥,需要将位于主台板72的前方的前台板73的载置面的温度维持为某种程度的高温状态。然而,与上述的现象同样,前台板73的载置面被后加热器83加热时产生在打印介质M上的起皱现象的折皱变大。因此,如以往的打印装置那样,前台板73位于主台板72的正前方时,有时上述的折皱由于起伏而折皱变大的部分会延伸到与打印头的下表面相对的喷墨部分。这样,折皱变大的部分延伸到喷墨部分,从而该部分被喷上墨时产生打印质量变差的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P中,通过具有上述的槽部100,使得刚被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被前台板73载置而不会被后加热器83加热。具体而言, 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65对主台板72以及前台板73的载置面的温度进行调整之后开始打印,打印介质M被载置在主台板72的载置面上并被打印头50喷上墨之后产生微细的折皱, 但产生有折皱的打印介质M不立刻移动到前台板73的载置面,而是移动到槽部100的上表面。然后,在槽部100的上表面移动大约IOcm之后移动到前台板73的载置面。这样,在主台板72与前台板73之间设有槽部100、并将主台板72与前台板73隔开槽部100的间隔(大约IOcm),由此,被后加热器83加热而产生的大的折皱不会波及到与打印头50的下表面相对的喷墨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的打印质量变差。上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台板72的前方设有槽部100,以使打印介质M的被喷上墨的部分立刻移动到前台板73的载置面而不会被用于使打印介质M干燥的后加热器83 加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打印头50正下方的描绘部分产生变大的折皱而打印质量下降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0cm、深度为IOcm的槽部100被设在打印装置P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槽部的长度或者深度并不限定于该长度和深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为了使刚被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不被后加热器83 加热而使用了槽部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用于使打印介质M不被后加热器83加热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下面,举出实施例1 5来对使刚被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 不升温的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如图6的(a)所示,在实施例1中,设有与上述的主台板72、前台板73、后加热器83、槽部100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主台板172、前台板173、后加热器183、槽部200,但在主台板172与前台板173之间具有高度差、并且物理地分离这一点上与上述不同。通过这样使主台板172与前台板173物理地分离,能够可靠地使后加热器183的热不波及到主台板172,能够更有效地对热向刚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的供给进行隔绝。实施例2如图6的(b)所示,实施例2设有与主台板72、前台板73、后加热器83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主台板272、前台板273、后加热器观3,但除如实施例1那样主台板272与前台板273具有高度差并被物理地分离之外,还在主台板272与前台板273之间设有由导热率低的材质构成的隔热构件300。利用该隔热构件300,能够使后加热器观3的热不波及到主台板272,能够有效地对向刚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的热进行隔绝。
实施例3如图6的(c)所示,实施例3设有与主台板72、前台板73、后加热器83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主台板372、前台板373、后加热器383,但除如实施例1那样主台板372与前台板 373具有高度差并被物理地分离之外,还在主台板372与前台板373之间设有冷却管400。 在冷却管400的内部,形成为能够使冷却水401流通,后加热器383所产生的热被该冷却管 400可靠地冷却而后加热器383的热不会波及到主台板372。这样,在实施例3中,因为与实施例1以及2不同,积极地进行打印介质M的冷却,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对向刚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的热进行隔绝。实施例4如图6的(d)所示,实施例4设有与主台板72、前台板73、后加热器83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主台板472、前台板473、后加热器483,但在主台板472与前台板473之间设有用于使后加热器483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500。散热部件500具有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散热构件501、设在散热构件501的下方的冷却扇502。散热构件501呈在其下表面具有多个凹凸的形状。这样,通过使表面积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后加热器483所产生的热能够被散热部件500散热,而不会向主台板472传导。实施例5在实施例5中,如图7所示,设有与主台板72、前台板73、后加热器83相当的主台板572、前台板573、后加热器583,首先,前台板573被设为向下方延伸这点与实施例1 4 不同。并且,在主台板572与前台板573之间设有辊575,被从主台板572送出的打印介质 M经过辊575被转换方向而被引导向前台板573。另外,在实施例5中,自被从主台板572送出的打印介质M观察时在上方向设有第 1冷却扇601、从打印介质M观察时在下方向设有第2冷却扇602。利用该冷却扇601、602 能够使后加热器583的热不到达刚喷上墨之后的打印介质M。并且,在辊575的内部,与实施例3的冷却管400相同,能够使冷却水574在内部流通,通过将打印介质M贴靠在被冷却水574冷却的辊575的表面,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后加热器583的热,从而对向主台板572的热的供给进行隔绝。上面,在含有上述实施例1 5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单轴打印介质移动、单轴打印头移动型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例如,对于双轴打印头移动类型的喷墨打印机、双轴打印介质移动类型的喷墨打印机等,其他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也能够设置上述的槽部100、200、隔热构件300、冷却管400、散热部件500、冷却扇601、602或者辊575,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附图标记说明M、打印介质;P、打印装置;20、介质移动机构(打印介质送出部件);30、滑架(打印部件);40、滑架移动机构(打印部件);50、打印头;70、台板;73、前台板(导向部);83、 后加热器(打印介质升温部件);100、200、槽部(升温防止部、凹部);300、隔热构件(升温防止部);400、冷却管(升温防止部);500、散热部件(升温防止部);575、辊(升温防止部);601、第1冷却扇(升温防止部);602、第2冷却扇(升温防止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包括台板,其具有用于保持长条片状的打印介质的载置面;打印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台板的载置面相对配置并向打印介质的打印对象区域进行喷墨而实施打印的打印头,其用于一边使上述打印头相对于被载置在上述台板的载置面上的打印介质进行相对移动一边进行喷墨而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打印介质送出部件,其根据上述打印部件的打印将被载置在上述台板的载置面上的打印介质从上述台板送出;导向部,其设在上述台板的上述打印介质被送出的送出侧,具有对从上述台板的载置面被送出的打印介质进行载置保持的导向面;打印介质升温部件,其用于加热上述导向面而使被载置在上述导向面上的打印介质升升温防止部,其设在上述台板的与上述打印对象区域相对的位置的载置面和上述导向部的导向面之间,防止从被上述打印头喷上墨的打印对象区域向上述送出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的打印介质被上述打印介质升温部件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升温防止部是在与上述台板的载置面相同的平面上具有开口面、并且沿着与上述打印介质被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导向部向上述台板的导热被隔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通过使由于加热器的加热而产生在打印介质上的折皱不到达打印头的下表面来防止打印质量变差。该喷墨打印机包括加热台板而使被载置在台板的载置面上的打印介质升温的加热器(81、82、83)、具有对打印介质(M)进行喷墨而实施打印的打印头(50)并在一边使打印头(50)相对于打印介质(M)相对移动一边进行喷墨而对打印介质实施打印的滑架(30)以及滑架移动机构、送出打印介质(M)的介质移动机构,其中,该喷墨打印机具有槽部(100),该槽部(100)使从被打印头(50)喷上墨的打印对象区域向送出侧延长规定长度的部分的打印介质(M)不被加热器(81、82、83)加热。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282021SQ20108000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30日
发明者中泽正和, 大仓悠马, 池田哲治, 长谷川贵大 申请人: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