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47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有机荧光材料的可用于热转印的发光薄膜,其可通过热转印的方式将彩色荧光图案转印至大部分固体介质表面,如塑料、纸张、玻璃等。
背景技术
现今,荧光防伪已经成为商家所经常采用防伪手段之一,但是同时,其应用局限性仍然相当大。具体地说首先是色彩单一,现在所常见的荧光防伪标签大多只是做到单色防伪,如中华香烟表面的蓝色荧光编码;其次是应用困难,要将荧光防伪应用于产品之中,必须将荧光材料制成油墨,但要将所配置的荧光油墨加入现成的印刷工序中,应用起来比较困难;以胶印机为例,如今最好的胶印机为八色机,价格高昂,但本身需要印刷的色彩一般就有五六种,也就是说可用于印刷的防伪油墨的只有两三种,对色彩局限性相当大;另外,由于荧光油墨本身的不可见性, 电子对版也是一项难点;第三是有机荧光防伪抗老化性差,如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荧光红在日光直射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生褪色;但使用无机荧光材料的话,由于其不溶于油墨,印刷适用性和印刷效果会很差。迄今为止,本领域尚未开发出一种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新型荧光产品。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新型荧光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它包括基材薄膜;位于所述基材薄膜上的离型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上的荧光油墨层;以及位于所述荧光油墨层上的粘合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聚乙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聚苯乙烯材料、以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层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微粒(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等)、表面活性剂(包括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十八酸等)。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油墨层的材料选自可用于薄膜印刷的凹印油墨(包括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聚氨酯、丙烯酸、氯化聚丙烯、表面活性剂)、可溶于或分散于凹印油墨的荧光材料(包括包含稀土元素的无机纳米氧化物荧光粉、包含不饱和键的有机染料和有机发光小分子、半导体荧光量子点、以及包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分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层的材料选自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 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氨酯、以及聚丙烯酸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转印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通过使用离型层和粘合层夹住荧光油墨层的结构,将荧光图案包裹于中间,并将上述结构应用于热转印基材薄膜,可得到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基于上述发现,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多种有机荧光材料的热转印薄膜,这些荧光材料可以被紫外光、可见光或红外光所激发,并发出可见到红外波长区间的荧光,所发的色彩可以是红, 绿,蓝,黄等。将这些荧光材料应用于热转印薄膜,可以得到热转印用荧光薄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荧光热转印膜,其由四层组成,所述四层依次是基材薄膜、 离型层、荧光油墨层和粘合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选用的基材一般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离型层通常为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并可在一定的温度下粘合力变小,很快从基底层上脱离;粘合层的基本性能是与承印物表面有较高的粘合力,保证印刷层与承印物表面结合牢固。同时,应根据不同的承印物,选择不同的粘合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荧光油墨层包含任意可溶解有机荧光材料且不影响印刷适用性的油墨及粘合剂,例如甲苯-丁酮体系凹印油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是应理解,它们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由基材薄膜1、离型层2、荧光油墨层3和粘合层4组成,其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第一步,在基材薄膜表面涂布离型剂,因为离型剂中溶剂挥发速度较快,所以在涂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粘度,即控制离型剂的固含量;同时注意离型剂的透明性,不然会影响印刷层的效果;离型剂的涂布厚度控制在5微米左右;第二步,将已调配好的荧光油墨通过凹印或者柔印的方式印刷于基材薄膜表面(离型层表面),根据所印刷图案的复杂程度,可以选用多种荧光油墨,如红,蓝,绿,黄等,如果图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采用365-405nm紫外光源进行对版;第三步,对已印刷好的薄膜进行粘合剂的涂布,粘合层要在印刷层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涂布,目的是不将印刷层的图文破坏,另外,粘合层可直接在凹版印刷机最后一个色组进行涂布。[002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转印应用。如图2所示,所得的由基材薄膜1、离型层2、荧光油墨层3粘合层4组成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可以通过热转印设备 (包括热胶辊6和加热板7)将所印刷的荧光图案转印于承印材料5表面,其中所述承印材料可包括需要进行荧光印刷的固体载体,例如塑料、纸张、织物、玻璃、陶瓷和金属等。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首先,由于热转印膜上的荧光图案可以通过凹印或者柔印的方式印刷,其色彩可以不局限于设备的限制,从而可以印制更为复杂或者多彩的图案,理论上一次可印刷色彩的种类可以包括现有的任何色彩的荧光油墨;其次,应用简便,现今,客户如需在自己的某种产品上印制荧光防伪图案,必须将承印产品提供给荧光印刷厂家重新印制,或者自己投资荧光印刷设备进行印刷,这两种方案都将大幅提高产品成本,而采用相应的荧光热转印膜后,厂家只需向客户提供热转印薄膜,客户只需使用操作简单的热转印设备,就可以将所需的荧光防伪图案印至任何自身所需进行荧光印刷的载体表面,其操作十分简单,成本也十分低廉;最后,由于热转印印刷过程中,其粘合层和离型层将荧光图案包裹于中间,间接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将会大大降低荧光材料的老化过程,可大幅提高荧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明白,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实施例1 透明荧光材料的制备通过溶剂水热法来合成YV04:Eu3+,Bi3的纳米微晶。透射电镜显示所得产物的平均微晶颗粒度为15纳米左右。将如此细微的颗粒溶解到溶剂中形成完全无色隐形的功能型发光液体,在紫光灯的激发下发射醒目的特征光。所得的发光材料可以应用到防伪领域,既可以在无色透明的介质上制作五彩缤纷的图案,又可以在不同的紫外线波长激发下,同一材料发出不同的光,由此极大地提高了防伪的级别。实施例2 透明荧光凹印油墨的制备将实施例1中制得的透明荧光材料通过1 50的比例添加到凹印油墨调金油中, 溶解或者充分分散后得到透明荧光油墨,选择的这种调金油本身应当具有在PET表面上的印刷适用性。实施例3 热转印用荧光薄膜的制备将实施例2中制得的透明荧光凹印油墨通过凹印的方式印刷于已涂布离型层的 PET薄膜表面,最后一道凹印机组涂布粘合剂,最终产品如图1所示,得到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印刷时速度控制为40-70m/min。^mm 4将实施例3中制得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通过热转印设备将图案热压制承印材料表面(如图2所示),热压是温度控制在120-180°C,最终得到印有荧光防伪图案的产品。虽然为了清楚和理解的目的,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在阅读了本申请说明书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这些修改和改变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所包括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它包括基材薄膜;位于所述基材薄膜上的离型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上的荧光油墨层;以及位于所述荧光油墨层上的粘合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聚乙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聚苯乙烯材料、以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微粒、以及表面活性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粒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以及碳酸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以及十八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油墨层的材料选自 可用于薄膜印刷的凹印油墨、以及可溶于或分散于凹印油墨的荧光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于薄膜印刷的凹印油墨选自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聚氨酯、丙烯酸、氯化聚丙烯、 以及表面活性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于或分散于凹印油墨的荧光材料选自包含稀土元素的无机纳米氧化物荧光粉、包含不饱和键的有机染料和有机发光小分子、半导体荧光量子点、以及包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分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材料选自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转印用荧光薄膜,它包括基材薄膜;位于所述基材薄膜上的离型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上的荧光油墨层;以及位于所述荧光油墨层上的粘合层。
文档编号B41M5/44GK202192866SQ20112031064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顾根明 申请人:江阴市天顺彩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